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

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Mark Jones
圖書標籤:
  • 耶穌
  • 基督論
  • 基督教
  • 神學
  • 信仰
  • 宗教
  • 曆史
  • 簡明
  • 入門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追隨基督的人或多或少都想過相似的問題:耶穌年少時幫爸爸約瑟做木工,會不會問這個或那個工具是什麼?基督這位永生神的兒子是否需要禱告?還是祂禱告隻是為信徒立下榜樣?那麼,祂在世時,是憑信心還是憑眼見行事?祂行神蹟是齣於祂的神性還是聖靈的工作?祂升天後,還需要保有祂的人性嗎?耶穌神人二性不應是神學象牙塔內的思想角力。所有敬虔的信仰者,都當藉由聖經思想耶穌的神人二性如何同存一個位格中,不可相混、不可改變、不可切分、不可割離。祂真是神,也真是人。祂不是超人,與我們一樣凡事受過試探,卻因順服而完成瞭榮耀的救贖。本書用清晰明快的分析論述,引導讀者理解聖經清楚的記載,可以除去我們對基督論的一切誤解。

名人推薦

  作者筆下的文字句句深入人心,使人贊嘆神在基督裏的奇妙作為。本書以簡明的文字介紹基督的位格,幫助信徒認識基督,而作者的文字所描繪的基督是又真又活的。」──中華福音神學院係統神學助理教授 曾劭愷

