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鏇轉物,
其鏇轉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這種狀態像極瞭創作中的自己。
高俊宏的藝術,每十年是一大步。 最早的藝術,開始於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就學時期與同輩創作者,以身體進行創作,一直持續到畢業、入伍,2000年9月退伍後進入社會。2004年他將過去十年的創作,集結齣版瞭圖文書《Bubble Love》,以此告彆第一個十年,並踏入另一個十年的創作。
作者描述自己近十年的創作狀態:「就像傅柯(M. Foucault)在《主體解釋學》裏說的『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鏇轉物,隻是這陀螺的鏇轉,其實是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在自轉著並鏇轉著的狀態中,2007年他開始在廢墟創作,2011年踏入重現廢墟之旅,這段旅程後來開展齣一係列波瀾壯闊的場景――2012年《湯姆生計畫》、2014年《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廢墟影像晶體計畫」並獲第12屆颱新藝術入選奬。
「無論高俊宏從前的作品有多無效,在真實場景與其中行動者錶演之間的縫隙中,它們仍撐開瞭一點什麼。」
究竟高俊宏是什麼樣的藝術傢?他近十年的藝術敘說瞭什麼、撐開瞭什麼?對應瞭哪些外力――社會力量的鞭打、策動?一位當代藝術傢的創作生命,如何從作品中一步步過渡,從虛無走嚮飽滿?在這本藝術創作書寫與檔案的結集中,他將為讀者現身說法。
名人推薦
蔡明亮、陳界仁、吳瑪悧、姚瑞中、鄭慧華、龔卓軍等 高俊宏絕對是颱灣最重要的藝術傢,沒想到我竟然在廢墟裏發現他。──蔡明亮
閱讀高俊宏,像曆經一場身體的大爆炸。他既像一部認命的在軸承上來迴穿梭的古董打字機,也同時飛越在東亞不同的時空。他讓被踐踏過、變成死寂的生靈、場所,一起發齣怒聲,而且不斷迴盪在當下;他以倒退引我們進入未竟之地。──吳瑪悧
當被壓迫者、弱勢者、失敗者們不再失語,自憐於鏡中之像的曆史哀怨麵貌將無比燦爛。──姚瑞中
高俊宏紮實而深刻的田野,以身體、經驗、足跡踏查那些被掩蔽的東亞近代反抗曆史,並以此拓展可能的文化、曆史對話的頻譜。他的思索細膩,筆調綿密,關注於共振、彼此能牽動的細微曆史精神狀態,使潛流中的「諸眾」以具體的事件、言語、行動顯影。作為身體行動方式之一,高俊宏以文字潛力召喚齣重省這危機時代的力量。──鄭慧華
高俊宏發明瞭一具安那其身體,以行走為方法,像一隻莫比斯環上爬行的螞蟻,在反覆穿梭東亞現代的長時過程中,一點一滴硬是將它們拼接瞭起來。──龔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