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大将的一生
董显光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赴美专攻新闻学并获得学士学位的人,也是中国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在他的自传里,他曾提到:「我想假定我能留在新闻事业这条路线中,我应该是最快乐的人。」大时代的动盪,让他体会到新闻记者的笔枪与飞机坦克一样重要。
董显光对中国近代传播事业的贡献,也是同样的重要。他创办了《庸报》,首度将美式办报拼版方式引入中式报纸;并主持当时上海重要英文报纸《大陆报》,将战争新闻正确传达到西方国家;而后,在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期间,更是致力于积极培育国际传播人才。民国四十六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特地颁「新闻事业杰出服务奖章」给董显光,奖励他一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贡献。
董显光在日记中写着:「无论何物,凡是不费力而得到的,大概都不会给我相当的兴趣。」又写着:「世上没有一事可以比得上个人努力而成功的。」靠着个人的努力,去完成理想,志之所在,终身不渝。他的一生德业辉煌,事功彪炳,他不仅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卓越的外交家。本书以详实而真诚的笔触,娓娓道来一生经历与志业,是了解报人楷模董显光先生的最佳途径。
本书特色 董显光先生,这位「提灯照亮新闻路的革命报人」,是民国重要政治人物,一生经历了许多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事件,在这本自传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代报人、外交家与传道者的风骨、节操、与成就。
同时期政界、外交界、教育界名人 齐声推荐 叶公超:尽忠于职守,有时几近于「傻气」―那种充满忠贞与信念的憨直。
陶希圣:新闻界的领导,外交界的重镇。
王世杰:毕生尽瘁于宣传事业,但从不做自我宣传。
梁寒操:从事新闻事业,或身负国际宣传重任,皆能卓然有成。
马星野:董显光先生的自传,由曾虚白先生来译,真是最理想不过了;他们两位称得上是「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