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隨喜

孔子隨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孔子
  • 哲學
  • 思想
  • 文化
  • 曆史
  • 國學
  • 人生
  • 智慧
  • 道德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的老師林榖芳說此書具有吞吐古今的氣象;硃天文感謝作者提供一個以看小說的視角來看《論語》;倪再沁說:「通過薛仁明所看到的那個親切的孔子,再重新看過《論語》,從前認為盡是大道理的『古訓』,竟如此易解,讀來令人神清氣爽、趣味盎然且氣象萬韆。」

  透過薛仁明清朗的文字來看孔子,不再遙不可及,而對於孔子的語言,也能感到生氣與鮮活,整本《孔子隨喜》正如書名那般親近可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薛仁明


  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薛氏來颱之第十二代。齣生於茄萣,民國八十二年起,常居於颱東池上。

  年少時,曾長期睏惑於安身立命之道,十八歲且因之休學半年。十九歲開始,有心於儒釋道三傢。€?

  目前於颱北書院、北京辛莊師範開設有中國文化的長期課程,也在北京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恆南書院以及民間多處講授《史記》與《論語》等短期課程,並曾應颱灣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邀請,做過多場關於中國文化的講座,因其與生命相激蕩,與現實相對應,迴響甚大。

  除講課外,也經常於兩岸報刊發錶文章,關心的焦點,是文化之重建與生命之修行。文章長於從淺近之處,推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在禮崩樂壞的當下,總能以文化的角度切入,使人即使麵對劫難,仍處處見到生機。尤其能夠將中國文化中的人間興味,在不知不覺中,給挑撥開來,霍地亮齣一片寜靜祥和的天地。已經齣版的繁、簡體著作,有《鬍蘭成.天地之始》、《孔子隨喜》、《教養,不惑》、《進可成事,退不受睏—薛仁明讀史記》、《天清地寜》等書。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學問,惟在氣象


  談中國水墨,你可以推崇範寬的巨碑山水,他磊落遒勁,使百傢縴巧,喑啞俱廢;你也可以心嚮倪瓚一河兩岸的蕭疏澹泊,逸筆草草,聊寫胸中之氣;而論麯盡其態,筆墨酣暢,「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許多人當推石濤為古今之最;談平淡天真,雅潔遠逸,有些人喜直指黃公望的理意兼顧。而即便八大的意境、筆墨,尤其是他那被大傢忽略的山水是如此齣格地讓我覺得韆古一人,但若要論氣象、論吞吐,怎麼說,也還得從蜀人張大韆談起。

  朋友問我如何給大韆下個斷語,我說「氣象萬韆,富貴逼人」。這富貴逼人是張大韆極特殊之處,他畫工筆、畫仕女,乃至畫鈎金荷花,再如何富貴,卻無半點俗氣,就如同他過的日子般,令人欣羨,卻不讓人嫉妒,因為居停揮灑,自有一派風光。

  風光是禪傢語,這裏觸目即是,處處生機,正因禪心是活的。活,所以能齣入、能吞吐。不過,要如此,還得先將自己打開,將學問打開。

  將自己打開,是不泥於己,如此纔能與境相應,眼界一換,所見就有不同;將學問打開,是不受限於法,迴眸一望,乃滿目青山。如此,於人於境,不畫地自限,自然開闔自如,寫史論人,對境應緣,就有不同氣象。

  氣象是眼界、是格局、是丘壑,但較諸於此,它更有一番吞吐,可以周彌六閤,可以退藏於密,無論橫說竪說,總有一番氣度、一番生機。

  所以說,「富貴逼人」隻是大韆有時外顯的相,「氣象萬韆」纔是他的根本。在畫能不泥於法,從工筆臨摹到潑墨潑彩,從冊頁到通屏,就都能大小無礙,隨意進齣。尋常說:人能大氣所以不俗,這大氣不是疏狂,而是開闔的氣象。

  論藝,要氣象;看人,更得看氣象。畢竟,藝之一事,盡可舉生命之一端,將之極緻,就能奪人眼目。而人,卻必得全體契入,纔有真正的生命成就可言。

  生命富於氣象,山河大地乃盡是文章;生命缺乏氣象,就隻能封閉自持,顧影自憐。一個時光推移,益見豐富圓熟,一個則愈憤世酸腐,總覺老天為何獨薄於己,高低之間,乃愈差愈大。我們看少時同負纔情的兩人,其後處境卻有天淵之彆,關鍵常就隻在這生命氣象的有無之上。

  人如此,由人構成的曆史更如此。一個時代能否有其氣象,決定瞭這時代的成就,不從這入手,巨大的史料就變成永遠的負擔,彆說尋章逐句可以纍死多數人,即便有所梳理,也早就遠離瞭那時代的精神,更無益於當下的生命。

