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形录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田园城市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5/12/1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0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重新审视形在生活世界运转的意义,特别是设计创作的角色,透过灌注方式检视形态生成的过程与特征,并结合模型的思考技术,将其嵌入生活世界的方法论。辅以人文历史的联系,将形式操作超越过去形而下的成见,再次定位形式的意义,并且延续人文历史的发展。

名人推荐

  这是本美丽的书。
  我读本书,读得既慢又久,而且断断续续。它有时让我掩卷长思,有时让我感动不已(『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忘所构成…形是留下的轮廓,模却遗失于轮廓之外。终究形的轮廓是模的痕迹,而形的轮廓之外的遗忘形态是模的轮廓。』) 而它更常激发我找纸动笔将书中的字句与线条「形录」下来。
  「形」无疑是台湾文人建筑家们最偏见、最畏惧、最不知如何,也无法面对的「东西」,无论是概念或实体。然而在本书中无论是「形而上」的哲思或「形而下」的操作却都逼视、凝望着我们,让我们无法逃避。
  多年前,当陆希杰和我一块儿教书时,曾经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形」。『请大胆的去发现它,』他曾说,『并开敞的让它养驯你。』
  这本诚实、勇敢又美丽的书养驯了我。-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曾成德

  这本书以一个模与形的建构过程,很扎实的展现一套完整的理性与逻辑思路,也为这个普遍性的文明大缺口,作了示范性的局部填补工作。-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 阮庆岳

  陆希杰和何炯德在这本书当中,一方面不断地借由原型、规范、脉络的分型依据,来逼近其内在「形。态」的事实原初和性质样貌;另一方面,则又借以时间和网络之间的分歧和流动轨迹之开放与收敛,来一一记载着他们在面对「形式」于其变迁过程里,每个暂时停留的可能样貌。-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龚书章

  「模型」,是你能不能性感地原创一件作品的「致命证据」,它不仅是案发现场,也记录忏情过程,是知性险胜各种冲动的结果——这道理不仅适用于建筑,也受用于所有创造过程。两位作者写了一本不容易的书,帮助所有赋形艺术家认清此一性命攸关的任务。-「文化评论人」,无业家管 詹伟雄

  创新研发与经营模式是企业维系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引领企业迈向蓝海新地,因应流动经济之冲击,调节脉动以创造契机。此书借用动态模型的灌注与成形探讨流动世界,其中发展「形」趋势之能力与判断,殊途同归地唿应企业面对新时代挑战,除了专业能力外所必需具备的创意与想像。-瑞轩科技董事长 吴春发

  本着作论述奠基于检视空间变化的方法论,解析组成空间的因子,以精准的词汇定义来诠释运用手法的内涵,并经由实际操作来呈现空间衍生的特质,演绎过程清晰、思路完整,不论对建筑系的学生或是资深建筑师,都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空间创作启发。-刘培森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刘培森

  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1757~1827)说:「一粒沙中见世界,....。」,本书看似由小处着眼,却引向建筑本质的无限探索,这绝非一本方法论的书,而是指向事物的「本来面目」,此一理解,就是对建筑创造的理解。-竹间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监 简学义

  玩form,不是玩假的!这是一本有关物质形态生成的密笈,出自作者20多年来的研究心得;他们企图超越形式,摆脱文化政治的干扰,正在竖起微观建筑学的一个标竿。-季氏工场主持人,都市闪光与人文环境营造协会创办人 季铁男

  《形录》也是一本关于「何谓form?」的忏情录。如果没有对于「形」的一往情深,没有对「形」的长达三十年念兹在兹,是不可能对此单一命题写作出如此厚实的语言和操作。-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副教授 王俊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陆希杰


  CJ STUDIO主持人。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筑系、英国AA建筑联盟,从事建筑及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研究开发。曾任教于交大建研所,东海、实践、铭传等大学建筑系。着有《锻造视差》2003、《空间设计─要思考的是:》2015。其作品包括:窦腾璜及张李玉菁台中Tiger City概念店(2005日本JCD设计大赏)、Aesop微风店(2006日本JCD设计大赏及国际室内设计联盟IFI 2007设计金奖)。2008第十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之台湾馆参展及台北当代艺术馆第六届行动艺术节展出黑暗城市+城市之眼展览。2011获得TID Award 2007-2010十大室内设计师奖项。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展─台湾当代设计师联展与国际室内设计展。入选为美国室内设计杂志INTERIOR DESIGN七十五週年特集五位潜力设计师之一。

