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創作與讓生

陀螺:創作與讓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創作
  • 陀螺
  • 寫作
  • 思維
  • 方法論
  • 個人成長
  • 生産力
  • 技巧
  • 靈感
  • 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鏇轉物,
其鏇轉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這種狀態像極瞭創作中的自己。

  高俊宏的藝術,每十年是一大步。

  最早的藝術,開始於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就學時期與同輩創作者,以身體進行創作,一直持續到畢業、入伍,2000年9月退伍後進入社會。2004年他將過去十年的創作,集結齣版瞭圖文書《Bubble Love》,以此告彆第一個十年,並踏入另一個十年的創作。

  作者描述自己近十年的創作狀態:「就像傅柯(M. Foucault)在《主體解釋學》裏說的『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鏇轉物,隻是這陀螺的鏇轉,其實是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在自轉著並鏇轉著的狀態中,2007年他開始在廢墟創作,2011年踏入重現廢墟之旅,這段旅程後來開展齣一係列波瀾壯闊的場景――2012年《湯姆生計畫》、2014年《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廢墟影像晶體計畫」並獲第12屆颱新藝術入選奬。

  「無論高俊宏從前的作品有多無效,在真實場景與其中行動者錶演之間的縫隙中,它們仍撐開瞭一點什麼。」

  究竟高俊宏是什麼樣的藝術傢?他近十年的藝術敘說瞭什麼、撐開瞭什麼?對應瞭哪些外力――社會力量的鞭打、策動?一位當代藝術傢的創作生命,如何從作品中一步步過渡,從虛無走嚮飽滿?在這本藝術創作書寫與檔案的結集中,他將為讀者現身說法。

名人推薦

  蔡明亮、陳界仁、吳瑪悧、姚瑞中、鄭慧華、龔卓軍等


  高俊宏絕對是颱灣最重要的藝術傢,沒想到我竟然在廢墟裏發現他。──蔡明亮

  閱讀高俊宏,像曆經一場身體的大爆炸。他既像一部認命的在軸承上來迴穿梭的古董打字機,也同時飛越在東亞不同的時空。他讓被踐踏過、變成死寂的生靈、場所,一起發齣怒聲,而且不斷迴盪在當下;他以倒退引我們進入未竟之地。──吳瑪悧

  當被壓迫者、弱勢者、失敗者們不再失語,自憐於鏡中之像的曆史哀怨麵貌將無比燦爛。──姚瑞中

  高俊宏紮實而深刻的田野,以身體、經驗、足跡踏查那些被掩蔽的東亞近代反抗曆史,並以此拓展可能的文化、曆史對話的頻譜。他的思索細膩,筆調綿密,關注於共振、彼此能牽動的細微曆史精神狀態,使潛流中的「諸眾」以具體的事件、言語、行動顯影。作為身體行動方式之一,高俊宏以文字潛力召喚齣重省這危機時代的力量。──鄭慧華

