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

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元朝史
  • 历史趣闻
  • 历史故事
  • 忽必烈
  • 元曲
  • 蒙古文化
  • 历史普及
  • 文化史
  • 古代史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成吉思汗、忽必烈统领的战麾下,
中国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之一,
骠悍的大元蒙古男儿,
却有颗柔软的赤子之心

  元朝可不只是武力强国,它的眼界也有如草原般辽阔。
  而当它下了战马,心里居然还藏着一个文青魂?


  【蒙古勇士为什么变成胆小鬼?】
  打雷教战守则第一条:停止行军、躲入草地。

  【元朝皇帝出巡既不坐轿,也不骑马?】
  大象才是御用代步工具,一路雄壮,另类奢华。

  【元朝人都信奉什么?】
  佛陀、基督、阿拉、妈祖皆由官方认证,信仰一家亲。

  【富含文化底蕴的北京城,是何时诞生?】
  元初时由忽必烈下令、刘秉忠设计兼操刀,耗时十八年完工剪綵。

  【征战之余把书看】
  ◎应征皇帝左右手,这几本翻译书得先背熟!元仁宗下令将中原经典《资治通鑑》、《尚书》译成蒙文,赐给蒙古大臣回家K。
  ◎教育办的好,学习没烦恼!广设两万五千官学,遍及各个农村,平均每三千人就有一所。
  ◎元曲四大家道尽人生酸甜苦辣,民间火热演出,填词谱曲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全民共襄盛举。
  ◎元代也有读书会?各地「书会」盛行!关汉卿、马致远带领小组会议,众人纷纷逢场「作戏」。

  【天天都是小确幸】
  ◎不是要让你喝醉,而是让你尝尽滋味──马奶酒、葡萄酒任君挑选,还研发中国第一支蒸馏酒。
  ◎大口吃肉喝酒的元代人,其实很爱养生?写出第一本营养学专书,还附精美插图两百幅。
  ◎众人皆睡独我观星──元代一揽二十七座观测站,设「司天监」观测每日最新星象。
  ◎扶助弱势义不容辞──救助机构完备,广设养老院、惠民药局;刑法减免优待,杖刑不打老人及小孩。

  《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揭露所有元朝不为人知、而且不可不知的有趣历史!各式稀奇古怪的问题,配上许多精辟刁钻的豆知识,一书在手,三分钟增长一则历史见闻,随时随地、随翻随读的元朝知识百科!

