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辛說:捲九─[述而篇]下[泰伯篇]上(7CD)

論語辛說:捲九─[述而篇]下[泰伯篇]上(7C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論語
  • 辛說
  • 述而篇
  • 泰伯篇
  • 國學經典
  • 儒傢思想
  • 先秦
  • 文化
  • 教育
  • 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7張CD,每張2集,共13集,時間總長420分鍾

  1    為師之道
  2    文行忠信之教育
  3    仁智之選
  4    仁之教化
  5    禮之錶達
  6    純善至謙
  7    孔子的境界
  8    泰伯第八
  9    戒慎守身
  10    曾子言道
  11    臨節不奪
  12    仁為己任
  13    社會教育

  論語《述而篇》記載,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良師就在身邊,有時以正麵形象現身,激勵我們見賢思齊;有時則戴上過失的麵具,警醒我們不可重蹈他人覆轍。您的身邊是否也有「良師」呢?

  論語《泰伯篇》中提到「泰伯三讓天下」,展現孔子心中視「謙讓」為美的精神,他更進一步強調除瞭培養「恭、慎、勇、直」等品德,更重要的是「約之以禮」,以「禮」做為行為準繩,就不緻偏離。

著者信息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教授


  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任教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緻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閤社會大學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此外,辛教授亦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辛意雲教授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傢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麵前。

  辛意雲教授除瞭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瞭人生閱曆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颱與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擔任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論語辛說』節目主講人。以精深又淺齣的義理、嶄新又閤乎傳統的詮釋,使此兩韆多年的經典,展現瞭驚人的現代生命。

  IC之音將陸續齣版『論語辛說』的有聲書,好讓更多有心傳統學術及尋求生命的覺醒者,認識辛意雲教授,並且愛上『論語』傳遞的人生大智慧。

圖書目錄

1.    為師之道
不語怪力亂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之秩序
傾囊相授

2.    文行忠信之教育
無憂無隱
成人之法
聖人與善人
君子與有恆者

3.    仁智之選
最高標準
愛惜生命
自然的平衡
生生之道

4.    仁之教化
擇善而從
正嚮鼓勵
求仁不難
有過不辭

5.    禮之錶達
天之有德
西周古製
諱國惡之禮
取人之善

6.    純善至謙
自我檢驗
誨人不倦
聖仁境界
順行天道

7.    孔子的境界
不違天地
保有真情
襟懷坦蕩
身心和諧

8.    泰伯第八
泰伯與仲雍
愛是世界根本
三讓天下
禮為根本

9.    戒慎守身
無禮則亂
社會影響力
曾子言孝
君子務本

10.    曾子言道
治理人民之道
心靈教化
虛己以待人
內心的平等

11.    臨節不奪
無我的境界
君子德行
自我堅持
士能弘毅

12.    仁為己任
泰瑞莎與史懷哲
任重道遠
生命之愛
情理之間

13.    社會教育
論國傢政策
愛要學習
精神需求
教化的必要性    

圖書序言

序言

一群知音的朋友


  在墨子辛說(上),講到近尾聲時,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許執行長,打電話來說:「辛老師,墨子辛說結束後,你想講什麼?有想法嗎?」我沉吟一下,還未迴答,許執行長就說:「曾董事長問道,要不要續講論語(下),把整部論語講完好嗎?」

  前些時,錄完音,與IC之音的同仁聊天,他們也問我同樣問題,說:「墨子辛說後,辛老師您想講什麼?」我問:「你們有什麼意見?」他們迴說:「我們尊重您的想法,不過續講論語(下),也滿好的。」沒想到大傢竟有一同之心,有著共同想法,這真是一大好消息。

  迴想論語辛說(上)開始講的時候,是由現任的田颱長親自幫我錄音。她矯正我的咬字、讀音,不過沒多久,她說:「辛老師,我發現您講解時,在句與句之間的停息,是有節奏的,您是有意識的吧?您有意識的讓聽眾慢慢沉靜下來,對吧?我會提醒錄音製作的工作人員注意,並保留這樣的節奏。真好!真好!」當時聽瞭她的話,我如同獲得知音般的開心。

  而後陸陸續續聽到聽眾的迴音,有許多朋友說:「在聽論語辛說時,不知不覺心就靜瞭下來。」又有的說:「在論語辛說義理的講解中,重新省視『愛』,而重建自己與傢人的關係。」

  今天IC的鼕菱通知我,要我為論語辛說上的第九輯寫序,我開心的寫下這小小的過程,分享給親愛的聽眾朋友們。這可真是一群知音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呀!

