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字」可以「静心」?
习字本里头的硬笔「美字」又从何而来?
只学「造形」不识「笔法」真的是写字吗?
书法之「法」,所指为何?
古代书论是深奥的玄学?抑或生动的描述?
作者承袭家学,自幼写得一手好字,却在成年时遭遇一个非她所知的书法世界:
怎么也临不像的孙过庭《书谱》、
和自身体悟对不上号的古代书论、
从来没见过的运笔方式……
由此展开一连串的解惑历程。
这本书以日记写法,记述自身习书过程中的疑惑与发现,并以出土文物为解祕线索,推演出历代书论中常被误解却生动实际的所指。
书中前半部分别以用笔(执笔、运笔方式)、书写工具、姿势等面向,考证出书「法」的完善过程;后半则从「法」的完成、变革及消失,谈到以转笔发力「取势」的运笔方法在书论中各种形象化的诠释,最后辩证了书法笔法与绘画的关系,并探讨中国书画的本质。
全书六十个篇章,一篇一释疑一提问,一步步解开通往书「法」的连环祕中祕。
本书特色 1.本书不是借由经典「书论」来阐述书法;而是以自身实践、实验来重新解读历代书论。
2.作者从千古不易的「人」这个主体(的生理条件、运作机能)为线索,来推敲书法(笔的运用、字的造形)在不同时代(书写工具、方式)、不同书家(性格、运笔习惯)的流变。
3.一般认知的书法词汇、口诀(如:悬针与垂露、内擫与外拓)在作者的验证中却指向了诸如「转笔发力之势」、「书写动作的连续状态」这般与实践相符的鲜活描述。
4.无论是想入书法之门,或是习书多年的读者,都可以顺着本书60个短捷的篇章指引出自己书学途中与古法相契的返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