本书特色

  ◎历史速成→想问就问!三分钟轻松增长一则见闻。
  ◎考据专业→作者群为历史学者,内容系出典籍考据而来。
  ◎元代百科史→宫廷体制、吃喝玩乐,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尽窥其妙。
  ◎必备野史→是历史故事爱好者的最佳读物,亦是课本以外的进阶元代小百科。
  ◎深入浅出→每则典故约五百字,轻松吸收!
  ◎元代豆知识→延伸101则杂学小知识。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图书简介,不涉及元朝历史: 书名:《烽火与霓裳:秦汉风云录》 引言: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徐徐展开。在中华历史的星空中,秦汉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它们不仅奠定了后世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更塑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色。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英雄辈出、思想激荡的时代——秦朝的铁血统一与汉朝的盛世辉煌。我们不满足于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深入探究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决策,以及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第一部分:大秦的雷霆万钧——从“扫六合”到“沙丘之变” 秦朝,一个短暂却又影响深远的帝国。它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战国数百年的纷乱,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第一章:东出函谷,一统天下 本章将聚焦于秦王嬴政如何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严酷的法家思想,逐步蚕食六国。我们不会将统一视为必然,而是细致剖析秦军的战术革新、后勤保障,以及六国在内政腐败与战略失误上的深层原因。重点探讨“焚书坑儒”背后的政治考量,而非简单的文化压制,理解秦始皇在思想钳制与维护中央集权之间的艰难抉择。 第二章:帝国的骨骼:制度的构建与重塑 秦朝的伟大,在于其制度的开创性。郡县制如何取代分封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这些举措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实现的?本章将详细解读秦律的严苛与高效,探讨中央集权体系的运作机制,描绘出帝国初建时期的官僚体系图谱。我们还将探讨长城修建的社会成本,揭示工程背后无数劳工的血汗与牺牲。 第三章:忽如一夜西风来:秦朝的速亡之谜 秦朝的覆灭速度令人震惊。二世而亡的结局,引人深思。本章将剖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偶然与必然,深入分析赋税的沉重、徭役的无度如何成为压垮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重点分析秦二世胡亥的昏庸与赵高的弄权,并从社会结构、军事部署等多个维度,立体化呈现秦朝从鼎盛到崩溃的内在逻辑。 第二部分:汉承秦制,兼容并包——西汉的开创与中兴 刘邦建立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衣钵,却在制度上进行了至关重要的调整,最终成就了“汉”这一强大的民族符号。 第四章:楚汉之争:英雄的对决与智慧的较量 从鸿门宴的凶险,到垓下之围的悲歌,楚汉相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更是两种治国理念的碰撞。项羽的霸王气概与刘邦的“流氓”智慧,将在此处进行深度对比。解析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经典战例背后的战略意图。 第五章:文景之治:黄老思想的休养生息 汉初,面对秦朝遗留下的满目疮痍,汉高祖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策略。本章将重点阐述黄老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体现,如“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通过对晁错、贾谊等人的思想转变,展现汉朝如何从休养生息逐步走向国力复苏。 第六章:雄才大略的卫青与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是汉朝国力的巅峰,也是与北方游牧民族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本章将详述对匈奴战争的战略部署,重点刻画卫青的沉稳与霍去病的锐气。分析“河西之战”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原与漠北的关系,并讨论汉武帝晚年对匈奴政策的转向。 第七章:儒家独尊与思想的定型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策,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本章探讨这一思想转变的政治背景,分析儒家思想如何被改造和吸收,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石,以及它对士大夫阶层形成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光影交错——秦汉社会风貌与文化侧影 帝国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阡陌之中的芸芸众生。本部分着重描绘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细节。 第八章:秦汉的日常生活与法律体系 通过出土的简牍(如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材料,还原秦汉时期的普通民众如何生活、纳税、服役。分析秦汉的婚姻制度、家庭结构,以及严酷的连坐法如何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第九章:丝绸之路的曙光与西域的开拓 张骞凿空西域,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开端。本章细致描绘张骞两次出使的艰难历程,以及丝绸之路初建时,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物种、技术和宗教的初步交流景象。 第十章:盛世的隐忧:外戚与宦官的干政 西汉末年,光武中兴后的东汉,虽然表面繁荣,但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本章分析了外戚集团(如窦氏、吕氏)的膨胀过程,以及宦官权力如何通过皇帝的幼年或昏聩而崛起,为汉朝的最终衰落埋下了伏笔。 结语:历史的回响 秦汉两朝,如同一对紧密相连的齿轮,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整合。它们留下的制度遗产、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关键时刻和关键人物的深入审视,让读者理解,今日之中国,其根基深植于那段铁血与辉煌交织的岁月之中。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而是一场对中国早期帝国形态与核心精神的探索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飞跃


  男,开封通许人。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古典诗词曲研究。

傅湘龙

  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南大学文学院工作。曾先后赴哈佛大学东亚系、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短期访学。
 

图书目录

【一】大都面面观
1.大都是元朝最大的城市吗?
豆知识:中国的六大古都有哪些?
2.今天北京城的布局最早是谁规划设计出来的?
豆知识:刘秉忠是怎样的传奇人物?
3.元代时,为何大多数城市一度有门无墙?
豆知识:元代有多少个城市?
4.元代北京城的城市供水水道是谁设计的?
豆知识:中国古代有官方天文观测机构吗?
5.北京的特色「胡同」,也是在元朝形成的吗?
豆知识:中国历史上有过哪些类似「胡同」的建筑模式?
6.北京的通惠河在元代是条排水通道吗?
豆知识:现代的京杭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吗?

