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荐序
嘉义乡亲的骄傲——监察院长 张博雅序 中华语文研习所(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TLI)何董事长景贤邀请个人为其自传《TLI六十史话 汉教之父——何景贤口述历史》写序,主要原因系何董事长尊翁何建民博士为嘉义新港人,后来居住于嘉义市。何董事长六十年来致力于华文教学,享誉国际及海崃两岸,为嘉义的杰出子弟。个人曾任嘉义市市长,又为其嘉义同乡,所以欣然同意为其着作写序。
嘉义人开拓激励 北平人文化启蒙 何董事长于书中提到,台湾嘉义早期居民多为渡台垦荒者,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开拓新天地,嘉义县志也特别记载何父励学有成的事蹟,何董事长自述他自己的拓荒精神也源于此。之后他创办中华语文研习所,将华语教学开拓至海外及海崃两岸,面对再大难题越挫越勇,应该也是嘉义人的开拓精神所致吧!
由于其父亲在北京大学任教,所以何董事长幼时居住于北平,悠游于传统文化(如国学、京剧)及北平民间技艺表演,而立下个人毕生最大心愿「以教授中文为方法,宏扬文化为目的。」应该也是北平文化的启蒙。
初遇再遇二二八 体认语言力量大 何董事长给人的印象是位温文儒雅的教育家,但从这本自传中才知道他曾经多次被卷入政治危难。他十二岁回台湾后遇到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骚动,年幼的他虽然不懂当时本省籍与外省籍冲突的导因,但是在那紧张的时刻,因为会讲闽南语而逃过一劫,让他感受到沟通与语言的重要性。至一九九一年,由于台湾政治情势转变,政府为还原二二八事件真相成立「行政院二二八事件专案小组」,景贤董事长则以社会公正人士身份担任七人小组委员之一,并同时为「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组」委员。最后,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组完成了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客观呈现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与结果。
一九四七年十二岁的他初遇二二八事件,而在四十四年后的一九九一年,五十六岁的何董事长再遇二二八,时空不同,角色转变,倒是一个很特别的历史观照。
书中更提及他唸高中时期白色恐怖的经历,幸好最后化险为夷,这也是他与政治保持距离,全心投入华语教学的原因之一吧!
由台北语文学院 带动世界华语潮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一岁的何董事长和安笃思牧师创立了基督教语文学院,是台湾第一所民间华语学校,专门教导在台的外籍传教士华语。一九五八年更名为台北语文学院,一九七六年改成财团法人私立中华语文研习所,以华语教学为工具,行国民外交之实,教导外籍人士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内涵。
何董事长特别到美国布朗大学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并独创专业的华语教学法。现今电子科技进步及语言学习方式多元,但在当年连一般的教学法都未上轨道,他却能以结合语法翻译、直接教学、听说及视听四种教学法,针对华语语言特性,创新了华语教学法。尤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透过情境学习华语,更是不同于传统之单向教师中心教学法。迄今已有六十多个国家二十多万学生到TLI学华语,其中许多人成为各国政府领导要员、国会议员、企业界、媒体、宗教界或国际组织领袖、驻台湾或驻中国大陆使节;甚而世界一千大企业派驻到中国大陆或台湾的负责人多半为TLI学生。
何董事长夫人朱婉清女士,才情兼具,为出色的记者和女作家,擅长于京剧和崑曲艺术。她担任行政院组长时曾抢救及保护中国传统艺术,促成台湾国光剧团及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成立,后亦担任中央广播电台董事长。她于离开公职后也投入TLI的海外拓展,积极帮助外国大学成立中文教学机构,与海外学校合办教学课程,到世界各地设立TLI分校,她目前为TLI集团总裁。
TLI迄今在全球五十多个城市设立六十多个分校与教学点(含大学中文合作院系),已培养出五万多名华语优秀教师。据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四千万人正在学习华语,尤其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兴起了华语学习热潮,TLI应该也是一关键推手。何董事长在许多场合常提到「教华语是以宣扬中华语言文字精髓,推展国际交流为基础,终极目的在传播中华文化,使华语成为国际上的强势语言。」的理念,我个人对于他的华语教学理念与使命感颇为感动。
编撰两岸汉语词典 致力双方破冰交流 TLI自一九九六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先后在北京、天津、苏州、上海、大连、广州建立分校,并且透过两岸的研讨会探讨两岸语言文字差异问题。何董事长特别致力于编撰大型词典,为华语奠立基础工程。他与北京语言学院签署合作编撰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二○○三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先行出版(共一千五百四十六页),TLI于二○○六年九月正式出版《新编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新版词典全书二千零九十三页,共二百六十万字,涵盖八千个汉字、四万五千词汇,其特点反映两岸华语在字形和语汇上的异同。新版的词语包括「四不一没有」、「不沾锅」等现代常用的词语,除了让两岸民众了解到两岸用语的差异,也帮助外籍人士研习中文的方便及语言文化交流。
更值得一提为,何董事长曾于一九六三年起动员TLI台语教师及台湾南北两地台语专家数十人,和该校语言学顾问主编的《台英词典》,耗时七年于一九七○年终于完稿出版,并定名为《台英词典》(A Dictionary of Southern Min)问世。因为该词典的出版,让语言学习者和外籍传教士等,得以有效率地学习台语,在当时学习资讯贫乏的年代,确实是一个新创举。
一代宗师汉教创办人 展现华语文化软实力 二○一○年九月一日美国新闻週刊Newsweek,以何董事长为封面代表人物,其专访主题为「何景贤和TLI在国际华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贡献」,该週刊称誉何董事长创造了无数「汉教第一」的历史纪录, 堪称台湾华语文历史上的顶尖标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伊(Joseph Nye)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提出的软实力观念,不同于军事与经济的硬实力力量,透过语言这项文化软实力,同样可以创造出活跃的竞争力,何董事长做到了!