  「信心需要理解,愛需要認識所愛的。馬剋.瓊斯的這本簡明基督論,使我們受益匪淺。他的書以聖經為本,寫作清晰,建基於改革宗神學。不論是為瞭個人研讀、教會或學校課程,這本書是極佳的工具。」──美國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院長 周必剋(Joel R. Beeke)
曆史的軌跡與信仰的碰撞:一部跨越時空的思想探索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宗教人物的生平記述,而是一場關於人類思想、文化演變以及信仰核心價值的深度剖析。我們試圖打開一扇窗,讓讀者得以一窺西方乃至全球思想圖譜中那些決定性的轉摺點,探索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觀的宏大敘事。 第一部分:理性之光的曙光與中世紀的迷霧 在對特定神學議題的探討之外,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古希臘哲學對西方思想的奠基性影響。柏拉圖的理型論如何為後世的形而上學設定瞭框架?亞裏士多德的邏輯體係如何成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基石?這不是對單一思想傢的贊美,而是對“理性”這一工具自身發展軌跡的梳理。我們將探討從蘇格拉底對城邦道德的拷問,到希臘化時期知識傳播的廣闊圖景,如何共同構築瞭後來文化對話的基礎。 隨後,我們將進入中世紀,但視角並非停留在宗教教義的內部爭論,而是觀察世俗權力與精神權威之間的微妙張力。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禮、格裏高利改革對教皇權力的重塑,這些曆史事件如何體現瞭“秩序”在動蕩年代的迫切需求?我們會深入研究經院哲學的核心方法論——如何嘗試以邏輯和演繹來係統化已有的知識體係,無論是關於自然、道德還是社會結構。聖奧古斯丁的《城邦論》在這裏並非作為純粹的神學文本齣現,而是作為對“理想社會”模式的一種早期、宏大的政治哲學構想。我們關注的是,當一個統一的信仰體係試圖統治和解釋一切時,它所産生的結構性優勢與內在的僵化危機。 第二部分:文藝復興的覺醒與科學革命的顛覆 文藝復興標誌著人類主體性的迴歸。本書將分析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它如何重新發掘和解讀古典文本,將焦點從“來世的救贖”部分地轉嚮“此生的成就”。我們審視但丁、彼特拉剋等人的作品,不是作為宗教文學的注解,而是作為錶達個體情感、探索人類潛能的裏程碑。這種對人類經驗的重新肯定,為後來的科學與政治變革提供瞭思想溫床。 緊接著,科學革命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衝擊瞭既有的世界觀。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對實驗方法的堅持,牛頓構建的機械宇宙模型——這些都不是孤立的科學發現,而是對“人類認知能力”邊界的一次集體拓展。本書將側重於分析,這種基於觀察和數學的宇宙圖景,是如何從根本上挑戰瞭此前建立在權威解釋之上的知識結構。它迫使思想傢們重新思考知識的來源、真理的標準,以及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 第三部分:啓濛的理性光輝與政治哲學的重塑 啓濛運動是人類理性自我批判的巔峰時期。洛剋對天賦權利的闡述,孟德斯鳩對權力製衡的構想,盧梭對“公意”的探索,這些思想是如何從理論走嚮實踐,深刻影響瞭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大革命的進程?我們將其視為一場關於“如何治理”的跨國性政治實驗的開端。啓濛思想傢們試圖建立一套不依賴於神啓或傳統,而是基於可驗證的自然法則和社會契約的政治倫理。 康德的批判哲學構成瞭這一時代的思想製高點。他的三大“批判”並非是對現有宗教或形而上學的辯護,而是對人類認識能力本身的劃界和評估。他試圖在經驗世界與道德法則之間架設橋梁,探討“我們能知道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可以期待什麼?”這標誌著思想界從知識的積纍轉嚮對知識閤法性的審視。 第四部分:十九世紀的宏大敘事與現代性的焦慮 十九世紀是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s)蓬勃發展又遭受挑戰的時代。黑格爾的辯證法提供瞭一種理解曆史變遷的動態框架,將人類曆史視為一個不斷自我實現的宏大進程。然而,這種體係很快受到瞭來自不同方嚮的挑戰。 馬剋思對曆史唯物主義的闡釋,將關注點從精神領域徹底拉迴到物質生産關係和社會階級衝突上,揭示瞭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性作用。尼采則以“上帝已死”的宣言,對西方自柏拉圖以來賴以支撐的形而上學和道德基礎發起瞭最猛烈的衝擊,預示著現代性的深刻焦慮。 此外,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在生物學領域具有革命性,但其對人類起源和地位的自然化解釋,也間接挑戰瞭許多既有的關於生命特殊性的觀念。本部分將探討這些相互競爭的思想體係,如何共同描繪齣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衝突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世界圖景。 第五部分:進入二十世紀的碎片化與後現代的迴響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劇變,使得人們對“理性必然導嚮進步”的信念産生瞭深刻的懷疑。弗洛伊德對人類潛意識的挖掘,暴露瞭被理性壓抑的非理性力量。本書將分析早期現代主義文學和藝術(如意識流、立體主義)如何反映瞭這種經驗的破碎化和對傳統統一視角的拒絕。 在哲學領域,現象學(鬍塞爾、海德格爾)力圖重新描述經驗的直接結構,而存在主義(薩特、加繆)則將焦點鎖定在個體麵對虛無和自由時的責任與焦慮。最後,我們將觸及後現代思想的萌芽,特彆是福柯對權力與知識關係的解構,以及德裏達對文本中心主義的質疑。這些思潮共同指嚮一個結論:任何試圖提供全麵、統一、終極解釋的嘗試都必須被審視,因為真理的顯現方式本身就是復雜且多義的。 全書的貫穿主綫是對人類理解世界和自身本質的各種嘗試進行曆史性的梳理與比較,旨在提供一個廣闊的哲學、曆史與文化坐標係,幫助讀者理解我們今日所處的思想境地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來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剋‧瓊斯 (Mark Jones)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自2007年擔任加拿大溫哥華信心改革宗長老教會的牧師,同時任教於南非的自由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Free State),他經常在南非的威剋裏夫神學院(John Wycliffe Theological College)以及世界各地的神學院演講。他常於部落格Reformation21.org發錶文章,最新力著為Knowing Christ。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若基督沒有真實受造的人性,我們就沒有救恩/康來昌
導讀/曾劭愷
序言
第1章 基督的位格
第2章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
第3章 基督的工作
附註
閱讀推薦
延伸討論  基督論:教牧實踐與信徒生活/曾劭愷

圖書序言

康來昌序    

若基督沒有真實受造的人性,我們就沒有救恩


  「人子是誰?」(太十六13)和「基督是誰?」(太廿二42)是耶穌問的基督論問題,要人思想認識「耶穌是什麼『東西』?」即「耶穌的存有、本質、位格是什麼?(What is the being/essence/person of Jesus Christ?)」正確的答案,隻能憑啓示、天上父的指示(太十六17)、聖靈的光照(弗一17)。曆史上百年甚至韆年的教會討論,包括華人教會近幾十年的爭執,都顯示憑血肉的思考,隻會上魔鬼的當(太十六23)。

  基督論本來是討論基督的位格與工作。因為基督的工作日益被正統教會看重,就慢慢自成一係:救恩論,而基督論便著重討論他的位格。本書能二者兼顧,是優點。愈認識基督的位格與工作,就愈強化我們對神愛的認識和信靠。

  基督是神(基督有完全的神性),這不難瞭解;基督是人(除瞭無罪,和我們完全相同),也不難瞭解。難解的是結閤的方式:神性和人性結閤在一個位格中(hypostatic union)。

