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修订二版)

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修订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古代中国
  • 域外文化
  • 图像史
  • 文化交流
  • 艺术史
  • 视觉文化
  • 文明
  • 中外文化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上帝为什么要给我们两只眼睛?——因为上帝要我们用一只眼睛看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图画。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材料浩如烟海,除了平面的文字资料外,更有琳瑯满目、丰富多样的图画资料,如果用两只眼睛同时考察历史留下的文献与图画,我们就能跳脱平面的历史,进入「立体的历史」。

  所谓立体的历史,是三度空间整体的历史画面,由(1)文字和非文字的材料、经(2)历史研究和写作者的手,传递给(3)读者,三者互动而后产生。历史学家是画面的生产者,也是传递者。读者心中能有怎样的画面,是否生动立体,一方面取决于读者自己,一方面也取决于传递者的喜好、能力、训练、眼光以及据以建构的画面。希望读者们阅读本书时,能够看到一些不同于过去、富于纵深的历史画面,尽情遨游于「立体的历史」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邢义田


  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院士,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出版有《秦汉史论稿》(1987年)、《西洋古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古罗马的荣光》(1998年)、《天下一家》(2011年)、《治国安邦》(2011年)、《地不爱宝》(2011年)、《画为心声》(2011年)等。
 

图书目录

自 序
第一讲 「图像与历史研究」之孙悟空篇/1
第二讲 想像中的「胡人」—从左衽孔子说起/67
第三讲 希腊大力士流浪到中国?/131
第四讲 他山之石—古希腊陶片流放制与罗马帝国禁卫军/181
图片出处/263

图书序言

自序

  《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一书是改写增补自2012年5月21日〜29日应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之邀,担任「光华杰出人文讲座」的四次演讲。这四讲是:

  (1)「图像与历史研究」之孙悟空篇
  (2)想像中的「胡人」——从左衽孔子说起
  (3)希腊大力士流浪到中国?
  (4)他山之石——古希腊陶片流放制与罗马帝国禁卫军。

  原本的演讲是以「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关系为主轴,综合若干自己过去的研究,作一次简单的报告。演讲虽曾增补了一些材料和想法,但基本上是旧说的重述。这回利用改写的机会,进一步作了思考和修补,甚至稍稍挪移了重点和扩大了范围,尤其是头两篇。

  在原来的演讲中,我强调历史工作者应动员一切可用的文字性和非文字性的材料,也就是文字和图像或视觉性的材料。这仅仅就「材料」而说。为了更好地说明我现在的想法,加上了「立体的历史」当做总标题,希望指出文字和图像只是提供「立体历史」产生的条件。

  所谓立体的历史,是三度空间整体的历史画面,由(1)文字和非文字的材料、经(2)历史研究和写作者的手,传递给(3)读者,三者互动而后产生。历史研究和写作者生产并传递画面。读者心中能有怎样的历史画面,是否生动立体,一方面取决于读者自己,一方面也取决于生产和传递者的喜好、能力、训练、眼光以及据以建构的画面。读者如果能从这本书,看到一些不同于过去,富于纵深的画面,就令我感到安慰了。

  由于原本是演讲,本书保留了说话的口气,也省略了学术论文常见的附注。有兴趣进一步追索的读者,劳请阅读三年前在中华书局出版的《画为心声》等书。

  这次有机会出版,首先要感谢邀请我担任讲座的文史研究院葛兆光院长。如果不是他的邀约,我大概不会在一些老问题上花心思,朝前迈步。在修改讲稿的过程里,得到许多好友和学棣的热情协助。杜正胜、洪金富、许雅惠、王辉、马怡、侯旭东、刘晓芸、黄琼仪、游逸飞或指正错误,或提供材料,衷心铭感。

  本书几经修补,错漏仍难全免。一切责任,不消说,由作者自负。大家有不少期许,限于能力,一时还无法做到,只好等待来日。最后要谢谢三民书局(正体字版)和三联书店(简体字版)编辑部为这本小书付出的一切辛劳。

作者序于台北南港
2014.3.20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