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诗‧摄影集

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诗‧摄影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摄影
  • 散文
  • 旅行
  • 自然
  • 情感
  • 生活
  • 治愈
  • 文艺
  • 清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这本精致的诗摄影集,是由女诗人顾蕙倩及其胞弟顾凯森的联袂创作,姊弟情深默契十足,一位以意象精彩的诗句,另一位以飞羽精灵的摄影,透过镜头看到彼此,相互对话深情演出。要以一诗歌一鸟语,引起读者共鸣。

  ★诗人陈谦精心作序推荐。「每个故事/都是/开花的声音」顾蕙倩以其独特的故事性诠释小诗的特质,以其嗓音唱出自己的歌。

  ★萧世辉教授审校的鸟类资料是本书极其推崇的附加价值,相当于一本台湾鸟类图鑑。全书以高磅数雪铜全彩印刷,精装本的设计更显出本书收藏的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顾蕙倩/诗


  自然甜系,四季果物。喜欢创作人生,曾任报社杂志採编、现为教师、联合报缤纷版及人间福报副刊专栏作家、出版过诗、散文、论文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淡江大学中研所,佛光大学文学所毕业。 曾任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卫理女中教师、回声杂志採访编辑、新观念杂志特约採访、中央日报副刊组编辑。  现任国立台湾师大附中教师,  曾获台北诗人节即席创作首奖、师大喷泉诗奖佳作。  着有《追风少年》、《渐渐消失的航道》、《幸福限时批》、《倾斜.人间的喜剧》、《苏曼殊诗析论》等书。  作品曾收录《九十二年散文选》(九歌版)

顾凯森/摄影

  野山林系,飞羽精灵。喜欢与大自然为伍,热爱生活,摄鸟成趣。

图书目录

‧序
002 陈谦/
日丽,所以风和
006 萧世辉/
鸟语画镶
008 顾蕙倩/
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辑一‧ 雾霭
016 轻雾
018 连连看
020 原谅
022 蓝色旅程
024 苔藓
026 等候
028 轻烟
030 天使
032 守候
034 戏子
036 微尘
038 日影
040 泡沫
042 迷雾
044 秘密
046 时间

辑二‧ 雪霁
050 祈愿
052 舞者
054 盼望
056 倾斜
058 冬雪
060 无色
062 坚毅
064 果实
066 轨迹
068 叶脉
070 如常
072 电音
074 网
076 扭曲

辑三‧ 初晴
080 河乌
082 寻找
084 容许
086 回望
088 云朵
090 诗笺
092 双鳍
094 青苔
096 冠冕
098 烟花
100 好天气
102 轮回
104 追寻
106 温柔
108 寒武纪
110 岛屿
112 真实
114 陷阱
116 故事
118 涟漪

附录
120 鸟类资料介绍

图书序言

【诗人陈谦教授序】

丽日,所以风和
—《好天气》诗摄影合集序


  「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诗集副标题说明着诗人善于捕捉人间美好的面向,不论是「雾霭」朦胧的美感、「雪霁」中亮眼的景致、「晴日」里万物生生不息的活力、各种季候的状况皆能入诗,透过对顾凯森摄影影像的观察,顾蕙倩在此一诗集的文本展现其实有全新的风貌呈现,对景象诠释不再像过去那般点到为止,这一次顾蕙倩的文字鲜活而灵动,充满对生命信念的寄情与悲喜,不再叨叨絮絮于情绪的流转与概念的给出,而是以物象完整的动作做为象征的演出。

  顾蕙倩在本诗集中的呈现,多能以景入情,而此情非滞景,景总脉脉含情。以〈苔藓〉为例,意象演出极为鲜明「淹没了一整个夜/冬雨/刚刚过去/沼泽依旧蔓延/广大的海面/遗落的梦境/巨大的鲸鱼盘腿趺坐/小小的螃蟹爬成了水怪/氾滥/成灾/翅膀开始像鳍/自地心隆起/轻轻将我高举/温柔的苔藓/是你坚硬心肠里/小小秘密」这里使用了冬雨、沼泽、海面、鲸鱼、螃蟹、翅膀、鳍、苔藓等意象作为观察的元素,为形式简短的小诗带来丰厚的层次,这是顾蕙倩在之前诗集中较为欠缺的,这些意象像是与读者沟通的一道桥樑,也是诗学主要的传播工具。女性诗人写诗多半会流于私语与意识充沛却无法节制的情境,造成语言的琐碎与概念,也就间接造就文坛女诗人与男诗人始终有二比八的显着性别区隔,而小说作者比例又刚好颠倒过来。这也恰恰说明诗与小说在先天上对于书写之前的工具性考量,小说倾向意象的陈述,而诗忠于意象的演出。而顾蕙倩同大多数的女诗人相同,语言有着概念与说明的字汇,然而我们很高兴看到诗人透过对摄影图像的描绘,已触及到诗本该掌握的意象「演出」的核心。

