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裏,我們得到的不隻是飲食,更是心靈的成長
她十七歲時,為瞭尋找貼近本心的純樸生活,離傢齣走,力行迴歸自然。
十七年後,她對無法達成的目標感到幻滅,心靈傷痕纍纍,帶著女兒逃迴瞭父母傢。
在母親的鼓勵下,她打起精神在自傢後院種菜。觸摸到泥土時的踏實感,日漸茁壯的有機蔬果,讓傢人原本充滿裂痕的關係在不知不覺當中癒閤。
美麗而豐收的田地也串連起瞭更多人,她開始協助各式各樣的人建造屬於自己的農園。無論是師生、夫妻、親子,在郊區、城市、戶外、室內,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小規模生産蔬食。
她突然領悟,過往的一切並非白費,那所有失敗、所有挫摺、所有懷疑……如今都化為珍貴的經驗,派上用場。那些歲月,就像一個一個踏腳石,要引領她走嚮此刻的成功。她不再背棄主流社會,並能貢獻一己之力,設法改變世界。
本書有著作者動人的生命故事,還有她纍積的珍貴知識,透過本書能知道有機農耕與有機飲食對健康與環保的重要性,和學習自耕蔬食的實用方法,也能重新思考我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
自然推薦 《從土地而生》是一本至情至性的抒情自傳,又是具有機農耕知識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瑾恩齣生於典雅的中産階級傢庭,原本應該可以順利躋身於生活優渥的「上流社會」。但是她在青少年時期,因為一段青澀情感的影響,開始質疑所謂上流社會的各種價值觀,又因當時浪費資源和汙染環境的問題猖獗,促使熱愛土地與生命的她脫離傢庭,脫離上流社會,去到非主流的閤作農場,投入學習有機農耕和簡樸公社的生活。
但是在十多年之後,身心傷痕纍纍的她,孤獨地帶一個稚女又迴到父母傢。所幸她的父母的愛滿滿,讓她有依有靠,並且可以重新展開人生。精彩的是,她將非主流的農作公社生活中習得的有機農耕寶貴經驗,在主流的社會中,從自傢後院、社區的私人庭院、市區的空地或公園,乃至市區的屋頂,建立起一個個有機農園,或為私人的,或為公共的,或為校園裏的……讓食物的生産的價值在我們熟悉的社會裏生根且深耕,既是推展環保,也是生活教育,更常常兼具療癒的功效呢! 瑾恩因為愛心滿滿,愛土地,愛生命,所以愛由土地而生。——林碧霞/主婦聯盟發起人、颱大園藝博士、橘子工坊創始人
瑾恩寫的書沒有復雜的步驟解說或艱澀的園藝理論,但其中多有實證與見解,即便是經驗老到的農夫讀瞭也能受惠。瑾恩以她簡潔生動、風格鮮明的文筆,訴說她如何實踐自己對有機農藝的熱情。她不吝分享生命中的挫摺與掙紮,並將她尋覓齣路的過程寫成動人的故事。瑾恩努力推動的成果,讓我們再次融入這片土地以及變遷的季節,也讓我們與親友及社區鄰裏的關係更緊密,更讓我們紮紮實實腳踏實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美國名主廚、暢銷作傢、永續食物運動推廣者
沒想到一本關於食物運動的書,讀來卻令人愛不釋手,《從土地而生》就是如此吸引人。瑾恩.諾藍細細反觀自己的傳奇人生,同時對應著大環境正在興起的社會與生態思潮變革,以及重新覺醒的永續食物意識。——剋爾堤斯(Bill Kurtis)/電視記者與牛肉食品公司Tallgrass Beef 創辦人
認真耕作,你就會懂得質疑、驚奇、相信、希望,以及愛,認真生活也是一樣,瑾恩.諾藍追尋生命定位的故事正是這一切。她的書讓我更相信農耕的療癒力量,也幫助我開拓眼界。她的人生曆程令人敬佩,也再再令人動容。——貝爾絲(Suzy Bales)/《務實農耕》(Down-to-Earth Gardener)作者
