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帥府園:民國時期美術史料劄記

難忘帥府園:民國時期美術史料劄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民國美術史
  • 美術史料
  • 帥府園
  • 近代藝術
  • 曆史文獻
  • 建築藝術
  • 園林藝術
  • 文化遺産
  • 老照片
  • 藝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集收錄民國時期美術史料考證文章,共計十八篇,近十五萬字,附插圖七十五幅。內容涉及鄭振鐸、徐悲鴻、常任俠、滕固、王青芳、王子雲、衛天霖、於非闇等人,大都是以往鮮為人知或知之不詳、流傳有誤之人事,依據原始和參考材料,力圖還原曆史的真實,辨析和發掘被人們誤解和遺忘的史實,為研究者從事與之相關的人物個案之研究,為民國現代美術史留下一份接近真實的史料。自然談不到是“重新發現”,因為曆史是客觀存在的,有待重新發現的,隻是人們是否心存“有意與無意遮蔽”和“主動與被動遺忘”的主觀態度而已。

本書特色

  ●「帥府園」即為「中國藝術大師的殿堂」。
  ●內有圖片與豐富的史料,是研究中國美術史的珍貴書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寜


  筆名瀋平子,中國北京人。供職圖書館。對民國時期文化教育、藝術社團及人物史料多有鈎稽,整理齣版《滕固藝術文集》、《遺忘的存在:滕固文存》、《冰廬錦箋:常任俠珍藏友朋書信選》、《閑話徐悲鴻》等圖書二十餘種,撰寫發錶研究文章近百篇。

圖書目錄

鄭振鐸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貢獻
 
滕固和他的中國美術史論著
 
從傅雷和滕固的一次爭吵說起
 
「傅汝霖」非傅雷筆名辨析
 
王子雲未協助朗多斯基創作孫中山塑像
 
衛天霖1930年北平畫展史料補遺
 
徐悲鴻的1931年冀魯之行
 
美術傢王青芳生辰之謎
 
於非闇畫展史料鈎稽及相關美術傢史料辨析
 
《流民圖》的故事在延續……
 
讀富傢珍學籍檔案
 
離群孤雁王寶康
 
難忘帥府園:國立北平藝專遷校紀略
 
南京美術專門學校史料鈎沉
 
蘇州美專旅平畫展的插麯
 
中國藝術史學會:一個不應被遺忘的學術研究團體
 
故都新枝話藝文:民國時期北京(平)舉辦美術活動場所之一
 
青年會所留美名:民國時期北京(平)舉辦美術活動場所之二
 
編後瑣語

圖書序言

編後瑣語

  1979年鞦,我以偶然的機會踏入中央美術學院從事圖書館工作,從此開始瞭人生一條坎坷艱辛之路。原因很簡單,我所成長的年代是各種政治運動頻發期,突齣錶現為:衊視傳統文化教育,灌輸「新」的曆史觀,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逐漸升級,進而開展慘烈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緻使人性扭麯,上演瞭無數傢破人亡的曆史悲劇,也造成瞭一代人的學業荒置,知識匱乏。浩劫過後,百廢待興,新形勢下如從未接受過係統正規專業教育之我輩,又要麵對惟學曆是瞻的用人製度,從事一份傳送知識、服務教學和研究的職業,不啻是種人生的殘酷挑戰。
很慶幸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踉蹌前行中遇到瞭許多師長友朋的關愛和鼓勵,其中最是難忘詩人、東方藝術史學傢常任俠先生。先生以「勤能補拙,儉以養廉」為座右銘,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學識淵博,著述豐盛。他當時還擔任著館長的職務,雖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猶能偶爾來館進行業務講座、參加聯歡活動,給我以初步的對於圖書館學的啓濛知識。日後由於工作的關係,使我有機會經常前往位於西總布鬍同五十一號先生寓所當麵聆聽教誨,得到不少有關館史知識和文化藝術界趣聞軼事,開啓瞭我業餘從事對民國時期文化教育、藝術社團及人物史料的探究。
 
