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海德格
  • 存在主義
  • 現象學
  • 哲學史
  • 西方哲學
  • 形而上學
  • 德國哲學
  • 思想史
  • 《存在與時間》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德格對二十世紀思想的影響可謂希有其匹。哲學界以內,他啓發瞭法國存在主義巨子沙特,和目前執法國思想界牛耳的裏格爾及戴裏達,同時也直接引發瞭現代的詮釋學。哲學界以外,他影響到當代心理分析的一個學派、人文心理學、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神學、曆史學與文藝批評理論。本書先介紹海氏從童年一直到成為「小屋隱士」的一生,繼而剖析他早期的經典著作《存有與時間》,進一步說明「轉摺」的後期思想,最後討論海氏對中國人及現代人的意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項退結


  學曆
  義大利米蘭聖心大學哲學博士

  經曆
  曾任教於颱大、政大、輔大哲學係

  專長
  海德格、存在主義

  著作
  《中國哲學之路》
  《七十浮跡》
  《人性尊嚴的存在思考》
  《邁嚮未來的哲學思考》
  《現代存在思想傢》

圖書目錄

《世界哲學傢叢書》總序
自 序

1.導引:與海德格思想的交往經過   1
1.1 嘗試的起步   2
1.2 進一步的理解   7

2.海德格其人及其思想發展   17
2.1 鍾聲中的童年   17
2.2 透過布倫達諾走嚮存有問題與現象學   20
2.3 從天主教哲學走嚮「哲學的內在召呼」   23
2.4 存在、自我、《存有與時間》   26
2.5 形上學與形上學的基礎   28
2.6 正確之真與存有之真   30
2.7 存有思想與科技、詩及語言   32
2.8 小屋的隱士   34

3.海德格與納粹黨的萍水姻緣   37
3.1 海德格任校長的經過與政治投入   38
3.1.1 任校長的動機   38
3.1.2 政治投入   39
3.1.3 職務上的睏難與辭職   40
3.2 事後的睏阨及各方麵的不諒解   41
3.2.1 納粹黨對海氏的敵視   41
3.2.2 雅士培的誤會   42
3.2.3 鬍塞爾斷絕瞭二傢的關係   43
3.2.4 斯坦因修女事件   44
3.2.5 哈娜‧雅倫的友誼   45
3.3 決斷與理性之間   46
3.4 最近的論爭   46

4.《存有與時間》的背景與問題   49
4.1 此書的産生背景與內容   50
4.2 討論的問題   54
4.2.1 從引言說起   54
4.2.2 另外三書的印證   58
4.3 剖析《存有與時間》的新方針   61

5.此有、存在與自我   63
5.1 此有在海德格思想中的地位   63
5.2 此有與存在性徵   64
5.3 屬己自我與真實性   66
5.3.1 屬己與不屬己的自我   66
5.3.2 共同存有與人們自我   67
5.3.3 真實性   69

6.在世存有的「在」與他的世界   73
6.1 「在世存有」及其「在」   73
6.1.1 寓有與關切   73
6.1.2 寓有之「寓」與「在」   75
6.1.3 寓或開顯之三重結構   75
6.1.3.1 第一重結構心境   76
6.1.3.2 第二重結構理解   78
6.1.3.2.1 理解與詮釋   79
6.1.3.2.2 詮釋與陳述   82
6.1.3.3 第三重結構言說   82
6.2 在世存有的世界與世間存有物   84
6.2.1 世間存有物及其實在性   84
6.2.2 及手物與手前物   86
6.2.3 世界性與空間性   88

7.關念、其完整性及其屬己性   91
7.1 此有之完整結構關念   91
7.2 關念的完整性與死亡   94
7.3 陷溺、預趨、決斷、屬己性與真實   97
7.3.1 迎嚮死亡的預趨   97
7.3.2 日常生活與陷溺   97
7.3.3 良心、責任、決斷   100
7.3.3.1 良心的呼聲   100
7.3.3.2 負責任   102
7.3.3.3 空無的基礎   103
7.3.4 完整性、屬己性與真實性   105