Shi-Chieh Lu

  The Director of CJ STUDIO. Graduating from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and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in Londo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nd interior design, furniture design as well as product design. Used to teach i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NCTU, architecture departments of Tung-Hai, Shih-Chien and Ming-Chuan Universities. Writings including Forging Parallax, 2003, Space Design Thinking, 2015. Projects including concept store of DOUCHANGLEE in Tiger City, Taichung (JCD Design Award 2005), Aesop in Breeze Center (JCD Design Award 2006, IFI 2007 Gold Award). Exhibitions including Taiwan Pavilion in the 11th Venice Biennial, Dark City + Eye of the City in the 6th City on the Move Art Festival. Awarded TID Award 2007-2010 as one of the top 10 interior designer in 2011. Selected as five of talented and reported on “Interior Design” (USA) 75-years special issue, 2011.

何炯德

  建筑创作家。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筑系、英国AA建筑联盟,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与从事设计创作,涵括仿生理论、数位技术与建筑理论等之跨域整合。曾任教交大建研所、淡江、中原、铭传等各建筑系,现任职陆希杰设计事业,并于东海建筑系与元智艺设系教授设计课程。着作包括《仿生微生系》2013、《新仿生建筑》2009、《活泼建筑》2007以及编译《后设空间》2004。建筑设计奖项包括FEIDAD 2006&2007、Self-Sufficient Housing 2005、e-competition: possible future 2005、921集集地震纪念馆2004、New York FHL 2003等,作品收录于各式专书。

Jeong-Der Ho

  Architecture creator. Graduating from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ung-Hai University &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in London. Engaged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and specialized in the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cluding the biomimetic theory, digital technique and architectural theory etc. Used to teach i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NCTU, architecture departments of Tamkang, Chung-Yuan and Ming-Chuan Universities. Now employed in CJ STUDIO as well as teaching i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and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of Yuan-Ze University. Writings including Biomimetic Microecosystem 2013, New Biomimetic Architecture 2009, Volatile Architecture 2007 as well as the editing and translating of Metaspaces 2004. Architectural awards including FEIDAD 2006&2007, Self-Sufficient Housing 2005, e-competition: possible future 2005, 921 Chi-Chi Earthquake Memorial 2004, New York FHL 2003 etc. and collected in various books.
形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Preface
建筑的路径与归宿/阮庆岳
The Path and Destination of Architecture / Ching-Yueh Roan

极致的诗性/龚书章
The Ultimate Poetry / Shu-Chuang Kung

形的自画像/王俊雄
Self-portrait of Form / Chun-Hsiung Wang

直观想像的坚实修补/陆希杰
A Solidified Mend with the Intuitive Imagination / Shi-Chieh Lu

技术革新下的历史中断/何炯德
The Historical Disjunction under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 Jeong-Der Ho

1.0 形
Form
1.1 分形Form Taxonomy

1.2 样貌Appearance
1.2.1 几何Geometry
1.2.2 拓朴Topology

1.3 感官Sensation

1.4 时间开展Time Unfolding
1.4.1 形变Morphology
1.4.2 轮廓Contour
1.4.3 基因Genes
1.4.4 观变eye

2.0 模型
Model
2.1 理型Form

2.2 主题Subject

2.3 后设模型Metamodel
2.3.1 动态模型Dynamic Model
2.3.2 文脉Context
2.3.3 转化Transformation
2.3.4 尺度Scale
2.3.5 局部Parts
2.3.6 界面Interface

2.4  模型开展Model Unfolding
2.4.1 撷取Capturing
2.4.2 微世界Micro-world
2.4.3 指涉reference
2.4.4 想像Imagination

