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时期,
吐蕃宰相制度的重要研究鉅着!
唐代吐蕃宰相制度的特色在于君相之间的委託关系
赞普为吐蕃国家主权的象征,实际不管事,而将统治权委託给宰相(大论)
宰相因之拥有浩大的权势,对于国事几乎无所不统
倘若赞普终止委託关系,则宰相掌握再大的权势,亦将不战而溃
吐蕃相制历经独相而众相,由众相而僧相,由僧相回复至众相
均随着客观情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上述不但具体反映各时期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王室与众家贵族的关系
吐蕃相制近于农业社会体制,与游牧社会有较明显的差异
更可从吐蕃相制窥探出其与中原文化的渊源。
林冠群最新论着《唐代吐蕃宰相制度之研究》,指出了吐蕃王朝的大小事务均由宰相一人总其责,后因赞普幼年即位,导致独相掌握政柄。吐蕃便将独相,改为多人同时担任宰相的众相制。众相制实施后,赞普王室所信仰的佛教得以立为国教,全面推广。这种情况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佛教的政治地位跟着水涨船高。佛教僧侣也就跻登庙堂之列,位极人臣,形成以僧人担任宰相的僧相体制。上述相制演变,对吐蕃及其后代影响深远。西方藏学界在此一领域上,少有鞭辟入里的论着。
《唐代吐蕃宰相制度之研究》包括绪论与结论,共计六章,都二十六万言。第一章绪论:深入讨论唐代吐蕃政权的属性与政治文化,以及吐蕃的国家型态。此为历来学界所说不清楚之处,但却是了解吐蕃的核心。第二章:探讨吐蕃宰相制度的由来,从吐蕃地方性的部落组织、吐蕃王朝以前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架构、吐蕃部落联盟时期宰相的雏型与官员的设置以及吐蕃王朝的建立与宰相制的确立等,了解吐蕃体制事实上属承继性的发展。第三章:讨论吐蕃宰相的官称与职权、blon che 官衔释义、blon che之职权以及blon che之任免等,借此理解吐蕃宰相制度的基本架构。第四章:探索吐蕃由独相制演进至众相制的情况、吐蕃众相制的由来,复以〈吐蕃大事纪年〉所载,试图具体呈现的吐蕃众相制,并对吐蕃众相的衔称与运作、众相制对吐蕃政坛生态的影响、世人对吐蕃众相制的误解等,作深入且理性的讨论。第五章:从吐蕃僧相体制实施的时代背景着手,探讨墀德松赞赞普为何会开启僧相体制,进而讨论吐蕃僧相的官衔与职权、僧相体制对吐蕃王朝的冲击等。第六章结论:总结本文的4章,归纳出吐蕃宰相制度的特色、吐蕃宰相制度的意义,以及吐蕃宰相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并据以说明吐蕃宰相制度与中原文化之关系。
本书对于吐蕃宰相制度的研究,不但修正正史及藏文史料记载的错误,提出学界前所未论及者,并从中窥探汉藏在文化上的关连性,贡献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