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者的日记

诱惑者的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克果
图书标签:
  • 爱情
  • 情感
  • 心理
  • 悬疑
  • 日记
  • 成长
  • 人性
  • 秘密
  • 关系
  • 诱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齐克果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开创19世纪思潮,引领20世纪论辨 《诱惑者日记》是他的作品中唯一近乎小说体裁的写作, 一部媲美《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爱情美学,品尝精妙绝伦的文笔 爱情,说穿了就是一条诱惑的道路, 而在诱惑这门艺术上,奥妙太多太多! 齐克果在本书中巧妙安排了一段「无意间」发现友人日记的桥段,带领读者偷窥一段情爱追逐的戏码,免除了窒人的道德包袱,看那诱惑女子的男人时而狂放激情、时而彻底臣服,但总是坚持爱情的美学。 关于纯真,诱惑者说: 女孩在街角露出的笑靥,值得花上百来元;若只是在宴会上与她们牵个手,连十元都嫌多。 关于爱人,诱惑者说: 只爱一个女孩未免狭隘,每个女孩都爱又势必肤浅。理解自己、尽力去爱,每一段爱都能得到独有的养分和滋润,而意识广阔地拥抱她们全部──这就是享乐,是生命。 关于婚约,诱惑者说: 没有订婚不代表没有心上人,订了婚也不代表对方就在心上。 关于结束,诱惑者说: 每一段感情关系都要细细品味,直到能够轻松地在心中找回当时的所有美好。 齐克果一生皆无法摆脱忧郁,常借笔墨宣洩情感和际遇。主要着作《非此即彼》正是在讲述他自己的生命经验:他难以决定任何事,每当他决定要怎么做时,另一个做法看起来就似乎才是对的。《诱惑者日记》则是《非此即彼》中最动人的部分,也是齐克果作品中唯一近乎小说体裁的写作。 主角约翰尼斯是一位审美主义的典型人物,当他邂逅青春洋溢的少女寇迪莉娅,便被她深深吸引,于是千方百计设法偶遇她,以机智的言行吸引她,让她自愿付出情感。然而,从一开始约翰尼斯就不打算以婚姻作为这场恋爱的结局,他追求的是理想的爱,以及美的永恆,他厌恶庸俗的婚姻,想要保持纯洁、真挚的恋情。 这一点与齐克果本人的经历类似。他曾与一位女子相爱并订下婚约,不到一年便解除婚约,齐克果曾说:「婚姻是大事,我不能马上答应或是不答应。」结果他带着这个问题,一路单身直至四十二岁逝世。 在这部作品中,齐克果以巧妙的情节,描写一个爱情至上的人物,同时对于何谓美的生活有鲜明的描绘,也写就了爱所带来的感官和心灵的愉悦。其作品价值深受后代文学家与美学艺术家所认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齐克果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是个忧郁且多产的作家,曾被称为「丹麦疯子」,在他短短四十二年的生命里,写下无数的作品。

  齐克果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神学学位,亦涉猎历史、文学、哲学与心理学,因此他的作品涵盖神学、文学批评、心理学和宗教学。他对当时的社会和基督教的改革提出许多针砭之言,对于哲学更有重大的突破性见解,尤其是对于黑格尔和浪漫主义的批评,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为圣经的角色赋予现代的意义,对二十世纪的神学和宗教哲学影响甚鉅。

  齐克果也是个文思敏捷的诗人,他的日记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反讽的概念》、《恐惧与战慄》、《非此即彼:生活片简》、《生命道路的各个阶段》、《对哲学片简的非科学性的结论附语》、《爱在流行》、《死病》等等。(详细介绍请见内文作者年表)

译者简介

陈岳辰


  师大翻译研究所毕业,现任专业口笔译者、大学兼任讲师,并参与多款软体及游戏中文化专案。译作有:《死亡之门》、《御剑士传奇》、《非理性时代:天使微积分》、《非理性时代:浑沌帝国》、《非理性时代:上帝之影》、《无名之书》、《我无罪》、《无罪的罪人》、《原罪》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存在,反省,思考,存在
陈俊辉


