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唐代時期,
吐蕃宰相製度的重要研究钜著!
唐代吐蕃宰相製度的特色在於君相之間的委託關係
贊普為吐蕃國傢主權的象徵,實際不管事,而將統治權委託給宰相(大論)
宰相因之擁有浩大的權勢,對於國事幾乎無所不統
倘若贊普終止委託關係,則宰相掌握再大的權勢,亦將不戰而潰
吐蕃相製曆經獨相而眾相,由眾相而僧相,由僧相迴復至眾相
均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上述不但具體反映各時期的君臣關係,同時也反映王室與眾傢貴族的關係
吐蕃相製近於農業社會體製,與遊牧社會有較明顯的差異
更可從吐蕃相製窺探齣其與中原文化的淵源。
林冠群最新論著《唐代吐蕃宰相製度之研究》,指齣瞭吐蕃王朝的大小事務均由宰相一人總其責,後因贊普幼年即位,導緻獨相掌握政柄。吐蕃便將獨相,改為多人同時擔任宰相的眾相製。眾相製實施後,贊普王室所信仰的佛教得以立為國教,全麵推廣。這種情況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佛教的政治地位跟著水漲船高。佛教僧侶也就躋登廟堂之列,位極人臣,形成以僧人擔任宰相的僧相體製。上述相製演變,對吐蕃及其後代影響深遠。西方藏學界在此一領域上,少有鞭闢入裏的論著。
《唐代吐蕃宰相製度之研究》包括緒論與結論,共計六章,都二十六萬言。第一章緒論:深入討論唐代吐蕃政權的屬性與政治文化,以及吐蕃的國傢型態。此為曆來學界所說不清楚之處,但卻是瞭解吐蕃的核心。第二章:探討吐蕃宰相製度的由來,從吐蕃地方性的部落組織、吐蕃王朝以前部落與部落聯盟的架構、吐蕃部落聯盟時期宰相的雛型與官員的設置以及吐蕃王朝的建立與宰相製的確立等,瞭解吐蕃體製事實上屬承繼性的發展。第三章:討論吐蕃宰相的官稱與職權、blon che 官銜釋義、blon che之職權以及blon che之任免等,藉此理解吐蕃宰相製度的基本架構。第四章:探索吐蕃由獨相製演進至眾相製的情況、吐蕃眾相製的由來,復以〈吐蕃大事紀年〉所載,試圖具體呈現的吐蕃眾相製,並對吐蕃眾相的銜稱與運作、眾相製對吐蕃政壇生態的影響、世人對吐蕃眾相製的誤解等,作深入且理性的討論。第五章:從吐蕃僧相體製實施的時代背景著手,探討墀德鬆贊贊普為何會開啓僧相體製,進而討論吐蕃僧相的官銜與職權、僧相體製對吐蕃王朝的衝擊等。第六章結論:總結本文的4章,歸納齣吐蕃宰相製度的特色、吐蕃宰相製度的意義,以及吐蕃宰相製度對後世的影響,並據以說明吐蕃宰相製度與中原文化之關係。
本書對於吐蕃宰相製度的研究,不但修正正史及藏文史料記載的錯誤,提齣學界前所未論及者,並從中窺探漢藏在文化上的關連性,貢獻一傢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