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
图文精致、居家必备的实用青草药图鑑,
详述青草药基本认识,
药理对照病症、正确运用青草药配方,
让您善用草药不生病,识药、用药不求人。
「青草药」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而言,也许是陌生的。但是,青草药在民间已流传多年。一般而言,「青草药」是指中药典籍所列的中药材以外,在民间所流传的青草药,也可说是地区性的民间用药和偏方,而且大部分为鲜品,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而未进一步泡制处理的药材。
台湾因位处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之间,所以植物资源种类多样且丰富,再加上南北纵贯的中央山脉,因此具备了寒带、温带、热带等各类型的气候,以及低、中、高不同海拔的地形环境,根据目前统计已确定植物学名的高等种子植物将近六千种,这其中的43%即是台湾的固有种,且达一千余种的药草已供坊间民众使用。
本书收录了158种常见草药植物,并附彩色图片提供读者辨别草药的外型特征,另外内容说明详尽且浅显易懂,一般读者一读便懂。本书不仅对每种青草药的科别、中名、拉丁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分布、形态特征、药用部分、採收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介绍,更提供了1600多个常见病症应用植物组成配方,帮助读者在遵照医嘱下合理且安全地利用青草药来强健身体和防疾治病。
由于草药种类繁多,外形抑或相似难以辨认,在此为避免读者误认而随意採摘食用,本书在「形态特征」的部分,除了详加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不同的性状说明外,另外也附上草药因为四季更迭所产生的不同形态图片。书中呈现的精致彩色图片和详细的资料内容,除了增加读者的辨识关键外,更增添了本书内容的说明性和丰富性。
书中所提供的「应用植物组成」或配方用量并非固定量,读者在家自行煎煮时,须以个人体质的差异来调整用法与用量,并参考书中对于该草药所提出的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项,或在食用前先请教专业的中医药师,避免误食或滥用,造成病情延误。
◎本书特色 ★158种最常见的青草药+470余幅精致彩图
★1,600多个经典传世应用植物组成配方
★正确善用草药不生病,识药、用药不求人 一、认识生活中常见青草药,人生健康又亮丽: 158种常见青草药,依每种青草药的科别、中名、拉丁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分布、形态特征、药用部分、採收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介绍,让读者对青草药有一整体的了解。
二、470多幅精致彩色照片,提供辨识依据,避免误用: 由于植物会随着四季更迭呈现不同的面貌,本书特聘请植物专家郑元春老师实地拍摄,上山下海,足迹遍及全台和各离岛,收录了470余张精致且丰富的图片,一一为读者做详尽的呈现,除了方便读者辨识外,更增添了本书的说明性和丰富性。
三、1,600多个经典传世常见病症应用植物组成配方,有助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 本书提供了植物应用组成,读者可参考其组成、用法与配方,以应用到至相关症状,煎煮时应要少量、多次斟酌用量以及个人体质的虚、实、寒、热的适应性。
四、图文并茂、易读易懂的青草药图鑑: 简单易懂的文字,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草药术语,可读性高,搭配说明性强的精致图片,让读者不须具备专业背景,即可轻松认识、採集并应用。
五、选题最经典、最具珍藏价值: 教你读懂并掌握青草药应用,快速学会对症下药,每次翻阅,必有所获。
六、兼具科学性、实用性,教你要「补」,不要「毒」: 详细描述青草药的植物生态特征,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能认、能採、能用,以科学、合理地利用青草药来强健身体、防疾治病。青草药药性温和,但并非没有副作用,为求谨慎,特别在「注意事项」和「禁忌」中,对部分青草药的副作用或毒性做详细记载,提醒读者注意。
七、居家养生,老少咸宜,适合全家一起阅读的书: 「百花争鸣、绿意盎然」不再只是怡情养性,还能「固本养气、延年益寿」,研读本书,让您一眼认出路边的灵芝草药。
◎注意事项:若染有不明疾病或急性病症的患者,切勿滥用中、青草药,应尽速就医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耽误就医,本书仅供参考,使用前仍须请教专业中医人员,避免不明药理破坏自身健康。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收录了最常用的158青草药,不仅对每种青草药的科别、中名、拉丁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分布、形态特征、药用部分、採收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介绍,更提供了1600多个常见病症应用植物组成配方,帮助读者在遵照医嘱下合理且安全地利用青草药来强健身体和防疾治病。
●小小身分证 我们提供了该植物详尽的科别、中名、拉丁学名、英名、别名、原产地与分布。方便读者对照病证查询,既快速又方便。
●形态特征 由于植物的种类繁多,如何辨识清楚,真的相当不容易,为了避免读者误认,甚至误用,本书在「形态特征」部分,特别针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孢子等性状多加以描述定义,并加上花期、果期,以作为读者辨识植物、採收植物的依据。
●功效与应用 该药草在药理方面的应用,除了针对各种病症的应用外,还包括药用部分、採收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成分以及用量、用法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对该种青草药的认识与查询。
●完整的呈现 精致的图片,从植株、叶片、花朵到结成果实的各种形态完整的呈现,辨识度清晰明了。
●应用植物组成 本书提供了1600多个常见病症应用植物组成配方,帮助读者在遵照医嘱下合理且安全地利用青草药来强健身体和防疾治病。
●注意事项 为求谨慎,另有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项,详加说明该药草不可食用的特性。
●药用部分 提醒读者该草药的药用部分。
