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文集(1980-1989)第四卷 1987-1989(简体书)

赵紫阳文集(1980-1989)第四卷 1987-1989(简体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赵紫阳
  • 文集
  • 中国政治
  • 改革开放
  • 八十年代
  • 历史
  • 传记
  • 政治人物
  • 中共历史
  • 简体中文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498篇原始文献,九成首次面世
  ‧ 多篇影响中国命运的里程碑式文件
  ‧ 系统、准确、权威的巨型一手史料库
  ‧ 全景还原「中国崛起之初」的幕后曲折
  ‧ 深度折射1980年代高层政治博弈

  《赵紫阳文集(1980–1989)》共四卷,约九成的文稿为首次公开出版,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赵紫阳文献汇编。《文集》汇集了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文章、报告、讲话、谈话、信函和批语共498篇,约180万字,并首次展示了若干重要历史文献的原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所有文稿由原赵紫阳办公室部分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集结而成,来源可靠,忠实于原件,编排规范。

  《文集》全面地展示了1980年代中国高层所推行的各种政策及其背后的困境、博弈和突破,涉及经济、政治、党务、外交、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完整而具体地呈现了中国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全过程。

  《文集》为研究赵紫阳和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不仅为反思中国1980年代改革提供了重要文献基础,对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也具有重大价值。这套文集的出版,使我们对中国1980年代改革的认识从模煳、碎片、猜测,走向清晰、完整、真实。对中国和世界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名人推荐

  《文集》亦得到了中、美、法、德等国专家学者的郑重推荐(按英文姓氏排列):

  ◎ 毕仰高(Lucien Bianco,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授)
  ◎ 陈永发(Yung-fa Chen,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邹至庄(Gregory Chow,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原赵紫阳与中国体改委资深顾问)
  ◎ 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总裁、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
  ◎ 金耀基(Ambrose King,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前校长)
  ◎ 巴瑞.诺顿(Barry Naughto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1978–1993作者)
  ◎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The Making of a Premier: Zhao Ziyang’s Provincial Career作者)
  ◎ 傅高义(Ezra Vogel,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作者)
  ◎ 许成钢(Chenggang Xu,香港大学名誉教授、长江商学院教授)
 
