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渊远流长话台语 笔者自序
第一章 中国话、北京话、国语、普通话、华语
一、官话、北京话
二、中国话国语之由来
三、中国话国语之定形
四、中国话国语在1949年以后之发展
第二章、台语根源和泉州、漳州、厦门三大音系
一、「台湾」地名之由来
二、台语、河洛话根源
三、泉州话为台语根源之一
四、漳州话为台语根源之一
五、厦门话亦为台语根源之一
第三章、台语发音结构及标音符号
一、国际音标
二、台语发音结构方式:分两种
三、台语母音(韵母)有五大类
四、台语子音(声母)有二大类十七种
五、台语声调共有十五种(本调十种,变调衍生五种)
六、佩文韵府一○六韵(韵母)
七、台语基本声调和北京话声调之对应
八、北京话之五声和台语声调之对应
第四章、台语三大音系、特殊腔调及声韵
一、台语三大音系(漳州、泉州、厦门)之比较
二、台语特殊腔调与声韵
第五章、台语变调分「规则变调」及「不规则变调」
一、规则变调之循环原理解说
二、不规则变调
三、台语变调是为何?
四、北京话仍保有少许变调
第六章、台语变韵
一、两字连音速读,前字之韵母和后字之【a , ㄚ】韵相连音,【a , ㄚ】韵和前字韵母结合成为双母音、或是和前字韵母之尾音结合成为【a ,ㄚ】韵之新增声母
二、前字尾音「n , ㄣ」,受后字声母(子音)「b , m , p;ㄅ゙ , ㄇ , ㄅ」影响,尾音「n , ㄣ」变韵为「m , ㄇ」
三、前字尾音「t , ㄊ」,受后字声母(子音)「b , m , p;ㄅ゙ , ㄇ , ㄅ」影响,尾音「t , ㄊ」变韵为「p , ㄅ」
四、前字尾音「n , ㄣ」,受后字声母(子音)「k , ㄎ」影响,尾音「n , ㄣ」变韵为「ŋ , ㄥ」
五、前字尾音「m , ㄇ」变为「n , ㄣ」,后字是「á , ㄚˋ」,连「n , ㄋ」成为声母。
六、前字尾音「m , ㄇ」变为「n , ㄣ」,后字是「lám , ㄌㄚㄇˋ」变韵为「ná , ㄋㄚˋ」
七、字音「chai , ㄗㄞ」、「pai , ㄅㄞ」、「phai , ㄆㄞ」和他字连读时变为鼻声
八、字词相连读变韵、变调
九、单数人称代名词连接「等」字韵尾「n , ㄣ」成为复数
十、字音合併形成新韵(併韵)、新调(阳上调)
第七章、何谓反切?汉字发音如何切合?
一、反切原理
二、反切法
三、「合口入声」
四、实例说明如何切韵
第八章、台语汉字基本八声调符合古代切韵
一、阴平声调
二、阳平声调
三、阴上声调
四、阳上声调
五、阴去声调
六、阳去声调
七、阴入声调
八、阳入声调
第九章、声韵学入门书—康熙字典
一、简介康熙字典
二、何谓四声、七音、三十六字母?
第十章、字形、声韵方面重要古籍
一、《说文解字》
二、《玉篇》
三、《类篇》
四、《切韵》
五、《唐韵》
六、《广韵》
七、《集韵》
八、《礼部韵略》
九、《韵会》
十、《平水韵》
十一、《中原音韵》
十二、《洪武正韵》
第十一章、以台语古音解读古文
一、《论语》和《孟子》
二、「是知也」、「不知也」、「有也」
三、周代汉代古籍
四、《世说新语》
第十二章、从日文假名印证台语保存汉唐古音
一、日语和台语发音有交集
二、日文之假名和台语汉字
三、日文汉字之音读、训读
四、日语和台语发音相似之汉字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