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寰宇之旅,是全球化的滥觞!
瓷器,在长达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曾是专属于中国独有的发明。
透过它,我们看见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金鼎奖首届翻译奖得主郑明萱一生颠峰译作。 这不单单是一本瓷器史,而是一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科学的世界史。
丝绸、茶叶、瓷器,这三样来自「东方中国」的产品,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疯狂。而瓷器的精美、光滑、细腻,尤其让欧洲人深深醉心,不但引发欧洲人的艳羡,更引发欧洲人的无限想像和向往。
若从葡萄牙人来华算起,三个世纪内共有三亿件中国瓷器在欧洲登岸,欧洲人除了疯狂收集中国的精美瓷器,就连运送途中损坏的碎瓷片都可做成首饰出售,各国君王更纷纷成立实验室或派出商业间谍,一心想破解中国独霸千年的制瓷祕方。
当年「中华帝国」的天威之盛,不光光风靡欧洲大陆,邻近的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无一不为之心悦诚服。而瓷器的流通欧洲,除了激发十四世纪商业冒险活动的兴起,亦与地理大发现、海上霸权的兴起,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天下第一瓷都」的景德镇,在十八世纪初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复合生产区,三千座窑密密麻麻遍布全镇,每天得消耗掉一万担白米和一千头猪,不但为朝廷烧制奇珍异件,为中国百姓生产家常器皿,更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江户、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伊斯法罕、开罗、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特制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景德镇的分工之细,工业化之精,不但比亚当斯密的工业分工理论还早出现,更比福特的汽车生产线足足早了一个世纪以上!
十八世纪中国瓷器行销各地数量之巨,遍布之广,已首度充分证明:一种世界级、永续性的文化接触已然形成,所谓真正的「全球性文化」,首次于世界史中隆重登场。而青花瓷的出现,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是东西美学相互影响下的第一件「全球化」商品。
世界史的探讨虽已从多种不同货品切入:盐、茶、巧克力、咖啡、马铃薯、香料、丝绸等,但比起其他商品的单向旅程:香料吃下肚,丝绸穿上身,终而褪色或消失,瓷器最特别的是以完整成品形式外销,不仅历时常在,而且成为媒介,跨越遥远的距离,承载着文化意涵,借由贸易形式在世界各地流通,促成不同文化的交互影响。
青花瓷的寰宇之旅,是全球化首次真正兴起的滥觞。而从欧洲人发现制瓷祕方的那一刻起,中华帝国的命运也从康雍干三朝的丰华盛世,悄悄步向近代三百年的动盪不安与衰颓。英文小写的「china」,竟与大写的「China」,如此命运相同,令人扼腕。
且看《青花瓷的故事》,一探中国青花瓷如何发挥惊人的寰宇影响力,以关键枢钮的角色带动整个世界体系运转,雄霸世界一千年!
瓷器自七世纪发明问世以来,始终居于文化交流的核心,中国瓷器则反映了世界史中一项规模最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青花瓷的故事》借由瓷器,将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东非的历史合为一体,强调国际各区域间的交流、互动、影响,使我们对世界史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不但结合「生产、分配、消费的历史」、「科技、贸易、艺术的历史」与「社会、商品、文化、政治、文学的历史」三者于一炉,既关注于细节,又清楚聚焦于全球主题。
◎猫头鹰25週年纪念好评再版
各界气魄推荐(按姓名笔画排序) 施静菲(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陈玉慧(旅欧作家、《CHINA》作者)、陈国栋(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游冉琪(前莺歌陶瓷博物馆馆长)、杨莉莉(青花瓷皇后)