  高俊宏發明瞭一具安那其身體,以行走為方法,像一隻莫比斯環上爬行的螞蟻,在反覆穿梭東亞現代的長時過程中,一點一滴硬是將它們拼接瞭起來。──龔卓軍
《星辰低語:探尋宇宙的古老迴響》 作者:林溪遠 內容提要: 《星辰低語:探尋宇宙的古老迴響》是一部深入探索宇宙學、天體物理學與人類文明交織的宏大著作。本書並非聚焦於具體的個體生命敘事或文化物件的創作與傳承,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試圖解讀那些跨越億萬光年的信號與規律。林溪遠以其深厚的科學素養和卓越的文學筆觸,帶領讀者穿梭於黑洞的邊緣、星係的誕生與消亡,以及暗物質與暗能量的神秘領域,追溯宇宙起源的初始低語。 第一部分:時間的迷宮與光的速度 本書的開篇,作者將我們置於宇宙學的時間尺度之下。我們習慣於以人類的生命長度來衡量時間,然而,在宇宙的尺度下,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而又絕對。第一章“光年之外的凝視”,探討瞭光速的極限性對我們理解宇宙所帶來的根本性限製與啓示。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宇宙的“曆史殘影”。 林溪遠詳細闡述瞭哈勃定律的意義,不是簡單地復述科學發現,而是將其融入對“膨脹的必然性”的哲學思考之中。宇宙的擴張,意味著萬物終將疏離,這種疏離感,被作者巧妙地類比為文明演進中不可避免的孤寂。 接下來的章節深入探討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CMB被譽為“宇宙的嬰兒啼哭”,是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最古老的印記。作者並未停留在描繪CMB的溫度波動圖,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巨大的、充滿信息的“時間膠囊”。如何從這些微小的溫度差異中,還原齣早期宇宙的物質分布、幾何結構,乃至物理定律的初始設定,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其中穿插瞭對早期宇宙暴脹理論的嚴謹分析,解釋瞭為何我們的宇宙如此平坦且均勻,同時也提齣瞭尚未解決的難題,比如暴脹的終結機製。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與死——物質的循環敘事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關於宏觀結構的描摹,那麼第二部分則聚焦於宇宙中最具活力的角色——恒星。恒星,作為宇宙的“煉金爐”,是構成我們身體內所有重元素(碳、氧、鐵等)的直接來源。 作者以詩意的筆法描述瞭星雲的坍縮,那是宇宙中最壯觀的“創世之舞”。從氫和氦的原始湯中,引力如何一點點雕刻齣原恒星,直至核心的核聚變被點燃。本部分詳盡介紹瞭主序星的生命周期,以及紅巨星的膨脹與死亡,這並非簡單的物理過程羅列,而是對“轉化”與“釋放”的深刻剖析。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關於超新星爆發的章節。作者將超新星的毀滅性爆炸描繪為宇宙中最慷慨的饋贈。正是這些極端事件,將鐵、金、鈾等重元素拋灑到星際空間,為下一代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的誕生提供瞭物質基礎。在這裏,林溪遠巧妙地運用瞭“物質的記憶”這一概念,暗示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曾在某顆遙遠的恒星核心中淬煉。 第三部分:引力的雕塑與不可見之物 本書的第三部分轉嚮瞭宇宙中最神秘和最富挑戰性的領域:引力場與不可見物質。作者坦誠地指齣,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普通物質,隻占宇宙總質能的不到5%。剩下的絕大部分,由暗物質和暗能量主導。 “暗物質的幽靈蹤跡”一章,詳盡梳理瞭從星係鏇轉麯綫異常到引力透鏡效應等一係列關鍵證據,這些證據共同指嚮一個看不見的巨大引力骨架。作者細緻地比較瞭WIMPs、軸子等主流暗物質候選理論的優勢與局限,探討瞭地下實驗室和太空望遠鏡在捕捉這些“幽靈粒子”方麵的最新進展。重點在於,暗物質如何像沉默的建築師一樣,塑造瞭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確保瞭星係團的形成與維係。 隨後是關於暗能量的探討。如果說暗物質是減緩宇宙膨脹的引力“錨”,那麼暗能量則是加速這一膨脹的神秘推力。作者深入分析瞭宇宙學常數(Λ)的睏境——其理論預測值與觀測值之間巨大的數量級差異,這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中最令人睏惑的問題之一。林溪遠沒有提供確鑿答案,而是引導讀者思考,我們是否需要修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或者是否我們的時空觀存在根本性的偏差。 第四部分:生命的概率與宇宙的未來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從純粹的物理學拉迴,探討瞭宇宙學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的啓示。作者援引瞭費米悖論,提齣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如果宇宙如此廣闊,曆史如此悠久,為何我們尚未觀測到其他智慧生命的明確信號? 林溪遠認為,解決費米悖論的路徑可能隱藏在宇宙的“篩選器”中。這些篩選器可以是極早期的宇宙壁壘(如重元素豐度不足),也可以是生命演化過程中的瓶頸(如復雜生命的誕生難度),更可能是宇宙終極命運所帶來的挑戰。 本書以對宇宙終極命運的展望收尾。無論是“大凍結”(熱寂),還是“大撕裂”,宇宙的結局似乎都指嚮一種極端的孤寂。這種必然的終結,反而凸顯瞭當前我們所處的“溫暖、宜居”階段的稀有與珍貴。 總結: 《星辰低語:探尋宇宙的古老迴響》是一部旨在拓寬讀者視野,超越日常經驗的科普巨著。它以嚴謹的科學知識為骨架,以充滿哲思的語言為血肉,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時間與尺度的精神漫遊。全書聚焦於宇宙自身的運行規律、物質的循環,以及人類在理解這一宏大係統中的位置與局限,它探索的是宇宙的“創作”與“延續”的物理機製,而非某一特定文化或個體事物的“傳承”。閱讀本書,如同聆聽宇宙誕生之初,那古老而永恒的迴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俊宏


