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踏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本无甚特别,一直到美国的信贷危机于2008年爆发,拖倒了全球经济。日本2011年的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电危机,但可幸没有酿成更大的灾难。中国仍渐渐地、慢慢地崛起,没有走回头路……
回望二十世纪,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曾集合一羣建筑师、艺术家和工艺师之力,于1919年创办了现代设计课程,他们立下了宣言,要训练人才,改善人民生活,造福社会。包浩斯启动了现代设计—这股能够改善社会、改变文化、造福人羣的新生力量。今天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的演变,当中设计的功能和努力是重要因素。设计和创意已是今天常用的词汇;设计在生活中、在社会里,更是无处不在。
有关设计伦理的几个问题 2011年,苹果电脑的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逝世。于是有人曾问,中国会出现乔布斯吗?若依照现在的发展而欠缺新思维,永远也不会出现。有人也问,乔布斯跟设计和设计伦理有甚么关系?在回答之前,请大家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若果你有个概念,相信它能造福社会,改善生活。在没法预测成果之下,有人说会带来收益,但你将要付出很大的个人代价,还会被人嘲笑;你要和现实斗争,更需要坚持才有希望。然而,成果或收益还是未知之数;前景并不明朗,也不乐观。这样,你会做吗?你会坚持吗?
•乔布斯是设计师吗?为甚么?
•iMac、iPod、iPhone和iPad都是从Mac电脑衍生出来的,究竟Apple和PC的基本分别是甚么?乔布斯当时在想甚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之下,答案应该是一致的。如果这样做,在过程中会被人嘲笑,失败还会被人说愚昧;要是坚持,很难得到同情和支持。不过,若果存在设计伦理的话,大家的想法便会不同,甚至会好像乔布斯那样想,因为那正是他的所为。设计伦理,会令人为价值再思考。
至于第二个问题,从字典里找设计的本义就知道,乔布斯所做的就是设计。他一生都专注于苹果电脑的概念上,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花在苹果产品上;他专注、持之以恆而有所成,算是「师」吧。我们总不能说懂绘画,会造型,能雕塑的才是设计师。一位美术主任,即使绘画能力低,但也不能否认他是有创意的设计师。时代改变了,旧的思维也要再检讨。
乔布斯的创作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同,但我们的创作呢?很多人都不爱看设计展的,只会在社会里钻,只会关心生活。即使你拿了奖,但他们很快就忘掉。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根本碰不着那些创作。那究竟谁有贡献?谁是大师呢?我们有需要再思考。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Apple是生活,PC是工作。这是它们的根本分别,也是概念上的分别,虽然它们运用差不多相同的电子科技,两者都是电脑。设计伦理教我们思考设计与社会的关系,明白设计的意义。乔布斯当时的想法是,电脑不应该只能在办公室里使用,也可以在家里使用,甚至在生活上使用;电脑不应该像部机器,应该人性化,配合人的习惯,改善人的生活。苹果电脑的产品系列,就是在这个概念之下,因应需求而衍生的;亦即是说,为人类的生活而设计。
乔布斯是一位设计师,但在今天的理解,这个说法很模煳。究其因,我们对设计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上世纪初的包浩斯时期。包浩斯没有错,特别是包浩斯精神不应该有变,因为那是现代设计的核心价值。但是,时代变了,设计分门又分工,设计师再不必是艺术家,他们只要有艺术触觉,有创意思维,明白设计运作,便可以与人合作,各展所长,互相配合来完成设计。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设计师,虽然他自己也未必想过这个身份。
设计的责任问题 有人以为,若乔布斯算是设计师,他也不是一位好的设计师,因为他在生产制造中有剥削之嫌。他赚到百多元的利润时,生产商只分到几块钱,而且他也没有照顾工人,欠缺社会良知。从事设计的,应该要照顾社会,这是设计师的分内责任。乔布斯有能力这样做,但他没有去做。