3.0 灌注
Casting
3.1 模与形 Mould and Form
3.1.1 以模塑形Casting Form with Mould
3.1.2 日常生活物件Everyday Objects
3.1.3 介入Interfering
3.1.4 雕刻刀An Engraving Knife
3.1.5 不可预测The Unpredictable

3.2 思考模型The Thinking Model
3.2.1 载具A Carrier
3.2.2 语法The Syntax
3.2.3 假设The Hypothesis

3.3 时间Time
3.3.1 等待Waiting
3.3.2 延迟To Defer

3.4 成形Formation
3.4.1 成形机制Formation Mechanism
3.4.2 指认Indentifying

3.5 变因Variable
3.5.1 校准Calibrating
3.5.2 分叉Bifurcating
3.5.3 推测Speculating

4.0 成形
Formation

4.1 空Void
4.1.1 流动 Flowing
4.1.2 交缠Entangled
4.1.3 遭遇Encountering
4.1.4 塌缩Collapsing

4.2 放大 / 缩小Scale
4.2.1 观念Notion
4.2.2 操作Operation

4.3 模仿Imitation
4.3.1 像Similarity
4.3.2不像Dissimilarity
4.3.3 误差Inaccurate Error

4.4 切Cutting
4.4.1 同胚Homeomorphism
4.4.2 伤口A Wound
4.4.3 实体连结An Entitative Connection
4.4.4 依靠Leaning Against Each Other

4.5 历史结构Historical Structure
4.5.1 速差Speed Difference
4.5.2 叠合Layering

5.0 形录
Registration Form

5.1 模体系The System of Models
5.1.1 模意旨The Signified of Model
5.1.2 模自身Model-in-itself
5.1.3 模目录The directory of Model

5.2 型修补Bricolage of Category
5.2.1 註型Category Annotation
5.2.2 造型Category Fabrication
5.2.3 递型地景Landscape of Transmitted Category

5.3 形登录Form Registration
5.3.1 怪兽Monster
5.3.2 登陆Landing
5.3.3 形路Form's Paths

后记
Epilogue
灌注模型的立足点/陆希杰
The Casting Model as an Anchor Point / Shi-Chieh Lu

图书序言

在资讯扁平化时代里,探勘知识的垂直深度
 
当代资讯大量即时地撷取世界画面以简短形式迅速地在社群网站上传播,扁平化的特性固然延伸知识的水平广度,却反映不出时间的连续性,压缩知识的垂直深度。讯息快速地彼此筛选移转,过度的水平跳跃取代垂直延伸,逐渐地横向织理遮掩直向涵构,标签陈列多于内容辩证,形成前所未有的资讯流动。

然而,过度倚重水平移转而忽略垂直生长,将减损连结的有效性,限制组织规模与发展层次,封闭于既有知识循环而减缓揭露洞见的机会。更甚者将淹没于资讯滥炸而失去方向。因此,《形录》垂直性地贯穿当下主流的水平连结,将讯息重新镶嵌于时间流是直向扎根的定位动作,开展片断讯息之间的组织涵构,赋予速度方向性,而不致迷失于资讯洪流之中。
 
如何「看形」、「理解形」、「造形」而「用形」?
 
形长期压抑在意义之下,成为意义的附属品。传统上形或成为描述对象的轮廓线,或是几何逻辑下的操作,抑或是意义象征的符号,形始终仅是他者的载具。形是甚么?它既如事物形状直接印入眼帘般熟稔,偶尔也引发样貌起源的疑问,好奇每个形的话语、每个形与其他形之间的连结。形的涵构并非亘久不变,但受限于形而上的传统,始终侷限于讲述他者故事的困境里。那形自身的故事为何呢?

形的新义需要透过认识形的历史发展重新定义。《形录》借形与模型的考古式探究,勾勒二者的演绎关键;透过动态灌注,视形为组织,一种与环境产生互动之系统油然而生;依据灌注形的生成与特征,形不再只是单一传统静态模子的翻版,拟仿既定的样式,而在运作衍异中持续地编造新的对话─反映物的质性,开展形的体系,登录形于生活世界。

图书试读

None

形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形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形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形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