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麒麟榜:那些年的那些谋士们(商周.春秋.战国篇)

天下麒麟榜:那些年的那些谋士们(商周.春秋.战国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垂钓渭滨的姜太公,钓起周朝半壁江山;
  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定下历代千载文化。


  万世山河,在各朝递嬗间易主无数,辽阔社稷故然非一人能独力治理,帝王身边往往伴随得力谋臣,方能令霸业终成,得以千秋长存。

  在君王渴望一统天下、民间希冀盛世太平的时代背景下,只要能得一麒麟才、获一方谋略,便能使江山风云变色,万里疆域于图纸上一笔割划。

  蕴藏智慧的谋士名将们,其刻写在历史上的丰功伟业,流传至今仍值得当代作为借镜。哪个棋高一着,谁是人中之龙,在各人心中必定自有序次。跃然于纸上的智谋对决,在字里行间,带领读者穿梭千古对峙时刻。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晁中辰


  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所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过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着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明朝对外交流》、《明成祖传》、《崇祯传》、《李自成大传》、《明代海外贸易研究》。

  个人主编有《中国谏议制度史》、《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等数本,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图书目录

前言
半生潦倒垂钓渭滨 得遇明主大展宏图──姜太公传
治国安邦平天下 周公胜过孔圣人──周公传
安齐国富国强兵 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传
身矮谋高安齐国 除暴使楚传佳话──晏婴传
治军有术兴吴破楚 《孙子兵法》谋略宝藏──孙武传
助勾践功成名就 携西施逍遥江湖──范蠡传
多谋善战威震七国 布衣将相治国有术──吴起传
膑双膝而修兵法 助田齐终成霸业──孙膑传
苦读书志在有为 倡合纵六国抗秦──苏秦传
倡连横纵横捭阖 破合纵六国称臣──张仪传
固干削枝号令一统 远交近攻连灭强邻──范雎传
乘时立功 急流勇退──乐毅传

图书序言

前言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盪的百年史》一书中曾说,中华民族「是东方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优秀,不仅仅在于她勤劳、勇敢,而且在于她的智慧。这种智慧在历代谋士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

  这里所说的谋士,不是指会耍点小聪明的人,而是指为上司出谋划策、能谋善断,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谋略家。本书所选取的都是历代谋士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书中所述事蹟都有史实根据,没有无中生有的编造。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本书一改学术论文式的写作形式,力求通俗易懂,行文生动形象,不大段引用艰涩的古文,而在使用时译为白话。书中尽可能少加注释或不加注释,对所据主要文献在文后一併列出。

  每篇都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蹟为纬,既简要交代出人物生活的大背景,又尽量突出谋士个人的活动。尤其是对于能影响事件进程的主要谋略多着笔墨,力求写出其谋略的主要影响和特征。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谋略比知识显得更重要。谋略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谋略则是对尚未发生的事件的预测和判断;讲知识是为了求知,讲谋略是为了致用。谋略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但又不完全受知识的制约,而更主要的是谋士个人的敏锐和随机应变。从书中可以看出,有的谋士并不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但却往往能料事如神,出奇制胜。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谋略,视谋略为国家兴亡、事业成败的关键。《孙子兵法》实际上就是讲谋略的军事教科书。书中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里所说的「上兵伐谋」,就是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自然是「善之善者也」。有一句流行的俗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势均力敌谋者成。」这都强调了谋略的重要。

