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

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宋美齡
  • 蔣介石
  • 曆史人物
  • 傳記
  • 政治
  • 迴憶錄
  • 中國近現代史
  • 第一夫人
  • 名人傳記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颱灣的傢事、國事、天下事
身居蔣、宋兩大傢族的大傢長

  宋美齡,蔣中正夫人,「宋氏傢族」重要成員,眾多標簽貼在她的身上。她生於1897年3月5日,卒於2003年10月24日,經曆瞭三個世紀的一生,大緻以1948年底赴美尋求援助為分水嶺。在國民政府退居颱灣之後,宋美齡進入瞭她的後半生,不僅是年齡已過半百,更指宋美齡在政治追求、國際交往、社會活動和婦幼事業等方麵都均較其在大陸時期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已近日暮。從時間上看,宋美齡後來在颱灣和美國生活的時段在其生命中的比重超過大陸時期。依照中國人特彆重視晚年的習俗、強調「蓋棺定論」的傳統,宋美齡的後半生實在是一段不能忽視的曆史。本書的研究目的就在於,通過論述宋美齡的後半生,揭示其在特定時代、特定環境下的角色選擇、角色扮演和角色貢獻。

  緻力外交,抑製逆流 
  傢庭角色,甘苦與共
  隱居美國,心係颱灣
 
  本書認為,遷居颱灣的宋美齡在「第一夫人」這個政治符號下演繹瞭多重社會角色:
 
  一、外交方麵,她是蔣中正的外交事務總管和國際形象宣傳員。為此,她整頓美國「院外援華集團」,積極開展對美宣傳外交,努力拉攏美國政界軍方人士等等,為颱美關係改善積蓄力量。一待時機成熟,她即以多種名義赴美訪問,或醫療,或度假,每次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多。直至二十世紀六○年代後期,蔣經國接班態勢已然明確,宋美齡方纔淡齣對美「外交」一綫。
 
  二、婦運領袖是宋美齡最擅長演繹的社會角色。在宋美齡的政治版圖上,婦女運動是她政治資本的重要來源,是她獲取國內政治支持的重要根據地,其重要性不亞於外交領域。在國民政府遷居颱灣後,宋美齡依靠「婦聯會」、「婦工會」和颱灣省婦女會開展婦女運動,使自己長期在颱灣的政治舞颱上屹立不倒。
 
  三、社會事業則是與宋美齡的基督教信仰密切聯係在一起。遷居颱灣之後,宋美齡從「一個名義上的基督徒」轉變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宗教成為她最好的安慰劑。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她抵颱後即成立「中華基督教婦女祈禱會」,以該會聯閤周邊重要人士,結成共同的利益聯盟;她開辦華興學校,創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擔當輔仁大學董事長等等。這些都反映齣,宋美齡在信仰的感召下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也反映齣宋美齡的宗教熱情與與政治需要的緊密結閤。

  本書還考察瞭宋美齡和蔣中正、蔣氏傢族和孔宋傢族之間的關係,以及宋美齡在隱居美國時期的政治活動。在作者看來,「宋傢」是宋美齡的娘傢,也是她在「小傢」和「蔣傢」立足的奧援。在宋美齡眼裏,蔣宋一體,互為幫助。隻有壯大「蔣傢」纔能更好地維護「宋傢」,隻有維護好「宋傢」纔能最大化「蔣傢」的利益。

本書特色

  ★充分利用國史館檔案資料,也採納許多外文資料和研究,搜羅廣泛,內容紮實。
  ★詳盡介紹宋美齡在美國的外交活動,藉此可更瞭解蔣中正對外政策,對研究颱灣外交提供諸多助益。
  ★原文四十多萬字,經審訂後精簡為21萬字精華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晶


  女,江蘇無錫人,1976年生。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先後在《民國檔案》、《南京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多篇。並編纂齣版《見證與記錄:南京大屠殺史料精選》、《南京大屠殺真相》及多捲《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等。

審訂者簡介

蔣永敬


  民國史專傢,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原籍安徽,1949 年定居颱灣。自1957 年開始,任職國民黨黨史會二十一年,1978 年轉任政治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1992 年屆齡退休後,仍繼續民國史的研究。並有多篇論文發錶。

  重要著作有:《鮑羅廷與武漢政權》、《鬍誌明在中國》、《民國鬍展堂先生漢民年譜》、《中國思想傢—孫中山》、《抗戰史論》、《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國民黨興衰史》、《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與鬍誌明》、《蔣中正與國共和戰(1945-1949)》(與劉維開閤著)。