  藝術創作、論述者,1995年起舉辦過多次國內外個展、聯展,並於香港、英國、法國等地駐村,作品亦多次獲颱新藝術奬。撰有《Bubble Love》、《傢計畫》、《公路計畫》、【群島藝術三麵鏡】係列(《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小說:颱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陀螺:創作與讓生》)等書。近年與蔡明亮導演閤作過《郊遊》、《玄奘》等作,目前就讀颱南藝術大學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作品關注議題包括曆史、諸眾、空間、生命政治、新自由主義、社群、邊緣、仕紳化、東亞等。進行中的《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及《馬沙》溪洲部落拍攝工作,以身體介入曆史及都市邊緣場景,並以行動、錄像、描繪、書寫等多種藝術手法,讓颱灣在新自由主義下的失能空間、失能者的印跡一一浮現。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一具安那其身體,穿越惡所……/龔卓軍
剔骨/林欣怡

自序
群島藝術三麵鏡:諸眾、小說、陀螺

前言
創作的持續,是對睏境的延遲錶決

失址
二十一年的蹉跎
復返的影像
與逝者的分離、過渡與聚閤儀式,易受傷(vulerable) 的創作者高俊宏/陳韋臻
廢墟中的說書人/郭昭蘭
高俊宏與鬍狼/龔卓軍
你如何命名那些尚未尋找到的東西/林怡秀
《湯姆生》
《廢墟影像晶體計畫》
《兩個1984》
《造平麵的工廠》
《馬蘭》

幽舟
一創作就矛盾:晚近二十年颱灣藝術身體徵候
我的黑夜比你的白天漫長:關於我們的藝術勞動
槓掉的S:淺談颱灣行為藝術的精神徵候
檔案與排除
生齣一條路:種植、步行、航繞與返鄉
自我作踐論
從稀釋到在乎,高俊宏近期作品如何轉嚮社會/簡子傑
《利豐的摺射》
《失敗者大敘事》
《住在時間的三種方式》
《偷水者》
《烏鴉取水》

仕紳
僕人的僕人
財産即竊盜
當代羅漢腳
活在沒有遺産的國度
《猴猴》
《尋找那位女士》
《小巴巴羅薩行動》
《腦視丘》
《反文化局》
《漳州幣》
《公路計畫》

後記
個體的認知框架,共同生活與政治學:高俊宏專訪/王柏偉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一具安那其身體,穿越惡所……


  走進高俊宏的作品中。是的,我常常是走在他的作品中,走入他的作品計畫指嚮的惡所,走在那些世界邊緣,鐵籬後方,渺無人煙的路徑中。像做夢一般,穿過一片荒塚野墳,翻過畫著「禁入待拆」的鐵圍籬,走進一間無人的破屋,我打開電視,螢幕一片沙沙沙的雜訊,接收不到任何訊息。但是,盯著瞭無內容的螢幕,有一瞬間,我突然明瞭,那些沙沙的、黑白相間、互相滲入的雜訊,就是他要給我的訊息。轉眼間,這些沒有意義的影音又消失瞭。

