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尔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助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律哲学、法学方法论、基本权理论。最近的研究兴趣是合法性、规范性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关联。论文曾发表于《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中研院法学期刊》、Archives for Philosophy of Law and Social Philosophy: Beiheft、Rechtstheori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个人网页:idv.sinica.edu.tw/philaw。
强调「理由」概念的重要性,Wilfrid Sellars(1912-1989)是一位先行者,近年来明确投入倡议这种计画者则包括了:T. M. Scanlon(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Derek Parfit(On What Matters, 2 vo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Joseph Raz(Engaging Reas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From Normativity to Responsibi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John Skorupski(The Domain of Reas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虽然近年的这几位主力倡议者之间仍有重要的差异,但我们可以说,他们都同意,规范论述中的命题(不论是应然命题或是评价命题),我们最终必须诉诸「理由」概念,才能较完整地理解其内容、评估其重要性(如果这些规范命题有重要性的话),而且他们也会同意说,规范命题本身就是在断言理由的存在(Scanlon也许是个例外,因为他认为,判定理性个体的态度是否理性的命题是规范性命题,但并没有断言理由存在)。Skorupski甚至主张,理论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先验性、必然性、证据、概然率),都可以借由「理由」概念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