这个想法引出了设计的责任问题。这问题似乎没有答案,只有各自的理解;连设计师们的看法也会各有不同。恰如近年的趋势,设计师设计产品线,创造自己的品牌,并自己经营运作;设计和经营合而为一,责任也混在一起了。其实,若果弄清楚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设计的功能和运作,以及设计在社会中的位置,便不难辨别。跟经营品牌的设计师一样,乔布斯不过是一身兼两职—他是设计师,也是商人。
与包浩斯时期不同,设计兼而制造,负责跟进生产和品质管理,甚至兼顾推销经营。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那些都属于商业企业的职权。设计仍然跟那些功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还被授权负责跟进,但决策权仍在商业企业手中。明了这个关系,责任便可以分辨清楚。
现代制造业管理,运用程序方式生产,劳工与自动生产等同,亦可以互换,由生产需求来作决定。这是现实,但是否没有人性?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商,苹果公司当然有绝对的讨价还价优势;若果别处能提供更高利润,便会向别处转移,生产商备受竞争压力。苹果是上市公司,他们要对股东负责,营利是主要责任;而股东之中就不乏一般市民。
社会不只求财富,还求公平、和谐共处,以至社羣利益;独霸市场的企业,有违背社会愿望的危险,只能靠政府的指引和干预才能平衡,这就是美国的反托辣斯(Anti-trust)精神。虽然社会常常处于被动,但商业企业仍然会回应,因为这会破坏他们与社会的关系,影响利益。苹果作为制造商,本应负相当责任。而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从经济和政策入手。
作为商人的乔布斯,未有察觉到社会的愿望,没有用心处理问题,最终受到了社会的批评。今天设计师和商人的身份、功能和责任,越来越混淆不清。
虽然乔布斯有传销天份,但他却不是模范商家。在经营走向成功时,他要聘请行政总裁来主理,但只一下子,他就被聘来的行政总裁给踢了出董事局。随后,乔布斯把概念深化,制造了令人惊叹的NEXT电脑,科技尖端而且创新,但马上就给数间大软件公司扼杀。买下佐治.劳卡斯(George Lucas)的动画公司Pixar ,是他顾问的主意(1986年买入,2006年以7亿4千万美元售予迪士尼),其间还受过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财政支援,才有今日的成就。这都显示出他从商并不精明,也不是商业奇才。
乔布斯一面是设计师,一面是商家。他有一面做得十分好,另一面却不。作为设计师,我们值得思考这个身份问题。
中国社会价值观不容乔布斯 中国为甚么不会出现另一个乔布斯?
这是现今的社会价值观使然。若果你问中国人,他们的理想是甚么,回应大体上是生活寄望和事业成就。生活寄望很容易转化成金钱,事业成就更常是以金钱来计算,亦即是名与利的问题。这些回应多隐现着先利而后名,亦有先名而后利,设计师和艺术家就常属后者。留心一点便会发现,渴望的成就是个人的,名与利都没有底线。有底线的大多没有远景,不外乎是享受成果,安度余生。理想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放远一点就是对子女的寄望;念及为妻子和为丈夫设想,还照顾父母,已近宏愿;如能达至兄弟姊妹,真是少有而可贵。及至朋友的层面则鲜有听闻。
这有甚么问题?问题是当我们聚焦于个人,目标是个人成就时,我们便不太能关心社会,关心赖以生存的环境,关心赖以共存的地球,亦即忽视我们后代的将来。放眼于名,人们多没太坚持;因为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强求。求虚名的,若不是用以易利,便是自娱。
求利倒实在。然而,当你多费心思于求利时,工作就会为目的而做;对目的没有帮助的,自然难费心多思考。私利相对有限而可掌握,但花费个人心思不少。求私利而焦点不在社羣时,对自身以外的事自然难想太多。求利最差劣是难剎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会有千百个理由迫你继续去做,最终花去你大半生的时光。
若设计以大羣体为目的,以世界观为概念,便需要对大羣体关怀,对世界有认识,对民生和文化、设计意义有了解;还要有使命感。抱着信念,加上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做出改善生活、改变文化、影响世界的有意义设计。在今天的社会价值观笼罩下,没有对设计的再认识,缺乏设计的新思维,可以说中国很难造就另一个乔布斯。
重新认识设计 谈设计伦理,需要重新认识设计,将设计置于当代思维之中,再认识设计的意义和功能,确定设计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和关系,并对设计再思考,为将来发展寻找启示。