  然後,似乎像夢境那樣理所當然的,我跨入瞭塔可夫斯基(A. Tarkovsky)《鏡子》(The Mirror)一片的開頭,場景轉為黑白,我變成瞭一個羞澀、口吃嚴重的青少年,麵對著一位女性催眠治療師,我呀呀呀地口吃著,講不齣自己的名字和齣生地。直到最後,這位女性催眠治療師,將我的能量流,由頭部引導到手部,再引流至腳部。她說:「你的能量不通,導緻你的口吃,導通這些能量到你的手和腳之後,你會永遠身口閤一,講話再也不會口吃瞭。」於是, 我感受到手部、腳部依次充血,突然充滿張力。她用手指按住,釋放瞭我阻塞在太陽穴的能量,讓這種常常讓我頭部緊張的能量,往下流通。最後,她要我大聲跟著她說:「我能說話瞭!」我漲紅著臉,大聲喊齣:「我能說話瞭!」我醒瞭。醒來後,發現臉頰上佈滿瞭淚痕。對醒著的我而言,高俊宏是一位艱難的藝術傢。從榮格(C. G. Jung)的分析觀點來看,他如同一位意誌堅定,但如水樣般身心通適溫柔的女性催眠治療師,而我,是那位口吃少年,常常因此誤事,被人疏遠,連自己名字和齣生地都講不清楚的那種口吃者。對醒著的我而言,書寫著理論與評論文字的我,高俊宏仍然是一位深度叵測的藝術傢,甚至,有時候很難用一般意義的「藝術傢」來品評他。想過這個問題不少次,為何自己如此難以下筆,很有可能是背後這樣的原因:他其實在教我講話,而且,是透過一具不停穿越廢島荒徑的安那其身體,在教我。然而,望著高俊宏消失在無名小路的盡頭的背影,不行,我實在無法一一抵達那些到不瞭的地方。於是,我迴到書桌前麵,坐下來,開始書寫。

  《小說:颱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簡稱《小說》)中,佈滿瞭高俊宏安那其身體的行走路綫。這條路綫,走踏在帝國邊緣的惡性場所之間,虛實交替,讓這些無間迷宮串起成一張枉死城寨的地圖。張正光死瞭,卻宛如鬼魂,復活在這部小說裏,開始行走,走嚮那無人能夠抵達的死蔭山榖、暗黑海洋、監牢囚所、鄉野僻村。這位受命運捉弄,曾在二戰末期赴日受訓,擔任零式戰機副手機械員,在美軍炮火網羅中設法自救,讓自殺戰機墜海後,登上如地獄般的沖繩戰場收容所,不僅目睹鐵雨砲彈屠戮之廢島,還得到瞭特異功能,像遊魂般齣入戰俘死者、地獄囚船的魂魄夢境。之後,再經過二二八事件清鄉亡魂,香港雙十暴動冤魂、警總殺手香江追殺,終至迴歸宜蘭季新村的養蝦事業。

  《小說》的第一張地圖,由張正光2013年的死亡事件展開,敘說他1929年至2013年的離奇生命曆程。疊閤在這張充滿無數亡魂城寨、早已人跡罕至的地圖上。同時,也接續著張正光遊走東亞地獄圖之上的,正是在1980年代中期成長、一直到2014年開始寫小說的高俊宏自己遊走東亞的生命地圖。既疊閤又接續的兩張地圖,以惡性場所為交錯侵越的甬道:噶瑪蘭、東京、九州、沖繩、溪洲、香港、廈門。在無法串接,隻能濛太奇式地疊閤起兩個特異生命的敘事輿圖背後,其實藏著作者亟欲突顯的一個悲哀:被曆史所遺忘的鬼魂惡所,隻能斷裂封存於那些叫不齣名字的冤魂、從不曾被命名過的荒塚內裏。

  麵對這個悲哀的曆史斷裂,高俊宏發明瞭一具安那其身體,以行走為方法,像一隻莫比斯環上爬行的螞蟻,在反覆穿梭東亞現代的長時過程中,一點一滴硬是將它們拼接瞭起來。而我隻是另外一隻跟在後麵爬的小螞蟻,雖然因為速度太慢追不上,但是,對於這隻具有東亞安那其身體的莫比斯環型蟻,我很幸運在2013年策劃展覽《我們是否工作過量?》的過程中,跟著牠爬行瞭一段路。

  那麼,為什麼對各位讀者來講,隻是一隻莫比斯環型蟻的高俊宏,對我來講,會變身為塔可夫斯基《鏡子》片中的女性催眠治療師呢?我們不妨一同來看看高俊宏的工作方法,就會知道這隻螞蟻具有反覆施咒(或解咒),讓喑啞者重生,得以開始訴說自己的名字和生命的催眠療癒力量瞭。

  首先是特定場所的行走。我們在2013年的前半年之間,一起齣動瞭二十四次的廢墟踏查,進行瞭晶體影像的素描繪製。平均每個月四次,每次大約一個工作天,也就是共同在荒野無人之殘壁破瓦間,共度一天。後來我纔意識到,這種接近徐四金(P. Süskind)小說《夏先生的故事》(Die Geschichte Von Herrn Sommer)的漫遊行走,其實是一樁卡夫卡式的工程:自我生命摧毀重造的技術工程。這樁工事不僅工時長,而且沒有太明確的目的,雖說是為瞭展覽,但是對於身處學院、平常充滿上課與會議的我來說,無異是一種脫臼的時空,我趁著這種生命的脫垂狀態,鑽進一個巨大的生命裂縫,它盡管黑暗不知所終,卻透齣一道我所不曾遇見的光,從黑暗中射齣的光。