  当代丹麦的人类性灵导师――梭伦‧阿比‧齐克果,一八一三年五月五日生于哥本哈根市一个基督新教路德会的家庭。在七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一八二一年就读伯格戴德小学;一八二八年四月接受敏斯特主教的坚振礼。一八三〇年十月进入哥本哈根大学;一八四〇年七月通过神学考试。一八四〇年九月与十七岁的蕾贞娜‧奥森小姐订婚;隔年十月十一日解除婚约。一八四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与一八四三年五月八日,先后两度前往柏林。一八五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因病死于他曾峻拒就医的基督教弗德烈医院;得年四十有二。终生未娶。

  综观齐克果一生,能影响其写作与情感思绪的,至少有四大因素:

  一、家庭方面:父亲米开尔‧裴德森‧齐克果的忧郁性格,以及对其拉丁文与希腊文过人的要求,深深笼罩着他。尤其后者,可引起齐克果对该两语文世界暨其内涵的专注。再来,是他与蕾贞娜解除婚约。当时的齐克果,显然深受父亲个人问题的困扰,而一直畏惧「原罪」带给家庭的祸害:其父违反教规,在前任妻子生病期间,却娶了安妮‧梭伦斯达特‧隆德。齐克果即为第二任妻子所生。

  之后,齐克果自承,蕾贞娜使他成为一个诗人。尽管迳视蕾贞娜不可能成为他生命中一个可互通理念与分享情愫的伴侣,齐克果依然把他在柏林,即其解除婚约后的去处,继续完成的《非此即彼:生活片简》,以及接连写成《重述》和《恐惧与战慄》,另加上《两篇训义谈话》,都献给他心目中的那个「个人」――蕾贞娜。

  二、社会方面:是指以「海盗」为报纸刊名的事件。起因:当时齐克果认为该报社有位名为缪勒的执行编辑,不仅人品差,实为一图取教席之流;还曾以卑劣手段,啃蚀丹麦青年人的心灵。更有甚者,他还在自己的《文学评论年报》上,痛批齐克果的《生命途中的阶段》。

  针对此事,齐克果则牵怒于该报社的高尔德施密特这位编辑。因为他的妥协,可使上了报章的齐克果,在一夕间,竟变成一个被讽刺有加、家喻户晓的滑稽人物。看来,经过这场风波,齐克果憬悟:坚决肯定自我,卫护「个人」,不屑与「群众」为伍,始是他与人交接的不二法则。

  三、宗教方面:亲睹当时国家宗教的不振、沉沦,乃至俗化,齐克果痛心地批判:「基督教的不幸,显然是在路德的信仰教义中,已割舍辩证的因素;因而,变成异端与享乐主义的藏身处。」又称:「基督教国不存在,神却永存。」

  像这类的宗教论断,可牵动齐克果针对马天生,这位于一八五四年一月三十日辞世的敏斯特主教的继承者,在悼念会指敏斯特是真理的卫护者与见证者而作出的反驳。刻意冲着马天生,齐克果不久为文反讽:「敏斯特主教是否为真理的见证者?」

  自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起,至隔年的六月间,齐克果即不断发表一系列文章攻击马天生;直到他因病瘫倒为止。

  四、学术方面:针对当时的学风,齐克果关切的,勿宁是人的「生存」本义,以及「伦理」,乃至「宗教」之与人存在的关联。因而,他极力唤醒时人当返回内心,并对自己的意志、激情、决断与行动力的重视。为此,他针砭时代的迷思,并提点时人只一味迷恋于反省、理解、思辨与努力积累知识。

像他就称:
  「我们这时代,本质上是没有热情,只重视理解与思想的时代;有时虽也发出热忱,但转眼又如黠鼠般归于缄默。」

  「这时代之所需,在最深的意义上,可用一个词充分表达;它需要……『永恆』。我们这时代的不幸……它只是『暂时』,是俗世。它对有关永恆的任何事物,全无耐心听取。」

  「这时代整个的趋势,简言之,必是深植在这个事实上:由于我们知识的广泛增加,人们早已淡忘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内向性』的表意。」

又说:
  「如果人们遗忘以敬虔方式去生存的本义;无疑,他们也会遗忘以一个人去生存的本义。」

  从以上的引述看来,齐克果努力倡言,当不外要时人重视自我存在暨伦理的价值。尤其,更要宗教的加持;这才能教个人的生命和存在获致完满的意义。以下,稍自齐克果的自白,就可得到佐证:
  「一个人一旦欠缺伦理与宗教的热情;那么,单是作为一个个人,那也是一件绝望的事。」
  「伦理,是为正存在的个人,是为了活人而存在;而神,却是活人的神。」
  「祂的权能,只存于伦理内;而这,便是存在的内容。」

