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学运后的两岸关系与南台湾

太阳花学运后的两岸关系与南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太阳花学运
  • 两岸关系
  • 南台湾
  • 台湾政治
  • 社会运动
  • 青年政治
  • 中国大陆
  • 台湾研究
  • 政治学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两岸关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一言以蔽之,“认同”!太阳花学运弥漫着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与恐惧感。民进党在太阳花学运后,大陆政策转型已付之东流,成为泡影;政治因素日益制约着两岸交流的深化,社会之间的矛盾也更显现两岸之间「认同」的难题。

  要了解两岸关系发展,必须同时具被陈述事实的能耐和理论素养。本书汇集两岸三地近三十位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学者分别撰写,引证资料具体详实,论点中肯,客观平衡的提供读者宏观思考与微观分析,读者们静心感受,将对两岸及台湾的未来会有新的感悟与发想。

  全书分四篇三十章,首篇从国际关系的诡谲多变,观台海两岸的因应之道;第二篇回顾两岸30余年之交流成效与前瞻影响未来两岸交流的变数;第三篇致力于两岸交流中南台湾的认知与现实;第四篇期望以智慧之钥为两岸的未来剖划善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王海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研中心秘书长

王玮琦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顾问兼副教授

朱家敏

  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兼任讲师

朱显龙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理事长

余元杰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南瀛文化创意中心主任

吴建德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吴新兴

  铭传大学讲座教授

李明正

  大仁科技大学观光事业系副教授

李  秘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李  贺

  北京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

李铭义

  国立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长

李樑坚

  义守大学财金系副教授兼管理学院硕专班执行长

林文程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林信雄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林贤参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

胡以祥

  高雄市立空中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倪永杰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

张蜀诚

  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兼任执行长

陈士良

  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院长

汤兆云

  大陆华侨大学教授

黄宗昊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秀宫

  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钟狮

  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兼任讲师

蔡裕镇

  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卫芷言

  高苑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戴孝君

  国立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罗天人

  大仁科技大学观光事业系助理教授

严安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周边干坤
第一章加入TPP、RCEP:海崃两岸应该有所为/汤兆云
第二章美国对钓鱼台争端的政策与美中日三边关系/林文程
第三章中共对台星签署ASTEP与台湾国际空间观点/蔡裕镇
第四章大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其对两岸关系影响/张蜀诚
第五章台甘断交后中共对台湾国际与外交空间问题之立场及可能作为/李樑坚
第六章台海两岸与日本在东海争端之战略意涵:从东亚区域安全的角度探讨/林贤参
第七章南海局势与两岸关系/戴孝君
第八章未来两岸在海洋合作之机遇与挑战/吴建德、朱家敏

第二篇  台海剥复
第九章海崃两岸交流35年:回顾与省思/严安林
第十章台湾学运与公民运动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之影响/王玮琦
第十一章未来中共可能加强对台之工作方向预测/张蜀诚
第十二章民主进步党对促进两岸和平架构之立场/林文程
第十三章「大一中架构」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与评估/杨秀宫
第十四章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之可行方案探讨/吴建德、刘钟狮
第十五章关于陆生纳保与陆配入籍议题之分析/林信雄
第十六章服务贸易受阻对两岸关系影响之评析/李铭义

第三篇  南台坎离
第十七章从「物的交流」到「人的互动」:关于大陆与台湾南部交流的思考/陈士良
第十八章中共对南台湾政策成效与可行方案之探讨/胡以祥
第十九章大陆与南台湾交流现状、主要障碍与迷思/王建民
第二十章两岸和平发展问题之检讨:以南台湾的阶级与世代为例/卫芷言
第二十一章中共对南台湾交流的可行政策探讨/余元杰
第二十二章 「南南合作」模式—南台湾与大陆交流创新刍议/王海良
第二十三章论加强大陆与台湾南部的交流/李贺
第二十四章太阳花与南台湾:台湾的分配正义、社会分歧与政党重组/黄宗昊

第四篇  前景履霜
第二十五章未来二年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之评估/吴建德
第二十六章大陆惠台政策成效与未来之可行方案李明正、罗天人
第二十七章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径探索/倪永杰
第二十八章 中共对台「三中政策」成效评估与可行方案之探/吴新兴
第二十九章论两岸共同发展/李秘
第三十章一中模式比较与一国结构之达成/朱显龙

图书序言

编者序

  自二战结束美国跃居世界领导地位,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构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体系,其后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国无论大小,平等进入国际市场 ,至今70余年;当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位的今日,立即感受到美国重返亚洲的围堵,一系列由美国主导进行中的全球服务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原物料之取得及生产成品的输出市场皆构成威胁。中国则以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其大国之路,中国谓之仅涉及经济、文化、旅游等内容,不会有政治与安全方面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是从西方国际关系与马列主义的角度以观,经济与政治、安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诚如,在国际现势的舞台上,没有永恆的朋友与敌人,唯不变得是永恆的利益。由中国倡议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至今(2015年3月底)已有跨欧亚两洲37国表态加入,中国与美国在全球竞合之态势已然成形;再则亚太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快速的情势,关系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位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台湾,在大国的角力中,能否有更多国际空间,往往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很大连动。