【二】朝廷轶闻
7.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到底有什么丰功伟业呢?
豆知识: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
8.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
豆知识:「成吉思」一词有什么含义?
9.元代有没有像汉唐帝王陵一般高大的帝陵?
豆知识:中国历代的帝王陵都是什么形式?
10.元代兄终弟及的是哪两个皇帝?
豆知识:收继婚就是「儿子可以娶母亲为妻」吗?
11.元代皇帝圣旨中,为什么会有很多白话和粗话?
豆知识:元皇帝即位诏书居然也需要「美化」?
12.元朝皇帝的继位採嫡长子继承制吗?
豆知识: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什么?
13.南宋投降元朝的小皇帝后来怎么了?
豆知识:传说瀛国公赵显居然是元顺帝的父亲?
14.脱脱是谁?他为什么要大义灭亲?
豆知识:「脱脱更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15.耶律楚材是谁?有哪些主要贡献?
豆知识:推动蒙古接受中原文化的着名人物有谁?
16.大蒙古国时期,骁勇善战的「四杰」是哪四个人?
豆知识:蒙古族人都怎么取名字?
17.世侯是个什么爵位?元初曾声势浩大的「世侯」们后来结局如何?
豆知识:宋元战争中的北方汉人将领扮演着哪种脚色?
18.元代文献里常见的「达鲁花赤」是人名吗?
豆知识:「札鲁忽赤」又是什么官衔?
19.「贾鲁治河」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豆知识:黄河在历史上改过几次道?
20.明军攻入北京后,元朝就真正灭亡了吗?
豆知识:古代蒙古人为什么又被称作「鞑靼」?

【三】建制五花八门
21.元朝时,高利贷是合法的吗?
豆知识:高利贷在中国古代很常见吗?
22.现在国家有社会保障制度,元代也有社会救助体系吗?
豆知识: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社会保障事业?
23.元代法定假日有哪些?
豆知识:「元旦」在古代称作什么呢?
24.元代的官用文字是汉字吗?
豆知识:藏人八思巴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5.元朝国号为「元」,是有什么意义吗?
豆知识:「元」是何时成为了货币单位?
26.元代的中央、地方官制与今日的行政系统有何不同?
豆知识: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是如何演变?
27.元代的「诸色课程」教的是什么?
豆知识:元代的「诸色户计」是什么制度?
28.根据职业给人们提供不同待遇的户口管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豆知识:元朝的「户」都有哪些类别?
29.元代的奴隶为何又被称为驱口、阑遗或孛兰奚?
豆知识:中国奴隶制度是怎么演变的?
30.元朝的「十恶」指的是哪些罪行?
豆知识:「十恶不赦」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31.元代的「行省」和现在的「省」是一样的意思吗?
豆知识:中国在元代以前,行政区划是如何演变的?
32.元朝的灭亡,与通货膨胀有关吗?
豆知识:元代的「理财」名臣有谁?

【四】外族一家亲
33.蒙古西征时,罗马教皇派遣使者到中国有什么目的?
豆知识:《蒙古行纪》一书在说些什么?
34.云南段氏的大理国是怎么灭亡的?
豆知识:段氏大理国有哪几位国王出家为僧?
35.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中原王朝正职宰相的藏族人是哪位?
豆知识:元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模式是什么?
36.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豆知识:《马可‧波罗游记》是怎样的一本书?
37.色目人是眼睛有多种颜色的人吗?
豆知识:元朝按民族把人分为四等吗?
38.八百媳妇国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豆知识:土司有什么用处?
39.中国历史上曾有犹太人定居吗?
豆知识:犹太人的来历是什么?

【五】交通很发达
40.元代有邮局或物流公司吗?
豆知识:古人是如何传递资讯的?
41.元代如何传递官方文告的?
豆知识:中国古代的驿站有什么功能?
42.今天的火车站、公车站里的「站」是什么时候变成交通地名的?
豆知识:古代蒙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43.元代的重要设施「驿站」,有何厉害之处呢?
豆知识:「驿站」的前身是什么?
44.元朝着名的大运河有什么主要功能吗?
豆知识:元代的海运路线最早是谁设想的?
45.「刷马」是什么意思?
豆知识:古代蒙古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46.元朝皇帝出巡的代步工具是什么?
豆知识:什么是「两都巡幸」?