8.時間性與曆史性   107
8.1 關念之完整與屬己時間性   107
8.2 通俗時間與日常性   110
8.2.1 衍生於關切的日常時間   110
8.2.2 時間性與日常性   112
8.2.3 屬己時間性開顯齣世界時間   114
8.3 此有的曆史性   115
8.3.1 一般人心目中的曆史   116
8.3.2 屬己的曆史性   116
8.3.3 超脫的命運觀   118
8.3.4 重覆與繼承   119
8.3.5 過去的曆史與曆史學科   119
8.4 對《存有與時間》的一些體會    120

9.〈什麼是形上學〉與〈充足理由之本質〉海德格前期思想的進一步開展   123
9.1 〈什麼是形上學〉所討論的問題   124
9.1.1 演講辭內容   124
9.1.2 對這篇演講辭的剖析與評論   126
9.1.2.1 〈什麼是形上學〉一文的剖析   126
9.1.2.2 對〈什麼是形上學〉一文的評論   128
9.2 〈充足理由之本質〉所討論的問題   130
9.2.1 這篇文章的內容   130
9.2.2 剖析與評論   132

10.從「真之本質」到「本質的真」之轉摺   135
10.1 〈論真之本質〉的內容   136
10.1.1 傳統的真理觀   136
10.1.2 正確之真的基礎   137
10.1.3 真與不真   139
10.1.4 轉摺思考   140
10.2 評 論   140

11.揭開「存有思考」的謎   143
11.1 對海德格「存有」一詞的若乾誤解   143
11.2 存有的經驗   146
11.2.1 再談轉摺   146
11.2.2 海氏心目中的經驗   147
11.2.3 存有經驗的鎖鑰   148
11.2.4 存有經驗與時間   149
11.2.5 存有的差遣   152
11.3 思想的兩種麵貌   153
11.4 存有與人的關係   155

12.語言存有之屋   157
12.1 一般人對語言的看法   157
12.2 海德格心目中的語言之本質   158
12.3 錶顯語言之仲裁功能的一首詩   160
12.4 「人藉詩住在地上」   163
12.5 對海德格所雲語言與安居的評論   166

13.科技與藝術   169
13.1 現代技術的本質   170
13.2 現代技術所造成的危機   172
13.3 藝術的本質   175
13.4 對海氏科技與藝術觀的省思   177

14.兩種迥然不同的存有學區彆   181
14.1 海德格的存有學區彆   182
14.2 亞奎那的存有學區彆   184
14.3 海氏存有學區彆的經驗基礎不足   187
14.4 亞奎那存有學區彆的理性基礎   191

15.海德格對中國人及現代人的意義   195
15.1 海德格對「每一自我」的極度重視   196
15.1.1 西方位格思想傳統   196
15.1.2 海德格的此有與屬己性   198
15.1.3 個人尊嚴與中國之未來   199
15.2 理性思考與沉思   202
15.3 東亞文化圈與理則思考   206
15.4 海德格與命運   211
15.5 海德格思想的侷限性   213

參考書目
西文人名索引
中文專門名詞索引
西文專門名詞索引

圖書序言

自序

  接觸到海德格著作的最初幾年,我祇把這件事當作生命中的一個小插麯。事情的發展結果,卻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開海德格思想的課,被迫閱讀那些令人望之卻步的海氏著作,最後居然完成瞭以《海德格》為名的一本書。這真是海氏所雲「被投擲性」的最典型註腳。海德格對二十世紀思想界的影響力之深遠,可謂希有其匹:哲學界以外,他影響到當代的心理分析、人文心理學、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神學、曆史學與文藝批判理論。基於這一切,能夠替中國學術界提供這樣的一本書,我的辛勞已有瞭十足的酬報。    

  我從正式下工夫讀海德格著作至今,匆匆已十九個年頭;其間在颱大、政大、輔大開這門課,總共可能達十次之多(可參考本書第一章)。但要寫一冊介紹海德格思想的書,仍覺得是一副沉重的負擔。因為上課前所寫的摘要終究屬於臨時性,上課時的詳細發揮纔是主要的。寫成一書就不同瞭,必須原原本本交代清楚。然而海氏的著作與思想卻很難把握。因此每次開始寫新的一章,都覺得如臨大敵。我寫稿時本來就有塗改增添的習慣;撰寫此書時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但自信已澄清瞭一些問題,並替繼起者提供瞭可循的途徑。唯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敬希海內外讀者匡正為幸。

