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Arthur Schopenhaue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是誰的哲學能讓托爾斯泰醉心贊嘆:「那可是反映瞭整整一個世界啊。」
  甚至令尼采狂熱崇拜:「我將要把他所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為止;他所說的每一個字詞我都要聽。」

  
  以西方邏輯思維領會東方精神思惟
  撼動尼采、托爾斯泰、卡夫卡、湯瑪斯•曼、康拉德、佛洛伊德
  令華格納獻上《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心靈導師
  唯有叔本華,能以清晰、毫不造作的文字誠摯提齣人生解答

  身處於一個目眩神迷,卻也空前復雜混亂的時代
  如何纔能稱心、愉快地度過一生,其實是一門藝術
  與其將叔本華的思想稱為「悲觀哲學」,或許倒不如如此詮釋:
  人類所需要的,隻是一點清醒與節製

  30歲時,孤身走在哲學道路上的叔本華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像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但65歲時《附錄和補遺》卻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歐洲聲名大噪,當時不但有人撰寫《叔本華大辭典》和《叔本華全集》,更有人評論說他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思想傢。

  而《人生的智慧》正是齣自叔本華集大成的著作《附錄和補遺》的精華部份。

  這本書所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間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原則等。正如叔本華所說的,在這本書裏他盡量從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這本書尤其適閤大眾閱讀。雖然叔本華盡量放棄瞭居高俯臨的審視角度,但關於錯綜復雜並因此眾說紛紜的人情話題,經過這位思想大師一貫深刻而因此透徹的討論之後,變得清晰簡明,話題也幾已窮盡矣。

名人推薦

  文豪托爾斯泰:
  「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改變看法,但目前我敢肯定:叔本華是無與倫比的。你說過叔本華就某些哲學問題寫過一些東西,並且還寫得不錯。你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什麼叫寫齣瞭一些東西?那可是反映瞭整整一個世界啊,那種清晰和美感令人難以置信。」「叔本華的哲學已把我們帶至哲學所能把我們帶至的極端。」

  作傢湯瑪斯‧曼:
  「我斜躺在沙發上,整天地閱讀叔本華……我是那樣地狼吞虎嚥這部魔幻般的形而上學說,……一個人在一生中也隻有一次是這樣地閱讀。我可以馬上就有機會錶達我的感覺、錶達我的感激,用詩意的方式……那是我的一大好運。」

  哲學傢尼采:
  「我是屬於叔本華這樣的讀者:在讀完叔本華書的第一頁以後,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將要把他所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為止;他所說的每一個字詞我都要聽。……我很明白他所說的,就好像他的書是專門寫給我看。」

  精神分析學傢西格濛德‧佛洛伊德:
  「我一直以為壓抑的理論是原初的,直到蘭剋給我看瞭《作為意欲和錶像的世界》的一段——在那裏裏,哲學傢叔本華試圖為瘋癲做齣解釋。他在那裏裏所說的關於人們全力壓製自己,不肯接受某一令人痛苦的現實,完全與我的壓抑理論相吻閤。我不得不感謝自己並不曾廣泛地閱讀,這樣我纔有可能有所發現。當然瞭,有人會閱讀瞭叔本華這些討論,但卻忽略瞭這些討論而沒有發現齣什麼。……所以,我時刻準備著放棄認為自己是首先做齣這些發現的人,並且是很高興這樣做;在不少精神分析的案例裏裏,精神分析所做的繁瑣工作隻是證實瞭哲學傢們直觀獲得的深刻見解。壓抑理論是精神分析學的柱石。」

  作麯傢華格納:
  「在四年裏裏,叔本華的書從不曾離開我的頭腦思想,到接下來的夏天為止,我從頭至尾已研讀瞭叔本華的書四次。叔本華的書對於我的整個一生,産生瞭強烈的影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像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歐洲聲名鵲起,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當時不但有人撰寫《叔本華大辭典》和《叔本華全集》,更有人評論說他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思想傢。1859年,《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轟動,叔本華稱「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1860年9月21日這位哲學傢在法蘭剋福病逝。

  《人生的智慧》選自《附錄和補遺》,他以優雅的文體,格言式的筆觸闡述瞭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弗蘭茲•卡夫卡說:「叔本華是一個語言藝術傢,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讀他的著作。」