【六】发明引领风骚
47.着名的元代青花瓷,成熟期在什么时候?
豆知识:景德镇瓷器为何如此受欢迎?
48.元朝宫廷是怎么掌握时间的?
豆知识:古人都用什么来计算时间?
49.元代人是如何观察天文奇景?
豆知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什么时候?
50.蒙古军队的弩砲军是一种炮兵吗?
豆知识:蒙古铁骑为何能够战胜装备强于自己的欧洲骑兵?
51.元朝攻打南宋时使用的「回回砲」是今天的大炮吗?
豆知识:佛郎机是什么武器?

【七】信仰很开放
52.为什么妈祖在元代为全国所尊奉?
豆知识:隋唐以来,为什么漕运迅速发展?
53.基督教为何能在元朝迅速发展?
豆知识:元代时有哪些主要宗教?
54.《倚天屠龙记》的明教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脚色?
豆知识:金庸《倚天屠龙记》在说些什么?
55.《射雕英雄传》中,武功平平脾气却很大的道士丘处机,是真的历史人物吗?
豆知识:全真教是怎样的一个教派?
56.「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
豆知识:白莲教是佛教的分支吗?
57.白莲教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
豆知识:元末的明教和后来的明朝有什么关系?
58.「回回」一词跟回教、回族有关吗?
豆知识:伊斯兰教在元代是如何传播的?
59.藏传佛教为什么有黄教和红教之分?
豆知识:达赖和班禅的传承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八】生活大小事
60.为什么蒙古人特别惧怕雷电?
豆知识:雷电该如何预防?
61.元代的蒙古人流行哪种发型和服饰?
豆知识:南宋人眼中的蒙古是什么样子?
62.元代时,只透过帽子就能区分蒙古女子已婚未婚?
豆知识:蒙古人流行什么发型?
63.元代的婚礼是如何进行?
豆知识:「拜天地」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64.为什么媒人也被称为「红娘」?
豆知识:「牵红线」的由来是什么?
65.苏南民谣中的「黄婆」是个什么人物?
豆知识:中国古代都流行什么服饰?
66.元代社会中也有假币吗?
豆知识:中国货币是怎么演变的?

【九】饮食保健大揭密
67.世界上最早有系统地论述饮食养生的着作,是在何时出现?
豆知识:历代养生理论是什么?
68.《饮膳正要》的内容是什么?
豆知识:元代的食疗学取得了那些成就?
69.元代的宫廷宴饮是什么?
豆知识:「满汉全席」有哪些山珍海味?
70.元代有卖假药的庸医吗?
豆知识:元代民众都怎么治病的?
71.葡萄酒是如何进入中国历史的?
豆知识:中国古代中,酿酒工艺是如何演进的?
72.葡萄酒在中国哪个朝代最流行?
豆知识:元朝时中国人饮用酒的种类增加了哪些?

【十】书画样样通
73.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竟成了干隆皇帝的一大笑柄?
豆知识:中国山水画是如何演变的?
74.夫妻与儿子均善书画,被元皇帝引以为傲的书画世家是哪一家?
豆知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文学世家有哪些?
75.着名书法家赵孟頫是宋代皇室后裔吗?
豆知识:中国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
76.元代书法界为什么会有「宗法晋唐」的口号?
豆知识:赵孟頫说的「复古」是什么意思?
77.中国绘画史上的「元四家」是指哪四人呢?
豆知识:董其昌为何将绘画分为「南北宗」呢?
78.文人画就是文人画的画吗?
豆知识:中国国画有哪些主要类别呢?
79.画家王冕做过官吗?
豆知识:没有科举的日子里,元代人做官有哪几种途径?

【十一】杂技戏曲一探究竟
80.元曲是由宋词演变而来的吗?
豆知识:什么是曲牌?
81.元杂剧与南戏、传奇有何不同?
豆知识:南戏所谓「荆刘拜杀」是什么?
82.戏曲中的包公形象也是大黑脸吗?
豆知识:中国历史上的清官还有谁?
83.为什么元杂剧通常是「一本四折」?
豆知识:元代杂剧最兴盛的是哪些城市?
84.元杂剧的「蒜酪味」与「蛤蜊味」是什么意思?
豆知识:元杂剧的音乐体制是什么?
85.「货郎儿」是什么时候发展成熟的?
豆知识:什么是「莲花落」?
86.道教歌曲为什么不叫「道歌」、「道曲」而叫「道情」?
豆知识:道情是怎么唱的?
87.元曲中「脚色」与「角色」的意思完全一样吗?
豆知识:「末旦净丑杂」是什么?
88.入选中国古代戏曲十大悲、喜剧的元人作品有哪些?
豆知识:「书会」跟读书会有关连吗?