《赵紫阳文集(1980-1989)》—— 洞察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思想与实践 卷册说明: 本文旨在介绍《赵紫阳文集(1980-1989)》系列中,除第四卷(1987-1989)之外的其他卷册内容,重点阐述赵紫阳在改革开放初期至关键转型期所展现的理论贡献、政策实践及领导风范。 前言:时代的见证者与改革的先行者 赵紫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实践深深烙印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进程中。这套《赵紫阳文集(1980-1989)》汇集了他在这十年间,特别是担任中央领导职务期间的讲话、报告、批示和文章,是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探索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论辩的珍贵文献。 本套文集涵盖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在地方积累经验,到进入中央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整个关键阶段。文集不仅展现了赵紫阳作为一名卓越政治家的深邃思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面对深刻变革时的种种张力和探索。 第一卷:改革的萌芽与初探(1980-1982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文集,主要收录了赵紫阳在四川省主政期间的讲话和文章,是“改革开放”思想最早在地方层面付诸实践的记录。 核心内容: 1. 农村改革的破冰与深化: 重点记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四川的推行经验。这不仅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更是打破传统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关键一步。文集中可见他对土地使用权、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关系的精辟论述,以及如何应对改革初期阻力的策略。 2. 计划与市场的初步结合: 探讨了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试验。这包括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早期形态的思考和论证。 3. 思想解放的倡导: 这一时期的文集,特别是针对知识分子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讲话,凸显了打破僵化思想的努力。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大胆创新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研究价值: 第一卷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改革如何从农村发端,以及初期决策层如何平衡稳定与变革的视角。其内容侧重于具体的试点经验和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批判性继承。 第二卷:中央领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983-1985年左右)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赵紫阳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文集内容转向更宏观的经济战略部署和城市经济改革的规划。 核心内容: 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详述了对国营企业改革的构想,特别是“放权让利”的实践,旨在增强企业活力和自主经营能力。这涉及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早期探索。 2. 价格闯关与财政金融改革的酝酿: 文集中包含了对价格体系改革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如何平稳过渡的思考。同时,也涉及到财政包干制等财税体制改革的探讨,意图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 3. 对外开放的布局: 记录了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政策指导,强调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眼光。 4. 党政分开与政府职能转变: 探讨了如何转变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从直接干预转向宏观调控和提供服务。 研究价值: 第二卷标志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文集反映了中央领导层在复杂经济结构中寻找平衡点的艰辛努力,特别是对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的系统性调整思路。 第三卷:改革的深化与理论的探索(1986-1987年左右) 这一阶段,改革的触角伸向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互动。 核心内容: 1. 股份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探索: 记录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探索,包括对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新兴经济形态的肯定和指导。这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概念的丰富和拓展。 2. 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与治理: 应对80年代中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问题,文集收录了赵紫阳对经济“软着陆”策略的阐述,强调运用经济手段而非简单的行政命令进行调控。 3.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期思考: 尽管重点在经济,但这一时期的讲话中开始显现出对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的关注,强调依法治国和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必要性。 4. 对“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的回应: 面对意识形态的保守阻力,文集收录了赵紫阳坚持实践标准、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为改革争取了必要的理论空间。 研究价值: 第三卷是理解中国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文献。它清晰地展示了赵紫阳在复杂社会思潮中,如何以务实的态度推进改革的理论基础。 文集整体特色: 《赵紫阳文集(1980-1989)》的非第四卷部分,共同构成了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决策层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生动编年史。其核心特点在于: 实践指导性强: 讲话多直接针对当时的政策难点和具体工作部署,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展现了赵紫阳如何从基层的具体经验中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而非空泛的理论构建。 务实审慎的态度: 在推进激进变革的同时,始终关注社会承受力与政治稳定,体现了领导者的历史担当。 阅读这些卷册,不仅能深入了解赵紫阳本人的思想脉络,更能重温那个充满探索、活力与挑战的“中国试验”年代。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九八七年
总结经验 稳定物价
一九八七年一月五日至七日 ... 11
进一步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筑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九日 ... 12
给《中国建设》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七年一月 ... 18
给外文出版社《中国手册》英文版的贺词
一九八七年一月 ... 19
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 20
在研究经济改革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二月二日... 25
祝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一九八七年三月五日... 28
关于组织机电设备攻关的意见
一九八七年三月七日... 31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三日 ... 32
在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 ... 40
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给邓小平同志的信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 47
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初步研究》的批示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 49
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 50
用新的观点分析形势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
一九八七年四月六日... 75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日... 7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 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 ... 83
在上海市调研时谈深化企业改革等问题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 ... 87
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成立三十五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 90
关于计画体制改革的意见
一九八七年五月八日... 91
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 ... 96
在中央几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九八七年一月至五月 ... 105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搞好智力开发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三日 ... 119
在全国整党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 120
关于加强经济法制建设的一封信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 123
发展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贸易关系
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 124
继续稳定物价 控制通货膨胀
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至八月十五日 ... 130
就联合国“五十亿人口日”发表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七月三日... 138
关于改革物资管理体制的意见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一日 ... 140
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推广到全军全社会
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 143
国家计委要成为真正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一九八七年八月五日... 145
搞稳一点 收紧一点
一九八七年八月八日... 148
在改革中加强对执行国家政策的严格监督
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 151
立足国情 面向未来 制定我国长远经济发展战略
一九八七年九月四日... 152
让农民企业家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起带头作用
一九八七年九月六日... 164
关于海南建省筹备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一日 ... 170
在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二次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四日 ... 173
使创汇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 175
在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论坛第二次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 176
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汤姆.布罗考问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 178
在全国计画会议与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 185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八周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词
一九八七年九月三十日 ... 199
给中国记协成立五十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七年九月三十日 ... 201
关于党政分开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 ... 202
附录: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日 ... 207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 217
在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 ... 255
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 ... 257
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 ... 265
会见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时的谈话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 ... 273
致陈守一教授的信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九日 ... 282
关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 283
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党外人士茶话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 289
给《经济日报》创刊五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七日 ... 293
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贺信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 294
总结实践经验 提高贯彻十三大精神的自觉性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 295
关于一九八八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 302
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 305
以改革总揽全局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 ... 313
接见第八期体改研究班学员时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 317
下决心把住房制度改革搞好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323
给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新的动力和新的政策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 329
 