  顾蕙倩除了握有意象演出的精巧语汇外,善感多情的特质亦是他的文本可以感动读者的关键。〈网〉「织起了一张/好小的网/你静静等候/却给我/一整片天空」诗中善用人称的对应以热络氛围,再饰以标题〈网〉来连结等待的情愫。同样的〈故事〉中依然有季候的推移与期待的企望:

  冬天藏在记忆里
  不再冷静
  一点点暖意
  足以点燃
  热情
  每个故事
  都是
  开花的声音

  「每个故事/都是/开花的声音」顾蕙倩以其独特的故事性诠释小诗的特质,以其嗓音唱出自己的歌,在持续创作多本诗集之后,终在意象的伴随下找到自己诗作开展的操作方法,吟唱自己的高音。这本诗摄影集是顾蕙倩及其胞弟顾凯森的联袂创作,姊弟情深之外更不容忽视的是图象与诗精彩的对话演出,值得你我细细赏读。

【北教大自然系萧世辉教授序】

鸟语画镶


  『好天气』此书,是由国内着名女诗人顾蕙倩老师主笔,并且以诗文搭配其胞弟顾凯森先生所拍摄之台湾飞羽的作品。第一次翻阅此书时,对于书中诗文与图的巧妙安排与融合,且能让读者感觉那浓郁化不开的意境跳跃在字里行间,感到十分惊艳。

  由于台湾座落于亚洲大陆和西太平洋边缘,受大陆板块挤压的原因,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台湾西半部陆地拥有平缓河流流经和沖积的平原与湿地,出海后形成西部的浅砂海岸,东部陆地则呈现截然相反的地势,拥有陡峭险降的河流和海蚀地形,出海后形成一路连到太平洋海沟的陡峭岩岸。由于台湾的地形与栖地环境多样性高,加上台湾也位处于西太平洋鸟类南来北往迁徙的路径上,因此鸟类资源与多样性也十分丰富,随着每年记录的更新,『中华民国野鸟学会』公佈的『2014年台湾鸟类名录』,目前野外已记录超过620种,其中包含了台湾终年可见的『留鸟』、特定季节来台度冬或度夏的『侯鸟』、特定季节迁徙过境台湾的『过境鸟』与放生与圈养逃逸离乡背井的『逸鸟』,因此若漫步时留心四周,必可欣赏到这些披着飞羽的精灵。

  虽然许多身处台湾的飞羽精灵通常身披彩衣且鸣声悦耳,为了方便观赏,常被民众捕捉饲养。但随着台湾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这些鸟类的野外生存压力大增,若再受到过度捕捉和饲养,极容易造成原本的野外鸟类灭绝,就如同云豹般,未来仅能以标本、相片与文字流传着,因此,也借着此书唿吁大众,以野外观赏代替圈养,造林代替餵食,才能将这些生命资源永世流传。

【作者顾蕙倩自序】

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凯森是我的弟弟。

  我们一起养过许多宠物,看过许多生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学三年级,出门上学前已经知道老狗史努比应该拖不过今晚了吧,傍晚回到家前胆小的我让弟弟先拿钥匙开门进去,我等在门外。五分钟后弟弟含着眼泪出来,那时他才一年级,却沈稳地说着安慰我的话。

  「狗狗趴在墙边,原来头低低的,见到我回来,努力地睁开眼睛看着我,我也看到牠了。然后,牠就安心地合起眼睛走了。」

  听到了弟弟这么说,我是不是哭得更伤心这事全不记得了,却清清楚楚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安全感,在我们姊弟俩之间,共同经历生命这件大事已成为一种互相扶持的默契。

  其实我们一起经历成长的时光并不长。国中毕业的他考上复兴美工便赁居在外,我也一头栽进书堆只为让忧心家务的母亲展露一点点的笑靥。见面的时光我们也总是话不多,但是许多孩提时期的共同秘密依然似远似近的默默牵系着我们俩。每个小学的寒暑假,我们喜欢爸妈不在家的自由时光,偷偷到前面的小公园卖些手做的小画纸,从高高的二楼露台勇敢跳到一楼的马路上,还有还有,忘了带钥匙的时候大胆包天的从隔壁四楼跨到自家四楼的阳台上大难不死。这些回忆里的点点滴滴,如今思及,依然相信姊弟俩拥有看待世界的相同默契与频率,就是这一起孤独的童年培养了我们吧。