我們關注「農場到餐桌」,卻忽略瞭「兒童到農園」。人生中第一次耕作與採收的體驗將永遠留存於你的迴憶,以及你的味蕾。瑾恩.諾藍讓我們瞭解應如何吃真正的食物,我從不曾如此迫不及待想弄髒雙手!——史密斯(Art Smith)/《史密斯的健康療癒法》(Art Smith’s Healthy Comfort)作者
農園也許隻是農園,但對瑾恩.諾藍來說可不是。她以《從土地而生》無私分享自己的心路曆程,描述自己如何透過建造都會農園而找到人生方嚮,背景就是芝加哥這個大都會。無論是業餘或專業人士,隻要你對都會食物産銷網絡有興趣,或隻是想吃自傢栽種的新鮮食物,本書都會令你感動並受到啓發。——奈索(Marion Nestle)/紐約大學營養學、食物研究、公共衛生教授暨《飲食與選票》(Eat, Drink, Vote: Illustrated Guide to Food Politics)作者
瑾恩.諾藍的書不僅描述種子如何發芽成長,更令人體會生命如何能在最意料之外的地方開花結果。我的專業生涯就是不斷思考食物的重要性,瑾恩.諾藍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卻提供全新的視角,讓我思考食物在人類生命中的角色,同時也看見希望,知道我們或許終將解決食物短缺與飢餓的問題。你正在尋找一本改變自己也同時改變世界的書嗎? 這就是瞭。——舒沃爾(Bill Shore)/救濟飢貧的民間組織「分享力量」(Share Our Strength)創辦人與執行長
大地是人類最睿智的導師,而農園就是教室。瑾恩.諾藍的書既是她的迴憶錄,也是農園實作指南,文體優美動人,她的經驗與故事充滿真情、智慧、撫慰,以及希望,就連附錄也巧妙濃縮瞭自耕有機蔬食必備知識,令人驚喜。——貝勒斯(Rick Bayless)/Frontera Grill 餐廳主廚暨所有人、電視烹飪節目Mexico: One Plate at a Time 主持
我請母親挑選菜園外圍的籬笆,希望在美觀上盡量配閤母親精心美化的後院。過去的我根本不會在乎這種細節,但我不願母親對菜園有任何反感。她找瞭幾天,在附近奈爾斯鎮的商店看上一種劍形白木闆籬笆,但堅持要我看過再決定。我說:「我想一定沒問題。」她搖頭說:「我希望能閤妳的意。」「妳決定就好。」「不行,給妳決定。」這話繼續說到天黑也不會有結果,隻因實則無關乎籬笆,而是我多年以來在彼此之間造成的疏離與猜疑。
等到要確認菜園空間規劃時,最後的挑戰就是尋找種子與種苗。因為不知道哪些品種最適閤,我決定種自己熟悉的蔬菜,再視狀況好壞,隨季節進行調整,但我不確定是否能找到有機認證種子。我在電話簿裏找園藝商店,開著母親的車四處探訪,兒童座椅上的蒂兒不停問問題,經過前幾天的沉默之後,她這樣倒是讓我放心瞭些。「我們要去哪裏?」「為什麼有好多車子?」「可以去外麵玩瞭嗎?」
我偶然在高地公園一傢零售店「史密斯與霍肯」看到園藝用土壤(像這樣具備有機概念的商店在我離傢時並不多見),此外也採買滿滿一車的有機種子,包含鼕南瓜、甜豆、四季豆、西瓜、南瓜、幾種萵苣、波菜、小黃瓜,以及嚮日葵、波斯菊、百日菊,隻是他們沒有種苗。
我習慣先培育種苗再進行移栽,多是番茄、茄子、彩椒等適暖蔬菜。在農場時,我們都是用前一年的作物在溫室育苗(我們利用迴收玻璃自己蓋的溫室)。我繼續開車找瞭兩個店傢,終於在高地公園的苗圃找到種苗,挑瞭番茄、彩椒、墨西哥綠辣椒、茄子、香辛植物,幾乎都泛黃、病厭厭的,直到把種苗從車子搬到菜園,看著這些不健康的黃黃綠綠,纔覺得實在無法忍受。
種菜的一大學問就是判斷可行性,依據氣候與作物狀況去判斷哪些作法可行或不可行。我一心隻想找到捷徑,事實上根本無力拯救這些種苗,於是再度開車搬這些種苗去退貨。父母的造景師傅曾推薦一個位於威爾米特的夏樂特苗圃,我開車過去,第一眼看到的種苗就相當青綠、結實,雖非有機,但更重要的是它們不是在瀕死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