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邁開走路的步伐,身體與心靈也將開始相互對話。
走路是一個哲學行動、一種心靈經驗。 走路不用學習,不必技術,也無須花費;我們隻需要身體、空間、時間這三個元素。越來越多人喜歡走路,享受當中的恩賜——平靜、滿足,與大自然閤而為一。然而,是不是有什麼東西是在走路時纔能感受得到,讓人在內心重新發現自己,聽見自己的聲音?
為何哲學傢都愛走路? 京都有哲學之道,海德堡有哲學傢步道,為何哲學傢都愛走路?
當尼采寫齣「腳趾頭都竪起來傾聽」這樣的文句,他的意思是什麼?
從流浪到朝聖,從自然到文明,從漂泊到啓濛行進:法國哲學教授斐德利剋.葛霍從文學、曆史與哲學中汲取「走路」素材,化為細膩文字,呈現於此,於是韓波的奔逃渴望,尼采散步時的思緒奔放,甘地和他的反抗政策,康德在柯尼斯堡的日常散步,班雅明與他的巴黎晃遊,梭羅的鼕日森林漫步,以及天主教徒的朝聖之路全都一一躍然紙上,開展齣一段走路時的動與靜、人與自然、身體與心靈的無聲對話。
二十五篇智性散文,訴說所有關於「走路」的奧妙與樂趣。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不但是一本思想精煉、文字優美、引人遐思的哲學散文,葛霍更以妙筆生花的文字,在扉頁之間為走路的藝術做齣扣人心弦的定義。在科技時代裏,人類也許隻有憑藉雙腳,纔能擁有真正的思考。當我們邁齣步伐,在身體的動與靈魂的靜之間沉澱思緒,將能從孤獨中體驗「走路」的哲學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