殷商史简论

殷商史简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殷商
  • 商朝
  • 历史
  • 考古学
  • 中国古代史
  • 甲骨文
  • 文化
  • 断代史
  • 夏商周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了殷商史论文十篇,内容有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者;有关于商代地理与历史教学者;有从文献史料考论商朝的覆亡原因者;有申论地图对商史研究的重要性者;还有一篇〈论殷商史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并纪念甲骨学大师胡厚宣先生〉。其中〈牧野之战纣军「七十」万〉一文,曾以旧作再加补充。

  除了个人的十篇论文之外,特别收录了高去寻院士的〈商汤都亳的探讨〉与李先登先生的〈关于甲骨文最初发现之辨正〉二文,这二文对于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很有帮助而不易蒐集。

  书末另附二篇「甲骨文发现百年大事」及「最近二十年台湾地区有关殷商史的博硕士论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仲孚


  1936年诞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

  1965年台湾师大史地系毕业,1973历史系硕士。曾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台湾师大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长。

  王氏在台湾师大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史学研究所担任《中国上古史》、《历史教育》等课程 30余年。着有《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中国上古史论文集》、《中国文化史》(全编)、《历史教育论集》、《台湾中学历史教育的大变动》等书。并主编《中国上古研究专刊》、统编本、审定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图书目录

自序    7
一、甲骨文与殷商史    1
附: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9
附:李先登:〈关于甲骨文最初发现情况之辨正〉    16
王懿荣纪念馆    22
二、商汤都亳的地望    23
附:高去寻:〈商汤都亳的探讨〉    32
三、汤亳地望与历史教学--殷商史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53
附:李寿林:《史记殷本纪疏证》简介    64
甲骨文新书简介(一)    66
四、殷末的党争与覆亡    67
附:商代王位继承问题的不同意见    77
甲骨文新书简介(二)    78
五、从《尚书‧微子篇》看殷商的覆亡    79
附:《尚书‧微子篇》与《史记‧宋微子世家》文句的比较     92
六、牧野之战纣军「七十万」试释    93
附:《史记》各篇有关「七十」、「七十余」、「七十二」的记载    115
七、商周史研究议题中的地图问题    123
八、再论商周史研究议题中的地图问题    141
九、殷末纣伐东夷的战争性质    171
附:商族与东夷是怎样的关系?    182
附:一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谬误    184
十、殷商史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纪念胡厚宣先生    185
附:胡厚宣先生照片二幅    195

附录:
(一)秦照芬:甲骨文发现百年大事纪要    196
(二)赵广杰:最近二十年台湾地区有关殷商史的博硕士论文    207

图书序言

自序

  我国夏商周三代,在政治上,后一代取代了前一代,但在文化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论语‧为政第二》载孔子之言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殷商在三代之中,实居于承先启后的关系。

  西汉时代,司马迁在所着《史记‧殷本纪》里,不仅把商族兴亡过程的历史,作了有系统的记录,而且保留下了商王朝的帝王谱系,从成汤建国以前的「先公先王」十四代十四王,到成汤灭夏建国以后至纣之亡的十七代三十王(或作三十一王)。除了少数几个错字之外,大体上完整地保留下来。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纪录的殷商帝王的谱系,在清末发现甲骨文之后,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二十世纪初兴起的「古史辨运动」否定了文献记载的传说古史,但由于甲骨文的发现;让「疑古派」不得不承认商代是信史。王国维〈古史新証〉提出了研究古史的「二重証据法」,把史料分为「纸上史料」与「地下史料」两大类,其实王氏所称的「地下史料」仅指「甲骨文」、「金文」而已,与今日考古发现的「地下史料」有所不同。

  甲骨文的发现,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发现的经过有不同的传说,兹附上李先登先生的考証作为参考。

  商汤灭夏,系以亳都为起点,亳都在殷革夏命的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史记‧殷本纪》并未记载亳都的地望,后人的考据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以现代学者的研究而言,约有四种主张:王国维的山东「曹县说」、董作宾的安徽「亳县说」、邹衡的「郑州商城说」以及社科院的偃师商城「西亳说」,这些说法也都没有定论,对于殷商史的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

  我国已故第一代考古界大老中央研究院院士高去寻先生,生前十分关心此事,曾撰写〈商汤都亳的探讨〉一文,很值得一读,因该文并未在学报发表,流传较少,曾蒙惠赠一份,特借此机会予以转载。回忆1989年我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时,经常向高去寻先生请益,高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爱护后辈,访问期间获益良多,谨志此以示感念不忘。

  殷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邦」,何以牧野一战,竟亡于「小邦周」,是一件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把相关的两篇小文汇集于此。关于牧野之战纣军「七十万」,以前学术界曾有过一些讨论,但并未提出答案。其实此一问题应很容易了解,请读拙文〈牧野之战纣军「七十万」试释〉应可了解它的意义。

  在台湾地区发表的上古史论文,大多缺少自己绘制的地图佐助,许多知名之士也不例外,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此提供拙文二篇以供参考讨论。

  殷商虽然已属信史,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为了纪念甲骨学大师胡厚宣先生特撰写〈殷商史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一文。胡先生原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两岸隔阂留在大陆,改革开放后曾由公子胡振宇先生陪同来台湾访问,是一位值得尊敬与怀念的前辈学者。

  殷商史研究的领域,浩瀚如同汪洋大海,我这几篇小文,可说是微不足道,拜印刷术发达之赐,特予集成小册。

  另把台北市立大学史地系主任秦照芬学棣编辑之〈甲骨文发现百年大事纪要〉与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生赵广杰学棣编辑之〈最近二十年台湾地区有关殷商史的博硕士论文〉二文列为附录,博雅君子不吝指正。大陆学者近年的着述,因限于编幅暂不收入。

  本书文稿在汇集编订期间,承蒙文大史学所博士班赵广杰学棣、文大史学系四年级庄茹庭学棣费心整理校订,倍极辛苦,在此谨志感谢。

王仲孚
志于2014年10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