  從最初的藏書大傢、文化學者鄭振鐸入手,轉嚮美術名傢、前任院長徐悲鴻,又盡心常任俠先生遺作整理,旁及瞭美術史學傢滕固、民國西畫收藏第一人孫佩蒼,故都「藝壇交際花」王青芳,工筆畫大傢於非闇,以及同時代藝術教育機構、社團、美術活動、文學藝術傢等等史料的挖掘整理,這些看似孤立的個案研究,置身於大的曆史、文化背景中,都有其內在的關聯性,通過點與綫的鏈接後逐漸形成係統。麵對曆史與現實經常發生錯位的現象,我大多採取著最笨拙的手段對研究的人物與事件,從係年做起,盡量做到收集資料竭澤而漁,使用材料去粗取精,採用最接近原始的一手材料,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記載,加以認真辨析,形成自己的觀點。鬍適先生「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治學態度給我一定的影響,「古人已死,不能起而對質,故我們若非有十分證據,決不可輕下刑事罪名的判斷。」(緻劉修業函)用事實說話也成為我寫作中側重展示史料,避免空談理論的堅守,這種略帶考據性質的文字,盡管讀來有些枯燥無味,沒有更多的故事性趣味和時空穿越的肆意飛揚,但於呈現曆史原貌或許能走得更近一些。
 
  我原來居住的東城祿米倉鬍同寓所是第二代麵人湯舊居,相鄰的小雅寶鬍同內有故宮博物館馬衡院長的故居;東側的大雅寶鬍同是美院的職工宿捨,李苦禪、張仃、黃永玉諸位都在此生活多年,張朗朗的《大雅寶舊事》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南麵的北總布鬍同就是抗戰期間北京藝專校址,散落四周的東裱褙鬍同、東受祿街曾經時徐悲鴻來京後的舊居;五老鬍同、洋溢鬍同、煤渣鬍同等也曾有藝專和美院的宿捨,積聚著一批享譽中外的美術傢;拆而復原的蔡元培故居位於東堂子鬍同,這條元代就有的鬍同內也是文學傢瀋從文、文博專傢史樹青居住過的地方;南側不遠處的西總布鬍同51號美院宿捨內居住著常任俠、艾中信、王琦諸位,誕生過不少藝術史論和繪畫作品;北側的西石槽鬍同內是當年鄭振鐸在京求學時的暫住地;史傢鬍同內有前教育總長章士釗的舊址;朝陽門內南小街北側的芳嘉園鬍同內,有被稱為「奇士」的王世襄和藝苑佳儷黃苗子夫婦的身影;竹竿鬍同是早年蔣兆和開辦畫室之所;中山公園、太廟內檔期無間的畫展、米市大街北京青年會所內畫傢的身影、東華門孔德學校內的萬闆樓、升平署藝文中學舉辦的版畫展覽、京畿道北京美術學校的開學典禮……每當騎車上班或辦事穿梭於這些街巷鬍同中,都會引發齣無盡的聯想。如今,麵對這些文化機構、文化人的曆史遺跡和旅痕的日益消逝,生活工作在京城鍾鼓樓下一介子民,懷舊的感覺越發濃烈:當年徐悲鴻先生手植的白皮鬆和書寫的校名匾額、曾經的德鄰堂中教師員工聯歡會上的文娛節目、陳列館內異彩紛呈的美術展覽、講授美術史課程的42教室、1995年夏季起運書箱的第一輛軍車……,這些往事有誰還曾記憶?曾經服務於這所藝術殿堂中二十餘年的我,自感有義務用文字記錄下當年的這些人與事,為後來者及研究者留下些許有助參考之文字,這完全是齣於對文字的敬畏感,懷抱「書比人長壽」(當然是有價值的書)之信念,即為選編此書之初衷。
 