圖書目錄

蔣序
緒言

第一章 緻力外交抑製逆流
第一節 積蓄中美外交助力
第二節 踐行「夫人外交」
第三節 從颱前到幕後

第二章 領導婦運服務軍民
第一節 發起婦運穩定大局
第二節 婦運重心動員菁英
第三節 婦聯會的運作和成就

第三章  宗教信仰福利事業
第一節 宗教信仰與政治融閤
第二節 醫療事業:創辦振興復健中心
第三節 教育事業:創辦華興學校

第四章 傢庭角色倫理傳統
第一節 傳統傢族的長者
第二節 與蔣經國的關係
第三節 蔣宋兩傢利益的平衡

第五章 隱居美國關懷曆史
第一節 見證曆史詮釋曆史
第二節 「我將再起」
第三節 謝幕

結語
附錄:宋美齡研究的概況和文獻
參考資料文獻和書目
後記

圖書序言

蔣序

  宋美齡,中華民國「第一夫人」,由於戰後國共內戰,國民黨的潰敗,於1950年1月離開美國來到颱灣,與蔣中正共渡時艱,開始她後半生的生涯,至2003年在美國去世,享年106歲。從1950年到2003年,計為時53年,正是她享年106歲的一半。

  她的後半生活動和工作,可從她在颱灣主持的婦女聯閤會名稱的改變顯示之。婦聯會初名「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閤會」,創辦於1950年4月,其任務是「反共抗俄」。1964年略去「抗俄」字樣,改名為「中華婦女反共聯閤會」,僅是「反共」而不「抗俄」瞭。1996年又略去「反共」而加上「民國」字樣,改名為「中華民國婦女聯閤會」,即不「反共」而是捍衛「中華民國」瞭。

  「反共抗俄」及「反共」,是為配閤蔣中正的政策。捍衛「中華民國」的工作,她早在1950年代即結閤美國的反共人土所組成的「百萬人委員會」以阻止中共進入聯閤國,頗具成效。到瞭1965年中華民國在聯閤國的地位發生動搖,尤其1968年尼剋森(Richard Nixon)當選為美國第37屆總統後,亟謀與中共建交,尼氏為「聯中(共)製蘇」而拋棄中華民國,1971年10月26日,使中共取代中華民國在聯閤國的席位。此乃尼氏對其「老友」的「背叛」也。尼氏原與蔣、宋關係友好,1953年11月,時任美國的副總統尼氏偕夫人訪問颱灣,受到蔣、宋熱情的接待。彼與蔣、宋關係的惡化,本書著者呂晶博士在書中引有蔣的兩則日記,至為精彩。錄之如下:

  (1)1971年9月28日的日記:
  尼醜昔年(按為1967年)在慈湖晤談時,視為其可厭之政客,以輕簿待之,並未允其助選。

  (2)1971年12月14日的日記:
  尼醜未當選以前,來颱北相訪,彼滿懷我協助其選舉資本,應(因)其未先提,而我亦未提也。此等政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此乃吾妻(宋)專聽(孔)令侃一麵之詞所緻。今國患至此,令侃之罪不小也。

  這是悔不當初。中華民國之被逐齣聯閤國,蔣氏頗怨「尼醜」之「背叛」,以及宋與孔令侃的誤判。在國民黨2000年失去颱灣政權而由民進黨當政後,一度進行「去中」、「去蔣」化,2002年7月22日,陳水扁之「總統府國策顧問」陳隆誌在該府紀念週月會上之演講,攻訐蔣中正1971年堅持「漢賦不兩立」退齣聯閤國,害瞭颱灣。對於陳隆誌之言,曾有當年參與其事的外交官陸以正及蔣經國之子蔣孝嚴提齣反駁之。筆者亦「不甘寂寞」,以為反駁之文證據不足,乃根據當年參於其事的王世傑之日記撰一短文,於7月26由《聯閤報》發錶之,該報標題為:〈從《王世傑日記》看當年多方努力全盤皆輸:奈何漢賊立漢不立〉,可證陳隆誌所言非實。此文內容如下:

  從《王世傑日記》看當年多方努力全盤皆輸——奈何賊立漢不立
  總統府國策顧問陳隆誌7月22日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上專題報告〈颱灣與聯閤國〉,批評故總統蔣中正當年(民國60年)處理中華民國在聯閤國的席位問題,因堅持「漢賊不兩立」,最後變成「賊立漢不立」。今天颱灣不能進入聯閤國的一切問題,都是蔣中正造成的。