  我們在小坪項、樹林、海山煤礦、利豐煤礦、總爺、金山、蘭陽、飛雁新村八個地點之間來迴穿梭,平均每個地點去四次,基本的工作,就是在這些廢營區、廢維修場、廢煤區、廢糖廠、廢樂園、廢通訊指揮部的廢屋殘壁雜木之間待上一整天,野炊共食,然後選一張與地點曆史相關的老照片,畫在幾乎不可能有人看到的大麵廢牆上。這種特定場所的行走,以廢墟已湮滅無名的曆史、老照片的故往影像選擇為參照,聯結上感性身體的圖繪運動,介於紀念碑、文件檔案與見證之間,重新進行自力式的圖像生産。

  腳底踏觸著廢墟地麵,執炭筆的手塗抹啄觸著廢墟的壁麵,行走停駐之間,無意之間踢到、碰到、摸到的殘餘碎件,目光所及,皆是陳界仁所稱的「殘響世界」。我在想,一個人的自我,若不走過一遭這遍佈曆史屍身的、被死亡之手深觸過的殘響之地,恐怕很難重新看待自己的「餘生」。也就是說,其實,高俊宏的工作方法,帶著我走嚮瞭一個非我之域,經過激烈的自我解組,我彷彿感覺自己剩餘下來的生命,已不再隸屬於從前的那個自我,它已碰觸瞭韆韆百百底層無名諸眾的曆史賤命,它的餘生,已難離此諸眾之苦。老實說,走過這一遭以後,我所産生的異樣存在感,直接透過安那其身體的塑造來告訴我:原來,我過去的生命,從來沒有跟那麼廣大的無名眾生共活過。

  其次是影像擷取的倫理。對我來說,《小說》、《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簡稱《諸眾》)、《陀螺:創作與讓生》(簡稱《陀螺》)三本書之間的關係,反映瞭高俊宏在影像擷取方麵的特異倫理態度。那是碰觸到濃得化不開的黑暗後,一種無限延伸的責任、無盡後退的自我與無可再退的麵對深淵後,逼顯齣來的泰然情動。簡單的說,如果《小說》是一部活動影像的敘事展示的話,《諸眾》即是在點明藝術傢尋它韆百度的「東亞諸眾」,在曆史的此刻當下,麵臨的是怎麼樣的一種全球新自由主義政經結構的綁縛。

  活動影像給齣的是高張力的感覺團塊,《諸眾》的諸眾論則是指陳生命政治的網羅結構和行動方針。透過這個同時以實際踏查和聯結經驗,形成的東亞網羅結構及其破洞裂縫的描述,並以親身參與的立足點,提煉齣以藝術觀點為廣闊視野的突穿行動,這其實並不是時下一下般主張「權利」與「權力」論的反叛者,而是徹底投入黑暗曆史泥淖中,讓自我解組,再將「責任」與「自由」放在第一優位的安那其身體的選擇。在選擇曆史影像的重新組裝過程中,高俊宏的敘事語調之所以能夠維持某種泰然的高度,又不時給予讀者在不忍卒讀的張正光破碎身世中,産生不得已的情動,實在是因為敘事者似已透過鬼魂腔調的迴返,扛起一種他不可能扛得起來的責任。

  但他畢竟已做勢扛起。高俊宏以一種行走遍曆的方法,構造齣這些曆史黯黑處的幽光。《諸眾》就是在闡述這種史賓諾莎式的倫理學,那不是苦行,而是為瞭內在平麵的生靈充滿而自由選擇的倫理責任。這種影像擷取的倫理,首要的訴求並不是政治權力上的鬥爭,它少瞭一份目下過度興盛的肅殺躁動之氣,而代之以一種朝嚮他者、弱者、病者、死者的存在,而不斷自我解組的倫理技術。對我來說,這就是高俊宏2010年以來,《廢墟影像晶體計畫》的倫理意涵。實際上,它是一個「倫理─美學」的藝術滲透計畫,圍繞著早已成為幽靈的場所、地景與曆史影像,重新賦予生機。這就是蔡明亮的電影《郊遊》最後十四分鍾的場景誕生的契機。或許我們都不懂得等待。高俊宏卻是一位深深懂得倫理即是無盡的等待、影像終將在藝術行動自尋齣口的藝術傢,他竭盡所能,祈請與召喚影像之魂,然後泰任等待它的意義自行浮現。

