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人生

論語與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分類梳理瞭孔子的思想;最大的特點是以《論語》注孔子。各篇既獨立成章,又融閤貫通,刻畫瞭一個體現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的孔子形象。

  本書以《論語》注孔子,即以《論語》中的觀點、敍事、人物對話及其評價,參悟、辨析孔子,將聖賢語錄與現代生活結閤,古為今用,提煉齣修身、處世的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夏海(筆名)


  浙江孝豐人,法學博士。著有《中國政府架構》、《中國政府機構改革研究》、《西方發達國傢政府管理製度》等書。

圖書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其人其書
《論語》中的孔子(上)
《論語》中的孔子(中)
《論語》中的孔子(下)
《論語》中的孔子弟子
《論語》中的成語舉要
《論語》中的天命理解
《論語》中的不足辨析
 
思想範疇
讀《論語》 思仁學(上)
讀《論語》 思仁學(中)
讀《論語》 思仁學(下)
讀《論語》 思義利
讀《論語》 思禮樂(上)
讀《論語》 思禮樂(下)
讀《論語》 思智知
讀《論語》 思誠信
讀《論語》 思和諧
 
自我修身
讀《論語》 思人生
讀《論語》 思君子(上)
讀《論語》 思君子(中)
讀《論語》 思君子(下)
讀《論語》 思士人
讀《論語》 思孝道
讀《論語》 思正直
讀《論語》 思朋友
讀《論語》 思修身
讀《論語》 思好學
 
積極入世
讀《論語》 思誌嚮
讀《論語》 思憂患
讀《論語》 思謹慎
讀《論語》 思教育
讀《論語》 思德治
讀《論語》 思為政
讀《論語》 思用人
讀《論語》 思為官
讀《論語》 思飲食
讀《論語》 思感恩
 
後記
 
附錄
《論語》原文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自序一
  
  《〈論語〉與人生》在內地齣版九年之際,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決定齣版港版,作者感到十分榮幸。
  
  在中國,中華書局是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基地,是齣版界品牌、品質和品位的象徵。中華書局已有百餘年曆史,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亦有近九十年曆史,能在這傢文化底蘊厚重的百年老店齣書,是作者夢寐以求的,這也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和鞭策。而且,書局對本書作瞭重要的編輯加工,為方便讀者閱讀,附上瞭《論語》全文;重新設計瞭封麵,使書籍更顯典雅和尊貴。
  
  能夠在香港齣版《〈論語〉與人生》,作者感到由衷的高興。香港是東西文化匯聚的城市,雖然西方文化影響很大,但中華文化的影響更為廣泛,根基更為厚實。作者從有關資料獲悉,文言文已重迴香港中學語文教學;今年七月,香港書展「國學風」漸起,傳統文化典籍的展位前人頭攢動,許多父母帶著孩子前來,進行「親子」閱讀。這些都說明中華文化的基因根植港人的心靈。同時,作者瞭解到,香港是一個喜歡讀書的城市,每年書展都會燃起港人的閱讀熱情,二〇一四年書展的參與人次便突破瞭百萬大關。本書能夠在喜歡讀書和中華文化的香港齣版,作者怎能不感到高興呢?!
  
  能夠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綿薄之力,更是作者高興的原因。一方麵,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的創局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論語〉與人生》的齣版無疑契閤這一宗旨。另一方麵,《論語》是中華文明的《聖經》,孔子是中華民族的聖人,《論語》和孔子從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源泉、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論語〉與人生》的齣版將有利於傳播孔子積極的人生態度及其仁義禮智信和的思想,作者願意繼續為弘揚中華文化和傳承中華文明奮力前行。
  
  是為港版序言。
  
  乙未年鼕月於北京
 
自序二
  
  《論語》是中華文明的聖經,孔子是中華民族的聖人。是《論語》和孔子,維係瞭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避免瞭其他文明古國的中斷之痛;是《論語》和孔子,促進瞭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繁衍生息,曆經磨難而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炎黃子孫,怎麼贊譽《論語》和孔子都不為過。
  
  自漢武「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之後,曆朝曆代總體上都是尊崇孔子、重視《論語》的。但是,近代以來,曆史對孔子有所貶謫,人們也不再閱讀《論語》,這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所幸的是,當世界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國外再次發現瞭孔子;當中華民族邁入二十一世紀,國人也開始重視《論語》。《論語》和孔子曆經兩韆多年而不衰,這是思想的偉力,也是聖人的澤被。
  
  孔子,春鞦時期魯國人,生活年代距今約為兩韆五百年。自從司馬遷提齣「至聖」的說法,曆代都尊孔子為聖人。孔子是一位思想傢,創立瞭儒傢學說;是一位教育傢,前後接收學生三韆人,其中身通「六藝」的賢者有七十二人;還是一位很想為官從政的政治傢,倡導「仁政德治」,力圖恢復上古時期特彆是周朝的禮治秩序。《論語》二十篇,據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解釋:「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解釋告訴我們,《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編纂,記載著孔子的言行,也記載著孔子若乾弟子的言行,而弟子言行是老師思想的反映。所以,《論語》集孔子思想之大成,是孔子思想最原始的版本。學習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傢學說,就不能不熟讀《論語》。
  
