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音乐类型的「造音」
突破民族主义、狭义本土定义的「翻土」
发现一种全新、全面聆听与展示台湾声音的角度
■涵盖日治时期至今,台湾声响文化重要事件/运动的口述历史、第一手文件、照片和史料,继2014展览之后,纸上再现时代氛围
■自数千张珍贵文件、史料、经典照片中精选数百张入文
■「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展览获得「第十三届台新艺术奖」 长期被某几种音乐类型绑架了吗?《造音翻土》邀请你透过听觉感知进入历史之中翻转,重新发现一种聆听与解释台湾声音的角度。
战后至今,台湾声响文化的讨论一直付之阙如,或仅偏重特定类型,本书策划团队历经多年田野调查、研究与蒐集,将台湾声响文化中的重要事件与运动的口述历史、第一手文件、照片、史料,在2014年以展览形式呈现,2015年邀集作家、学者、音乐人与展演策划者、艺术家共同着述,探索战后台湾声响文化运动的脉络。
本书以「造音」来跨越音乐类型的分析藩蓠──无论是一般熟悉的流行、电子、民谣、摇滚等音乐,甚至是声音实验与创作,重新聆听不同的时空脉络里,「造音者」与权力在消音、规训、闪躲、协商、拮抗与颠覆的可能交锋下所展开的文化与政治意义;「翻土」则是从历史的社会土壤里,重新翻、掘、找,爬梳声响「本土化」的轨迹,思考它再一次被「造音」转化的可能。
本书作者包括长期与此领域耕耘的文化工作者:何东洪、何颖怡、范扬坤、马世芳、张照堂、张铁志、黄孙权、罗悦全……,在专文与访谈文之外,也搭配短文介绍说明文中提及的人物、事件、歌曲、专辑,并穿插艺术家的展览作品,纸上再现时代氛围。
本书主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一、「控管与隙缝」:戒严时期,当权者对于台湾通俗音乐实施了严格的文化治理,包括歌曲审查、电波管制与出版管制。然而,随着美军协防而进入台湾的美国流行音乐得以避开审查,形成治理隙缝。于是,相较于本土音乐的治理与规训,美国热门音乐成为一种对于现代声响的想像。
二、「声响翻土」:1966年由许常惠、史惟亮发起的民歌採集运动,是当时对于「我们需不需要有自己的音乐?」之提问的行动。之后,恒春民谣歌手陈达被台北知识圈发掘。但直至解严,新一波的本土反思运动才开始试图连结到陈达,并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应提问。
三、「另翼造音」:本章敍述了李双泽、杨祖珺到解严后的左翼政治行动乐团的历史,及Live House「地下社会」遭到排除的事件,以及原住民如何在汉人主流音乐脉络之外唱自己的歌。
四、「另逸造音」:自戒严的规训身体叛逃出来的行动,在1980年代初即开始在行为艺术、小剧场领域中酝酿。解严之后,造音的身体叛乱、逃逸逐渐走上高峰,包括后来被总称为「噪音运动」的一连串公开表演,以及演变为社会事件与文化现象的「瑞舞运动」。
五、「另艺造音」:2000年前后,「声音艺术」一词的被运用,让造音的可能性不断被扩张与辩证,并且以多种方式实践,成为另一种实验的艺术取径。本章节讨论「在地实验」、「失声祭」、「旃陀罗公社」、黄大旺等创作者及其作品。
名人推荐 在后殖国度校对自己的喉咙与耳朵,从来是扭曲折磨的辩诘;《造音翻土》正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再造访。───钟永丰(诗人、作词人)
《造音翻土》完全翻转了校园民歌、学院精英与流行音乐的惯常论述,台湾音乐的当代场域,自此转向了政治异议与噤声、反主流文化、特定场址与噪音团体、前卫艺术叛乱事件、声音档案建置行动等新颖的思考范畴中,台湾现当代庶民声音社会史,终于音景毕现。──龚卓军(艺术史学者、艺评人、策展人)
因为这部书,我们才终于醒悟:那些总被目为边缘的小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不肯乖驯的生毛长角的惊世骇俗的、冲得太远跳得太高想得太多的音乐,才是过去几十年台湾这块小岛最最重要的发聋振聩的声音。──马世芳(广播人、作家)
非主流声响的回访,加上诸多考古重见天日的禁歌、陈达的恆春调、原住民流行歌曲到整个噪音运动,让《造音翻土》这本书在台湾近代声响文化上,呈现前所未有的思考。──黄明川(纪录片导演)
我们对台湾流行音乐,尤其是那些另类之声的理解与研究,一向是苍白而贫乏的。《造音翻土》是迟到太久的重要挖掘工作。──张铁志(文化评论者)
福尔摩沙的子民,世世代代坚定回应着天地、山水与人民,所以尽管历经多少剧变的冲击压制与一时困顿窘迫,始终能够自我超越而与时俱进。《造音翻土》展集结无数的历代艺术众生,为了斯土斯民畏无惧所发出的澎湃众声,其共振沛然成章,可谓凝聚了集体心志,具体形塑了巨观台湾近代发展史,发人深省更震撼人心。──谢佩霓(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
婉约的乐曲、愤怒的吶喊、解放的噪音,这些声响构成了我们所在的台湾。《造音翻土》这项包括了展览与出版的计画,前所未有地从爬梳台湾声响文化的发展脉络,来思索台湾本土化的过程,并由此打开以另一种感官记忆和经验方式重新了解自己的近代史的可能。──林曼丽(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与造形设计学系教授)
得奖与推荐 「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展览获得「第十三届台新艺术奖」
「《造音翻土》透过对声响文化生产实践的重新检视、辩证,将几组与本土、常民概念相关的命题再次抛回特定时空下的意识形态、社会关系,使这个以系谱学的方式翻搅主题的展览,不在停留于特定声响美学的歌颂,而是实践者如何以其异质声响,抵抗、发声、进而造音的辩证历程。」──郭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