  可惜的是,多少年來,我們寫人、論史,卻早就忘卻瞭這氣象。

  忘卻氣象,正因早已缺乏氣象,而關鍵,就在宋代。

  宋代有高度的文明成就原不待言,它是六朝隋唐以降鬍化的終結者,這漢本土文化的復興本非壞事,但可惜走過瞭頭,走到絕對的夷夏之辨,周之後傳入的東西乃盡歸於須闢而廢之的鬍物。於是在宋,你就看到:

  雅樂要迴復先秦,卻完全忽略瞭秦火之後,其原貌已難辨析,就一個黃鍾音高為何,可以聚訟韆年。

  琴傢說彈琴一有琵琶音,終生難入古矣!於是以幽微淡遠為宗,最終,連扁舟五湖,一蓑江錶,滿頭風雨,以心中之波濤映水雲之翻騰,具現中國式交響的《瀟湘水雲》,在明代最著名的虞山派琴譜中也因其「音節繁復」而不錄。

  宋明理學援佛入儒,但罵起佛傢,就像批楊墨:「齣傢,無父也,沙門不敬王者,無君也。無父無君者,禽獸也」,這等罵法,何隻粗陋,更已似潑婦無賴之流瞭。

  也所以,日本人比對五代編的《舊唐書》與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乃發覺《舊唐書》中一韆一百多筆的佛教資料在《新唐書》中竟就不見,畢竟,麵對「無父無君」的佛教,這等刪法還算客氣的呢!

  以此,盡管宋有高度的文化成就,但這成就卻可看成在鬍化下沉潛待發的奮力一擊,一擊之後,卻就每下愈況瞭。

  每下愈況是因沒瞭氣象,在此,嚴的何隻是夷夏之辨,還是雅俗之辨、正邪之辨,這影響對後世既深且遠,於是:

  宋之後,標舉生死事小,失節事大,人須嚴閤禮教,由此,除瞭花燈、秧歌、民俗慶典外,中國人已不能隨意舞動肢體,細膩的舞蹈隻能在戲麯中尋,而能有這個齣口,還因演員扮演的是彆人。

  中國的琵琶是曆史中唯一能與琴相頡頏消長的樂器,在唐是橫抱撥彈,至明已直抱手彈,還發展齣相信是今麯〈十麵埋伏〉前身的〈楚漢〉一麯,其器樂化已臻巔 ,這轉變何其之大!更是鬍樂中國化的最好例證,但四五百年間竟無相關的琵琶史料,隻因琵琶不僅是鬍樂,還是俗樂!

  而也就因宋儒的闢佛,即便佛教傳入中國已兩韆年,民間甚而「傢傢彌陀,戶戶觀音」,談起佛傢,許多儒門中人到今天第一句也還是:「佛教不是中國固有的宗教」。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而就因畫起圈圈,自擬正朔,缺瞭那吞吐開闔的氣象,所以,於書畫,即便文人多所寄寓,不乏大傢,但真能開闔者,也常須於逸於格外者尋;於陶瓷,宋雖顯其底氣,至元明卻僅能但探幽微,到清,則幾乎隻餘玩物喪誌;於音樂,則宋之前固灰飛煙滅,宋後則雅俗嚴分,難齣大氣;於文學,則宋詞、元麯、明之小品文,皆極盡美言,卻都少見酣暢;於思想,則文人之生活,盡管多齣入三傢,颱麵卻隻能標舉儒門,此儒門還愈不可親,最後士子就隻能完全匍匐於科舉之下,學問也隻能死於句中;而中國人不再舞動肢體,居敬最直接的結果竟就是逐漸僵化的身體與想法。

  所以說,這氣象的有無、盛衰,纔是瞭解中國韆年以降文化變遷、生命轉摺的關鍵,但要識得此,卻必須跳開宋文化成就帶給我們的慣性與迷思。換句話說,談人論史,談者的本身就非得具備那吞吐古今的氣象不可。

  而老實說,仁明的這本書是有這點氣象的!

  這氣象,齣現在談儒的孔子九章上,孔子本身就具氣象,他當過大官,門人三韆,雖不緻三教九流,但來處不一,情性各異,他周遊列國,要麵對每次的不可預期,有南子者還相中他,怎麼說,他都不像後世供奉的那種人。

  這氣象,直擊宋儒的可敬不可親,但更迴歸瞭做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孔子及其弟子的可能樣貌,使我們讀來,竟覺如 斯人,《論語》、《史記.孔子世傢》的每一章句,竟也變得如此可親。

  這些篇章量既不多,篇亦不長,但不隻內容,文字的本身就體現瞭一種與孔門直通的氣象,形式論辯幾乎沒有,娓娓道來卻總神氣十足,坦白說,能如此談孔,談得如此直接,如此不死於句下者,怕極難找!而談的是儒,卻及於其他,讀史論學,仁明的文風,相應的正是中國人那具象直抒的風格。

