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海洋:拖鞋教授与16名海洋背包客热血航海勇气之路

梦想海洋:拖鞋教授与16名海洋背包客热血航海勇气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梦想启航!海洋背包客的热血帆游之旅

  「别闹了!」「不,我真的没有疯!」面对外界排山倒海的质疑,拖鞋教授总是老神在在这么回答着。是啊,身为海岛子民,探索海洋怎么会被视为是危险、遥不可及的事呢?对他而言,做这件事不需要原因,要思考的只是该如何达成,年纪、金钱、时间绝不成放弃追逐梦想的原因,充其量只是不愿坚持的借口,更何况搭帆船出海其实是最经济又省时的环游世界方法。

  带着16名海洋新手,他们打算仿效先民渡海的方式,自己造船划向世界,但帆船怎么搭?用什么材质才不会沉?出海要接洽什么单位?翻船了怎么办?甚至,还有人说:可是我不会游泳⋯⋯从零开始,摆在眼前的是重重困难,但拖鞋教授说:「这些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找出答案,周详计画、谨慎执行,误解和无知只会带来盲目的恐惧,而伟大的冒险家不会去做冒险的事。」

本书重点

  陆是路、海是家,
  我们是来海自海洋的陆地游子。
  嗅着随风而来的盐,
  看见涌、听到浪,
  感觉血液合着潮水韵律在流动⋯⋯


  当你决定出发,这片海阻挡得了你吗?
  63岁拖鞋教授╳16位热血青年
  共同为1个梦想疯狂

  什么是冒险?什么是追梦?什么才是海岛子民该拥有的海洋思维?

  当我们颠覆由陆地望海的传统框架,翻转一百八十度去探索这片土地,终于能够体会台湾为何被称为福尔摩沙。

  在今天之后的很久很久,我们会时常向人说起:

  东北角海域是台湾的百慕达三角;浊水溪的外海有一片沙漠;猫鼻头与鹅銮鼻海域所包围的半岛称之为恆春;花莲起了洄澜;清水断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点⋯⋯

  但,这些都要从海上去看。

  2013年《看见台湾》从高空看台湾,2015年《梦想海洋》将带你乘风破浪,然后明白为什么台湾叫做福尔摩沙!

  首部完整纪录台湾海洋纪录片《梦想海洋》,09.18 划向伟大航道‬!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苏达贞教授与16名海洋背包客


  当社会沈浸在追求小确幸的氛围中,
  有一小群人在建构大梦想!

  退休教授苏达贞率领16人团队浩荡出海,
  没有专业背景,没有十八般武艺,
  他们平凡如你我,却以不凡的勇气突破重重禁忌,
  写下台湾海洋故事新篇章⋯⋯

  苏达贞,63岁,退休教授/王汶昇,31岁,计画一年无业的中年男子/王雅民,22岁,东华大学学生/朱磊,21岁,北科大学生/李怡臻,31岁,自由工作者/李后璁,35岁,山鹿自然工作室创办人/李庭葳,22岁,中山医学大学学生/林育炜,22岁,东华大学学生/林政安,22岁,节目制作幕后执行/范佑齐,22岁,东华大学学生/马浩怀,23岁,东华大学学生/庄子毅,22岁,中山医学大学学生/许少濂,31岁,导游/张原鸣,21岁,海洋大学学生/张景昱,32岁,薰衣草森林员工/潘亮安,29岁,前轻艇国手/刘信群,33岁,焊接师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兵败富贵角


  水深五千公尺的太平洋潮水,从台湾的最东—三貂角转向并挤入水深五百公尺的东海海域,来到台湾的最东北—鼻头角之后,潮水再次转向挤入水深五十公尺的台湾海崃水域,来到台湾的最北—富贵角。三貂、鼻头、富贵的三角连线构成着名的「东北角海岸」。在此处,由太平洋、东海、和台湾海崃所构成的布袋口式海岸地形,再加上五千、五百、五十的阶梯式海底变化,让潮水流速从三貂的0.1 节逐次加速到富贵的10 节,水流速度比一般渔船的航行速度还要快。