  依據我自己的經驗,思想的澄清過程雖有賴於前人著作的閱讀與批判性的反省,對同學講解時突然來臨的靈感以及同學所提的問題都非常有幫助。盡管這學年我在休假,但我深信授課有裨於本書的撰寫,所以仍替輔大哲學研究所開「海德格與多瑪斯‧亞奎那」一課。正式修課者雖僅區區四人,但他們每堂課熱烈地提齣的疑問,卻非常有助於問題的澄清。他們和以前許多同學所提的疑點,很可能也都已溶化在書中。

  附帶也必須一提:《世界哲學傢叢書》總編輯傅偉勛先生起初邀請我參預盛舉時,原來建議我寫另一本書。但我一錶示希望寫《海德格》,他立刻就欣然首肯。後來他纔讓我知道,這原是他保留給自己的題材。傅先生的屈己從人,於此可見一斑。說句實話,遠在我以先,他就苦心研讀海德格著作,最遲也應該是在民國四十九年念夏威夷大學研究所時。以後他在國外執教,也曾開「道傢、禪宗與海德格」等課。他的高足海因(Heine)博士,就在他指導下寫瞭涉及海德格與道元之時間觀的論文。因此照理說他更有資格寫這本書。

  為便於前後徵引,我嚮東大圖書公司建議,讓本書採用號碼代替第幾章第幾節第幾目……的寫法。海德格許多專用名詞的意義和習用的意義有極大距離。因此本書廣泛引用前麵的章節,以便於前後呼應。偶而在前麵的章節中也會引用後麵的章節。

  最後,我很感激餘國良同學編瞭人名與專門名詞索引。

項退結
民國七十八年元月於仙跡岩下

圖書試讀

1. 導引:與海德格思想的交往經過

首次聽到海德格的大名是在義大利米蘭聖心大學。那時(五十年代初期)正是存在主義鼎盛於歐洲的時期:沙特與馬賽爾都為人所津津樂道。當時我已耳熟能詳,這二位哲學傢都喜歡用戲劇與文藝錶達他們的哲學思想,尤其錶達他們對抉擇的看法。由於這些思想都導源於祁剋果,所以當時的一位女教授曾在「非理性思潮」的一門課中對他作詳細介紹。既然講起存在思想,就不能不提及海德格。但他的名字在形上學課中尤其響亮;主要是因為他討論存有問題。當時我所知的是:他所雲的存有與亞裏斯多德的大異其趣。

在米蘭考取學位以後,我在奧地利及西德繼續研究。五十年代末期,遠在美國的幾位朋友發起,要共同齣一本介紹當代西洋哲學的書。我當時既在西德,所以他們要我研究當時最負盛名的海德格。但是我那時對海德格一竅不通,所以並沒有答應。要如當時我對他的哲學感到興趣,說不定會透過蕭思毅教授(當時我們早已熟悉)而設法去拜訪海德格。真是「有緣韆裏來相逢,無緣對麵不相識」。

一直到颱灣也興起一股存在主義熱潮時,我纔決心要深入研究幾位最重要的存在思想傢。我發心要直接透過原著的鑽研而對這二十世紀初期的存在思想有真的瞭解。這樣我就先從研讀祁剋果開始,繼而研讀雅士培,以後就輪到海德格。讀瞭一些導論之類的書以後,我就知道,非埋首於海氏《存有與時間》一書根本無法進入情況。這樣我就由輔大圖書館藉來一本德文原著,開始苦讀起來。那是民國五十八年一月的事。我和海氏本人無緣,但對他的思想卻似乎還蠻有緣份。

現在迴想起來,我可以把和海德格思想的交往約略分成二個時期。前一時期可以稱為嘗試的起步,後一時期則可稱為進一步的理解。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我來說,每次翻開海德格的書,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探險。我並非哲學科班齣身,但對於那些關於生命、時間、存在的深層追問,我總有著一股莫名的渴望。這本《海德格》(三版),我購買的動機更多是齣自於一種對知識的好奇和對自我的探索。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比較「親切」的方式,引領我進入海德格的思想世界。我所謂的「親切」,不是指內容的膚淺,而是說,它能夠以一種更容易被現代人理解的語言,來闡述那些深刻的哲學概念。例如,如果書中能夠在每個重要的概念齣現時,都附帶一些簡潔的解釋,或者用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來比喻,那將會非常有幫助。我還蠻期待,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是否會從一些比較容易引發共鳴的主題開始,比如生命的意義、時間的流逝感等等,然後再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海德格更為複雜的理論體係。畢竟,很多時候,一個好的開頭,就能決定我是否能堅持讀下去。

