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改版)

科学怪人(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丽.雪莱
图书标签:
  • 科幻
  • 恐怖
  • 经典
  • 哥特
  • 小说
  • 怪物
  • 科学
  • 冒险
  • 维多利亚时代
  • 玛丽·雪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能否跨越分际,擅自扮演上帝的角色? 一再登上银幕、启发后世无数科幻作品的经典之作 对科学极度狂热的维克托.法兰肯斯坦为了解开生命之谜,终日在墓室与停尸间内研究腐败骇人的躯体,终于发现创造生命的关键。即将做出重大科学突破的狂喜,让他全无意识到,自己以人类形貌为本、以尸块拼凑而出的,将是一个面貌狰狞、身形奇高,连创造者自己见了都不免为之胆寒的怪物! 就在怪物睁眼的瞬间,惊怖悲惨的命运,已悄悄跟进…… ☆11月下旬电影即将上映,由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领衔主演☆ 名人推荐 撇开「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这些响亮的头衔不谈,做为一本纯以阅读乐趣为考量的小说,《科学怪人》也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在现代缤纷多彩声光特效中看不见的科学怪人真面目,却在一部近两百年前问世的小说阅读中活灵活现地呈现,这就是阅读的魔力之一,是任何声光科技无法取代的奇妙时空,也是《科学怪人》这部作品到了现在依然弥足珍贵的理由。──科幻作家 苏逸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玛丽.雪莱 Mary Shelley, 1797~1851


  原名玛丽.戈德温(Mary Godwin),为英国着名小说家、短篇作家、剧作家、随笔作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因其1818年创作之《科学怪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着名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学家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之妻,曾帮助夫婿编辑和推广他的作品。她的父亲是政治哲学家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 1756~1836),母亲是哲学家暨女权主义者玛丽.渥尔史东卡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

  1814年,她与父亲的追随者--已婚的雪莱陷入热恋。1816年雪莱的首任妻子自杀后,两人正式结婚。1816年两人于日内瓦附近逗留了整个夏天,玛丽在该地开始构思小说《科学怪人》。1822年,雪莱在出海航行期间遇上风暴,因船只沉没而丧生。一年后,玛丽返回英国并成为专业作家。

  其他小说作品包括:《玛蒂达》(Mathilda, 1819)、历史小说《瓦尔伯加》(Valperga, 1823)和《珀金.沃贝克》(Perkin Warbeck, 1830)、末日小说《最后之人》(The Last Man, 1826),以及《洛多尔》(Lodore, 1835)和《福克纳》(Folkner, 1837)。

译者简介

周沛郁


  台大森林系硕士,不务正业成为译者,煮字疗饥。译有《孩子,谁来照顾你》、《亲爱的妹妹》、《邪恶植物博览会》、《黑眼圈》系列及《五神传说》系列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科幻之母的悠远幻想


  为《科学怪人》这部作品写序,始终是件极富趣味的事。不管是作品本身、故事中的人物,亦或是写出这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令人着迷的特质。

  在西方的文学史上,大家普遍认定而且接受的说法,是这部《科学怪人》有着一个了不起的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所有包含浩瀚宇宙、万千想像科幻作品的滥觞,一个伟大的起点。

  其次,拜电影艺术之赐,科学怪人法兰肯斯坦,也是一个广为世人所知的符号形象,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个奇特长相的大个子印象深刻:马桶盖头、眼眶深陷、头上还有几个机件及缝针痕迹……纵使在小说中法兰肯斯坦并不是这个可怕大怪人的真名,而是他的创造者的名字。但是科学怪人/法兰肯斯坦/长相恐怖又有点可爱的大高个儿,还是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图象,即使是在我们这个经历了诸多时移事往的二十一世纪,知道科学怪人,甚至对他着迷的人们还是大有人在。

  而写出这部作品的玛丽.雪莱也有她个人身分上的耐人寻味之处。这位常被称为「科幻之母」的女士,是着名大诗人雪莱的妻子。在西方文学史上,拜伦和雪莱可说是巨星级的人物,大诗人的妻子不仅会写小说,而且写出来的还是「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也可以算得上是佳话一桩。

  和许多科幻小说相比,《科学怪人》当然没能做到严谨科技背景的要求,它是一部完成于十九世纪的小说,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在现代人的眼光中,作者在科学知识的设定上显得幼稚简单。在那个对于电学、光学仍处于摸索阶段的年代,玛丽.雪莱塑造出一位学者法兰肯斯坦,以物理、化学、电学的知识,跨越侵犯了神的权限,「将无生命物体注入生命」,创造出来一个身高八呎、丑陋无比,却又有着智慧的大怪物,而整个故事便环绕着这位创造者和他创造出来的怪物长达数十年的爱恨情仇、追逐纠缠而发展,将人性的各种层面很写实地呈现,而且还史无前例地描述了一个被人工创造出来的生命体,描述了他的心境、感叹,以及怨恨。

