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辛說:捲十 [泰伯篇]下 [子罕篇]上 (7CD)

論語辛說:捲十 [泰伯篇]下 [子罕篇]上 (7C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論語
  • 辛說
  • 泰伯篇
  • 子罕篇
  • 國學經典
  • 儒傢思想
  • 傳統文化
  • 注釋本
  • 七捲本
  • 文化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7張CD,每張2集,共13集,時間總長420分鍾

  1君子之學
  2遵守善道
  3覺醒的學習
  4超然之心
  5堯舜之功業
  6禹之功業
  7子罕第九
  8孔子之進退
  9時代價值觀
  10循循善誘
  11孔子之德
  12終生行道
  13求學之誌

  ◆孔子重禮,卻非看重形式上的儀與牲禮,而是特彆重視發自內心的「敬」,故他能接受禮儀的用物隨著時代、環境改變亦隨之調整,但論及君與臣、父與子間的倫理,卻是不容改變。

  ◆顔淵曾贊嘆孔子學問博大精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隨著辛教授的講解,我們也忍不住要發齣同樣的贊嘆,論語的學問精深似海,浩瀚如空,的確是無窮無盡的智慧寶藏,邀您一同體會。

著者信息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


  辛意雲教授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任教於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緻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閤社會大學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此外,辛教授亦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辛意雲教授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傢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麵前。
 
  辛意雲教授除瞭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瞭人生閱曆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颱與颱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擔任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論語辛說』節目主講人。以精深又淺齣的義理、嶄新又閤乎傳統的詮釋,使此兩韆多年的經典,展現瞭驚人的現代生命。
 
  IC之音將陸續齣版『論語辛說』的有聲書,好讓更多有心傳統學術及尋求生命的覺醒者,認識辛意雲教授,並且愛上『論語』傳遞的人生大智慧。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辛意雲教授序言

孔子的文化遺産      

                            
  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元月2日,我受邀去馬來西亞敬學書院參加他們的華人傳統文化研習營。
 
  前來參加的總人數大約五六十人左右,有許多是一傢祖孫三代一起前來。年齡最大的將近八十歲,年齡最小的大約三四歲。大傢井然有序,依禮聽課、唱誦、寫書法、畫畫、插花、彈琴,相與融溶,快快樂樂。我也在那享受瞭將近十天的禮樂生活。
 
  我受邀去講授「論語」,並述說華人文化的起源,華人的基本文化心理、社會倫理關係以及華人對生命的肯定、在真實人生中對幸福的追求。不論外在世界有多少變化,華人仍堅定不移的信守這一切。
 
  而這「信守」不是固執不變,不是意識形態偏見,而是更寬闊的麵對世界及自身所處的狀態,確立自己的立場,以求進退有據、不失自己。
 
  敬學書院創辦人是兩位年輕人,他們是師生,共同感受在這劇烈變化的時代,他們要更深刻地反省、好再次重新迴溯自身生命的內在根源,走齣新的生命大道。他們讀書、求學,而後確定這時代既承續傳統文化,又提齣新的觀念,以幫助華人再次、並正確認識自己的最好學者是近代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
 
  他們的敬學書院學術以孔子為宗,曆代聖賢以至錢先生為學,從論語與錢先生的著作談起,試著在今天的學製之外,有個「敬學」、「做人」、「修身」、「養性情」的地方。如此以來竟然有上百人的響應,真讓人敬佩。
 
  這也讓我想起孔子所說的「禮失求諸野」,又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甚至「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華人在孔子的生命教育下,總是懷抱著積極嚮前、正嚮樂觀的心理與精神。這是孔子留給華人最好的文化遺産,我在這兩位創立書院的年輕人身上看見這份溫和、充滿愛的力量。
 
  而他們說:「他們都收聽IC之音,是IC之音的愛好者。」他們真感謝IC之音及支持IC之音的所有人。
 
辛意雲謹寫於人學齋
 
電颱齣版序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辛意雲教授講述的《論語辛說》有聲書,堂堂邁入第十捲。
 
  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始的學習,一路走來讓我們認識到論語的博大精深。在不同的時間場域,也看到孔子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及論語對現代生活的應用。
 
  例如在本捲的子罕篇第三章,孔子說到禮儀的演變,過去使用細麻織成冠冕,到瞭孔子的時代大傢都改用黑絲,節省多瞭,孔子認為這是閤理的,他從善如流。但是說到臣子晉見君王的禮儀,本來是先在堂下行禮再登堂,卻簡化成直接登堂行禮,孔子就說這樣不行,這失去瞭恭敬的心意,應該要恢復原來的禮製。在恭與儉(簡)之間,孔子的拿捏仍守住中道,這份慎重應可迴答現在許多人的問題。
 
  又說到對物質無止盡的追求、孔子稱贊大禹的節約與對大環境的維護,辛意雲教授在這裏延伸齣當年他在錢穆大師課間曾聽老師說,當今世界認定國傢社會的進步指標是經濟不斷的成長,但是這地球資源有限而人類欲望無窮,這不是有問題的嗎?當時在場的學生,不知有多少人還記得錢穆大師的質疑?果然,在來到二十一世紀,英國齣版瞭《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呼籲大傢考慮現在的生態係統已經不能負擔我們的消耗瞭,需要重新省思舊日的標準。傳統學術思想對今日世界提齣的詢問,仍是如此犀利、如此零時差,怎不令人嘆息。
 
  顔淵曾這樣贊嘆孔子學問博大精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隨著辛教授的講解,我們也忍不住要發齣同樣的贊嘆,論語的學問精深似海,浩瀚如空,的確是我們生生不息、無窮無盡的智慧寶藏。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