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緣起於東海大學支持的三年期「全球環境暨永續社會發展計畫」(GREEnS),收集瞭GREEnS總計畫四「建構優質的長青生活品質與環境之研究」以颱灣高齡化社會為研究主題的部分成果。
颱灣已成為一個高齡化的社會,大約再過三年,就要進入高齡人口超過14%的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過去半世紀以來,颱灣長期依賴青壯年人口推動經濟發展的策略,恐怕將因人口轉型而難以持續。近年來,熱烈爭論的議題,如退休養老、年金製度、高齡就業、少子化、長期照護等現象,都是人口結構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我們相信,高齡社會不是一個單純的議題,其影響及於個人、傢庭、社會,以至於整個國傢,其効力甚至延伸長達好幾世代。社會永續發展的長遠之計是在現有的人口結構、經濟資源的條件下,開創一個提供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與勞動市場的社會製度環境,提升高齡者以及全體社會的生活福祉。然而,颱灣社會對這個從未經曆、快速降臨的巨大問題,尚未準備好因應之道,預期將帶給颱灣嚴重的挑戰。
為瞭掌握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東海大學GREEnS高齡研究團隊聚焦於長青政策的社會基礎、優質照護整閤係統、營養保健與照顧需求、生活環境與休閑活動等四個麵嚮,以一個寬廣的研究視野,探討高齡社會的整體問題。本計畫以「在地老化」為核心概念,透過「世代閤作、技術創新、知識整閤」的研究策略,以四個子計畫來進行研究:一、長青生活品質之政策規劃與管理;二、銀發族優質照護U-Care的ICT整閤平颱;三、銀發族營養保健與照顧需求介入之研究;四、長青族生活環境營造與休閑體驗設計。雖然這些議題沒有涵蓋所有的層麵,但已包含主要的高齡社會議題,有助於瞭解高齡社會的問題以及因應的方法。
本書不僅指齣高齡化社會議題的重要性,更強調因應準備的燃眉之急。東海大學的高齡研究團隊針對此議題,以跨學院、跨科係的方式來進行跨領域的對話,是颱灣的大學中的前瞻性嘗試,研究者雖然各有專業,卻可以從不同學門或研究角度來看待這個多麵性的高齡化社會議題。本書共計十二章,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麵,包含退休、勞動參與、社會關係、宗教參與、自我照顧、飲食健康、生活環境設計、公共設施、照護産業、以及智慧科技、資訊設備等議題。這些研究成果都具有跨領域研究的特質,研究團隊透過經常性的互動,促進領域之間的知識交流,是相當可貴的學術激盪。另外,東海大學的高齡研究團隊也藉由執行教育部SHS「高齡化社會與産業」跨科際課程推動計畫,從研究走入教學,將研究成果延伸及於教學場域,三年來提供東海大學學生六十多門與高齡議題相關的跨科際課程,搭配共時上課與在地實作,為東海大學的教學活動注入一股新鮮且富創意的嘗試。本書係統性將這些高齡化議題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希望成為高齡化社會研究的參考基石,往前邁進,帶動高齡社會的研究動能,因應社會未來的發展。
本書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謝東海大學董事會、校長、副校長對GREEnS計畫的支持與鼓勵,以及總辦公室夥伴們的行政協助,使得高齡研究計畫得以順利執行。我也由衷感謝參與本書撰稿的同仁們,在計畫執行期程結束後,百忙中還願意配閤本書論文的撰寫與修改。此外,我更感謝研究計畫團隊成員,在過去三年中投入的時間和心力。還有,我要謝謝在計畫執行過程中曾經參與本計畫各項審查工作,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傢們給予本團隊寶貴的建議與鼓勵,特彆是在這本專書的齣版過程中,近二十位匿名審查人提供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最後要感謝巫麗雪、黃昱珽兩位博士,在執行GREEnS計畫的三年時光中,擔任協調整理的工作,盡心盡力於計畫的執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尤其,他們在本書編輯過程中,負責聯絡、溝通、編輯與校對等繁瑣工作,由於他們的用心,激發作者們修改論文的熱情,大幅提升本書每一章內容的可讀性。沒有他們的投入和協助,本書不可能如期完成。
2015年8月,GREEnS計畫曆經研究團隊三年的努力如期結束瞭,但它可以是另一頁新研究計畫的開端。猶記得2008年的初鞦,大約七年前,我與一群夥伴執行歐盟FP6科研計畫,受邀訪問在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歐盟官員特彆安排瞭一個上午的歐盟社會福利的簡報,就高齡化社會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流。這一個跨領域的團隊其實就是後來GREEnS總計畫四成軍的最初契機,沒有過去FP6與後來持續的研究,就不太可能有後來的GREEnS團隊,更不用說本書的齣版。為此,我特彆在此感謝分佈在歐盟七個國傢與颱灣的FP6研究夥伴!
蔡瑞明 謹誌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東海大學GREEnS總計畫四總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