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齣版說明 二○○九年的鼕季,有一天,下午六點鍾,南師懷瑾先生的餐桌上,齣現一位來客,是先生的熟人。當時的我,也是餐桌上的一個食客,另外還有五六個人。
閑話之間,先生突然問這個客人:「我的新書《我說參同契》齣版瞭,你看到沒有?」
這位客人連忙迴答說:「看到瞭,看到瞭,大傢都說,這本書一齣來,老師的地位就確定瞭。」
先生聽瞭他的話,大為不解,不免好奇的問他,「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位客人講瞭一大篇,大意是說,原先大傢看老師的書,總以為老師是一個禪宗大師,是一個佛法方麵的高人,現在看到老師這本《參同契》的書,纔發現,老師是一個通人,一個深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通人,是學問通達各方麵的通人。
先生聽完他說的話,隻淺淺一笑說:「原來是這樣啊!」
但是,這雙方一來一往的對話,卻使我想起一段往事,與這本書有關的往事。
記得那是一九八三年的一天,在先生辦公室。聽說下個月要講《參同契》瞭,我就問,是道傢那本《參同契》嗎?
先生立刻很嚴肅的說:你們都以為《參同契》隻是道傢的書,其實這是一本包括很多傢學術學問的書,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書。
聽到先生這麼說,大傢當然都不說話瞭,反正大傢都不懂,大概大傢也少有人看過這本書,至少我沒有看過。
三十年瞭,前塵往事記憶猶新,而這本《我說參同契》,也已經齣版五年瞭。在這五年的時光裏,消息最多的是自我修學的行者,他們由本書得益得助,解決不少修持方麵個人的問題。因為書中的對治法門,先生講解得十分透澈。
也有些對《易經》卦象不太熟悉的讀者,看不懂的不管,隻看先生的講解,收獲也很多,反而對《易經》有瞭興趣。難怪有高人曾說,儒釋道三傢,互通互補,在最高處是一傢,所以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在此書重新校訂齣版之際,意外看到杜忠誥老師在書中的眉註、解記、領悟和贊嘆,令人感觸極深。讀書如此認真深入,正如儒傢所謂慎思、明辨、篤行者,實不多見,特附錄一頁於後。
參與此次重加校訂工作的,除瞭古國治、宏忍師、彭敬、牟煉等基本幾人外,杜忠誥老師和邱珍珍小姐也幫忙校對工作,多謝大傢瞭。
另外要說明的,是古本中的氣(炁)字,在本書中,因先生說無火為氣,故氣字改為「無灬」,代替古寫的「炁」。
劉雨虹記
二○一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