  蔣中正是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處理中華民國在聯閤國的席位問題,總統府必定留有檔案資料,陳教授既為總統府的顧問,當有查閱檔案之便。就筆者所知,當年處理聯閤國的席位問題時,總統府設有宣傳外交綜閤研究組(簡稱宣外組),其重要成員有黃少榖、榖正綱、王世傑以及當時的外交部長周書楷等。筆者雖無特權能看到這種檔案、紀錄,幸而從王世傑的《日記》中可以清楚地瞭解當年處理的過程。大緻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漢立賊不立」,就是要能保住自己的席位,而不讓中共加入,這是最高的層次。如此層辦不到,隻好「賊立漢亦立」,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颱」。但當時我方並不使用此類名詞,稱之為「一國兩席」或「雙重代錶權」較為恰當。結果這個層次雖經多方努力,還是「全盤皆輸」,落得「賊立漢不立」。決不是「漢賊不兩立」所造成的。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層次,如何來處理「漢立賊不立」。引王氏《日記》數則如下:

  1、「頃悉美國政府嚮我政府錶示,主張(1)準共匪政權入聯閤國,並取得安全理事會中國席位。餘(王世傑自稱)嚮外部當局及黃少榖說:如不獲己,我政府或可要將安理會中國席位暫行停止至能獲得解決辦法為止。彼等均以為現在做不到。」(民國60年7月27日記)

  2、「午後總統府宣外組會議後,餘(王)與黃少榖商量如何答覆美方提以安理會為中國常務理事席讓給共匪之議。依現時判斷,共匪將可得到必需要票數,我之拒絕將歸失敗。餘謂我不妨提議將安理會中國席位暫行停止一、二年。少榖似以為做不到。蔣先生(中正)對此無明白之指示。」(7月30日記)

  3、「宣傳外交綜閤組討論聯閤國中國代錶權問題。據外交部報告,美方曾邀約二十位駐聯大代錶團團長商討保留中國(中華民國)席位提案,但無多反應。前途形勢顯然於我不利。」(8月13日記)

  如上所記,不但「漢立賊不立」有睏難,就是「漢立賊亦立」也有問題,但亦不能不做最大努力。因此,當外交部長周書楷定9月15日赴紐約齣席聯閤國大會前,王雲五、黃少榖及王世傑等請其注意兩事:

  (1)要求美國務卿應允,於彼所提保留中國(中華民國)普通會員籍一則,如不能在大會通過,美將在安理會使用否定權,以否定大會之決議。

  (2)我在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如絕對無法保持,可試探修正美案,將此席位缺席,使中共不能入安理會。(9月15日記)

  此不過一廂情願耳。乃不得不退而求次,進入第二個層次,試圖「漢立賊亦立」瞭。王氏《日記》雲:

  「今日午後總統府宣傳外交綜閤組開會,討論我對聯閤國態度。餘(王)以為我隻能保留大會席位,而共匪政權被選入聯閤國及其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我不宜退齣或完全缺席,而仍應齣席聯大大會,但嚴厲抗議其決定之違憲。榖正綱、黃少榖等均支持餘之主張。至於最後決定,自需最高當局為之。」(9月24日記)

  「最高當局」,當指蔣中正而言,以後照此進行,未見蔣中正反對,應是默認。在試圖進行「漢立賊亦立」時,美國確曾幫忙,但不敵阿爾巴尼亞的「排我納匪案」。王氏在《日記》中不勝感慨曰:

  「最近聯閤國會員對中國代錶權問題,趨炎附勢者日眾。支持美國所提的第二案(原注:保留中華民國普通席位)似亦較支持阿爾巴尼亞排我納匪案者為少。最可恥者如印度、英國、馬來西亞等國。……」(10月2日記)

  縱然聯大通過阿案,我方仍打算賴著不走。王記雲:「總統府宣外組午後開會,餘(王)力主倘聯大決議通過阿爾巴尼亞排我納匪案,我絕不宣告退齣,不承認聯大決議,未先經依聯大憲章第6條程式,由安理會議決,不能生效,我在聯閤國地位仍存在。該組多數委員同意餘之意見。」(10月22日記)

  10月26日,聯大通過阿爾巴尼亞排我納匪案,所謂「賊立漢不立」大勢已定。王乃草擬「宣佈我在聯閤國之會籍,因聯閤國未依憲章(尤其第6條)通過阿爾巴尼亞案,在法律上依然保持著……」之提案。經過大傢的討論,似乎覺得無濟於事。為瞭麵子,隻好發錶「嚴正」聲明(錶示所謂「漢賊不雨立」]。事後內部檢討,此乃美國背棄中華民國之故也。迫於現勢,隻好打落牙齒和血吞。王之《日記》雲:

  「今日(11月5日)午後,宣傳外交綜閤研究組在總統府舉行例會,除由周部長(書楷)報告此次聯大會議,中國(中華民國)被排除之經過外,發言人俱對未來我方應有之措施說話,共達兩小時。眾對美國益多失去信任,周部長亦然。但在策略上彼(周)仍勸告宣傳方麵,不可造成我朝野反美之印象。鹹謂此議甚是。惟瀋大使(劍虹)之反美言論,外部亦當指示糾正。」(11月5日記)

  宣外組是總統蔣中正的幕僚機構,其所作之決策,當然稟承蔣之意旨而行。我們從王氏《日記》中看瞭這段的經過以後,再來對證陳隆誌那天在「廟堂」之上的報告,從電視的畫麵上,看到國傢「元首」(陳水扁)率領「文武百官」正襟危坐,聆聽這位「國士」在那「鬍吹亂蓋」,誠不知「袞袞諸公」作何感想!

  (颱北《聯閤報》〈民意論壇〉,2002年7月26日)

  宋美齡在蔣中正1975年4月5日去世後,即於9月17日赴美國隱居,到1986年10月25日為紀念蔣中正百年冥壽離美迴颱,這段時間為11年1個月。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3年後,即於1991年9月21日離颱赴美定居,中間隻有9天(1994年9月10日至19日,迴颱探孔令偉之病)返颱,一直居留美國為時12年1個月,到2003年10月24日去世為止。加上1952、1954、1957、1965年的四次赴美,以及1975年到1986年門11年,總共留美時間為25年6個月,佔其後半生53年的44.5%。為何如此之久?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其中主要要原因之一,美國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傢,是其安身立命的理想環境;反之,如果是一個專製的國傢,或缺乏正義的社會,就會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瞭。

  呂晶博士這部《宋美齡後半生》,具有高度的學術水準,充分利用中外檔案資料,特彆是颱北國史館「蔣檔」文獻,可信度極高,是研究宋美齡的傑作之一,傎得欣賞。

蔣永敬  2016年1月於颱北淡水水世紀

圖書試讀

第二章  領導婦運服務軍民

婦女運動是宋美齡介入中國政治生活的起點,也是其發揮政治影響力的重要依 據。在大陸期間,宋美齡在中國婦女運動上做得風起雲湧,不僅是中國婦女運動名義上的領導者,也是實質上的推動者。在政治版圖上,婦女運動是她政治資本的重 要來源,是她獲取國內政治支持的重要根據地,其重要性不亞於外交領域。在國民政府退守颱灣後,宋美齡也正藉此運動在颱灣的政治舞颱上屹立不搖。

第一節  發起婦運穩定大局

1950 年宋美齡自美返颱之初,麵對的是「在大陸政治、軍事的雙重攻勢下,颱灣如洶湧波浪中的漏船,隨時有傾覆危險」的局麵。島內局勢混亂不堪,大量潰敗來颱的軍 民生計難以保障,物質奇缺,通貨膨脹。同時,由於過去「二二八」事件,颱灣人民對國民政府充滿敵意,省籍矛盾嚴重。因此,維持遷徙與逃難至颱的近200萬 大陸公教軍民及600萬颱灣居民的穩定,是國民政府的當務之急,亦是宋美齡用以支持蔣中正的首要工作。

於是,宋美齡在1950年上半年便著手進行婦女勞軍與組織婦女。也是宋美齡以「第一夫人」身份參與婦女反共事業大道。

1949年,陸續由大陸退至颱灣、澎湖、金門、馬祖及外緣諸島的國民政府軍隊約為60萬人,嚴重缺少彈藥、糧食、衣物。對岸的中共軍隊集結福建沿海一帶,時刻準備渡海進攻颱灣。國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失敗情緒籠罩全島。

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總統視事後,於13日在革命實踐研究所發錶瞭題為〈復職的目的與使命〉的演說,錶示「一年整訓,兩年反攻,掃蕩共匪,三年成功。」達成「復興中華民國的目的。」

因 此,宋美齡自1950年1月開始,便密集開展勞軍工作。21日,即與颱北婦女界至國防醫學院、海陸空軍總醫院慰問住院傷患並贈送慰勞品。2月6日,飛赴金 門勞軍。8日,赴基隆陸軍醫院慰問傷患將士。12日,開始環島勞軍旅行。分彆至颱中、嘉義、高雄、屏東等地醫院慰問傷患官兵。短短一個月,跑遍瞭全島的主 要醫院和軍事基地。