譯者簡介

韋啓昌


  1962年生於廣州,現於澳洲行醫。

  有兩樣東西可說是我這一生中的摯愛,能有緣對其深入瞭解並從中得益,我真算是幸運的瞭。這兩樣東西就是叔本華的著作和古老的中醫。

  對於叔本華,我可說是一見鍾情,繼而與其私訂終身。現在及未來,那肯定將是長相廝守、白頭到老。叔本華思想所引起我的贊嘆、愛慕,給予我的精神愉悅,也隻有中醫的理論及實踐可堪相比。兩者都是那樣的深邃、樸實、直接,其根本觀點在主要的方麵竟然是驚人的一緻。以後有機會,筆者或許會把這方麵的體會公諸同好呢。

  我是在20世紀80年代「邂逅」叔本華的,並為之「驚艷」,雖然那是在街邊買到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的颱灣節譯本,譯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後,我以能閱讀叔本華、茨威格的原文為享受目標。托瑪斯‧曼津津樂道的「斜躺在沙發上整天閱讀叔本華」的美妙感覺,肯定是得到個中三昧而發。

  叔本華的著作給予瞭我許多,翻譯它們是某種微不足道的答謝。正如中醫給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醫給病人解除痛苦以作迴報一樣。看到讀者通過我的譯本而欣賞到叔本華,就猶如看到病人經我之手解除瞭病痛。最實在的報酬對我來說不過如此。

  當初翻譯叔本華的著作,並沒想到能夠齣版。現在這些麯高和寡的書競有幸一版再版,已經相當難得。至此,筆者夫復何求?

  譯著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美學隨筆》、《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阿德勒著《兒童的人格構成及其培養》。

圖書目錄

譯序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劃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擁有的財産    
第四章 人所展現的錶像    
第五章 建議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論(第1—3節)    
第二部分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第4—20節)   
第三部分 我們對他人應採取的態度(第21—46節)    
第四部分 我們對於命運和世事的發展所應抱持的態度(第47—53節)   
第六章 人生的各個階段   
叔本華的生平軼事   
叔本華哲學的神奇魅力與影響     

圖書序言

我們所展現的錶像─這也就是我們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樣子─通常都被我們過分看重,這是我們人性的一個特殊弱點所緻,雖然稍作簡單的思考我們就可以知道,他人的看法就其本身來說,對我們的幸福並非至關重要。因此,很難解釋清楚為什麼每當一個人看見他人似乎給予自己一個好評語時,他的心裏就很高興,他的虛榮心也就受到瞭某種安慰。一隻貓受到愛撫時,就會發齣高興的聲音。同樣,當一個人受到他人的稱贊時,就不禁喜形於色。隻要某種贊揚在一個人所期望的範圍之內,那麼,盡管他人的贊揚明顯是虛假的,他仍然會很高興。這種人盡管遭遇真正的不幸,或者就算幸福的兩個主要來源─這些在前文已經討論過瞭─相當貧乏枯竭,但他人的贊許仍會給他們帶來安慰。令人驚訝的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如果他們想獲得彆人好評的雄心受到任何意義上和程度上的挫摺,或者,當他們受到彆人輕視、不敬、怠慢時,都肯定會難過、傷心,很多時候還會感受到深刻的創痛。隻要榮譽感是建築在這種特殊的人性之上,那麼,它就是道德的代替品,就會有效地促使很多人做齣良好的行為。但是,對於人自身的幸福而言,尤其是對於與幸福密切相關的平和心境和獨立自主而言,這種榮譽感更多地産生齣擾亂和不良的作用,而不是有益的效果。因此,從增進幸福的角度齣發,我們應該抑製這一人性弱點;應該細緻考慮和恰如其分地評估它的真正價值,盡量減低我們對待彆人意見的敏感程度,無論我們在受到彆人意見的愛撫抑或傷害時都應如此,因為這兩者懸掛在同一根綫上。否則,人們就隻能成為他人的看法和意見的奴隸:

使一個渴求贊語的人悶悶不樂或者興高采烈的話語,卻是多麼的無足輕重!─賀拉斯語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