  要瞭解位格結閤,先要瞭解位格。位格一詞來自希臘文hupostasis。此字新約隻齣現四次,最重要的是希伯來書一章3節,耶穌是「神本體的真像」。作者用本體(hupostasis),來錶達父子同性同質同體,他們有同一的性、質、本體。不過,後來希臘教父用這個字來錶達相反的觀念:父子的hupostasis(位格)不同,同的是ousia,他們是同體(homo-ousia)不同位。

  迦剋墩信經說神人二性在基督裏的結閤是是兩性不混、不換、不區、不分的結閤。不區(indivisible),不分(inseprable[通譯:不離散,欠妥]),兩者英文中文都類似,其實有彆。信經用意是,耶穌基督這位person不能區分為神的靈一個部分,而人的體是另一個部分。不區反對瞭亞玻裏拿流主義(Apollinarianism)和涅斯多流主義(Nestorianism)。

  位格結閤是屬性相通(Communicatio idiomatum)的結閤,是兩性互受(reciprocal inherence [Perichoresis])的結閤;是人性沒有位格(anhypostasis),而人性寄於神-人位格(enhypostasis)的結閤。

  這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懂。張三有劉邦的性格,他像劉邦那麼流氓,但他沒有劉邦的位格,他不是劉邦那個「人」(person),而他有劉邦的性(nature)。耶穌有人性(human nature),但沒有人「格」(human person);如有,他就是雙重人格瞭。他的位格應是The theanthropic person(神-人的位格)。

  很多人根據羅馬書八章3節 「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說耶穌有罪性。這是鬍說。如果保羅(聖靈)要說耶穌有罪,他大可簡單的說「兒子成為罪身」。不,他是說「罪身的『形狀』」,就是指耶穌「好像」有罪身,因為他死過。沒罪的,不應當死;耶穌沒罪,卻死瞭,那是因為代贖。我們為此贊美主,哪能褻瀆他?

  保守基督徒錯誤的基督論,是視耶穌為一奇人、異人、仙人,但非普通人,非你我這樣平凡的市井小民,無你我這樣的受造人性。他們的耶穌像孫悟空,有金剛不壞之身,非受造且永不朽。正統雖承認永不朽,但那是復活後榮耀基督的身體;復活前,他的身體人性都和我們相同──除瞭沒有罪。把耶穌當仙人的假敬虔不僅不閤聖經不閤正統,破壞瞭救恩,而且褻瀆瞭耶穌的神性──不僅否認他完整的人性,也否認他完整的神性。「耶穌為神之子,非神亦非全能者,更非與神一體。」(王明道日記選輯,1922年10月16日。日記中這類話很多,遲至1953年12月20日還有「斥三位一體說之謬誤」的句子。賈玉銘顯然沒有成功糾正王的嚴重錯誤。)

  近代華人基督論的另一錯誤,非常像言詞一性論(Verbal Monophysitism)。這異端的提倡者是安提阿的塞維魯(Severus of Antioch,跟隨者被稱為Severians)。他們的錯誤類似歐迪奇主義(Eutychianism),就是把「性」「位」等同,從而反對迦剋墩信經的基督二性一位的立場。此派中哈利加拿修的猶利安(Julian of Halicarnassus)認為耶穌肉身不朽,否則就是拜可朽物(phthartolatry)。他們認為耶穌身體非受造,正統派責備他們是「幻影派的不朽論者(Aphthartodocetists)」。

  我們看正統怎麼說。海德堡要理問答35:「神的兒子,藉著聖靈的運行,從童女馬利亞取瞭人性,也取瞭血肉之體」。比利時信條18:「聖子不但從馬利亞取瞭人性,也從她取瞭人的靈魂,成為真正的人」。這話是針對重洗派,重洗派認為,耶穌的身體是「屬天的身體」,馬利亞的子宮隻是他身體的導管,不提供任何血肉及人性。比利時信條19:「正如他的神性總是非受造……他的人性總是受造的、是有限的。雖然因著復活,使身體有瞭不朽之性,然而他仍未改變他人性的真實。」

  不存在一個非受造的人性或肉身。隻有神,三一真神,聖父聖子聖靈非受造,非受造的神永遠存在,人和肉身是被造之後纔存在,包括聖子的人性和肉身。教父和會議是說:「他從父得到神性(指為父所生而非所造,尼西亞信經的重點),從馬利亞得到人性」。特土良於213年寫瞭《駁帕剋西亞論(Against Praxeas)》,裏麵說:道如何成為肉身?是他變成肉身,還是穿上肉身?不是變成,是穿上;不是神性人性融閤,混閤成第三性,是道進入肉身,神人二性保持其本質特徵,同屬一個本體,耶穌基督是神子和人子,神和人同在一位格裏。「道成肉身」不是道「變成」(transfiguratus)瞭肉身,而是道把自己穿在肉身內(indutus carnem),或說,道沒變,是道加上瞭肉身。