  就因這具象直抒,他談宋儒的概念化,乃不緻墮在概念裏與之交鋒;而也因此,在全書中,他屢次述及當代知識分子,包含一些誠懇博學,具反思,乃至力圖實踐者其學問及生命的局限時,也特彆清朗易讀。原來,雖從古老的中國走齣,這些人卻一樣走入瞭那概念化,那不可親,那隻探生命幽微,卻乏趣味、乏江湖、乏活潑乾坤的老路。

  這樣的書,從講方法、談概念的看來,既主觀又沒學問,但講方法談概念不正是當前學問最大的異化麼談禪之教學,我總喜歡舉下麵的應答:

  東京天寜芙蓉道楷禪師,參投子,問:「祖師言句如傢常飯,離此之外,彆有為人處麼?」

  子曰:「汝道寰中天子敕,還假堯舜禹湯也無?」

  的確,天子下敕,自說即為君命,何須假藉權威,反觀當代學界,言必談齣處,卻從不問那原典如何産生,既為句下之徒,當然難以言那應緣而發的第一義。

  而也正因祖師言句都從自己胸襟流齣,所以即便蓋天蓋地,卻總如尋常傢飯般親切。同樣,真具氣象者,其言盡管超乎慣性,筆下縱有王者之氣,卻因不假藉權威,不尋章逐句,不撥弄概念,不執著形式,也總令人覺得可親,尋常人乃可在此無隔,在此印證。而離瞭這親切,不要說難直指那生命學問的大義,首先異化的也就是言說者本人。

  原來,學問無它,惟在氣象。你能以生命氣象對曆史氣象,以氣象之筆舉氣象之人,談史論事,為學說藝,何須雄辯再三,何須部繁帙重,平常道來,就有一番自傢風光。

林榖芳



素看孔子


  如果把《論語》當成一部上乘的小說來看,如何?讀完薛仁明《孔子隨喜》,我感謝作者提供瞭這樣一個視角,可以看小說一樣的看《論語》。

  視角一轉換,彷彿取得通關密碼般,突然間,都看懂瞭。那些原先緘默似石看來全部一個樣的古人突然間,你說我說,連語氣、連舉止、連性格、連身世背景、連他們的命運,一一清晰到像《紅樓夢》裏寫齣的百樣人,每一個都難忘。

  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劇情的隻關心寶黛戀情。稍長後看熱鬧,挑愛看的章篇看,王熙鳳辦秦可卿喪事的那種場麵調度,真好看。晴雯撕扇,病補孔雀裘。講話大舌頭的史湘雲,喝醉瞭睡在芍藥裀上。有人認同薛寶釵的世故明理,探春爽利有英氣,鴛鴦好蘊藉大方。便是代錶儒傢堅固係統的賈政,在我們年過半百閱世堪多後,始能明白脂胭齋所批賈政之為人物,「有深意存焉。」李渝一篇文章〈賈政不作夢〉這麼說,「是賈政,扶養寶釵母子;是賈政,攜賈母和黛玉的靈柩歸葬南鄉;是他,送彆瞭寶玉。隻有賈政可以撫慰生者,安息逝者,讓離者心安地離去。如果寶玉承盡瞭愛和哀,賈政擔盡瞭事和責。」

  沒有賈府,不會有大觀園之夢。沒有賈政做為磐石的大觀園,不會有寶黛晴雯這些逆叛之花開齣牆外。賈政的存在,是要有點年紀之後纔會注意得到吧。

  薛仁明寫孔子,眾弟子裏他跟孔子一樣特彆鍾愛顔迴,不說孔孟,隻說孔顔,顔迴也是他最企慕能夠達到的人格狀態。然而顔迴,我很介意孔子曾說:「迴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年輕時候我們受教於鬍蘭成,跟妹妹硃天心不同,我對鬍老師的一切言行誨喻,無所不悅。這在我,永遠是受益的一方。但對鬍老師一方,我於他其實是無所助益的。審視這點,我仍耿耿於懷。

  把孔子寫成小說,有日本小說傢井上靖。我知道唐諾以前想寫,從子貢的觀點切入(聽聞已經有人這麼做也齣版瞭)。子貢是商人,與孔門最異質,又夠聰明,不齣手則已,《孔子傢語》裏記載他一齣手而亂齊、存魯、強晉、弱吳、霸越,儼然戰國時代縱橫傢的先驅。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子貢隨行半程。孔子死後,他廬墓三年,又三年。《史記》寫最後一位見孔子的人是子貢,孔子負杖逍遙於門,看到子貢說:「賜,汝來何其晚也?」接著的一段對話,極為動人。子貢若做為一名敘事者,也許更能看到差異,而揭開的麵相因此會更多樣,復雜和豐富。

  三十餘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遊淺草觀音寺,鬍老師指看寺壇上兩柱字,談起能樂的舞姿猶如此:

  佛身圓滿無背相,
  十方來人皆對麵。

  這兩句講修行,修得人事物,照麵即見,沒有隔障。當然這兩句也可以拿來說孔子的因材施教,一對一的,每人得瞭各自的那一份。《孔子隨喜》,在當代,在兩韆五百年後,亦自是一份。

硃天文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