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西方视角,审视那段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历史
《小日报》在十九世纪末,每期销量超过百万,是法国最流行的通俗类市民报纸,由于定价便宜,纸张不耐久保存,现已成娇贵的收藏品。
全书收集一百多幅彩图,由法国报社专门派往中国进行现场採访报导的一流画家兼新闻记者亲自绘制,有强烈的现场感,极具视觉的冲击力。
法国《小日报》创刊于一八六三年,创刊之初刻意避免国内党派政治的新闻报导,聚焦有人情味的小故事、浪漫小说连载等软性主题。到了一八八四年,又增加每周副刊,在首尾页或内页里安插当时最新的彩色石印版画,内容大部分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在那个摄影才刚起步的年代,这种以彩色图片报导重大新闻场景的手法,很受到读者欢迎。《小日报》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每日销售量破一百万份的报纸。
本书收录了一百多幅《小日报》等关于当时中国重要新闻的插图,时间由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到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这二十年正是近代中国一个风云变幻、局势激盪的时代,所谓「百年锐于千载」之时,重大历史转折接连出现: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和随后的政变、一九○○年八国联军之役、一九○四年日俄战争,有些事件牵涉极深极广,甚至到了今天,在台湾的我们,仍然受到影响。
在没有新闻照片的年代,这些插图就代表了法国人眼中的中国,等于是一部纸上新闻记录片,让我们从当时法国的视角来观看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幕,以及西方观点诠释下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简体版狂销五万册,繁体版邀请历史作家廖彦博专文导读,增添更多图片的背景说明,带领读者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视角与观点。
◎中国权威馆藏机构均未收藏的绝版版画尘封百年首次出版
◎这批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好评推荐 ◆今天我们身处网路时代,常把「有图有真相」挂在嘴上。然而,图片真的就代表真相吗?有了一百多年的时光纵深,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细谈《小日报》的插图:先从当时法国视角来观看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幕,以及西方观点诠释下的中国史。——廖彦博(历史作家,着有《一本就懂中国史》、《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与白先勇合着)等书)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开始改用木材制造纸张,据说这些纸张的寿命不会超过七十年,几十年后,绝大多数书页泛黄,纸张松脆,稍不小心就弄一手碎纸屑。《小日报》在十九世纪末,每期销量超过百万,是法国最流行的通俗类市民报纸,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速食文化」吧。便宜到令人咋舌的定价,当然不允许选用耐久保存的纸张。所以,尽管《小日报》存世量不少,但纸张的现状决定了,它们只能是娇贵的收藏品。那么,如果还有人想看,就需要重印。——杨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作家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编辑部主任)
◆《小日报》的出版可圈可点,可歌可贺,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打量我们近代历史的他者目光,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历史画面。无论从文献学、历史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看,这都是一本珍贵的手绘画册。——毛喻原(名士毛遂后人。二○○三年当代汉语贡献奖得主,曾任《文化学辞典》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