专业好评 我们必须读这本书,才能知道,中国瓷器在世界文明史上扮演什么角色,而中国瓷器做为文化符号,挟其美学及实用价值,又如何在几世纪内征服全世界……罗伯特.芬雷告诉我们的是有关中国的第一次全球化故事,惊天动地!──《CHINA》作者、旅欧作家陈玉慧
《青花瓷的故事》是一本具综观全局视野的出色作品。透过瓷器作为焦点,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东非的历史,在本书进行时空对话。作者着墨这些地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影响,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串连,促进我们对全球过往发展的认识理解,贡献极为重大。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历史,科技、贸易与艺术的历史,以及社会、商品、文化、政治与识读的历史,在作者手中揉合成为一体。内容丰富、分析深入、行文优美,既关注于细节,又清楚聚焦于全球主题。《青花瓷的故事》是世界史当代论述的最佳范例。──《世界史学报》编辑杰瑞.宾利
作者追溯中国瓷的兴衰,沿着人类欲望、艺术风格、创新发明、工业间谍、商业竞争和殖民势力,进行全球观的溯源探讨。商品的历史,就是应该如此书写──令人激动又引人入胜,而且高度掌握区域性的脉络特色,不论是法兰西、日本、印度,或东非的斯瓦希里海岸,全都涵盖在内。──《回顾「亚洲即世界」的年月》作者 史都华.戈登
《青花瓷的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艰涩。虽然《青花瓷的故事》里的主角似乎只有青花瓷,不过《青花瓷的故事》其实也是部从贸易的观点来看全球化的世界史好书,其可读性甚至远高过通俗的《贸易打造的世界》,加上译者郑明萱优异无比的译文,让这本书读起来甚至就像是第一手就用中文写成的。──「The Sky of Gene」(2011全球华文最佳部落格大奖──最佳讯息观点部落格)
西元一五九八年,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在马德里北边的艾斯科里尔宫下葬,御棺用料选自柚木大商船「基督五伤号」的龙骨。此船曾五度担任葡萄牙驻印度果阿总督的座舰,为昔日海上帝国服役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九度往返于亚洲总部果阿与首都里斯本之间,是一般船只纪录的两倍。当年「前往印度之路」共分两段航程,全程远达三万七千公里,至少费时十八个月,为行走这个航线的人员以及船只造成极为骇人的耗损。虽然虔诚的葡萄牙水手口口声声说「天主带他们出去也必带他们回来」,但回航期间发生的船难和损失却往往高得不成比例,原因不外乎众船长总是超载搜罗亚洲商品才返航。菲力普二世一向深信自己的统治恩蒙天意引领,或许,他也认为运气不错的「基督五伤号」同样享有上天保佑(船名「基督五伤号」,取自基督在十字架上蒙受的「五处伤痕」)。何况这艘巨型商船还唤起一种全球远景,正投其所好:因为航海界推崇「基督五伤号」是东西方之间的非凡连结,将世界遥远的两端串连起来,象征了菲力普二世的毕生功业。国王本人对葬仪细节也异常关注,显然把这具深埋在艾斯科里尔宫地底密闭墓穴的龙骨棺材,视作自己广袤疆域的象征。
菲力普二世逝世之前,「基督五伤号」已经除役多年,停泊在里斯本港口权充巨型仓库。菲力普二世之所以能够征用它的龙骨,制成自己最后的寄身之所,是因为二十年前,葡萄牙阿维什王朝末代君主塞巴斯汀一世连同葡国七千名贵族,在摩洛哥三王战役全军覆灭。菲力普二世一肩双挑,联合西葡两大王国,接收遍布欧、美、非三洲以及印度和东南亚的领地,统治起第一个全球级的大帝国。一五八一年,菲力普二世在盛大的仪式中穿越一道道凯旋门,进入里斯本城,其中一道门的铭文宣告他为「东方西方万事之主」。对那些与他持有相同虔信观点的当代人来说,菲力普二世陛下的权势与财富之盛,似乎已臻古代基督徒梦想的大一统境界,也就是全体人类结合在共同的君王、共同的信仰之下。一时之间,希望高涨:那些异端者、异教徒,终于要被彻底铲除粉碎了。菲力普二世在墨西哥、祕鲁的矿区,为他产出一吨又一吨的白银,助长了西班牙势力在全欧各地扩张,包括西讨尼德兰的新教徒叛军,东征地中海的鄂图曼土耳其人。菲力普二世麾下的某些将领更敦促他一鼓作气,继征服葡萄牙之后,渡海进攻伊利沙白女王统治的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