  总是一起躲到楼顶逃避大人的阴霾,一起安静的看着远处层层的山峦,冷眼观察从天空乖乖飞回鸽巢的赛鸽。我们从来不曾分享什么幽微的青涩心事,深深的忧谷从不会轻易让自己的亲人靠近。一转眼,我们只有在节日的名义下聚餐见面,有时可以读出彼此孩提时的忧伤,却从不敢轻易提出对话以免破坏彼此的默契。直到弟弟开始拿着相机四处捕捉山林的飞羽,一只只在阳光下展现姿态的生命间接透露了他的心事,我读出了牠们,更读出了弟弟与我之间无法取代的默契。

  生命多么诡异,多么阴晴未定,却也在看不见的地方透露着生命无上的尊严与温度。

  坐着捷运,我从北投出发,让弟弟的好天气陪伴我,透过他的镜头,我看到了他也读到了自己。于是,我用i-pad完成了与他的对话,以一首首的诗。

  原来,我们观看的世界依然如此相似,拥有阴影的同时也能发现大雨过后谜样的琉璃光,都会趁着好天气的时候积极跳出窗外留住难得一见的美好,以摄影,以诗句。

  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人间福报李时雍评介】

遇见作家 静静的生活 :
与顾蕙倩谈新诗集《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


  二○○七年,顾蕙倩出版诗文集《倾斜╱人间的喜剧》时,我曾以〈狄金森的抽屉〉为题,为其作序。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性格内敛,三十岁之后,开始过着隐居的生活;终其一生,写下近一千八百首作品,却只有十首不到发表。其余的诗稿,尽皆锁藏于她的抽屉。诗人喜爱园艺,擅长烹饪,写诗一事,彷彿也只是另一种安静的生活。当时以狄金森为喻,写下自己初读诗文集时,一种来自生活的紧密连系、却又静谧的感受。

  秋天,顾老师找我到她所任教的师大附中诗社分享,走在尤加利道与秋日晕暖的校园,听到她在上一部《时差》(二○一○年)之后,筹备新的诗集,知道那被掩上的抽屉再次拉了开来,生活结晶成新作。她提到去年开始规画、目前展出于台北文水艺文中心的《好天气,从不为谁停留》展览,最初是看到她的弟弟顾凯森的生态摄影,尤其是观鸟的照片,促发她写下对话的诗句,「开始其实是一个因缘,我在参加一位老师的展览时,看到展出的空间,想到弟弟的摄影,或许也可以在这里展出。」

  但如何分别嗜好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于她的弟弟而言,那些生态寻访、记录的过程,就是它本身的意义和目的,但对于有着诗人之目光的姐姐来说,却在那些照片里,看到了艺术性,「鸟的姿态,透露了一点忧郁,一点孤寂,我从中看到一些故事,就想试着写写看。」

  于是就有了一帧照片、加一首诗的「鸟语诗」想法,并且设想文字不仅是作为影像的补充说明,而是姐弟间创作的「对话」。「我刻意在坐捷运时,从北投到学校这段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写一首短短的诗,周围喧噪,我却在安静的情绪里。捷运到站,最后一句写下都会有意犹未尽之感,我觉得那很适合于诗。」

  五十首诗与图,确定展览的形式之后,顾蕙倩进而思考成书的可能。如果艺廊里的展出属于摄影创作者,诗集作为另一种「策展」,如何编辑,寻找出版社,到最后美术版面的呈现,则体现了写作者的特质。

  翻开诗集,会发觉文字与影像之间,若即若离,「看起来有关,但其实我也在说自己想说的话。譬如〈好天气〉,画面中的竹鸟,看起来很平常,但我却看到,弟弟很多作品只有一只鸟,这张却出现三只。高高兴兴,窃窃私语。」像是好天气时交谈着郊游的话语,「我发现我在写东西时,最后还是会透露着温暖,从忧郁的深谷里出来。」

  观看影像也使得作家重新思考写诗一事,「以前写诗絮叨,较抒情的意味,意象是有,但形成图象的部分比较少,抽象的多;但这次在对话的同时,摄影帮助我在诗里形成一个画面,由景入情,那是自然形成的东西。」

  曾在《福报》专栏里写下与弟弟小时的游戏,顾蕙倩回忆时也提到,「我和弟弟小时候,爸妈常不在家,我们就拿家里的沙发垫围成一个家,玩扮家家酒;父母回来又拆掉,就回到原来的家。慢慢长大之后,围着更多高墙,有些墙一直拆掉,但带不走的永远带不走。」她说:「我必须写一些东西,为我现在的想法作一些註解。」

  「但我不觉得自己是作家,而更是一个记录者,因为我的工作主要还是教育,时间放在教学上,这样看起来随兴、其实不随兴的写作,也许也是我的个性。」近年带诗社,依然将诗放在生活和学生之中;在抽屉里,在一段捷运的路上。

  我想起高中时上顾老师的国文课,她偶尔叫大家带着课本,到教室外的草地上席地而坐,读诗,分享生命的故事,记忆里,日光煦暖,将树身打成金黄。好像生活,原来就是一首静静的温暖的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