一九八八年
党对于具体文艺作品要少管少介入
一九八八年一月七日... 339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九八八年一月 ... 342
对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逝世发表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四日 ... 356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国家计委汇报经济形势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 357
给《文汇报》创刊五十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 362
採取积极态度对待外贸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一九八八年一月三十日 ... 363
向瑞士达沃斯一九八八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电视演说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 366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二月四日... 369
关于起草制定私营企业管理条例的三次批示
一九八七年十月至一九八八年二月 ... 384
致沈阳电工机械厂厂长李正治的电报
一九八八年二月六日... 386
进一步解放思想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一九八八年二月七日... 387
关于《对今年物价形势的分析及“双紧”方针的看法》的批语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一日 ... 390
接见全国企业承包责任制座谈会部分代表时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二日 ... 391
经济要繁荣 党政机关要廉洁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 395
规章制度要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 397
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的批语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日... 400
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全体同学的回信
一九八八年三月六日... 401
落实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 402
在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五日 ... 405
给中央团校成立四十周年的贺信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 417
关于发挥我国稀土优势的两次指示
一九八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六月三日 ... 418
在研究改革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日... 420
在全国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 424
对杜星垣和吕东关于闽粤两省对外开放调查报告的批语
一九八八年五月六日... 431
认真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九八八年五月九日... 432
同安志文和马洪谈物价与工资改革问题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三日 ... 435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物价和工资改革方案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六日、十九日 ... 438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发挥辐射作用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 442
关于胜利油田挖潜增产的两次批示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六月二十七日 ... 444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
一九八八年五月三十日 ... 445
想办法把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建设资金
一九八八年六月六日... 457
对《中国的企业管理要害何在》一文的批语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三日 ... 459
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视察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 460
在晋陕两省视察工作时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 ... 463
关于信访工作的批示
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三日 ... 472
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批语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 473
在中央军委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仪式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 ... 474
会见瑞士苏黎世大学林德教授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 ... 476
认真整顿流通秩序 坚决控制物价上涨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 484
在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仪式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四日 ... 497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五日 ... 499
同弗里德曼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九日 ... 510
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 519
在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 528
关于形势教育问题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 539
肃贪工作必须有制度有机构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日... 544
物资部门在价格“双轨制”下要有一套反腐蚀的办法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日... 546
改革开放是我们确定的长期方针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日 ... 547
农业发展关键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四日 ... 551
在会见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菲雪时的谈话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 553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必须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日 ... 561
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日 ... 569
建立国家调控下的生产资料市场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六日 ... 572
进一步用十三大的理论武装全党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 574
同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577
附录: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在新形势下保持 廉洁问题的会议纪要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 583
 
一九八九年
在全国政协元旦茶话会上的致词
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 591
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一月四日... 594
细心倾听群众的意见 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四日至十六日 ... 599
社会治安问题必须综合治理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八日 ... 602
关于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 604
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八日 ... 618
在老同志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日 ... 619
在听取国家科委汇报时的谈话
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日 ... 622
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批示
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五日 ... 624
关于一些集体企业将资产折股划给职工问题的批示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日 ... 625
关于制定长期规划的谈话
一九八九年三月十四日 ... 626
会见香港前途研究会邹至庄等人的谈话
一九八九年三月十八日 ... 630
关于厂长如何领导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 634
认真搞好治理整顿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
一九八九年四月六日... 641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治理整顿的问题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一日 ... 646
全国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 ... 648
在胡耀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 650
中朝友谊有利于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 654
在建设和改革的新时代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
一九八九年五月三日... 657
后记... 663
 
 

