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则森正洋的设计隽语 15位巨匠近身人士的专文回顾
让您知悉一代陶瓷设计巨匠的设计观与世界
森正洋与共同制作器物的伙伴之间交谈所说的话语,有时像是严师的当头棒喝,有时像是前辈亲切的叮咛,不时让听者在工作与日常上获得力量与启发。本书收入86则森正洋对话的精粹,以〈以设计人而生〉、〈造形〉、〈社会中的设计〉三个章节区分领域,各章节更邀请到白山陶器的松尾庆一社长、LIXIL的设计师崔宰熏、白山陶器设计室长坂本安树、竹工艺作家宫崎珠太郎等与其亲近的各界人士撰写专文,透过他们的近身观察与回忆,让读者更知悉这位陶瓷设计巨匠的设计工作与世界。
森正洋(Mori Masahiro,1927年11月14日- 2005年11月12日) 日本陶瓷器设计家,佐贺县人。佐贺县立有田工业学校图案科、多摩造形艺术专门学校(现多摩美术大学)工艺图案科毕业。
设计理念是「思考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创作出造形,在工厂进行生产,进而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使用,感受其设计的喜悦」。
荣获第1回Good Design奖(1960年)、第1回大仓和亲记念财团表彰(1971年)、九州工艺设计协会第11回展览协会奖(1973年)、第1回国井喜太郎产业工艺奖(1974年)、第20回每日产业设计奖(1975年)、义大利法恩扎国际陶艺展工业设计类金奖(1975年)、Long Life Design Award(1977年)、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工业设计展陶艺类金奖(1977年)、西班牙瓦伦西亚国际工业设计展陶艺类年度大奖(1983年)、日本陶瓷协会金奖(1999年)、佐贺新闻文化奖(2002年)、胜见胜奖(2004年)等奖项。
简历|
1944年进入岩尾磁器担任学徒勤务员。
1946年师事陶艺家松本佩山。
1952年进入学习研究社编辑部工作。
1954年,进入长崎县窑业指导所(现长崎县窑业技术中心)设计室。
1956年进入白山陶器,后开设设计部,展开长达22年的白山陶器工作生涯。
1958年受商工省产业工艺指导所招聘,并参与芬兰设计师卡伊・法兰克(Kaj Franck)于东京的工作坊。成为日本设计师工艺人协会(现日本工艺设计协会)会员。
1961年九州工艺设计协会创立,担任常任理事。视察欧美设计。前往美国猪熊弦一郎宅邸与野口勇会面。前往芬兰拜访凯伊・佛兰克。
1965年担任日本设计委员会委员。
1966年参与日本陶瓷器产业代表团,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陶瓷器产业与设计教育。
1970年担任佐贺县立有田工业高校约聘讲师。参与有田陶瓷器使节团视察欧美陶瓷器。担任日本陶瓷器意匠中心之出口陶瓷器设计委员会审查员。
1971年担任九州工艺设计协会理事长。
1973年出席第8回世界工业设计会议京都分组会议。
1974年九州产业大学艺术学部教授。Global Eye '75「地中海的火与土设计展」,担任艺术指导选定欧洲作品。
1975年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约聘讲师。
1976年每日设计奖选考委员。
1978年离开白山陶器。成立森正洋产业设计研究所。第8回世界工艺会议京都分组会议。参与日本设计委员会,视察韩国设计。
1979年参与日本设计委员会,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担任国际陶艺奥斯卡会员。
1980年担任九州艺术工科大学讲师。参与日本设计委员会,视察台湾设计。
1981年担任西武百货店商品本部顾问,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陶瓷器产地。
1982年出席国际陶艺奥斯卡匈牙利总会。视察希腊、土耳其、匈牙利、捷克、东德、西德。出席第3回日本文化设计会议金泽分组会议。
1983年应国际交流基金之邀于印尼「现代日本工艺展」演讲,以及泰国清迈的艺术大学等地演讲。担任'83朝日现代工艺展审查员。日本设计学会总会演讲(九州艺术工科大学)。
1984年出席国际陶艺奥斯卡波士顿总会,并至美国各地视察。担任石川县立九谷烧技术研修所讲师、多治见市立陶磁器意匠研究所讲师。
1985年Global Eye '85「地中海的火与土设计展」,担任艺术指导选定西班牙作品。前往西班牙瓦伦西亚与法恩扎视察。担任佐贺县立有田窑业大学讲师。担任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设计工艺科陶瓷专门客座教授。参与第6回日本文化设计会议九州・熊本分组会议。
1986年朝日现代工艺展审查员。第1回国际陶瓷器展「美浓」陶瓷器产业设计部门审查员长。
1987年前往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进行市场调查。接受西武百货公司商品本部家庭用品部的委託。
1988年前往泰国陶瓷设计调查指导。前往韩国视察陶瓷器产业。参与日本陶瓷器设计联盟。前往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伊斯兰陶器。并在景德镇、宜兴、上海博物馆等地视察。
1989年就任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设计工艺科陶瓷专门教授。前往土耳其进行陶瓷器产业视察。担任第2回国际陶瓷器展「美浓'89」陶瓷器设计部门审查员。
1990年7月西班牙陶瓷器产业考察。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研究伊斯兰陶器。
1991年再度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见学。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设计工艺科陶瓷专修生研修。续任九州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前往伊朗研究伊斯兰陶器。
1992年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发表「Farms of Nature and Life」演说,「陶瓷器在艺术与设计的交互作用」研讨会。前往国际陶艺学院土耳其伊斯坦堡总会。
1989年陶瓷公园(长崎县波佐见町)委员会设立。设计「陶瓷之路」陶壁、「简易地图」、休憩所等。指导公园内野外博物馆「世界的窑」的复元。