  有多少人讀《論語》,就有多少部《論語》。每個人的讀書,都是與其人生閱曆緊密相關的。我的人生閱曆是:中小學在「文革」時期,工作在上山下鄉時期,大學在恢復高考初期,畢業後分配到中央機關工作,一乾就是廿年。二〇〇〇年以來,又先後在兩個地方機關工作。這份閱曆錶明,我的人生具有明顯的機關工作人員色彩,我讀《論語》和孔子也是從機關工作人員的視角切入。因此,我把自己讀《論語》和孔子的體會定格為:「《論語》與人生」。
  
  我能夠靜下心來讀《論語》和孔子,多少有點偶然性。記得許多年以前,讀瞭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的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彆裁》,萌發瞭寫一篇關於孔子為官從政思想的心得體會,當時還做瞭一些筆記,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去年上半年,我纔在工作之餘,利用閑暇動筆寫這篇心得體會。誰料,一寫則不可收拾。《論語》博大精深、厚德載物,讀之受益無窮、思如泉湧;不斷成文,在報刊雜誌分彆刊載,林林總總,匯成這一本小冊子。
  
  《論語》和孔子的讀法很多。概言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學者型的,以研究考據為主;一種是大眾型的,以普及通俗為主。這兩種讀法各有韆鞦,社會功能不一,很難比較。我的讀法則介於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工作是分門彆類梳理瞭孔子的思想;最主要的特點是以《論語》注孔子,即以《論語》中的觀點、敍事、人物對話及其評論來詮釋孔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這種讀法的優勢在於雅俗共賞。如果沒有反覆閱讀《論語》,沒有對孔子思想的深刻把握、融會貫通,那就很難梳理清楚孔子的思想,也很難做到以《論語》注孔子。
  
  《論語》約為一萬六韆字,而這本小冊子卻近十八萬字,其中的引文有著交叉在所難免。這些交叉並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分彆納入孔子不同的思想範疇加以論述,相同的引文在不同的思想範疇中有著不同的意義和作用。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這本小冊子的各個部分和每一篇文章互有聯係,構成相互照應的整體;又有區彆,相對獨立成章。全書相互照應,可以幫助有時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全書;每篇文章相對獨立,可以幫助工作比較繁忙的讀者閱讀其中感興趣的文章。無論是閱讀全書,還是閱讀其中的文章,都能夠産生相對完整的認識。
  
  這本小冊子的邏輯結構安排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其人》,著重刻畫孔子的形象,既是思想傢,又是性情中人;第二部分是《思想範疇》,著重詮釋孔子關於仁、義、禮、智、信、和的理念;第三部分是《自我修身》,著重闡述孔子關於君子、士人的理想;第四部分是《積極入世》,著重談論孔子關於教育、從政的思想。
  
  最後需要指齣的是,《論語》和孔子從來就是我們民族的思想源泉、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作為中國人,應該讀《論語》和孔子。
  
  作者謹記於丁亥年夏月

圖書試讀

《論語》中的孔子(上)

閱讀《論語》、撰寫學習體會的時候,忽然想到瞭「《論語》中的孔子」這一題目,令我興奮不已:孔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孔子的具體形象如何?孔子自己以及他人是怎樣評價的?帶著這些問題,細細品味《論語》,反覆閱讀《論語》,慢慢地一個比較清晰、完整的孔子形象矗立在我的麵前。

首先,孔子是一個思想傢。《現代漢語詞典》對思想傢的解釋是: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係的人。按照這一解釋,孔子不僅是一個思想傢,而且是大思想傢。這個「大」錶現為:一方麵,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並創立瞭儒傢學說。他的思想包羅萬象,可以從政治、倫理、教育、文化、經濟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另一方麵,二韆多年來,孔子的思想特彆是他的基本思想範疇一直在影響著中國人,已經積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認識孔子,他主要是一個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思想傢。孔子關於社會、人生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仁、義、禮、智、信、和」這幾個範疇之中。而孔子關於「仁、義、禮、智、信、和」的理解與詮釋,則構成瞭孔子學說的基石和支柱,也構成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內容,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那麼,孔子是怎樣詮釋「仁、義、禮、智、信、和」的呢?

關於「仁」。在孔子看來,有兩個層麵的內容。其中一個層麵是對己的,要剋己。「顔淵問仁。子曰:『剋己復禮為仁。』」「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弟子顔淵問什麼是仁。孔子迴答,約束剋製自己的慾望,使言行都符閤禮的要求,這就是仁。顔淵又問仁的具體條目。孔子進一步迴答,不閤乎禮的事不看,不閤乎禮的話不聽,不閤乎禮的話不說,不閤乎禮的事不做。另一個層麵是對人的,要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愛人的核心是忠和恕。忠是處理上下級、長幼輩關係的準則,恕是處理同事之間、平輩之間關係的準則。所以,「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齣。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告訴弟子曾子,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是。孔子走齣去之後,彆的弟子問是什麼意思。曾子迴答,他老人傢學說的基本內容,就是忠和恕罷瞭。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