  最後是安那其的身體。檔案熱(archive)與安那其身體(An-archist corps)具有一種自我技術學上的反嚮關係。高俊宏的創作,從早年學院虛無主式的安那其身體,在《社會化無聊》係列中,進行純粹藝術反社會的躁動式反叛,漸漸轉嚮《傢計畫》和《颱北工作檔案考古學》,高俊宏感染瞭檔案熱的菌種,滋生著對曆史與當下社會的話語政濟結構的自我衍義式攻擊。最後,在《小巴巴羅薩行動》對颱北花卉博覽會、文化局、華光社區都市更新與新自由主義的一連串自嘲式的逆襲,2012年展開的《湯姆生》、《廢墟影像晶體計畫》係列,安那其身體終於轉化蔓生為一具穿透檔案,並將之逆嚮安置於當下的考現學,既以此對抗天真的檔案熱紀念碑,轉嚮殖民帝國影像檔案背麵的黑暗,亦迂迴伏擊當下新自由主義「學院―美術館―畫廊―展覽會」美學政體下的話語慣習,以行走東亞惡所,去除一般意義的「藝術傢」語藝,去除一般作品的「作品化」路徑,構造齣一具「非藝術傢」的安那其身體。

  曾經,高俊宏和我秘密籌劃著安那其空間與組織;曾經,多次的討論終結於不知所終的空間場所屬性。但畢竟,我們在身體行走的共同實踐曆程中,似乎早已編織齣一張潦草混亂、外人難以卒睹的東亞安那其地圖。安那其身體的場所特性,不再隻是安於賤命、做喝酒共同體的混蛋、到處去不明空間駐村,或者上街頭與底層市民站在一起,嚮新自由主義全球體製下的管理者丟石頭、潑漆與抗議。在那張外人讀不齣所以然的草圖上,高俊宏的晶體影像事件,併閤著他高速運轉的鍵盤書寫,成為一係列的「論述事件」,這兩種平行相照的事件所炸開的空間黑洞,纔是屬於安那其身體真正行走運思的場所。這就是《陀螺》一書中,所欲交錯呈現的「影像―論述」雙事件操作結構,以及其陀螺般藉域外之力鞭打而生的高速鏇轉生命,所開展齣來的另類生命政治與創作。

  我必須承認,高俊宏這位溫柔如水的催眠治療師,辛辛苦苦,把我帶上瞭一幢巨大的爛尾樓,像《風櫃來的人》裏麵的哥兒們,赫然發現一個居高臨下的巨大景框下,高雄愛河周邊來來去去的小螞蟻們,被我們當成來自歐洲的彩色電影那樣去觀看。我必須承認,有的時候,在暗黑無人的廢地角落裏,我不禁要自問這一切到底是為瞭什麼。

  有一次去宜蘭空軍機堡踏查的路上,我們在暗黑一片的雪山隧道中,高俊宏講起瞭他的父親,一位聰穎反叛的建築工人,常常載著全傢人在全省的工地廢墟中宿營,隻為瞭不願愚忠臣服於旅館消費的旅遊空間政治的邏輯,「這些房屋是我們蓋起來的,為什麼要花錢住那種地方?」一把開山刀,一個指南針,自備的方便鍋碗瓢盆,一隻相機,即足以四處為傢。如此簡單有力的生命政治,高俊宏的父親卻用一種自怨自艾、憤世嫉俗過一生的態度,漸次葬送瞭自己的身體。我覺得,那隻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觀賞那一部愛河眾生的彩色電影,愉快而充滿力量的看;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書寫與敘說賤命人眼下殘破不堪,其實仍是一片美麗的碎片山河。《陀螺》,其實是送給我們父親那一代的口吃者,送給父親──失語者。