【十二】名人名着真面目
89.《蒙古祕史》祕在何处?
豆知识:《蒙古祕史》的研究状况如何?
90.南宋末代宰相文天祥曾写遗诗《过零丁洋》,零丁洋在哪里呢?
豆知识:古代抗击异族侵略的英雄们留下了哪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91.岳飞背刺「尽忠报国」的元代翻版出现在谁身上?
豆知识:宋元时期的「说话」是什么意思?
92.朱熹注释的「四书」是何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豆知识:元代为何对理学如此推崇?
93.被称为「曲状元」的是哪位剧作家?
豆知识:元曲四大家是哪几位?
94.《倩女离魂》与《倩女幽魂》有什么不同?
豆知识:古典戏剧和小说里常见的「白衣秀士」是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吗?
95.《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有何关系?
豆知识:现存元代的讲史类话本有哪几种?
96.《文献通考》是一部怎么样的书?
豆知识:中国古代的政书有哪两种编撰体裁?
97.「相台岳氏」刻九经三传于「荆溪家塾」,是宋刻还是元刻?又「岳氏」是岳飞的孙子吗?
豆知识:九经三传包括哪些书?与人们常说的十三经有所关联吗?
98.元初守节不仕的南宋「博学大师」王应麟有哪些主要成就?
豆知识:《三字经》的作者真的是王应麟吗?
99.有东方《哈姆雷特》之称的戏剧是哪部?
豆知识:莎士比亚的名剧作有哪些?
100.「第六才子书」指的是什么?
豆知识:金圣叹所评的六才子书分别是什么?
101.元初四明文士的代表人物有谁?
豆知识:明州淳熙四先生是指哪四位?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就足以吸引我的眼球,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暗纹背景,上面印着一幅精心绘制的元朝宫廷仕女图,色彩浓郁,细节之处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厚重与神秘。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微微的哑光,翻阅起来手感舒适,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这种触感和气味,瞬间就将我拉入了阅读的氛围中。我通常不太会因为包装而购买一本书,但这次,我确实是“颜值”败给了它。打开书本,扉页上的题字同样别具匠心,用一种行书风格的书法写着“元朝趣史”,字体苍劲有力,颇有古韵,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位挥毫泼墨的书法家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想着这本书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惊喜。我期待的内容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年代和事件堆砌,而是能够让我如同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看到那些鲜活的面孔,听到那些被岁月湮没的传说。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在正史中可能被一笔带过,却又极具传奇色彩的细节挖掘出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元朝这个在我眼中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的朝代。

评分

在我个人来说,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理解当下,甚至展望未来。而元朝,作为一个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复杂的社会构成,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然而,市面上大多数关于元朝的书籍,要么过于宏观,要么过于微观,很少有能够恰到好处地平衡两者,并且以一种令普通读者也乐在其中的方式呈现。我之所以对《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本书抱有如此高的期望,是因为我深信,真正的“趣史”并非哗众取宠的猎奇,而是蕴含在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中,等待着被发现和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独到的视角,例如,关于元朝在科技、艺术、贸易等领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突破,或者是一些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情感、信仰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元朝作为一个多民族、跨文化的帝国,是如何在动荡与变革中,孕育出独特的文明火花,并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总觉得那些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虽然提供了框架,但总少了点“人味”。尤其是一些王朝,比如元朝,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如此特殊,但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它的疆域、战争、统治政策,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或者阴暗的个体故事,却鲜有提及。所以,当我在书店无意间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书名里的“趣史”二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这说明作者并非想写一本严肃的说教式史书,而是希望用一种更轻松、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史册中的精彩瞬间呈现出来。我甚至想象,里面可能会讲述一些关于忽必烈私下的趣事,或者某个普通蒙古士兵在征战途中的一段感情经历,又或者是某个宫廷乐师如何用音乐化解一场潜在的危机。这些都是正史可能不会着墨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的血肉,让王朝的兴衰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事件,而是活生生的人在其中喜怒哀乐,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元朝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课本的平面化描述上,而是能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元朝的了解,一直以来都带着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遗憾。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它的版图扩张、政治制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但那些让一个王朝变得鲜活、变得有血有肉的细节,却往往被忽略。所以我非常期待《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方面的空白。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帝王将相的传奇故事,更希望它能挖掘出一些关于普通人的生活,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甚至是他们的幽默感。比如,在那个高度国际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是否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误会或者融合?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是如何看待爱情、家庭、友谊的?那些在史书中留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私下里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趣事?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轻松但不失严谨的方式,为我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元朝,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那些“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之中。伟大的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却更能引发我的共鸣。元朝,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极具争议的王朝,总是让我想要去深入了解。但市面上很多关于元朝的书籍,要么过于侧重政治军事,要么过于学术化,很难让我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因此,《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挖掘出那些在正史中可能被“一带而过”的精彩片段,例如:在不同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有趣的文化现象?在那个广阔的帝国里,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差异?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除了他们的功绩,是否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生动、幽默、又不失史料依据的方式,将这些“趣史”娓娓道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元朝这个独特的时代,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与生活。