自从工业革命衍生了现代生产,包浩斯创办了设计教育之后,设计已是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早期的工业只关心基本需求,资源获取和运用,以及生产效率和效益,忽视了人的感情因素和文化。于是工艺师们一面为生计忧虑,一面却为生活质素和文化担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萧条,民不聊生。沃尔特.格罗佩斯领导一羣建筑师、工艺师和艺术家,就在此时创办了包浩斯,并订立了包浩斯宣言,要联合工业科技与艺术,为战后重建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包浩斯精神可以理解为,结合科技与艺术为人民改善生活,为人类谋幸福。
当时包浩斯关心的是普罗大众的需求,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照顾美感和文化需求的同时,更侧重成本效益和实用。这股风气改变了世界,以至无论城市建筑、交通和运输、衣着和饮食、生活用品和工作环境,甚至休憩场所,都有设计的存在,都看到包浩斯的影子。
设计的成就在早年特别显着。因为工业生产和科技快速发展,现代设计从零开始,有效地改变了生活质素,也改变了社会,令人耳目一新。在那时就出现了“现代感”一词。更重要的是,当年的设计具有使命,要为人民福祉作出贡献。从包浩斯开始,设计渐渐分流到世界各地,地域文化融入了设计,为各地人民服务,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功能则依旧是造福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自由市场经济主导之下,物质主义及消费主义兴起,设计开始发生变化。电讯和各种传播媒体相继出现,商业企业开始利用传媒促销,广告和平面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设计为了资讯服务,反之亦然,成了设计工作的主流。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设计需求也越来越大。工作开始细分,在分门之下同时分工,设计越见专门,从独自创作走向合作。在经济方面,贸易从地域走向国际,「需求」开始改为「市场」。设计的视野和思维,也只能相应地调整。贸易带动经济,使经济学、管理学和市场学成了重要的专门学问,设计对需求再不能自作主张了,它得听取意见,分工思考和合作。
时至今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科学和技术,特别是电子和资讯科技,把社会和文化都改造过来,乔布斯的创新就是一个实例。需求的性质和方式改变了,例如品牌和形象消费、大型超级市场和互联网购物;另外,供应方式也改变了,制造商已不再等同生产商。百年前的景象,如今不再。
设计也不再像以前只是需求、设计到供应这样简单的过程。现在需求不只是重理性的需求,设计不再是供应前作主导的单一功能,供应前已增加了资讯和宣传,而供应亦已变成一个组合环节。我们不能抱着昨天的概念做设计,而需要用今天的角度来看设计,了解它在社会功能链中的位置,和如何发挥往昔的作用,甚至发扬光大。
从伦理角度看设计 道德因时而异,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明白今天的社会愿望,负上社会责任。我们要从设计伦理来思考,做设计该抱持的态度。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设计潮流的本义和精神,好让我们取长补短,定下创作方向,恰当地发挥专业技巧。
设计伦理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看设计,也从设计的角度来回想伦理道德,思考设计与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功能,应该带有道德伦理观,并对社会负责任。认识设计、建立自信,并从大层面思考创作,照顾入微,这样我们才可以像乔布斯一样,做出好的和有意义的设计。设计伦理是设计的当代思考,是在包浩斯成立近百年之后,为设计的意义作出的补充。
这本书谈的设计伦理不是说教,也不是学术研究,只源自设计师的反思和探索,对设计的再思考。在了解当代设计的问题之余,亦希望大家持守伦理道德观念,思考该与不该,思考可与不可,合乎现实而不委曲求全地从事设计工作,诚心而负责任地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为万物服务。
潘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