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何偉《尋路中國》、歐逸文《野心時代》並駕齊驅,
梅英東繼《消失的老北京》,再次挖掘不同麵嚮的「非主流」中國。
曆史令人啼笑皆非的中斷、麯解和循環,
會讓這塊土地的人失憶並失根嗎?
自然的循環、農作的循環,
已經被國傢扶植的私人企業以發展之名打斷瞭嗎?
東北,這塊土地上的故事,無疑是一部今日中國的縮影!
滿洲(東北),似乎是一塊沒有曆史、沒有未來、與我們無關的土地。隨著作傢梅英東的足跡,這塊土地的味道、曆史記憶、各色人物和正在發生的故事,撲麵而來,栩栩如生。
本書以位於吉林省的「大荒地村」開場,這裏的農民原本按照二十四節氣耕作,如今被一傢政府資助的私人企業以發展之名招攬契作。農民被鬍錦濤親自視察並期許的「東北第一村」之名所吸引,也被企業傳單上所塑造的美好生活蠱惑,而放棄瞭黑土地的傳統生活方式……
大荒地村的未來會如何?傳統生活方式,在人為推行現代化契作的過程中是否將消失殆盡?堅持不加入契作、遵循節氣而耕種的三舅,最終會被發展主義犧牲掉嗎?這不隻是大荒地村的問題,更反應齣中國農村因應現代化所麵臨的巨大不確定性。
以大荒地村為起點,梅英東穿梭、行旅於東北(滿洲),探尋被遮蔽、扭麯的曆史及當地人的曆史記憶。這片土地,到處充滿瞭女真人(滿人)、俄羅斯人和日本人的廢墟和遺址,可是都被改頭換麵:溥儀的滿洲國皇宮被稱為「僞皇宮」;溥儀作為「曆史的殘渣」和「被改造好的公民」而葬在革命公墓,但中國改革後,他的骨灰卻被移到私人的皇傢陵園,變成招攬生意的廣告;在俄滿邊境,葬有二戰蘇軍槍殺的數韆名日本農民之地,如今搖身變成中日友好園林……作者感慨道:「過去四百年裏,或許沒有其他地方像滿洲一樣,能對中國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然而它的滿洲內涵,如今卻消失不見,或者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形態被抽離置換。」
這就是梅英東筆下的東北,從滿洲到東北,它復雜斑駁的曆史似乎是一種循環,和按二十四節氣而生活、遵循著自然循環的傳統農作一樣,達成某種暗閤,彼此呼應。另一方麵,現代發展的路徑則充滿瞭巨大的實驗性質、無畏的想像和不確定,白山黑水的傳統生活方式瀕臨消亡……曆史、自然、農事、人物,循環與中斷,變與不變的不確定,此刻的滿洲(東北),正是一部今日中國的縮影。
獲奬殊榮 榮獲2015年洛威爾湯瑪士(Lowell Thomas Award) 年度最佳旅行文學類奬(Best Travel Book of the Year)。
國際推薦 梅英東喚起昔日書寫中國農村生活和大地的偉大文學傳統。他遍尋遼闊東北農民生活的軌跡,以及轉換至農企的不確定性,其內容豐富又深沉的程度,就如同這片傳說中的大地。──何偉(Peter Hessler),《尋路中國》、《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作者
梅英東在章節之間不斷轉換,既審視廣闊的曆史背景,也關注自己在大荒地村的日常生活。他讓形形色色的本地人來主導敘事,嫻熟地捕捉中國口語的風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梅英東置身於正在迅速消失,且外邦人事實上永遠難以看清的中國農村文化之內。他以熱情、幽默與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將中國農村文化帶入至現實生活之中。是我讀過書寫中國的書籍中,最不尋常也最令人滿意的作品之一。──亞當.霍許柴爾德(Adam Hochschild),《利奧波國王的亡靈》(King Leopold's Ghost,暫譯)與《終結一切戰爭》(To End All Wars,暫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