1996年越南河内、钵场社等陶瓷产业、窑结构等考察。
1999年担任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和之食器―无印良品」开始发售。胜见胜赏,并担任日本设计委员。
品牌故事的构建与叙事力量 书名: 品牌故事的构建与叙事力量 作者: 佚名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一个品牌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绝不能仅仅依靠优秀的产品或创新的技术。真正能抓住消费者心智、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是那个引人入胜、真诚可信的品牌故事。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品牌叙事的艺术与科学,旨在为市场营销人员、创业者、品牌经理以及所有对商业传播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品牌故事构建方法论。 第一部分:理解叙事的本质与品牌连接 本书开篇即探讨了“故事”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从古老的口头传说到现代的数字媒体,故事一直是人类传递价值观、知识和情感的主要载体。我们首先阐释了神经科学如何解释人类对叙事结构(如冲突、高潮、解决)的内在偏好。接着,我们将视角转向商业领域,探讨了品牌故事的独特功能:它不是一句广告标语,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存在”以及“我们为谁服务”的综合性叙事框架。 我们强调,一个成功的品牌故事必须植根于真实性(Authenticity)。虚构的宏大叙事只会招致怀疑,而源自企业创立的初衷、创始人面临的挑战、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才是构建信任的基石。书中详细梳理了“创始神话”的要素,指导读者如何提炼出既能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又能引起目标受众共鸣的“起源故事”。这包括对“英雄之旅”模型的商业化解读——将客户视为英雄,而品牌则作为提供“魔力工具”或“导师”的角色。 第二部分:解构品牌故事的四大核心要素 构建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故事,需要精细打磨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1. 冲突(The Conflict): 任何好故事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对手。在品牌叙事中,这个“对手”可以是效率低下的传统模式、被忽视的市场痛点、不公正的社会现状,或是客户内心的不安全感。我们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了企业如何将自身的解决方案定位为解决特定冲突的唯一途径,从而赋予产品和服务的存在以更高的使命感。 2. 人物(The Character): 谁是故事的主角?这往往是品牌创始人、核心员工,但更重要的是——客户。本书提供了构建“理想客户画像”(Persona)的进阶方法,超越了简单的年龄和收入数据,深入挖掘其愿望、恐惧和未被满足的渴望。品牌故事必须围绕这些人物的成长和转化来展开。 3. 场景与世界观(The Setting & Worldview): 品牌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它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视觉识别、语气(Tone of Voice)和沟通渠道的选择,来构建一个与品牌故事相匹配的、沉浸式的体验场景。例如,一个强调可持续性的品牌,其场景设定必然会突出自然、循环与慢工细作的美学。 4. 解决方案与愿景(The Resolution & Vision): 故事的终点不是产品发布,而是愿景的实现。品牌故事的终局必须指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客户使用该品牌产品后,世界或其生活发生的积极变化。书中特别强调了“长期愿景”的叙述,它确保品牌叙事不会随着季度财报而轻易转向,保持长期的战略一致性。 第三部分:叙事的多渠道传播与生态构建 故事一旦形成,传播的有效性就至关重要。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如何将提炼出的核心叙事,转化为适应不同媒介和接触点的“叙事片段”。 我们详细分析了传统广告、内容营销(博客、白皮书)、社交媒体(短视频、即时互动)以及线下体验(门店设计、客户服务)中,品牌故事的“可变性”与“一致性”的平衡。例如,一个深刻的品牌价值可能需要通过一篇长篇深度报道来阐述其历史渊源,但必须通过一个15秒的短视频来体现其在日常使用中的即时价值。 书中还专门设立章节探讨“内部叙事”的重要性。一个品牌的故事首先要被内部员工所相信和内化。只有当员工成为故事的第一个信徒和传播者时,外部的故事才具有真正的力量。我们提供了将企业文化与品牌故事相结合的实践工具。 第四部分:应对挑战与叙事的迭代 品牌故事并非一成不变的圣经。市场在变,客户在变,品牌自身也在进化。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品牌叙事在面临危机、产品线扩展或重大战略转型时的应对之道。如何诚实地承认过去的错误或局限(即“承认弱点”的艺术),并将其转化为叙事中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新篇章,是维护长期信誉的关键。 结语: 《品牌故事的构建与叙事力量》提供了一套超越战术层面的思考框架。它教导读者如何停止“推销产品”,转而“分享使命”;如何从冰冷的数据中提炼出温暖的人性;以及如何利用人类对连贯性与意义的永恒追求,打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品牌。阅读本书,您将学会如何让您的品牌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识,而是一个值得被讲述、被记住、并被追随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