  於是,我打開扉頁,在大雨滂沱的夜裏,在溼答答到處滴水的荒野無人處,停下日間喧囂與憤怒的一切,點上一盞野營燈,開始閱讀我們這一代的發話者。高俊宏,讀他的創作生命。彷彿在無盡的黑暗洞窟深處,尋找著一絲絲的光。這光來自我們已適應黑暗的瞳孔自身,尋找著沒有齣口,也不再需要虛幻齣口的安置生命之所。我於是懂得,這是安那其身體在惡所鎮日行走後,僅有的恬美時刻。

文/龔卓軍

圖書試讀

前言

創作的持續,是對睏境的延遲錶決


我不知道妳有沒有看過淹大水時紅螞蟻逃命的策略?牠們以卵繭為筏,互相嚙咬著、抓著彼此,以身體織成一顆網狀的球,漂浮在水上,以抵達可能的陸地。那也是我的小文學策略,也是我對書的想像……。

――黃錦樹

書是一套違規的現代主義

如何讓這十年來荒原般的創作,成為一本「書」?

比起自己同時期齣版的《小說:颱籍日本兵張正光與我》和《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雖然前者是類似底層研究的「假小說」,後者為非論文式的藝術佔領研究,但兩者格式清楚,成書之結構亦單純。但《陀螺》就難瞭。這本「書」既有十年來的作品圖片、錄像,又有自己和他人的評論,為瞭不讓書變成「作品集」、「插圖專輯」,且避免淪為雜燴式的告白絮語,在這過程中,將作品編成一本書,是一個重新從「質」的角度,觀看作品檔案與檔案之間可能存在的潛在關係。

想起黃錦樹寫的「以身體織成一顆網狀的球」。相對於《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那本「先小說、後馬共」的文類,其實我的《陀螺》是由許多相互指點又好像彼此不認識的「短篇」所組成的「長篇」。但是黃錦樹更耐人尋味地說道,相較於長篇,他更喜歡書,因為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整體。我的理解是,無論文章與文章之間有何關連性,長篇仍是「某種敘事」。但是,書這個東西就更復雜瞭,它不僅是商品,具有拿在手上可翻閱的物質性,也包含影像如何再現於平麵紙張、章節與章節之間彼此存在的張力,同時也具有「一體性的假設」。因此我能想像,書是現代主義的邊界,既包覆於作者中心論的邏輯,同時又可能是某種逃離,如同那一球球的紅螞蟻。在處理《陀螺》這本書時,不僅要麵對「如何讓作品集成為一本書」的睏境,也必須重新想像什麼是書?或許,《陀螺》可能隻是一顆織成球狀的通透體,在裏麵,每件看似無關、解離的作品或書寫的深處,總有一堆莫名的力量在「乾拐子」,彷彿一種共同的麵相推著這顆蟻球前進。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陀螺:創作與讓生》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瞭,光是聽著就讓人産生無數的聯想。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齣瞭那種鏇轉不停、仿佛蘊含著無窮力量的陀螺,又與“創作”和“讓生”這兩個詞語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這讓我不禁好奇,作者到底是如何將一個如此具象的意象,延展到如此抽象和深刻的概念上的?“創作”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活力,是一種將無形之思轉化為有形之物的過程,而“讓生”更是充滿瞭生命的力量和延續的意義。那麼,這本書會不會是在探討,創作的過程本身就像陀螺一樣,需要不斷的動力和技藝來維持其鏇轉,而這種鏇轉又孕育著新的生命,無論是藝術作品、思想火花,還是新一代的傳承?我猜測,作者可能在書中描繪瞭許多不同形式的“陀螺”,或許是藝術傢的創作靈感,或許是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又或許是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它們都以各自的方式鏇轉、生長,並産生影響。這種多層次的解讀空間,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作者筆下的“陀螺”究竟是怎樣的形態,又如何與“創作”和“讓生”發生共鳴。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帶給我一次獨特的閱讀體驗,一次對生命、創作和傳承的深度思考。

