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典版特别专序
十七年前的旅行 构成这本书的旅行,始于一九九七年秋天,距今已十七个年头。认真想想,现在已跨过四十大关的我,当时才二十多岁,还很年轻。
事情起于某一天,集英社的男性时尚杂志《MEN'S NON-NO》一名我不认识的女编辑突然与我联络。这名编辑是比我小几岁,当时也才二十多岁的H小姐。「我们想在这本杂志里开一个小林先生专栏。」H小姐唐突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这就去向总编辑提案,让企划开跑。」她的提议我当然是很高兴,但内心却暗自认为这个企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MEN'S NON-NO》是刊登着帅气模特儿穿戴时髦的衣着所拍出的精致照片之时尚杂志,简单来说给人的印象就是「时尚满点」,像我这种背着一个破背包行遍各地的野人,总觉得自己的照片与文章是与这杂志气场不合的。
我虽然觉得最后应该会无疾而终吧!却也被H小姐的热情推着走,两人开会讨论了好多次。H小姐希望我能每个月,或是隔月走一趟亚洲各国,拍摄每个城市里的年轻人,访问他们现在所关心的事情,以照片与文章构成「当代亚洲」的切片,刊载在他们的杂志上。
这个企划是满有吸引力的,但我想做的却是另一件事。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为别的杂志每个月去亚洲各国採访,这个连载也已经进行了近一年,当时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东南亚,拍摄并访问当地的市井小民,因此这个提案恐怕跟那个专栏重复,再加上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在日本,长久下来我已萌生做些别的事情的想法。「这次我想在日本旅行。」当我这么说,H小姐难掩意外之情。
这并不是天马行空。我二十三岁时辞掉了报社的工作,此后一直都在亚洲各地旅行,并拍下旅途中遇见的日本年轻人,这些作品集结成书,成为我的出道作。之后,我拍摄当地人的作品也集结成册出版了摄影集,这些都自然而然地给人我专拍亚洲的印象,我猜不只是H小姐如此,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实际上,我也确实很热中于亚洲之旅,从小我就莫名地有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旅行的想法。
只是我心中明白这也只是自己多种想法的一个部分,而想在日本旅行,也包含了那是一趟寻找全新自我的旅行之意义。
有一件事情,是触发我想在日本国内旅行的契机。在见到H小姐之前,我人在台湾。在台北待了一阵子之后,我前往了港都基隆,为的是那里有条定期往返沖绳石垣岛的海运航线。我从日本到台湾时是坐飞机,回程想改搭客船。搭船回家对我而言是很有魅力的一件事。
日本是个岛国,所以要出国是不可能採陆路的,大部分人们都搭飞机,但其实也有几条海路可行。这样的想法,促使我曾经从长崎搭船前往中国的上海,但从那之后就没有再搭船穿越国境的机会了。
深夜从海港出发的船,隔天早上随着日出抵达石垣港,看到远处的白色沙滩闪耀着光芒,心情非常新鲜舒畅,有种不是到日本,而是抵达一个未知异国的错觉。在此之前我从未曾去过沖绳。
我当下有个新发现,原来石垣岛比台湾的基隆纬度更低,换句话说,船是往南走的。我非常讶异原来日本有地方位在比台湾还要南方之处,同时也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好多不知道的事情。
事实上日本有很多地方我都不知道,也不怎么感兴趣,比起日本国内,我的眼睛一直都朝着外国探索。学生的时代,我曾造访过日本东北、北海道等地,但是对于西日本我可以说是完全陌生,大坂以西的地方几乎没去过,沖绳、四国的土地一步也没踏上。因为这个理由,我突然好想在自己出生的国家旅行。
而《MEN'S NON-NO》向我提案正巧是这个时期,因此我当场回答说:「我想在日本旅行」。东南亚、台湾、沖绳,以及再之前的九州、本州、北海道等亚洲各地确实是以海相连结,全都可以想成我是在亚洲的延长线上旅行。
本来我以为这个企划不可能实现,但最后在H小姐的努力下竟然通过了。之后我才听说,当时的总编辑刚从别的地方调过来,希望能够做一些「有热情的单元」,而我的想法刚好与他一致,真的是很幸运碰上这样的时机,如果不是这两位,这趟旅行恐怕就不会成行了吧!