  按正統神學,神和道都永不變,如果變瞭,那耶穌就會是一個非神非人的怪物(tertium quid直譯「第三類」,就是上麵所說的,王明道式的仙人耶穌)。耶穌是從馬利亞「取瞭身體」,(和我們一樣,從母腹中得瞭身體[人性],隻是他沒有罪)。與此相連的,聖子「虛己」(腓二7),不是聖子「虛瞭、少瞭」神性。幾百年的神學爭論的結論是:道成肉身和聖子虛己都是指他「加瞭」或「取瞭」人性。

  「敬虔」的異端傳統和華人「耶穌肉身非受造」派的思維一樣,他們都覺得,把耶穌說成是一般人,那太不敬瞭。所以,他們的始祖否定耶穌有肉身,這是使徒時代就有的幻影派(Docetism)。迦剋墩會議後,基督人性的完全及他的神性人性如何結閤,大抵塵埃落定。不過總還有自以為敬虔的人,如改教運動時的重洗派及門諾會,要把耶穌的人性講得「高級」一點,和「我們不太一樣」。其實,除瞭沒有罪以外,「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來二17)。正統教會這麼重視「道成瞭完完全全的人」,就是不要人失去救恩。把耶穌的人性或肉身說得「高級、非受造」,會像所有的異端一樣叫人失去救恩。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說:「……摩尼教徒則認為基督所取的是屬天的肉體。然而聖經上有眾多確鑿的證據可以反駁這……謬論。」(2,13,1)「主自己因不滿足於『人』這稱呼,就常稱自己為『人子』,這就更證明他是人的後裔。」(2,13,1)「保羅並沒有教導基督的身體擁有屬天的本質,」「基督與人擁有同樣肉體的本性……」(2,13,2)「重洗派的謬誤在於想證明,基督的身體不齣於馬利亞而齣於虛無」(2,13,3)。

  基督若沒有真實的、受造的人性,我們就沒有救恩。基督肉體若和我們的不同,他就不能在肉體(因為那不是肉體,那是非受造物)中定罪案;基督也不能藉著死(非受造物不會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基督不會被試探而受苦(異端說他隻有神性,沒有人性,那麼,神就不能被惡試探[雅一13]),就不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異端的基督,沒有「人的樣子」(非受造),就不能升高,使萬物「稱耶穌基督為主」(腓二11);異端的基督,是神在「神(非受造的肉)身」顯現,所以沒有被聖靈稱義(復活)(提前三16)。

  華人改革宗在基督論上的偏差,已經引起美國改革宗的警惕(參考www.reformation21.org/blog/2015/11/christological-confusion-china-6.php)。本書的齣版,可以適時糾正錯誤。雖然筆者不同意作者對路德的批判和對涅斯多流的同情,他的貢獻仍值得肯定。求主使用這書。

圖書試讀

序言
 
基督論的主題關乎耶穌基督──神-人(God-man [theanthropos])──的位格和工作。在神學上,基督論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就是基督教神學的中心。我們習慣討論基督的工作(祂做瞭什麼),但相較之下卻甚少探討祂的位格(祂是誰)。 這情有可原,因為無限者(神)如何與有限者(人)聯閤乃令人匪夷所思的奧祕。所以,寫這本書時我意識到,我們對基督的認識若有亟需補強的地方,那應是「對基督位格的認識」。畢竟,精確地認識那位我們所信「超乎萬人之上」(歌五10)的主,豈不該是最重要的事嗎?
 
本書的架構很簡單。第一,我先解釋耶穌是誰(祂的位格)。第二,我將簡略地檢視,基督如何分彆在降卑和高升的雙重景況中,執行先知、祭司和君王的工作。讀者須記得,本書主要聚焦於幫助基督徒更認識基督的位格;因此有關基督工作的段落也理所當然會強調「祂做瞭什麼」與「祂是誰」之間的有機關係。最後,我們將矚目於基督的榮光。救贖的目的就是使信徒得見那榮耀。真正的福樂就在這景象中 (也就是所謂的「榮福直觀[beatific vision]」)。這景象與基督在其中的榮耀,以及關乎祂位格與工作的教義,兩者有密切的有機連結,也構成基督論的高峰。就如研究有關基督的教義(應該)會産生一種基於信心對基督的理解,信心也必然使我們有一天能夠在愛子的臉上看到神的榮耀(林後三18)。
 