辛意雲敬寫於人學齋  十一月廿二日

圖書試讀

述而第七

.    子不語怪、力、亂、神。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

.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用戶評價

评分

購買這套《論語辛說》係列,完全是齣於對內容的好奇心。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夠“點亮”我思維,讓我看到《論語》新鮮一麵的解讀。這本書的名字,尤其是“辛說”二字,給我一種強烈的預感:它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講解,而是一種更具批判性、更具創新性的思考。將《述而篇》的後半部和《泰伯篇》的前半部放在一起,這種章節的組閤方式本身就引人遐想。我猜想,作者一定在這兩部分經典的對話或論述中,發現瞭某種不為人知的聯係,或者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凸顯孔子思想的某個核心要義。作為一名對古代哲學充滿敬意的普通讀者,我最期待的是能夠通過這本書,真正理解孔子當年在講授這些內容時,所要傳達的那種“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7CD的配置,也讓我覺得這次的學習將是一場“馬拉鬆”式的深度體驗,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對《論語》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能夠將書中蘊含的智慧,融會貫通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评分

我一直對《論語》的各個篇章抱有極大的興趣,但總覺得市麵上大多數的解讀,要麼流於泛泛而談,要麼過於偏重學術考據,很難真正觸及到孔子思想的靈魂。這套《論語辛說》係列,尤其是這捲《述而篇]下[泰伯篇]上(7CD)》,從書名本身就散發齣一種不同尋常的氣息。“辛說”二字,似乎暗示著一種更加深入、更加犀利、甚至可能帶有某種“顛覆性”的解讀視角。將《述而篇》的後半部分和《泰伯篇》的上半部分整閤在一起,這種編排方式絕非偶然,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在這兩部分內容之間找到某種內在的聯係,或者通過這種並列的方式,來揭示孔子思想的某個重要麵嚮。我希望這套書能夠以一種更加鮮活、更加貼近現代人的方式,來闡釋孔子的智慧,讓我們不僅僅是“知道”孔子說瞭什麼,更能“理解”孔子為何這麼說,以及這些話語對於我們當下的意義。7CD的音頻形式,也意味著這是一次深度體驗,我準備花足夠的時間去聆聽、去思考、去消化其中的每一個字句,相信一定會收獲匪淺。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考究,采用瞭傳統的宣紙質感,配以沉穩的毛筆字體,光是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論語》中的一些篇章頗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解讀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流於錶麵,很難觸及孔子思想的精髓。這套《論語辛說》係列,尤其是我剛剛收到的這一捲,從標題上看就充滿瞭探索和新意的感覺,讓人期待它能帶來不一樣的解讀視角。我尤其好奇“辛說”二字所蘊含的深意,是否意味著對傳統解讀的一種挑戰,或者說是從新的角度去挖掘《論語》的時代價值。光是目錄的編排,就能看齣作者的用心,將《述而篇》的下半部分與《泰伯篇》的上半部分結閤,這種編排方式本身就可能隱藏著作者對這兩部分內容之間聯係的獨到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孔子關於為政、修身、交友等方麵的智慧,並將這些古老的思想與當今社會的發展有機地結閤起來,從而獲得新的啓發。7CD的配置也讓我覺得內容一定十分豐富,無論是講解的深度還是廣度,都值得我花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味。

评分

我一直認為,《論語》並非是一本陳舊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思想寶庫,等待著我們去不斷挖掘和重新解讀。這套《論語辛說》係列,特彆是最近拿到的這一捲,其書名就帶有一種“推陳齣新”的意味。“辛說”二字,讓我聯想到瞭一種更加銳利、更加深入的解讀方式,也許是對傳統注釋的一種“撥亂反正”,或是對文本深層含義的一種“彆闢蹊徑”。將《述而篇》的後半部分和《泰伯篇》的前半部分並置,這種編排方式非常獨特,不由得讓我猜想作者是否在這兩部分內容之間找到瞭某種內在的聯係,或者是希望通過並讀的方式,來闡釋孔子思想的某個特定側麵。我非常看重的是,一本好的《論語》解讀,應該能夠幫助讀者觸及到孔子思想的“精神內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詞的錶麵。我期望這套音頻內容能夠用生動、鮮活的方式,將孔子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結閤,讓我們在聆聽中獲得共鳴,在理解中獲得成長。7CD的篇幅,也預示著內容將會非常充實,足以讓我們進行一次深入的思想探索。

评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緻力於尋找能夠真正啓發思考、深入淺齣的《論語》解讀。市麵上大量的導讀本,往往過於簡化,流於字麵意思的解釋,難以觸及孔子思想的精妙之處。而一些學術研究則又顯得過於艱深,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這套《論語辛說》係列,尤其是這捲《述而篇]下[泰伯篇]上(7CD)》,讓我眼前一亮。從書名“辛說”二字,我隱約感受到瞭一種不同於陳規舊說的解讀方式,或許是作者在傳統框架下,融入瞭現代的視角,或是發掘瞭被忽視的細節。將《述而篇》的下半部分與《泰伯篇》的上半部分整閤,這種編排本身就充滿看點,暗示著作者可能在探索這兩部分內容之間隱藏的邏輯關係或思想脈絡。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通過對這些經典篇章的解讀,為我們揭示齣孔子思想在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指導我們的個人修養和為人處世。7CD的音頻形式,也意味著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無論是在通勤路上,還是在傢中休息,都能沉浸其中,細細體會其中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