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红废墟

绛红废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废墟几无例外,皆是当代历史中的政治暴力造成的。
喇嘛的袈裟是绛红色的,一座座寺庙也是绛红色的。
图伯特这巨幅的绛红色地图,又是如何从高处堕入废墟……

  ◆「我的喇嘛/今生真短/想起多少人的一生/比今生更短/伫立喜德废墟/目睹盛景幻灭/是不是如生命的盛景/其实在消逝/随波逐流啊/我们随波逐流/拉萨愈来愈远/拉萨愈来愈远」──本书作者,唯色

  ◆面对朝思暮想的故土,唯色延续《看不见的西藏》的图像散文风格,以故事为主,娓娓叙述这张巨幅的绛红色地图,如何从高处堕入废墟的苦难命运。

  ◆唯色的写作理念:写作即流徙;写作即祈祷;写作即见证。

  ***

  以批判威权着称于世的学者萨依德(Edward Said)说过:「你对帝国主义所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土着没有地图,白人有地图。」意思是,原住民没有地图,而殖民者却有地图。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 A. Stein)则在《西藏的文明》一书中写道:「藏族文明肯定会有自己的地图,但却不一定使用西方的纪实方法。古代的西藏地图更倾向于『表意性』的说明和对重要特征的展现;藏族的地图经常比地形学地图能更加清晰地描述精神和文化的关系,并植入大量宗教和占卜的主题。」

  本书作者唯色在这本书里,把整个图伯特(西藏)看作是一幅绛红色的地图。因为喇嘛的袈裟是绛红色的,一座座寺院也是绛红色的……她这样写道:「在一幅从前绘制着色的拉萨全貌图上,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白房红庙,在整座为河流和树木围绕的城廓之内,只有两大部分:高踞于山巅之上、有着『火舌般的金色屋顶』和千扇红框窗户、数百级迂回阶梯的法王之宫—─布达拉宫,以及右边仿若坛城之状的大昭寺,大昭寺的周围是一群如蚂蚁般大小、来自远方的商贾。这幅具有西藏传统绘画风格的拉萨之图,全然是一个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的二度平面空间,美若仙境,其实仙境也不过如此……」

  对于她深深热爱的故土家乡,唯色是这么看待西藏:「一个探险者的诞生往往始于地图上的旅行。而且,我还是一个……浪漫的……朝圣者,热中于凭借几枝彩色水笔的引导,以拉萨为中心,在各种比例化的地图上呈放射状游弋,把每一个地名、每一种图例、每一串数字都看作是打开或眺望西藏的钥匙或望远镜,并到处添加上蚂蚁般大小、象征那些神圣之处的符号。」

  本书延续《看不见的西藏》的图像散文与诗歌风格,以故事为主,娓娓叙述这张巨幅的绛红色地图,如何从高处堕入废墟的真实命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唯色
 
  全名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图伯特(西藏)人。出生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萨。曾在图伯特东部康地及中国汉地生活、学习二十年。一九八八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之后就职甘孜报社任记者兼编辑。一九九○年春天重返拉萨,至二○○四年六月就职《西藏文学》杂志社任编辑。二○○三年在中国出版的散文集《西藏笔记》被中国当局认为有「严重的政治错误」而遭查禁,因拒绝承认错误,一年后被解除体制内的职务。现为独立作家、诗人,居北京、拉萨两地,自况中国境内的流亡藏人。
 
  迄今着有诗集、散文集、故事集及口述历史专集十八本,合集两本,被翻译为藏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加泰罗尼亚文、日文及藏文的译着十七本。其中《杀劫》、《西藏记忆》、《看不见的西藏》、《听说西藏》、《西藏火凤凰》皆为大块文化出版。
 
  曾获写作与人权多个国际奖项。
 
  写作理念:写作即流徙;写作即祈祷;写作即见证。

图书目录


那大洋,多得像下雨
沖赛康与「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山寨布达拉宫与文成公主神话
「八廓古城」这一场域
拉萨废墟:喜德林
拉萨废墟:尧西达孜


被德国修片师消失的鼻涕
噶尔本啦的供养
三个西藏当代民间故事
还俗的噶玛巴经师
写福尔摩斯去拉萨的嘉央诺布
记埃利亚特‧史伯岭


做过手术的舌头
我在拉萨被「喝茶」
艾未未的「翅膀」来自拉萨
拉萨路边的大人物厠所
一个讲述「现代藏人」的幸福故事如假包换
像末日,更似地狱打开,雾霾中,饿鬼纷呈……


暴雨将至……
影响我们的一本书
他说「西藏是我家」
从《农奴》到《第三极》
《西康史拾遗》中的赵尔丰
读《翻身乱世:流亡藏人口述录》
被尘封的往事

五 歌词及诗
拉萨愈来愈远……
无措
如果在路边……
凌迟
色拉乌孜
革命的火
吉曲河畔的「莲花」
执迷轮回
唯有这无用的诗,献给洛桑次巴……
献给死于非命的云丹
献给阿尼丹真曲宗的诗
藏历土鼠年的痕迹
轮回中的献辞

图书序言

还俗的噶玛巴经师
 
那年,记得是○一年或○二年的藏历新年期间,我去祖拉康朝佛。之后,坐在尽是书籍的僧舍,让热气腾腾的突巴驱散寒气,与熟识多年的古修啦聊天。忽然他说他看见喇嘛尼玛了,是初一那天,在无数藏人排着长队缓缓靠近觉仁波切的洪流中,他惊讶地发现喇嘛尼玛,「穿着俗人那样的巴扎,留着俗人那样的长发,像俗人那样,手里握着一个装满融化了的酥油的小水瓶,一点点地,挪动着脚步。」
  
我难过得含泪了。几年了?这可是头一次听到他的确切消息啊。
  
「真的是他吗?」我无法接受这么多所谓俗人的说法。
  
「是他。我认得他。不过我看见了他的眼神,那不像是俗人的眼神。」古修啦的语气十分肯定。
 
背景
 
「二○○○年一月十日,极冷,阴云密布,飞沙走石。」
  
这是我那年的日记。当时我是《西藏文学》的编辑。那天下午,西藏文联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自治区党委关于噶玛巴出走一事的通报。大概内容是,以闭关为名的噶玛巴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里出走。三天后,被政府派驻楚布寺的四名公安发现,区党委紧急下达一系列重要指示,封锁沿途,严控边境,加强对三大寺的管理,以防出现意外情况,同时派工作组进驻楚布寺。并告知,与噶玛巴同时出走的还有几个人,都是楚布寺的僧侣。还说协助噶玛巴出走的经师与国外分裂势力素有来往,而噶玛巴尚年幼,容易受人教唆。
  
这令人震惊的消息,是指噶玛巴仁波切被裹胁而走?就像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七日深夜达赖喇嘛踏上出走印度的流亡之路,起初也被北京说成是被「叛乱分子」裹胁而走的。
  
通报还说,我们早就知道噶玛巴有出走的苗头,他去年就想跑。这表明了,我们和达赖分裂势力的斗争已经尖锐化,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预谋、有组织的。但是,没什么大不了,根本不能影响和动摇我们反分裂的决心,根本不会阻挡我们即将进行的「西部大开发」计画的实施。目前谣言很多,拉萨的、国外的,什么BBC、美国之音、自由亚洲,都在造谣。希望广大干部群众以今天的这个讲话为准,不准乱传谣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已经愈来愈尖锐了,必须站稳立场,与党保持步调一致。具体到各个单位,一定要加强三个管理,即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