图书序言

出版说明

  《赵紫阳文集(1980–1989)》收录了赵紫阳自1980年出任国务院总理,至1989年去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文章、报告、讲话、谈话、信函、批语等,共498篇,180余万字,依时间顺序分为四卷。《文集》涵盖经济、政治、党务、外交、国防、教育、科技、卫生等诸多领域,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特区和开发区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展示了1980年代中国高层推行的各种政策主张、理论观点及相关政治博弈,呈现了改革开放最初十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细节。《文集》由原赵紫阳办公室部分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原始文献编纂而成,来源可靠、编排规范、忠实于原件,多数篇目属首次公开或首次完整公开。《文集》虽非同期文献的全部,却是迄今为止最系统、也最具规模的赵紫阳文献汇编,为还原和理解早期中国改革开放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对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也极具文献价值。《文集》出版过程中,本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文本考订、原件比对、史实核查、资讯增补等工作,力求达至文献史料出版的最高准确度、客观度。除文字史料外,本社对视觉史料也极为重视,试图通过对历史图片及原始文献的搜集和选用,将其携带的历史资讯传递给读者。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编辑部2016年5月

编辑说明

  《赵紫阳文集(1980–1989)》主要汇集了赵紫阳同志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文章、报告、讲话、谈话、信件和批语等,近500篇。其中有一部分曾公开发表过,大部分则在当时党政机关的文件、简报上印发或传达过,是首次公开出版。文集所涉及的十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和奠基时期。当时,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四化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其间经历了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两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进行了国民经济大调整,制定并胜利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彻底扭转了文革十年动乱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群众生活极度困难的被动局面,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第一步目标(头十年翻一番),从而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这十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十年,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改革首先在农村突破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由工业、商业发展到其他第三产业,从承包经营、股份制试点到城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到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从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到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保护环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立足国内到坚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主动迎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勇攀世界科技新高峰。这套文集既见证了这十年间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逐步重新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也反映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内外因素相互影响,工作难度异常巨大,为政者甘苦备尝的秘辛。这十年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些不尽人意的遗憾;既积累了改革成功的经验,也有出现通货膨胀的教训。从文集中可以看出,在邓小平等老革命家的领导支持下,本书作者与胡耀邦、万里等同志一道认真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从而大彻大悟,立志为民,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崇尚法治,勇于开拓创新,努力遵循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在日新月异的新产业革命、新科技革命中尽心竭力,弃旧图新,不断探索新的为政之道、治国之策、兴业之本和强国之路,以掌握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主动权。这十年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了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书中所反映的每一项巨大成就或一些难以避免的失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真实记载和深入研究这段难忘的史实和第一手文献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让历史告诉未来,促使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融入世界,为实现振兴中华,攀登世界强国的新高峰而奋斗!本书编辑组由原赵紫阳办公室部分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为保持文稿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编辑中均保持了原貌,编者仅对个别文字作了订正。
 
《赵紫阳文集》编辑组2014年4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赵紫阳文集(1980-1989)》前三卷,我对赵紫阳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今,第四卷将时间跨度定格在1987-1989年,这让我更加迫切地想深入了解他在这段关键时期,面对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国内外挑战时,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这几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开始凸显,国际形势也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好奇,他对于当时经济改革的下一步方向,比如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等,有着怎样的具体设想和实施计划。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那个时期重要的议题,书中是否会披露他在这方面的真实想法和遇到的阻力,是我非常关注的。还有,1989年春夏之交的事件,是那个时代最令人扼腕的一页,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关于他在这段时期内的讲话和思考,去理解他当时的立场和所做的努力。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那个复杂而充满转折的中国时代的深刻洞察。

评分

第四卷《赵紫阳文集》,涵盖1987-1989年,这三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个人最为关注的年代之一。在此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改革探索,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露。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赵紫阳先生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例如价格改革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在那个时期也愈发激烈,我希望书中能更深入地披露他在这方面的真实想法、政策构想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够通过他本人的文字,去体察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高层决策者的思维逻辑,对我深入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套《赵紫阳文集(1980-1989)》的出版,特别是第四卷,1987-1989年这段聚焦,对我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这几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矛盾交织,思潮涌动,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尤其想了解,在当时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赵紫阳先生如何思考和推动价格改革,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大经济议题的深入论述。此外,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在那个时期也逐渐升温,我非常好奇他在这一领域的真实看法、具体设想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阻碍。通过这本著作,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看到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试图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并从中汲取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刻洞见。