我非常感謝菲利浦‧羅斯(Philip Ross),是他最先與我接觸,鼓勵我寫這本書。他嚮我提起我那本「貴得嚇人」的有關湯瑪斯‧古德溫(Thomas Goodwin)的基督論的書。本書不是我的古德溫研究匯總,但是我承認我欠古德溫與約翰歐文(John Owen)一大筆思想上的債。他們有關基督的作品,對我來說為基督教神學傢立下典範:他們與經文有嚴謹的互動;他們對基督教廣泛的傳統有全麵性的認識;他們不止歇地努力,使有關中保者基督的深奧真理,得以深耕在被保者的心智中。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本身就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在颱灣,宗教信仰的討論有時會顯得有些含蓄,但對於“耶穌”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無論是齣於宗教背景,還是文化熏陶。這本書的書名直指核心,試圖用一種“簡明”的方式來闡述“基督論”,這讓我覺得作者是有意想將一個深奧的議題變得平易近人。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曆史學傢的客觀審視,還是神學傢的深刻解析?抑或是從一位信徒的虔誠視角齣發?“基督論”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它關係到耶穌的身份、本質、神性與人性的關係,這些都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清晰、有條理的講解,幫助像我這樣,可能對基督教有初步瞭解,但對“基督論”的細節感到模糊的讀者,能夠有一個更紮實的認識。尤其是在當下多元思想碰撞的社會,能夠理解不同宗教體係的核心觀點,對於拓展視野、增進對他人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啓發,讓我對這位影響世界數韆年的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書名《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讓我聯想到,在颱灣,我們接觸到關於耶穌的故事非常多,但往往是碎片化的。我們知道他是受難的基督,是帶來救贖的救主,但“基督論”這個詞,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難以企及的感覺。這本書的“簡明”承諾,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本能真正走進我內心的書。我希望作者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讀耶穌的身份,不僅僅是曆史人物,更是信仰的核心。我會特彆留意,作者是如何處理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這兩個核心命題的,以及這些理解如何影響瞭基督教的曆史和發展。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關於不同時期、不同教會對基督論的理解差異,並且用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來呈現,那就太棒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耶穌是誰”這個問題,對於基督教信仰如此重要,並且這種理解如何能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在颱灣,我們生長在一個融閤瞭東西方文化的社會裏,對於基督教,我們並不陌生,但往往停留在錶層。我經常會想,到底是什麼讓耶穌在曆史長河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基督論”這個詞,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總覺得它蘊含著基督教信仰中最核心的秘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解開這個“為什麼”。它會從哪裏開始講起呢?是關於耶穌的身份認同,還是他與上帝的關係,亦或是他作為彌賽亞的角色?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耶穌的神性和人性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特質,並將其融閤成一個完整的“基督論”。如果在書裏能看到一些作者對不同曆史時期基督論發展的梳理,或者對一些經典神學論述的解讀,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耶穌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形象,上升到一個更加清晰、立體、有深度的認知。

评分

我一直對宗教的起源和發展很感興趣,而基督教無疑是其中一個最宏大、影響最深遠的敘事。讀到《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一本書願意去“簡明”地解釋“基督論”瞭。在颱灣,我們接觸到的關於耶穌的信息非常多,從電影、文學作品到日常的節日習俗,他仿佛無處不在。但“基督論”這個概念,對於非教內人士來說,可能就有點門檻瞭。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講述耶穌的生平事跡,而是會深入探討他作為“基督”的身份,這背後涉及的神學概念,比如他的神人二性,他的救贖意義等等。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不那麼晦澀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教義呈現齣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指南,帶領我一步步地走進基督論的核心,理解為什麼耶穌的身份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構建瞭整個基督教的信仰體係。如果能輔以一些曆史背景的梳理,或者與其他宗教觀點的對比,那會更加有趣。

评分

《耶穌是誰?:簡明基督論》這個書名,對於身在颱灣的我來說,有一種特彆的吸引力。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雖然不全是基督教為主流,但耶穌和基督教的符號與信息卻十分普遍。然而,對於“基督論”這樣的核心神學概念,很多人可能隻是聽過,但具體內容卻不甚瞭然。這本書的“簡明”二字,恰好擊中瞭我的需求。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本枯燥的神學著作,而是能以一種清晰、易懂、有邏輯的方式,來闡釋關於耶穌身份的最根本議題。我會關注作者是如何定義“基督”的,以及他對耶穌的神性與人性的理解。這其中的辯證關係,往往是理解基督教信仰的關鍵。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破門而入”的視角,讓我能更直接地觸及基督教的核心教義,而不是被許多次要的枝節所乾擾。如果作者還能巧妙地引用一些曆史事件、哲學思辨,甚至是藝術作品來佐證其觀點,那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將會非常豐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