药草智慧的现代应用:一卷深入人心的草本指南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的关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本源,探寻那些植根于传统智慧的天然疗愈力量。本书并非一本青草药图鉴,而是一部着眼于现代生活方式、强调科学认知与实践运用的草本应用宝典。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草本知识体系,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有效地利用天然植物资源来维护身心健康。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我们深知,浩瀚的草本世界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本书摒弃了传统草药典籍的艰涩晦涩,转而采用一种结构化、现代化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药理知识转化为清晰、易懂的实践指南。全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基础概念的建立,到特定功效的深度剖析,再到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草本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草本科学的基石——重新认识植物的力量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它致力于打破对草药的神秘化解读,以严谨的现代科学视角来审视植物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和安全边界。 章节细分与内容概述: 1. 植物化学导论: 详细介绍草本植物中主要的活性化合物,如生物碱、黄酮类、萜烯类、多糖等。不再泛泛而谈“有效成分”,而是深入解析特定化合物(如姜黄素、槲皮素)在人体内是如何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这部分内容借鉴了药理学和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图表清晰展示作用通路。 2. 药理学基础与作用模式: 阐释不同提取方法(如浸泡、煎煮、酊剂)如何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和生物利用度。讨论草本作用的“协同效应”——即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效果可能大于单一成分的简单叠加。同时,也严肃探讨了剂量、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强调“适量”是安全使用的前提。 3. 质量控制与标准: 介绍如何辨识高质量的草本原料,包括产地、采摘时间、干燥工艺以及储存条件对药效的影响。引入现代标准,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检测概念,引导读者进行理性消费和使用,避免购买到劣质或受污染的原料。 4. 安全与伦理边界: 这是本书最为强调的部分之一。我们详细列举了已知的药草相互作用(Herb-Drug Interactions),特别是与处方药的潜在冲突。书中会明确标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人群的禁用或慎用清单,并强调草本补充剂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第二部分:身心调节的系统方案——针对现代生活挑战的草本策略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落地,针对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健康挑战,设计了一系列以草本为核心的调节方案。重点不在于“治病”,而在于“提升机体抵抗力和平衡性”。 针对压力与情绪管理的策略: 抗疲劳与能量管理: 聚焦于适应原(Adaptogens)类草本,如红景天、南非醉茄等,深入分析它们如何调节 HPA 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稳定皮质醇水平。提供日常饮用配方,以应对长时间工作带来的慢性压力。 睡眠优化系统: 区别于单纯的镇静剂,本章探讨如何通过草本(如缬草、西番莲)来调节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而非强行催眠。包括睡前放松仪式和不同剂型的选择。 情绪平衡与神经滋养: 介绍有助于神经递质平衡的草本(如圣约翰草的现代应用与风险提示,以及燕麦草对神经系统的滋养作用),重点在于长期、温和地改善心境。 针对消化系统与代谢的优化: 肠道微生态支持: 探讨具有益生元性质的草本(如菊苣根),以及如何利用苦味草本(Bitters)来刺激消化酶分泌,改善营养吸收效率。 代谢支持与体重管理辅助: 介绍有助于稳定血糖的草本(如肉桂、葫芦巴),以及促进水液循环和排毒的植物(如蒲公英根的深层应用)。强调草本仅作为健康饮食和运动的辅助手段。 针对免疫力与抗氧化维护: 季节性免疫调节: 侧重于非刺激性、长期维护免疫系统的草本,如灵芝、紫锥菊等,并根据季节变化提供使用时间点建议。 细胞健康与抗氧化维护: 介绍高抗氧化能力的浆果类植物提取物及其他草本来源,解释自由基清除机制,并将其融入日常饮食的实践建议。 第三部分:草本的实践与艺术——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掌握 本部分是实操指南,旨在赋能读者,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从植物中提取所需精华。 提取工艺的精细化指导: 煎煮的艺术: 不仅仅是“煮水”,而是讲解“先煎”“后下”“闷泡”等技巧如何针对不同药材的特性(如根茎类与花叶类)实现最佳的有效成分溶出。 酊剂与醋浸液制作: 详细介绍醇提(酊剂)和醋酸浸泡法(醋浸液)的原理、适用范围、浸泡时间控制和储存条件。尤其强调酒精浓度的选择及其对不同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 油浸与软膏制作: 针对外用草本(如金盏花、俄勒冈葡萄根),提供低温油浸法制作药用浸泡油的详细步骤,以及如何将其制成便于携带和使用的软膏基质。 配方的设计与调和(Synergy): 本书提供了一套基础的“配方逻辑”,教授读者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将不同功效类别的草本进行科学搭配,以达到优化的效果。例如,如何平衡一个“主导药材”的可能副作用,通过“辅助药材”和“调和药材”来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和口感的改善。 储存、记录与可持续性: 如何正确干燥草本以保留药效,不同成品(干粉、酊剂、油膏)的最佳储存环境,以及如何建立个人的“草本日志”,记录使用效果、剂量调整和身体反应,形成一个持续改进和自我优化的健康实践闭环。 通过这部详尽的指南,读者将不再依赖于零散的经验之谈,而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基于科学认知、富有实践性和安全性的草本应用体系。全书力求在尊重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视角,构建人与自然健康互动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