緊接著,為解決官兵缺乏衣褲的睏難,宋美齡發動徵衣縫製工作,宣導「各界婦女為國效力,努力縫製襯衣褲」,為 此,1950年4月25日,婦聯會於長沙街一段二十七號總會會址成立縫衣工廠,由國大代錶瀋慧蓮、常委陳紀彝和郭佩雲共同負責主持,並商請「政府轉飭所屬 機關學校男女公務員學生及國民普遍捐募每人一套。」而該會委員除每人捐襯衣褲一套,捐工十套外,並製定名單,分四組輪流到會工廠縫製。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個書名産生瞭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就像是遇到瞭一位久未謀麵、卻又充滿故事的老朋友。書名中的“後半生”,立刻讓我聯想到瞭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與風霜,我猜測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敘述事件本身,而是會深入挖掘她在人生後期所經曆的精神世界的演變。而“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句話,則像是一個溫柔的邀請,邀請我去認識一個不再僅僅是曆史畫捲中鮮活的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她更私人的空間,去傾聽她內心的聲音,去理解她的選擇,去感受她在曆史洪流中,如何在維護傢族榮耀、承擔國傢責任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找並塑造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這是一種對生命深度體驗的渴望,也是對一位傑齣女性內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评分

《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個書名,仿佛是一把鑰匙,悄然打開瞭我內心深處對這位傳奇女性的好奇之門。在我看來,“第一夫人”這個稱謂,承載瞭太多的政治意涵、曆史重量,以及公眾賦予的期望。然而,“後半生”和“真實”這兩個詞,卻將我的目光引嚮瞭更私密、更具個人色彩的領域。我一直覺得,任何一個身處曆史洪流中的人物,都不會隻是一個符號,他們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思考與睏境。尤其是一位女性,在那個時代,要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其內心的力量和韌性是難以想象的。這本書名所承諾的,是去探索她在這個身份之外,那個更完整、更具個體性的宋美齡。我渴望瞭解,在曆經風雨之後,她的心態發生瞭怎樣的變化,她是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中堅持自己的原則,又如何在晚年尋找心靈的歸宿。這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追尋,是對一位女性獨特生命曆程的深度解讀。

评分

讀到《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經典的畫麵:她在各種外交場閤的優雅身影,她在抗戰時期慷慨激昂的演講,她與宋氏三姐妹的深厚情誼。然而,曆史的長河總是埋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細節,而“後半生”這個詞,恰恰暗示著作者的著眼點可能更加聚焦於她人生中更為成熟、也可能更為復雜的階段。第一夫人的身份固然耀眼,但光環之下,同樣存在著個人的掙紮、選擇與蛻變。我很好奇,在她經曆瞭大起大落、見證瞭時代的巨變之後,她的思想和情感是否發生瞭更深刻的轉變?她如何處理與過去的告彆,如何麵對晚年的生活,又是如何繼續在曆史舞颱上留下印記的?“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句話,更是讓我覺得,作者試圖剝離掉那些被時代塑造的、被公眾認知固化的形象,去發掘那個更貼近她內心的、更少受外界影響的她。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希望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理解。

评分

《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這個書名,就像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一顆石子,激起瞭我內心深處層層漣漪的思考。我總覺得,曆史人物的麵貌,往往被簡化和標簽化,尤其是一位長期處於聚光燈下的“第一夫人”。“後半生”這個詞,讓我嗅到瞭一種時間流逝後的迴甘,一種沉澱下來的智慧,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為外人所知的轉變。而“找到真實”則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著這本書的任務,並非簡單地重復史料,而是要去穿透那些光環和慣性認知,去發現一個更鮮活、更具人性深度的宋美齡。我好奇她如何在經曆瞭跌宕起伏的人生後,依然保持著她的風骨,她的選擇背後蘊藏著怎樣的考量,以及她晚年的生活是否能讓她找到內心的寜靜與真實的自我。這本書似乎承諾著一次深入的對話,一次對一位女性生命軌跡的深度挖掘,一次對曆史背後人性真實的探尋。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宋美齡的後半生:找到真實的第一夫人》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仿佛一個未解之謎在眼前徐徐展開。我一直對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充滿好奇,她的一生波瀾壯闊,經曆瞭太多重大的曆史事件。書名中的“後半生”和“真實的第一夫人”更是激發瞭我深入瞭解的欲望。我常常在想,在那些鎂光燈之外,在她作為蔣夫人、作為政治傢、作為文化符號的身份之下,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的內心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她是如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裏,在巨大的壓力和責任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活齣真實的自我?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去窺探她卸下重重光環後的真實麵貌。從書名本身,我就能預感到,這不僅僅是一部人物傳記,更是一次對曆史縫隙中人性光輝的探尋,一次對女性力量在時代洪流中如何展現的深度挖掘。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宋美齡,一個不再僅僅被標簽化的“第一夫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獨立個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