评分

《赵紫阳文集(1980-1989)》的第四卷,聚焦1987-1989年,这三年对我而言,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期”。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需要深入了解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如何思考的。赵紫阳先生在这段时期身居要职,他的言行无疑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轨迹。我特别想在这本书中找到他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矛盾,比如效率与公平、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有着怎样的深刻洞察。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思潮,也是我极为关注的部分。这本书是否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他在这些复杂问题上的战略构想、政策权衡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将是我阅读的重点。能够通过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去触摸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决策者的思维过程,这对我理解中国改革的复杂性,以及历史的演进逻辑,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在80年代末期所经历的变革充满好奇,而《赵紫阳文集》的第四卷,1987-1989年这段内容,恰恰是那个时期最核心的记录。这段时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迫切想在这本书中,看到赵紫阳先生如何理解和应对当时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比如通货膨胀的治理,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他是否能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在那个时期也达到了一个高潮,我非常想了解他对于政治改革的真实想法,以及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阻碍。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文献集,更是理解那个时代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一把钥匙。

评分

《赵紫阳文集》第四卷,1987-1989年的内容,对我而言,是理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富争议和最富启发性的时期。这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我非常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更清晰地了解赵紫阳先生在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难题时,是如何进行分析和决策的。他对价格改革的考量,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设想,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带来的社会冲击,都是我特别关注的方面。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那个时期绕不开的话题,我期待书中能有更详尽的论述,去展现他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尝试,以及所面临的阻力。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那个关键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发展的复杂性。

评分

我对这第四卷《赵紫阳文集》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所涵盖时间段内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张力。1987年到1989年,可以说是一个“窗口期”,改革开放的红利初显,但也伴随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官倒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激化。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思想解放的浪潮涌动。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先生无疑站在了风口浪尖。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著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在这一时期是如何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声音,以及他对政治改革的真正设想和实际操作。书中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关于具体政策制定过程的记录,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决策逻辑至关重要。我相信,这些文献能够提供许多关于当时高层政治运作的鲜活案例,帮助我们理解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妥协与坚持。作为一名对中国政治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能够从这些珍贵的文献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超越那些碎片化的叙述,去把握那个关键历史阶段的全局。

评分

这本《赵紫阳文集》的第四卷,1987-1989年这段内容,恰好是我对中国改革开放史最感兴趣的时期之一。从价格闯关的艰难抉择,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再到社会思潮的涌动,这几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赵紫阳先生如何在高层决策中,权衡利弊,提出并推动具体的改革举措。例如,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对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通货膨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我尤其想了解,他在面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时,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试图引导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当时的政治文献,去理解那些历史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资料。

评分

从前三卷的阅读体验来看,这套《赵紫阳文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决策和思想。现在,第四卷将焦点放在了1987-1989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政治层面的讨论也日益活跃。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赵紫阳先生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处理好价格改革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他所提出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书中是否会更详尽地披露他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尝试,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在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年代,是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 navigating,并试图推动中国朝着他所设想的方向前进。

评分

这套《赵紫阳文集(1980-1989)》的出版,尤其是第四卷,1987-1989年这个时间段的聚焦,让我感到格外的振奋和期待。1987年到1989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极为关键且动荡的几年,政治、经济、社会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近代史和政治变迁的读者,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时代的脉络,深入了解当时的决策者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是至关重要的。赵紫阳先生在这段时间内身居高位,直接参与和主导了许多重大决策,他的讲话、报告、指示,无疑是还原那个历史现场最直接、最生动的证据。我尤其好奇的是,在价格闯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以及随后一系列复杂局面出现时,他的真实想法和政策考量是什么。书中是否能够呈现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对一些历史事件给出更深刻的解读,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试图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这种从第一手资料中汲取历史养分的阅读体验,远比二手资料或媒体报道来得更为真实和有价值,也更能帮助我形成独立、审慎的历史判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