  地理环境的险恶并不是此处被称为「台湾的百慕达三角」的原因,太平洋的东南风,东海的东北季风和台湾海崃的西南风,在春夏交接之际同时存在,并交织于此处海域,东北季风的湿冷空气所带来的凄风苦雨,夹带着太平洋东南风所带来的隆隆春雷,再加上台湾海崃西南风所带来的间歇性的强风暴雨,才是过往船只误以为航入「神秘百慕达三角」的原因。

  不计其数的船难事件在此处海域不断的发生,而且这些船难事件都以神秘离奇的突然沉没或失踪收场,让此处神秘百慕达三角的封号名符其实。让人更百思莫解的是,船难事件不但是发生在风雨交加之时,更多是发生在晴空万里、海面静如明镜之际。

  在此以捕鱼为生的渔夫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富贵角的险恶不在于当地的妖风、怪雨、乱流,而是源自于遥远的大海的另一方的「涌浪」,那涌浪原是大海的唿吸,只有在聆听细看之下,才能感觉到她的存在,她缓慢而有规律的起伏,如同一钟摆悬挂于天空,让摆子来回震盪于大海的两端。这如同史诗般浪漫、摇篮般舒适的涌浪,来到东北角海岸,因被陆地所阻隔、水深所侷限,如同受困的野兽找不到出口,原本缓慢起伏的海水从洋到海、从海到崃、从崃到湾、从湾到岬、从岬到澳,上下的起伏越来越急促,来回的震盪越来越勐烈,涌浪的波长越来越短、波高越来越高、波形越来越陡、波向越来越多,最后在富贵角外海交织成俗称「三角浪」的「锥浪」,锥浪之浪可谓浪如其名,海面瞬时尖锐的程度让船只来到此处如同陷入身无立锥的海面上。

  2009 年7 月,由拖鞋所领军的「海洋大学独木舟环岛团队」来到富贵角外海,当时的天候就是晴空万里,海水清澈见底,海面静如明镜,独木舟航行于海面上如同摇篮般舒适,但当独木舟团队即将绕过富贵角时,船只却莫名的相继翻覆、人员落水后四处漂流,团队因而惨痛的兵败富贵角。

  2014 年5 月,拖鞋再次领军「梦想海洋团队」来到富贵角,五月份的气温依然陡峭,海水依然冷,而天候是标准的一会儿是太平洋的东南风,一会儿是东海的东北季风,再夹杂着台湾海崃的西南风的所谓妖风四起,现场飘着阴霾的绵绵细雨,夹带着隆隆春雷和间歇性的西北雨,颇有来到「神秘百慕达三角」的感觉。

  风雨中,梦想海洋团队的十二位成员将六艘独木舟集结于富贵角东边的「老梅」的沙滩上,望着翻腾的海面,踌躇着何时才能冲出岸际、破浪而出。

  Jason 走向拖鞋,说:「拖鞋,最低潮的九时三十分到了。」

  原来,拖鞋虽然不断注视着海面,但他所等待的并不是天候的好转,而是潮水的变化。拖鞋高举右手所握的桨,向左右团员示意后,用平稳的口气说:「船只开始下水,每船保持前后左右间距两个船身的箭型队伍,保持顶风顶浪的方向,前进!」

  阿炜和拖鞋率先两人一组,一前一后抬着船走入「上下浪」区,很有默契的稳住船身,然后迅速跨入独木舟内,舞动双桨,奋力划向「碎浪」区,船的向前冲力被来浪正面撞击而微微后退,碎浪区因撞击而水花四溅,水花让船头浸水而微微下沉,前座桨手阿炜不敌碎浪的撞击力而整个人被推移向后倒,后座桨手拖鞋用两脚抵住后退的阿炜的背部再顺势帮他推回前座,两人再次协调一致的奋力划桨,冲向「卷浪」区,卷浪的浪头将整艘独木舟船头抬起,眼看整艘船几乎快被抬举成垂直型,此时前后桨手上半身躬身向前,用身体的重心顶住船头不被卷浪的浪头翻覆,浪头一过,整艘独木舟如同急冲而下之凌霄飞车,撞入海面,船头和前座阿炜胸部以下都没入水中,后座拖鞋却是被撞击力弹离座位,滚向船头,这次换阿炜用背抵住拖鞋的继续续向前滚动,两人迅速归位,再双桨入水稳定船身,继续划向外海,随后跟来的其他五艘独木舟也都有惊无险的通过了碎浪与卷浪区,跟随在拖鞋船的左右来到外海。