  三十余年来,两岸成就了直接三通,推动经贸交流并建立制度,开拓两岸文化交流,扩大两岸社会互动,寻求两岸两会的协商机制;在两岸交流已不可逆转的时刻,2014年3月18日由青年学生为主的反服贸运动,群众抡起「公民不服从」的大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了不可轻忽的影响;此运动冲击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合作进程与两岸三党政治互动。

  两岸关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一言以蔽之,“认同”!太阳花学运弥漫着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与恐惧感。民进党在太阳花学运后,大陆政策转型已付之东流,成为泡影;政治因素日益制约着两岸交流的深化,社会之间的矛盾也更显现两岸之间「认同」的难题。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学运的正式回答,就是遏制台独的坚定意志,不会动摇,以稳定可能被搅乱的两岸关系。但同意以战略性模煳的方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北京或已意识到,只有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领域的交流和接触,才能增进双方的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才会更牢固。此后大陆对台政策方针与走向,将更加侧重于台湾基层与两岸青年交流,「寄希望于两岸青少年」而非过去锁定政治人物、大企业家、社会名流等做法。

  近年来,大陆对台工作强调「向南移、向下沉」,更重视与南台湾交流互动,南台湾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所谓南台湾意指云林县以南、西部平原区的各县市。包括了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台南市、高雄县、高雄市、屏东县。或许经济处境的弱势结合自身的群体特征,会使青年人与中南部地区产生独特的自我认同,并助长「反中」的情绪。事实则是整个台湾过去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对大陆存在着负面讯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以及与台湾间的交流互动,南台湾地方政府与群众则显得迟缓。若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各层级政府能秉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倾听民意,「真诚」的沟通与作为,将可深化交流的力度,化解常久以来解不开的敌意;面对大陆迈向全球性强权的过程,两岸炎黄子孙能客观认识问题,寻求利己利他的有效对策,应是两岸人民「智慧」的选择。

  本书分四篇三十章,首篇从国际关系的诡谲多变,观台海两岸的因应之道;第二篇回顾两岸30余年之交流成效与前瞻影响未来两岸交流的变数;第三篇致力于两岸交流中南台湾的认知与现实;第四篇期望以智慧之钥为两岸的未来剖划善果。

  要了解两岸关系发展,必须同时具被陈述事实的能耐和理论素养,本书汇集两岸三地近三十位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学者,分别来自台湾地区的树德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中山大学、高雄市立空中大学、南台科技大学、义守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屏东大学、大仁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和大陆地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侨大学、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全国台湾研究会、上海台湾研究所、澳门理工学院的教授群,长期的观察两岸政经的变化,对两岸政经情势的了然,多次的集体研讨,针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透过学术交流,提出精辟的看法。继由树德科技大学两岸和平研究中心吴建德、张蜀诚、王玮琦等教授的用心编排整理,文化大学博士生陆文浩先生多次细心较稿,提供关心两岸及台湾未来的读者一个清晰的图像,并检视这些趋势的转变可能带来的结果。本书取材丰富,引证资料具体详实,论点中肯,客观平衡的提供读者宏观思考与微观分析,读者们静心感受,将对两岸及台湾的未来会有新的感悟与发想。本书不仅有助于两岸与国际关系、军事、外交、战略研究者之参考,更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岸与国际关系课程用书。

主编群    谨志
中华民国104年3月31日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加入TPP、RCEP:海崃两岸应该有所为

汤兆云
华侨大学教授


第一节  前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两个层面。市场一体化包括货物、服务、智慧财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以及人员流动等。制度一体化包括政府之间的制度合作与政策协调。签署FTA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和贸易的目的,而且还包括地区安全和区域平衡的战略考虑。

前身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P4)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纽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汶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宗旨在于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已经开始运作多时。2008年9月,美国正式宣佈参与TPP谈判,积极主导推动TPP谈判成员国的扩增及协定实质谈判进展,整体经济规模愈趋庞大,引发亚太区域内外国家对其谈判动向及结果的高度重视。

换言之,美国加入与大力主导TPP扩大谈判,系近期TPP协定跃升为亚太区域经济整合重心的关键。2012年6月18至19日,美国先后宣佈墨西哥和加拿大将成为TPP第十个和第十一个谈判国家。由于墨西哥与加拿大皆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国,与美国已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显然美国是以与自己签订贸易协定的伙伴国为优先考虑,并让NAFTA架构呈现在TPP框架内,足以更加巩固美国在TPP不可动摇的地位。2012年9月6日至15日又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李斯堡(Leesburg)展开第十四回合的谈判,包括美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等九个国家,加拿大与墨西哥也将参与加入谈判,将汇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经济体,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合的经贸区,早日达成亚太地区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日本也希望争取加入,并且展开与美国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