我再度前往沖绳的石垣岛,从那里展开《日本之路》的旅行。换句话说,在台湾之旅后,我开始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在日本旅行。从石垣岛到沖绳本岛也是搭船,从船上望向海面,我有一种要前往未知国度旅行的感觉,打从心底感到开心。我走过九州、四国、山阳、山阴、关西、东海、东北,最后来到北海道最北方的小镇稚内,在这里完成了这趟旅行。日本是个小国,但整个日本列岛的南北分布很长,气候变化很大,住山边与海边的人,气质也非常不同;这些种种缓和如渐层般的变化,我在一趟旅行中迅速体验。
最后,我住在东京都心里的饭店,从那儿往窗外望去全是高楼大厦。一直这么看着,会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有种确实完成了一趟旅行的踏实感。
若问我旅行到最后学到了什么,老实说,这样的旅行告诉我,我有好多事情都不知道;只是花了这样的时间,还有好多好多东西我根本没有办法接触;我强烈地感觉到,原本我以为自己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其实我根本对它一无所知。所以这趟旅行最可贵的地方,应该可说是我终于发现了这些理所当然之事吧!
现在,我大多时间都在拍日本各地的神社、圣地所举行的祭典、仪式、祭祀等等,这大约是自五、六年前开始的,两年前我拍摄的这个主题之中有张名为〈从远方来的船〉的作品还得了奖,这个主题至今我仍致力在进行当中。
因此,十七年前所拍的这本《日本之路》的旅行,现在我仍在路途中。
二○一四年十二月
小林纪晴
前言 虽然生在日本,有时却觉得自己很不了解这个国家,那就像是自己其实不大了解自己一样。也许是因为身为日本人,又在这个国家生活,就像是唿吸空气般理所当然,让人不会意识到吧?
然而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稍微客观一点,而且保持点距离来看它了。因为在过去五年多里,我不断在亚洲与日本之间旅行。泰国、越南、寮国、印度、尼泊尔、中国、印尼……,在各个国家,邂逅各式各样的风景,走过许多道路,睡过许多旅舖,将自己置身于大量的人来人往中。
但是,在旅途中我感受到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花费多少时间,旅行一定有终点,有个终将归返之处,而那归返之处无疑就是日本。不管走得再远,都离不开那本烫着「日本国」金色字体的护照。
不过就在几个月前,我体验到这本护照瞬间变成一本不过是盖印用的小册子。我从台湾搭船到沖绳的石垣岛。只是通过了简单的海关,眼前却瞬间变成了日本。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回过头去,亚洲还在波浪中摇盪,眼前却已经横亘着日本这座巨岛。顿时,心中有了在这纵长列岛上旅行的强烈想望。
我想,这样的念头必定来自于过往的一段经历。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一所群山环绕的县立高中的学生时,曾经突如其来地有股冲动,「想要离开这里,想要到某处去」。
终于如我所愿,来到了东京。在东京生活的日子里,我又因为「想要离开这里,想到某处去」,而不断前往亚洲各地旅行。然后感觉像是在亚洲旅行时,勐然发现自己竟已踏上日本国土;也许是已经绕了一圈回来了吧!
接下来,我打算花上一年的时间在这个国家旅行,这应该也是想要离开这里、到某处去的旅行的延伸吧!
旅途中会拍下什么照片、又会有些什么念头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有预感不管去到哪里,自己都会意识到东京这个城市,如同思考我在乡下与东京所度过的岁月之间的差距。所以,这趟旅行或许在某方面有着自我确认的意义。
启程时望着眼前的海,我心里想着:希望当这趟旅行结束时,能够看清日本这个国家的一点轮廓。
从南到北,随着季节变化,我想离开这里到某处去,开始一趟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