评分

《陀螺:創作與讓生》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充滿瞭一種運動感和生命力。陀螺,這個簡單的玩具,本身就蘊含著物理學的奧秘,它需要平衡、需要動力、需要技巧纔能鏇轉起來,而且一旦鏇轉起來,就能展現齣令人驚嘆的穩定和優雅。當我看到“創作”和“讓生”這兩個詞與它結閤時,我的腦海裏就立刻湧現齣瞭許多猜想。這本書會不會是在探討,創造的過程本身就像是在製造一個精密的陀螺?它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智慧和熱情,纔能讓靈感如同動力一樣源源不斷,纔能讓作品在這個世界上穩定地“鏇轉”下去,並産生自己的影響力?而“讓生”又會是如何呢?難道是說,創作不僅是作者個人的産物,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一種思想的傳承,一種能夠激發他人創作靈感、孕育新的生命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種“鏇轉”的動感,與“創作”的艱辛和“讓生”的意義聯係在一起的。會不會有關於藝術傢、科學傢、哲學傢,甚至是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這種“陀螺精神”來完成自己的創作,並最終實現生命價值的種種故事?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構成瞭一幅充滿想象的畫麵,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渴望。

评分

剛看到《陀螺:創作與讓生》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被一種奇妙的聯想所占據。陀螺,那個在手中撚動,便能在地麵上翩翩起舞的玩具,似乎象徵著一種專注、一種平衡,以及一種內驅力的釋放。而“創作”與“讓生”,這兩個詞語又充滿瞭生命力和創造性的張力。我不禁開始想象,作者究竟是如何將“陀螺”這個具體的意象,與“創作”和“讓生”這樣宏大而深刻的概念聯係起來的。這本書會不會是在描繪,那些偉大的作品,那些改變世界的思想,都是像一個精心製作的陀螺,需要作者無數次的嘗試、調整,纔能找到那個最佳的鏇轉點,纔能讓它持久地轉動,並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讓生”,也許不僅僅是指生育後代,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讓美好的事物得以延續和發展,讓生命綻放齣更絢麗色彩的過程。我猜想,作者一定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瞭創作的本質,以及它如何如同生命的種子,不斷地播撒、生長,最終滋養齣新的生命。我非常好奇,書中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闡述這種“鏇轉”與“生命”之間的精妙關係,又會揭示齣哪些關於創作與傳承的深刻洞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陀螺:創作與讓生》,真的給瞭我一種非常獨特的感受。它不像很多書那樣直白地告訴你要講什麼,而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比喻,一下子抓住瞭我的好奇心。我總覺得,“陀螺”這個意象,本身就帶著一種動態的美感和一種專注的力量。在我的印象裏,一個好的陀螺,需要精心的打磨,需要注入一股力量纔能讓它穩定地鏇轉,而且鏇轉得越久,越能展現齣它的魅力。那麼,“創作”和“讓生”又會是怎樣的呢?我腦海裏浮現齣各種畫麵:也許是藝術傢在畫布前全神貫注的模樣,他們的畫筆就如同操控著陀螺的手;也許是科學傢在實驗室裏反復試驗的精神,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為瞭下一次更久的鏇轉;又或許是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的付齣,那種循循善誘、傾注心血,不也像是在培養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體嗎?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作者如何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概念串聯起來産生瞭極大的興趣。它似乎在暗示,創作和生命的延續,都需要一種持續不斷的投入和精心的嗬護,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節奏”,纔能達到最佳的狀態,纔能産生持久的影響力。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瞭解作者對“陀螺”這個意象的獨到見解,以及它與創作和生命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

评分

《陀螺:創作與讓生》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畫麵感和哲學意味。陀螺,那種在指尖輕鏇,然後展現齣驚人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玩具,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平衡、一種力量的集中和一種動態的美。當這個意象與“創作”和“讓生”這兩個詞語結閤時,我的思維就開始天馬行空地想象。這本書會不會是在探討,創作的過程就像是製造和操控一個高難度的陀螺?它需要作者在無數次的失敗和嘗試中,找到那個關鍵的“支點”,找到最閤適的“驅動力”,纔能讓自己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上“鏇轉”起來,並且持續地産生影響力?而“讓生”又會是怎樣一個層麵呢?我想到,真正的創作,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錶達,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是一種能夠激發他人靈感、孕育新的思想、甚至影響社會發展的力量。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概念,讓作者的智慧和情感,通過作品得以傳遞和擴展,最終滋養齣新的“生命”,無論是精神層麵的還是實際層麵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那些偉大的創作者是如何如同操控著他們的“陀螺”,將內心的激情和智慧,轉化為能夠“讓生”的力量,並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持久印記的故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