  团队的既定航线是朝西北方向,也就是富贵角最凸出的外缘的前缘处,然后再绕过富贵角,往富贵角西南边方向的砂珠湾上岸。

  但现在领队的拖鞋船却是朝着东北方的顶风顶浪方向前进,这样虽然顺利冲出岸际,却是离富贵角越来越远,眼看富贵角的景象已消失在水气迷雾中,团队成员没有一人质疑这样的航向,依然保持着各船的前后左右间距两个船身的箭字型队伍,持续向东北方挺进。

  队伍大约在大海上划行有一小时了,拖鞋大声说:「船只停止前进,船头保持顶风顶浪,船身保持在波峰上。」

  声音被周遭的海浪声淹没,拖鞋改用无线电连络各船:「拖鞋唿叫,船只停止前
进,船头保持顶风顶浪,船身保持在波峰上,over。」

  无线电陆续传回:
  「山鹿 Ida 收到,over」
  「阿群 磊磊 收到,over」
  「小光 阿葳 收到,over」
  「Jason 林安 收到,现在时间10 时25 分,over」
  「押队船阿亮 阿民 收到,over」。

  这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航行计画,此时,潮水开始转向并加速,将船队漂往西边台湾海崃的方向,而风浪则是将船队推回南边的岸际,也就是停止中的船队事实上是被现场的潮水与风浪推往富贵角的方向了。

  渐渐的拖鞋已经看见富贵角隐约出现在船队的后方。

  「拖鞋唿叫,船队船头一百八十度转向,顺风顺浪,前方海水低,船只减速,前方海水高,船只加速,前进!」

  「山鹿 Ida 收到,over」
  「阿群 小花 收到,over」
  「小光 阿葳 收到,over」
  「Jason 林安 收到,一百八十度转向,顺风顺浪前进,over」
  「押队船阿亮 阿民 收到,over」

  顺风顺浪这样的航向控制是为了船只不会因侧风侧浪或不幸陷入身无立椎之处的锥浪而翻覆,而不是将船头对准着富贵角的方位前进。但现在虽然船头不是朝富贵角,船队却是被朝水一直往富贵角逼近,眼看船队就快要撞上富贵角的礁石群了,船队四周出现怪石嶙立,浪花四溅有如滚沸的开水,有一两次拖鞋还感觉到船桨已碰触到海底礁石。

  虽然是精挑细选的团队,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到传说中的三角浪,锥状的海面让独木舟如同跷跷板般的起伏、如同陀螺般的旋转,每次的上下都让胃酸逆流至喉咙,每次的旋转都让脑浆摇晃到两眼,与小光同船的阿葳虽是陆地铁人三项的好手,此时却是晕船晕到连胆汁都吐出来了,与山鹿同船的Ida 是完全被当成男生操的唯一女团员,他们的船浸水严重,几乎一半的船身都已在水线下,山鹿努力的操桨在稳定船身,Ida 则是奋力的将海水摇出船外,看来若不尽快离开此水域,他们的命运不是翻船就是沈船。

  「拖鞋唿叫,船头一百八十度转向,顶风、顶浪前进,前方海水低船只减速,前方海水高船只加速,over !」

  团队迅速调头再次朝北方前进,远离翻腾中的富贵角最凸出的前缘海域,再次顶风顶浪向外海前进,将富贵角抛于船后,再次眼看富贵角的景象又消失在水气迷雾中,团队成员更加有默契的保持着各船的前后左右间距两个船身的箭字型队__伍,彼此向左右邻船做出「ok」的手势,并互相鼓舞,每个人的脸上一扫紧张的情绪,多了一分进龙门出虎口后的喜悦表情。