  本集收錄民國時期美術史料考證文章十八篇,內容涉及鄭振鐸、徐悲鴻、常任俠、滕固、王青芳、王子雲、衛天霖、於非闇等人,以及美術院校曆史、美術活動及場所的介紹,大都是以往鮮為人知或知之不詳、流傳有誤之人事,依據原始和參考材料,力圖還原曆史的真實,辨析和發掘被人們誤解和遺忘的史料,為研究者從事與之相關的人物個案之研究,為民國現代美術史留下一份接近真實的文字。自然談不到是「重新發現」,因為曆史是客觀存在的,有待重新發現的,隻是人們是否心存「有意與無意遮蔽」和「主動與被動遺忘」的主觀態度而已。
 
  我始終堅持說這些年寫齣的文字不是學術論文,隻能算是略帶學術研究性質的史料整理劄記而已。鑒於新的材料不斷齣現,在編輯本冊時,對以往發錶過的文字又作瞭審慎的修訂,意在盡量減少由於自身學識淺陋在寫作中齣現認識偏差和引用史料的失誤,以緻造成不良影響。不久前,陳丹青先生看瞭我的一篇有關孫佩蒼為北平研究院代為搜集歐洲油畫的考略文字後,點評為寫得「周正」,並以算「是個做事情的人」相許,令我汗顔,權當做為一種鞭策吧。文章質量如何要由彆人去評說,但這些粗淺的文字確是用心去寫的,聊以欣慰。
 
  多年來心靈間的自我救贖和選擇的自我放逐之路,有瞭這本小冊子的問世,誠懇企盼讀者的不吝指正,藉此感謝眾多關心和幫助過我的師長友朋,感謝傢人多年來忍受我埋頭故紙堆中拾荒自娛的行為,更要感謝秀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們對拙著選題、編輯、齣版過程中給予的熱情幫助。
 
  僅以此書的齣版紀念常任俠先生誕辰百十週年。
 

瀋寜 甲午中鞦節前夕於京城殘墨齋

圖書試讀

徐悲鴻的1931年冀魯之行
 
1931年5月下旬,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徐悲鴻、潘玉良等一行十四人,自南京北上冀魯,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寫生參觀,首站抵達天津。
 
這幅刊登在《北洋畫報》第629期的閤影,拍攝於1931年5月23日 ,地點為天津法租界二十三號(即自錦州道至丹東路之間興安路)北洋畫報社門前。自左至右依次為:吳鞦塵、蔣碧微、徐悲鴻、馮趙絳雪、潘玉良、鄭阿梅、馮武越、蔣仁、張樹英、黃二南、竇重光、高國梁、李維權(立五)、顧鍾梁(瞭然)、硃雅墅、陸其清、張安治、張金生,為該參觀團全體成員及天津當地參與接待的朋友(吳、馮氏夫婦及黃)。這是目前所見記錄此次齣行的為數不多的圖像之一,其生動性和再現感帶給我們文字不可比的衝擊力,它與相關史料文字相對應,使得那段久被遺忘或誤讀拼錯的曆史片段,有如顯影液下的黑白照片,慢慢映現齣逐漸清晰的麵容。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該社創辦人馮武越,他與徐悲鴻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
 
馮武越(1897―1936年),名啓繆,筆名筆公,廣東番禹人。十六歲赴法留學,再到比利時、瑞士學習航空機械及無綫電等。學成後遍遊歐美實習考察,1921年迴國服務於在航空界,1925年任東北航空署為總務處第五科監察兼撰述,1926年受聘為《益世報》撰述,同年7月7日,在奉係張學良的資助下(馮曾任張的法文秘書)創辦開北派畫報之先河的《北洋畫報》,以「傳播時事,提倡藝術,灌輸知識」為宗旨,內容包括時事、社會活動、人物、戲劇、電影、風景名勝及書畫等,初為週刊,後改為三日刊,最後定為每週二、四、六齣版,前後起用吳鞦塵、王小隱、劉雲若等任主編,到抗戰爆發後停刊時共齣版1587期,其間於1927年7至9月另齣版有副刊二十期。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