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增订本)

大逃港(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国内第一本专门揭秘大逃港事件的书籍,
真实再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大变局前夜的历史。
增订版增加了多幅图片和近万字内容。

  本书作者以记者的身份在二十多年里,一个一个跟踪寻访大逃港的亲历者,从当时的地方要员到普通百姓,从立功受奖者到受罚者,从逃港后发迹致富者到终生穷困潦倒者,真实记录了从1950年到1979年间发生在深圳河边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事件。

  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准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习仲勋

  1949年后,内地绵延三十年的逃港浪潮一波接一波,这段历史一直被湮灭。本书作者以记者的身份,在二十多年里,一个一个跟踪寻访大逃港的亲历者,从当时的地方要员到普通百姓,从立功受奖者到因罪受罚者,从逃港后发迹致富者到终生穷困潦倒者,真实记录了从1950年到1979年间发生在深圳河边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事件,再现了内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在大变局前夜的这段历史。

  本书自2011年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已经成为常销书。此增订本增补了多幅照片和逃港者自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秉安


  中国着名记者型作家,长期从业新闻传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获1990 - 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现鲁迅文学奖)。
 

图书目录

楔子:20多年前的寻找
 
第一章 风云初变
第一节 浅浅的界河
第二节 血溅闸门山
第三节 深港特工秘密战——活擒刘立福
第四节 荷叶塘故事——一个地主后代的回忆
第五节 强扭的瓜不甜——宝安县的合作化和“退社风”
 
第二章 “五七”大逃港
第一节 偷渡者的福音——“大放河口”
第二节 三十年牛郎织女:文素巧寻夫
第三节 逃港的广州女大学生
第四节 “木脑壳”八次逃港传奇
 
第三章 “六二”大逃港
第一节 “六二”大逃港为甚么会发生
第二节 逃港:饥荒中的出路
第三节 宝安县委书记李富林
第四节 陶铸下令:把岗哨撤了
 
第四章 “六二”大逃港在境外的影响
第一节 涌过边界的洪流
第二节 感天动地的华山泪雨
第三节 梁成功九龙寨奇遇
第四节 暴雨下的冤魂
第五节 潮水冲击之后
第六节 全港大审判
第七节 从逃港者到“洋参大王”
 
第五章 抚不平的波澜——深圳河边的社会主义大教育
第一节 北戴河的错误判断
第二节 在深圳河边筑起“铁壁铜墙”
第三节 西坑之战——社会主义阵地的争夺
第四节 “爱”也拴不住的“心”
第五节 刑场上的鲜血——老头与青年殊死血斗
 
尾声:从大逃港到大开放

后记
 

图书序言

第一节 浅浅的界河
 
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共高层最初的决策
 
20世纪40年代末,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两大阵营相互敌视,几无往来。罗湖桥便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极为珍贵的“对外走廊”。
 
如何充分利用这条“对外走廊”成为毛、周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咕、咕……”这是海拔214米的深圳牛屋岭上。拨开密密的乱枝树叶,我看见一块不到50平方米的沼泽地。水流,更准确地说是从地下涌出的泉水,在那儿发出轻微的“咕咕”声……
 
这便是深圳河 ── 深圳和香港的界河的源头。
 
深圳河自梧桐山发源,从东北往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河最宽处75米,最窄处仅为2米,人一跃就可以跳过去。
 
1898年,中英谈判代表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香港新界“租借”给英国,以深圳河作为港英方和中方的分界线。
 
紧靠着深圳河北岸中方的村镇有沙头角、罗芳、径肚、莲塘、长岭、深圳镇等。
 
紧靠着深圳河南岸的是香港的沙头角、莲麻坑、新屋岭、老鼠岭、粉岭等。两方陆地接界处有开阔的田野和山地。
 
深港西端的深圳湾是两地分界。深圳的最东面是南海,两方的边界为大鹏湾的海水。
 
1949年以前,草深叶密的深圳河边基本上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虽然在深圳镇边有一座罗湖桥,法定上它是香港与内地来往的唯一通道,但两地农民一般不走罗湖桥,他们习惯挽着裤腿,牵着牛、揹着犁越过深圳河,想从哪里下水就在哪里下水。沿河两岸虽然有卫兵巡逻,大都装作没看见。
 
河两边的村庄姓氏主要有陈、庄、叶、万、黄等。沿河两岸村庄,田地是相互交叉的。也就是说,中方的村庄有田地在港英方;而港英方的村庄也有田地在中方,因而两地的农民常要过河到对岸去插田割禾。
 
有时收工晚了,过境的农民便不再回家,就在对方所属的河边搭个茅草篷过夜。香港一方,有一个小村叫较寮村,据说就是罗芳村的农民为耕作方便在河对岸建起的。
 
两地的人,常是同一个祠堂分出去的,各姓又结亲联姻,常结着亲戚。
 
1949年10月,由陈赓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佔领了广州后向南挺进,直逼深圳。
 
河南岸紧张起来。解放军的目标在哪里?伦敦弄不清底细。于是两个精锐师,从南洋群岛的丛林调到深港边境;而一封要求增派军队驻守深圳河防线的请示,也很快呈递到英国首相的长桌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