  「个人的伦理发展,是在建立一个小小的私人剧院,神在其中,则是一位观众;个人自己,也不例外。当然,存在的个人,也是主角;只是,他的工作,并不在欺瞒,而是在启显。为此,一切伦理的发展,都系赖在神的面前变成透明化。」

  齐克果的一生,可用「存在,反省,思考,存在」这八字真言来形容。他对人类性灵的探索,有他的用心;因而,在人性、寓言、文学、心理学、语言学、诠释学、哲学、美学、神学与宗教诸方面的构思,则每有新的创见。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以及犹太基督教的教主暨救主耶稣基督,堪称是他追随的精神伟人。齐克果所创建的「存在」观,就深受他们的启迪:生存,就要向前行,要决断……;不断认识自己,选择自己,以更新自己。他还表示:「『非此即彼』,是通向天堂的锁钥;『……两者,都……』,却是走向地狱之路。」

  此际,且来检视齐克果撰作《非此即彼:生活片简》的心路历程。齐克果在一八四八年十一月即已完成,至一八五九年由其胞兄出版的《作为一个作者我对作品之观点》,曾明示:包涵感性作品在内的所有着作,自始是以「宗教作家」的身份在执笔。为此,针对包含〈诱惑者的日记〉在内整部的《非此即彼:生活片简》,有人或会质疑:齐克果将本其「宗教作家」身份,而使它染上宗教色彩。想来,这是多虑了。因齐克果之使用笔名,原是其探讨个人生命真相刻意作的自我辩证:当下视己为一「异教徒」。这个「异教徒」,已觉察,且已在分辨……。他尤其知道在感性存在界之外,可另有一值得他理喻,甚至肯认的「伦理存在」界……。

  齐克果在《非此即彼:生活片简》的出版之后;接而,陆续完成多样性又有分量的思想作品 :《恐惧与战慄》、《哲学片简》、《忧惧的概念》、《对哲学片简之最终非学术的附笔》、《爱的作为》、《致死之病》、《基督教中的励练》,以及《瞬间》等等。

  《恐惧与战慄》一书,对《非此即彼:生活片简》所注意到的伦理存在与宗教存在的关联,则较有明确的阐述:伦理存在应可过渡到宗教存在。至于作为齐克果所有论述的分水岭之作《对哲学片简之最终非学术的附笔》,则明白表示:宗教存在似已吸收了伦理存在。

  本文作者台湾大学哲学系退休,现为辅仁大学哲学系兼任副教授

图书试读

四月十一日
 
灵魂陷在同样的矛盾里。即使看见了她,却又忘记那画面,而且残存的印象太过朦胧。彷彿担心我的安危般,灵魂急切地想要追回她的容貌,只不过无论如何就是办不到。真想挖下这双眼睛,惩罚它们的无能。等暴躁褪去、冷静一些以后,直觉和记忆开始拼凑,但还是无法构成明确的影像,支离破碎的片段组织不起来。好比精致的刺绣,图案比底布要淡的话就看不见。这种心理状态非常怪异,不过其中有股趣味,透过这种感受我能确定自己还年轻。我还年轻的另一个证据,是至今猎物只有女孩,没有女人。女人不那么自然、较为轻佻,与她们的关系并非引人入胜的甜美,太过辛辣的口味要留在最后一道菜。我没想过自己会再一次尝到初恋的青涩,这份情感令我深深陷溺,简直真的沉入水底。难怪我头有些晕了。很好,我能从这段关系中挖掘出更多东西。
 
 
四月十四日
         
我快认不得自己了。思绪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如果有人看得见我的灵魂,那会是一艘在风暴中朝着深渊冲去的船,但他看不见的是船桅上了望的身影。狂野和激情,你们尽管咆哮怒吼,纵使翻起滔天巨浪也无法淹没我的脑袋──我依旧如同群山之王,安安稳稳地坐着。
 
但老实说,我很难坐得稳。水鸟在这片心灵的汪洋上找不到立足之地,不过这狂乱是我的天性,就像翠鸟选择筑巢于海上。
 
火鸡看见红色就竖起羽毛。现在的我,看见绿色就会激动。偏偏眼睛时常受骗,每当看见绿色斗篷就满怀期待,结果只是弗雷德里克斯医院的门房经过,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内心空荡荡的。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