本书由作者之祖籍、家族、出生、初回台湾、成长、创立TLI、带领TLI走向世界、和平使者及比翼双飞等十二章,描述他从出生于大陆,十二岁后举家回故乡台湾,参与并见证了台湾政治威权到转型,经济由贫瘠到发展,两岸由敌对、解冻到相互交流,整部自传宛如一部台湾变迁发展史。何董事长书生报国赤子之心,跃然于字里行间,章章精彩,让我拜读时欲罢不能,真是一本颇值得阅读的鉅着,特为之序。
二○一四年一○月一○日
註、张博雅女士曾任嘉义市长、卫生署长、内政部长兼台湾省主席、中央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监察院长。
推荐序
尽心尽责的教育家——陈诚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陈履安序
景贤兄是一位尽心尽责的教育家。 一九六六年景贤兄自美返国接任「台北语文学院」院长迄今,他淡泊名利,数十年来,一步一脚印的去做他想做的事。
在那个时代,学习中文是属较冷门的教育事业,直到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崛起,有意学中国语文的外国人大增,学习中文变成了热门事业。他以累积的丰富经验,默默的、陆续在中国各大都巿成立了分院,并奔波各分院督导院务的发展。
他关心每位来学习的人,针对学生的需要,设计课程,我和我内人都曾经在学院上过台语的课程。在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外国政府官员、大使、公使、企业家等等,因为景贤兄谦和有礼,拿捏分寸的待人之道,使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并且在结业后和他维持很好的朋友关系。
我认识景贤兄四十多年,每次相聚都能感受到他的亲切和关怀的心。
二○一四年一○月七日
註、陈履安先生首任教育部次长、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校长、国科会主委、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
推荐序
汉教神圣的道路与事业——中国全国政协常委 陈云林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勤劳智慧的先人创造了璀璨瑰丽的汉语言文化。远自人文始祖仓颉造字初启鸿蒙,到殷商甲骨文形会意,再到质朴感人的《诗经》、《离骚》,乃至后来的魏晋诗歌、唐宋诗词、元明小说,在在印证汉语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弘扬汉语文化理所当然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责任。六十年前,景贤先生刚及弱冠,即以敏锐的国际眼光,选择了向世界推广汉语,向全球传播汉语文化这条充满艰辛但却无比神圣的道路与事业。六十年一甲子,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景贤先生始终如一,不辍耕耘,终于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今天,景贤先生创立的中华语文研习所业已遍布全球,各分校、教学点达四十余处,毕业校友三十多万人,培训汉语教师逾五万人,为汉语在全球的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从事两岸事务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与何景贤先生有过多次接触,数度交往。令我感佩最深的是,无论两岸关系如何风云变幻、跌宕起伏,景贤先生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持两岸属于同一个中国、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心致力于传播汉语教学、弘扬中华文化事业,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泉源,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令人欣喜的是在欣逢景贤先生八十华诞之际,由台湾中华书局出版的《TLI六十史话─汉教之父:何景贤口述历史》一书即将付梓。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景贤先生一生完整的历程,其中既有儿时在大陆成长的无忧无虑、幸福快乐,也有岛内四处求学的刻苦努力、一心向上;既有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汉语文化而不辞劳苦、不懈奋斗,也有感情丰富、热情洋溢的真男儿本色。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事,感受诸多饱含智慧的哲理名言,近距离接触两岸关系风云际会下很多重要历史事件。这不仅是景贤先生个人成长、奋斗、圆梦的历史,也是两岸文化同宗、血脉同源的印证,更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缩影。
衷心期盼本书能为更多读者分享,也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道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洪流中来。是为序。
註、陈云林先生曾任中国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崃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