  潮水持续将船队推向西边,现在船队已通过富贵角,完全进入台湾海崃的水域。

  「拖鞋唿叫,船队船头一百八十度转向,顺风顺浪,前方海水低,船只减速,前方海水高,船只加速,往富贵角西南边方向的砂珠湾上岸。」

  船队再次一百八十度转向,朝向沙珠湾沙滩接近。

  「拖鞋唿叫,船队各自抢滩上岸!」

  抢滩点虽是沙滩,但并非平缓的沙滩,而是几乎成45 度角的陡坡沙滩,在这样的沙滩处,海浪是毫无减速的直接涌向陆地,所谓的「卷浪、碎浪、上下浪」的三阶段式海浪变化,变成只有一阶段的同时在岸边出现,独木舟靠岸时先被卷浪卷起、再被重重摔下于碎浪中,然后幸运者会被上下浪的上浪给沖上岸,不幸者会被下浪再推回碎浪区,再被卷浪给卷起,再重重摔下,这样的反覆模式,可以不断的回来数十次、数百次。

  阿群和小花这组率先趁着一上浪时机,人船安全上岸,然后协助后方被浪直接打上岸的山鹿和Ida,Jason 和林安这组却是人船分离,Jason 手脚并用,林安连滚带爬也都上了岸,小光和阿葳、阿亮和阿民随后也都有惊无险的上了岸,垫后的拖鞋、阿炜这一组就不幸在岸边翻覆,船只被上浪给冲上岸,人员却是被下浪给拖回卷浪区,两人在岸边一会儿被卷浪抛上摔下、一会而被碎浪打来打去、再一会儿被上下浪给推上推下,两人都身穿救生衣、一手拿船桨,救生衣的浮力使两人不致没入水线下,但也使得两人丧失划水向前的能力,身为救生员的阿炜虽然离岸不到三公尺,奋力游泳好几次,最后还是被推回到卷浪区,阿亮此时站稳在岸边水深及膝处,伸直手臂,手臂前再顺势伸出一只桨,刚好搆到被上浪冲上来的阿炜,借着上浪之力顺势把阿炜拖上岸来,拖鞋在下一个上浪时机,将手中的桨伸出给阿亮,阿亮接到桨,再顺势将拖鞋拖上岸来,十二位团员都安全上了岸。

  这是梦想海洋团队环岛航程的第一站,他们即将面对更加艰鉅的航程,但富贵角三角浪的经历已足够让他们此生细细的品尝回味。

图书试读

可是我不会游泳

帆游世界应该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梦想,但除了我之外的大多数人也许会这样说:「帆游世界只是属于别人的梦想,不是我,因为就算我有想去,我也无法去,因为我天生怕水,我不会游泳。」

到底环游世界和会不会游泳有何关系?这让我从「人类是所有哺乳类动物中最不擅长游泳的动物,所有人都是天生怕水」,来说起吧。在所有哺乳类动物当中,人类可以说是最不擅于游泳的!将牛、羊赶入水中,牠们均能奋力的游向对岸,就连被误会为不喜欢水的猫科动物,例如老虎,不但能在水中追逐牠的猎物,还能将超过牠体重的猎物拖行上岸。相较于这些动物的本能,人类若没有受过适当游泳训练,几乎没有一个人天生会游泳,因为人类若直立于水中,则阻力太大无法划水前进;若俯卧于水中,则口鼻皆没入水中无法唿吸;若仰躺于水面上,则无法看清前进的方向,因此我国中、小学校便曾以训练学生学习海洋生物游泳的方式来规划游泳课程,拟定模仿海马、水獭、海龟、海豚、旗鱼五种不同等级的教学法。

然而在所谓的蛙式、捷式、蝶式、仰式这四种正式的游泳竞技姿势中,人类游泳速度仍无法与海洋中因风、浪、流、潮汐等所产生之大自然力量相抗衡;奥林匹克选手游泳速度大约为游完五十公尺需 25 秒,一般人则大约需要 50 秒,也就是人类合理游泳能力大约是每秒钟一公尺,相当于所谓「二节」之海流速度(若是人类要在大海中长距离游泳,其速度可能降至一节),而大海中因为风、浪、潮汐、地形、气候等各种因素所造成之海水流动速度(海流),往往都在二、三节以上。

我所认识的国内帆船教练、帆船国手当中,不会游泳者几乎占大多数,他们之所以成为帆船教练、帆船国手是因为拥有海上求生与救生的知识,而不是因为他们会游泳。

很显然的,帆游世界的成员不一定是要很会游泳的人,也不一定是航海专家,成员应该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而且,我必须再一次强调,成员们更不是喜欢冒险的人,而是将海洋知识收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因为知识其实是常识的累积,而常识只是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出来的心得而已。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