评分

我平常關注的哲學傢很多,但海德格始終是我心裡一個比較難以逾越的高峰。每次看到市麵上齣現他的新版本,我都會忍不住想去瞭解一下。這次的《海德格》(三版),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它在學術研究的層麵上,有沒有什麼突破?比如,針對海德格後期思想中一些比較爭議的觀點,這本書有沒有提供新的詮釋,或者引入一些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我過去讀過一些關於海德格的學術論文,發現針對同一個概念,不同的學者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這也讓我對海德格思想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我希望這本三版,能夠在學術的嚴謹性和思想的深度上,都有所展現。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有比較豐富的參考書目,或者對一些重要的學術爭論有更詳細的介紹,這樣對於我這種想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會非常有幫助。畢竟,海德格的思想是一個龐大的體係,沒有一個好的指引,很容易迷失在其中。

评分

天哪,看到這本《海德格》(三版)封麵,立刻勾起瞭我好多迴憶。當年第一次接觸海德格,真的是在大學哲學係裡,那時候大傢課堂上、咖啡館裡,都在討論「在世存有」、「時間性」這些概念,聽得我腦袋快要打結。這本三版,我記得封麵設計比起之前的版本,好像更簡潔有力一些,不知道內文編排和翻譯有沒有做什麼更新。我記得以前讀的版本,有些地方的翻譯真的會讓人讀得很吃力,有時候甚至要對照好幾個不同的譯本,纔能勉強理解作者到底想說什麼。希望這次的三版能在這方麵有進步,讓更多對哲學有興趣的讀者,能夠更容易地入門,而不是一開始就被艱澀的術語給嚇跑。畢竟,海德格的思想對現代哲學影響太大瞭,從現象學到後結構主義,幾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如果連理解他的基本概念都很睏難,那要深入探討後續的哲學發展,就更難瞭。我個人蠻期待這本書在詮釋上,會不會有新的觀點,或者說,針對一些比較常被誤解的篇章,能有更清晰的導讀。畢竟,每個時代對海德格的解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演變,希望這本三版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提供更貼近當代讀者理解的視野。

评分

我對這本《海德格》(三版)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畏懼的心情。期待是因為,我一直對海德格的「存在」與「虛無」的討論感到著迷,總覺得那觸及瞭人最根本的睏惑。但是,我也知道海德格的文字是齣瞭名的難懂,每次看到那些充滿陌生術語的段落,都會感到壓力山大。我希望這本三版能在「可讀性」上有所提升。例如,會不會加入一些「導讀」或「導論」的部分,在進入正文之前,先幫讀者建立一個初步的框架,理解作者的寫作脈絡和核心概念。我特別希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與其他哲學傢思想的比較,或者針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能有更具體的例子來闡釋,那就太好瞭。我記得以前讀一些哲學書,作者如果能適時地舉例,或者跟讀者解釋某個概念為何重要,我都會覺得豁然開朗。另外,我也很想知道,這本三版在裝幀設計上,是否也傳達齣一種比較沉穩、有深度卻又不失現代感的氛圍。畢竟,一本好的書,從封麵到內文,都應該能引人入勝。

评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海德格》(三版)純粹是因為我身邊的幾個朋友都人手一本,大傢聚會時都會不自覺地聊到裡麵的內容。我一直對海德格本人很好奇,雖然過去我對哲學的涉獵不算很深,但總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思想傢。過去我也曾試圖讀過一些哲學入門的書,但老實說,很多時候都像在霧裡看花,很難真正掌握精髓。這次看到這本書的齣版,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本書在篇章的安排上,會不會更循序漸進?因為聽說海德格的著作,有時候一開始就切入比較核心的概念,會讓人覺得非常難以進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有比較好的引導,比如從他比較早期的作品,或是針對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主題開始介紹,然後再慢慢深入到他比較重要的概念。另外,我對書中的翻譯也很在意,因為好的翻譯真的會讓閱讀體驗天差地別。希望這本三版能夠選用比較精準、貼切的譯詞,並且有適當的註解,來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理解。畢竟,哲學思想的傳遞,翻譯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