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鑑定罕见的专业较量,从真实刑事事件的司法诉讼过程,釐清古玉鑑定与考古之分野,学会真伪古玉分辨方法。
◎借由与台北故宫一场古玉真伪鑑定诉讼,导正错误的古玉鑑定观念(古玉浮沉记)
◎告诉你中国古玉器沁色形成之祕(中国古玉器鑑定秘笈)
◎二书中精致图片教材,让你能分辨真、伪沁色。 古玉浮沉记
是谁!打败了台北故宫、台北史博馆七位玉器鑑定专家?
国家级的鑑定专家为何在法庭上遭受挫败?
1985年,民国74年,台湾政府开放大陆探亲,随着往返大陆人数激增,台湾也兴起了一波中国古文物的收藏热潮。
数年后,古董商凡真公司透过特殊管道,获得一批盗墓流出的古玉器,透过多次的公开展示与拍卖来营利。但在1998年3月13日中午,台北市调处趁凡真在环亚百货展示、拍卖时发动搜索,查扣所有展示玉器,并发佈消息指称凡真销售假古玉,负责人遭收押禁见。
作者金天放先生知道该批古玉确属古文物,因不忍看见古物依法销毁,于是决定出手帮忙打这场艰困的官司,接着展开一场与官方玉器鑑定专家精彩无比的「古玉辨」大战,直到2002年2月25日检察官撤回起诉,前后历经四年,让古玉收藏家和古物爱好者看得过瘾。
许多古玉之爱好者,都想先睹为快的了解,究竟这位温州收藏家族第三代之收藏者,系如何打败在台湾素为研究文物最高殿堂的台北故宫、台北史博馆七位古玉鑑定专家之过程,并希望借此了解今后鑑定中国古玉器之正确方向与观念。
本书借由1998年至2002年一件发生在台湾地区真、伪古玉刑事诉讼案件之诉讼过程,让您充分理解为什么作者最后能打败七位玉器鑑定专家之鑑定报告。
同时,作者亦借由整个案情之演进过程,让世人釐清玉器鑑定与玉学考古,实际上是二件不同的专业事务。换句话说,玉器鑑定应以地质科学角度进行检测与风化现象之物证来辨识真伪。而所谓玉学考古研究,系在用于考证玉器之年代(俗称「断代」)。读者透过阅读本书,当可在研究鑑定古玉器之路上,减免因观念错误走了冤枉路。
中国古玉器鑑定祕笈 作者金天放,借由其家族百年收藏实物与引据古今中外学者及地质学之矿物科学论证,让读者了解古玉器在长久岁月中,玉器表面矿物之各种风化现象形成原因。使古玉器鑑定者能清楚分辨古玉器沁色真、伪之差异。
此次作者遴选具教学功能之88件家族收藏古玉器,分别由专业摄影师进行拍摄,作者希望借由专业文物设计团队之设计,能将此88件文物之各种矿物变化现象,以最忠实、最清晰之图档呈现在读者眼前。
结合科学与经验之鑑别古玉方法,本书将让读者了解鑑定古玉四个秘: 一、古玉沁色形成之秘。
二、古玉器碾工与现代机器雕工分辨之秘。
三、百分之百确认为古玉之科学证据分辨之秘。
四、以实物照片,显微放大揭开古玉真、伪沁色分辨之秘。
以科学论证方式解开古玉器鑑定的盲点,购买古玉前必看以免花到冤枉钱。
作者除不藏私在书中说明一些辨别古玉之小撇步外,亦在书中刊列家族于清末、民初收藏之各朝代出土古玉,供爱玉者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