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男性欲望的流變以及其曆史意義。作者以同誌論述角度切入議題,探索「艷史」與「性史」的辯證關係,以及其書寫與藝術創作的呈現。從王韜到王小波,從張競生到郭沫若,全書考證細膩,議論深刻,堪稱現代中國性彆研究又一重要貢獻。──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係專任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通過筆試和口試考進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先後得到新加坡陳嘉庚高級學位奬學金和北京大學優秀外國留學生全額奬學金。曾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颱灣大學、颱灣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進行訪學和研究。曾獲颱灣青年文學論文奬。客座主編颱灣國立颱北電影資料館《電影欣賞學刊》(新馬電影專題)。論文見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颱灣社會研究季刊》、《現代中國》、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和Queer Sinophone Cultures等等。與英美學者閤編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 Corporeality , Desire, and the Ethics of Failure。業餘以筆名翁弦尉創作,著有個人短篇小說集《遊走與沉溺》和詩集《不明生物》,曾在國內外榮獲數十項文學奬項。作者電子郵件:heews2000@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