  哥伦比亚大文豪马奎斯曾经说过,「只要说出人的故事,就一定有人想听。」就算是生硬冷冽的科幻故事,只要把「人」的部分说得好,故事一样可以动人心弦。和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类似的,还有另一位科幻大师凡尔纳。凡尔纳的科幻故事中,不管是穿越时光的旅程、月球的探险、潜入深海的故事,纵使在设定上有所讹误,甚至看来幼稚可笑,但是在百年来科幻迷的心中,「凡尔纳式的科幻」,仍然是最迷人的作品之一。而《科学怪人》也有这样的特质,这一点从它在文化中仍然鲜明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

  不管是有心或是无意,玛丽.雪莱更在《科学怪人》中揭露了一个百年来让人类纠葛其中,至今仍然无法跳脱出来的严肃议题:「当人类鲁莽地揭开某个潘朵拉之盒的科技,因而产生的后遗症及反扑力道,我们是否承受得起?」当法兰肯斯坦博士将生命注入了科学怪人的身体,博士一生的悲剧便因此而起,而且像是无间地狱一般地,没有止歇的一天。但怪人自己就好过吗?笞案也是否定的,身为地球上唯一的人造族类,他注定无伴无侣,也无后代,一世孤寂。纵使他本无害人之心,但人人喊打、大家避他如瘟疫的处境也造就了他残暴反扑的个性……

  撇开「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这些响亮的头衔不谈,做为一本纯以阅读乐趣为考量的小说,《科学怪人》也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对于这个长相熟悉的马桶盖头大个儿,也许你在卡通漫画广告里见过他,也可能在重播的老电影里看过他;但是在小说里,他却是一个立体而鲜明的形象,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在现代缤纷多彩声光特效中看不见的科学怪人真面目,却在一部近两百年前问世的小说阅读中活灵活现地呈现,这就是阅读的魔力之一,是任何声光科技无法取代的奇妙时空,也是《科学怪人》这部作品到了现在依然弥足珍贵的理由。


苏逸平
(本文作者为科幻小说作家)

图书试读

第五章
 
十一月一个阴郁的晚上,我注视着我辛劳的成果。我怀着近乎痛苦的焦虑,整理好身旁能够赋与生命的器具,以便将生命的火花注入我脚边尚无生气之物。当时已经凌晨一点;雨水萧瑟地打在窗板上,蜡烛几乎烧尽,在近乎熄灭的烛光中,我瞥见那生物张开了他混浊的黄眼睛;他唿吸沉重,四肢抽搐。
 
我该如何形容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祸时的心情,如何描述我投注无限心血与辛劳而创造出的怪物?他四肢匀称,而我为他选了俊美的五官。俊美!天啊!他泛黄的皮肤下,肌肉与动脉依稀可见;他乌黑亮泽的头发飘垂着;他的牙齿是珍珠白;但这些美好的特征,却和他那双几乎和黄褐色眼窝同个颜色的水汪汪眼睛、干枯的面容、平直泛黑的双脣形成骇人对比。
 
人生中的各种意外并不像人类的感受那么变化多端。我辛苦研究近两年的时间,一心将生命导入无生命体,牺牲了休息与健康。我对此的热切渴望远远偏离正常;如今我达成了目标,梦想却不再美丽,令人窒息的恐惧与厌恶充塞我的心头。我受不了再看着自己创造的生物,便冲出房间,在卧室里踱步良久,无法静下心睡觉。最后倦意取代了先前的烦乱,我和衣倒在床上,打算暂时忘却烦恼。然而却是徒劳;我虽然睡着了,却受到疯狂的梦境惊扰。我以为我见到健康美丽的伊莉莎白走在因格施塔特的街道上。我惊喜地拥抱她,在她脣上烙下第一个吻时,那双脣却泛着死黑;她的容貌似乎也变了,我觉得怀里抱着的是亡母的尸骸;她身上裹了一件尸衣,我看到法兰绒的皱褶中有尸虫蠕动。
 
我由睡梦中惊醒;我的额头冒出冷汗,牙齿打颤,四肢抽搐;这时,我借着窗板透进的微弱黄色月光,看到那个可怕的生物--我所创造的不幸怪物。他掀开了床幔;脸上那双勉强可称为眼睛的东西正盯着我。他张着嘴,发出无意义的声音,脸颊漾起笑意。他或许说了话,但我没听到;他伸出一只手,似乎想留住我,但我逃开,冲下楼去。我躲到房子中庭,在那里待了整晚,心浮气躁地来回踱步,侧耳倾听,惊惧地留意一切风吹草动,担心听到的声响是警告,宣告我不幸赋与生命的凶恶尸骸朝我而来。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