评分

我对历史的热爱,更多地体现在对那些“人”的故事的关注上。那些伟大的皇帝、杰出的将领固然值得研究,但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轨迹、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点滴经历,往往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元朝,作为一个承载着巨大历史变革的时期,其社会结构之复杂,文化融合之深刻,一直是吸引我的地方。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信息,常常聚焦于宏大的政治军事事件,而那些构成王朝基石的普通人的故事,却鲜有深入的挖掘。因此,当我看到《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的书名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元朝社会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侧面,例如:在草原上,牧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大都的街市上,商贩们是如何进行贸易的?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是如何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那些在史书中一笔带过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细腻且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元朝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图景,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独特的朝代。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喜欢历史,但我不喜欢那些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叙述。我总觉得,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有故事的,有那些活生生的个体在其中闪耀。尤其是在阅读元朝的历史时,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张力,一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一种帝国扩张的雄心与挑战。所以,当我看到《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本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出那些熟悉的历史事件,去发现一些平时鲜为人知的,但却异常精彩的元朝片段。我期待的内容可能包括:那些在宏大的战争背后,普通士兵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艺术家和文人墨客在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时代,是如何创作和交流的?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价值观念,又与我们今天有着怎样的异同?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方式,将这些细节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感受到元朝的真实脉搏。

评分

我对历史的兴趣,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王朝更迭、重大事件的记忆上,而更倾向于挖掘那些构成历史肌理的、鲜活的、富有温度的细节。元朝,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朝代,其文化的多元性、疆域的广阔性,总是让我产生强烈的探索欲。然而,市面上关于元朝的许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繁复的考证,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就过于娱乐化,失却了历史的严谨性。因此,《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心中最渴望的那个点——既要有“趣”,又要有“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在正史中可能被忽略的、却又极具魅力的元朝片段,例如:不同民族在统治和被统治的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在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艺术、宗教、科技等领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创新和发展?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个体,他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甚至是他们的烦恼和乐趣,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有趣、但又不失史料严谨的方式,为我呈现一个立体、生动的元朝,让我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

评分

我一直相信,历史的有趣之处,往往隐藏在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那些宏大的事件固然重要,但构成时代肌理的,更多的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和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对于元朝,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如此特殊,融合了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影响,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宏观的政治军事层面,那些构成时代脉搏的“趣事”,却鲜有被深入挖掘。所以,《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元朝的日常生活,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在那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织的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有哪些独特之处?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是否产生了有趣的习俗和误会?那些在史书中留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生活细节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方式,将这些“趣史”呈现出来,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元朝,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并且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

我通常是个对历史类书籍有些挑剔的读者,很多市面上的历史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考证,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就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将历史故事改编得面目全非,丧失了史实的严谨性。所以我对《老师来不及教的101个元朝趣史》这本书,一开始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去翻阅的。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作者能否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那些被忽视的元朝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我特别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趣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段子或者花边新闻。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在那个民族融合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是如何碰撞与交融的?是否会揭示一些在表面光鲜的统治者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或者,是否会分析一些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件,却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元朝的大街小巷,指给我看那些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的有趣角落,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朝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