  谋略与通常的道德观念是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温情脉脉,而谋略则显得严酷和冷峻。这是因为,谋略面对的是敌对营垒,而不是亲朋好友,所以总是「策划于密室」,唯恐让外人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阴谋」。洩谋历来为兵家之大忌。但是,这里所说的谋略,要比一般阴险小人的阴谋诡计高明和博大,而且面对的主要是敌对营垒,故能为大家所接受和欣赏,视之为制胜的必要手段。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发达的谋略文化。它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蕴含十分深厚。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就不难发现,活跃于舞台上的主要就是一些谋士。他们四处游说,兜售自己富国强兵、克敌制胜的谋略,希求一用。当他们不能被任用时,就显得凄凄惶惶、就苦恼、就「孤愤」。中国的谋略文化与西方的宗教文化不同,强调的是人事,是「治国安邦平天下」,强国富民。正因如此,一些谋略家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谋士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功利性,或称之为实用性。他们设谋都是以利害为出发点,目标是夺取胜利。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他们对天、地、人及各种事物的考察都带有功利化的色彩。二是竞争性。谋士最活跃的时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为了进取,为了克敌制胜,谋士的谋略就闪烁起耀眼的光彩。三是灵活性,或称之为随机性。对于谋士来说,任何理论和经验都只具有相对的、有限的意义。他们更主要的是依靠对形势的了解和直觉,在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献计献策,以出奇制胜。四是保密性。谋士们都是密谋策划,洩密就意味着失败。

  由于谋士个人接受的教育和信仰不同,其谋略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儒家以攻心为上,实际上就是将道德功利化。法家则较为严苛和冷酷,像吴起为了赢得鲁国信任而「杀妻求将」,这在儒家士人中就难以找到。道家更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魏晋时期崇尚黄老,王导和谢安都持之以静,缓和了南北士族和新旧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东晋政权获得百余年的安宁。信奉佛道学说的谋士不贪图禄位,像李泌、刘秉忠和明代的姚广孝,他们平时以皇帝的宾友自居,事急则前来献谋,事成则游于名山或退居寺观,官位如同虚授。纵横家的谋略则主要表现在游说和辩难上,例如张仪、苏秦即是其典型代表。

  历代谋士所表现出来的谋略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要说一般读书人对他们的事蹟知之甚详,即使目不识丁的乡间老农,也能神采飞扬地说上几段出奇制胜的智谋。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俗语,更是妇孺皆知。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市场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了解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历代谋士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智慧宝库,人们至今仍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鑑。我们同时希望,对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风气的形成,本书能起到某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谋略可以治国安邦,但为心术不正者所利用也会祸国殃民。就谋士本人来看,也有缺点,也有失算的时候。有的谋士在功成名就之后变得昏昏然,结果自身不保,即是明证。如果一个人过分地倚重计谋,就会变得诡诈和自私,不利于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谋略文化像其他的古代文化一样,也存在着精华和糟粕。因此,今天我们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也应剔除其糟粕部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书中所选都是对历史进步或多或少有所贡献的人物,而对那些虽有计谋但属于奸邪之徒的人物则不予收录。

  本书收录范围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现代人物未收。在收录时既考虑到人物的代表性,又考虑到时代性,即每一个大的朝代都有人入选。细心的读者或许可以看出,受时代的影响,不同时代的谋士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颇为出名的谋士也没有选入。有的谋士虽然很出名,但因事蹟太少,难以成篇,也未入选。对于书中入选的谋士,书中的分析和评述也难保十分准确和恰当。对此,尚祈读者指正。

  书稿成于多人之手,虽经主编反覆修订,但行文风格仍不尽一致,请读者见谅。本书最初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九七年出版,今经修订,得以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再版,我感到十分高兴。其间,梁由之先生极力推荐,话语中充满着对文化事业的执着和虔诚,令人感动。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艾明秋女士精心筹划,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谨在此一併致以诚挚的谢意。

晁中辰

图书试读

半生潦倒垂钓渭滨 得遇明主大展宏图
──姜太公传

周玉山
 
提起姜太公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歇后语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旧时门神常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不过人们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明人许仲琳所着的《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乃阐教传人,修仙得道,神通广大,奉师下山,兴周灭商,降服诸路妖魔,俨然一个通天贯地的半仙。《封神演义》毕竟是一部神魔小说,历史上的姜太公没有这样的神通,但却是一位沉稳持重、善于思考的智者。人们历来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用兵艺术称为「韬略」。其实,「韬略」本来是指古代两部重要的军事着作。「韬」是指《太公六韬》,传说为姜太公所着,其实是后人託姜太公之名写成,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记录了姜太公大量的谋略言行,是战国秦汉时期广为流传的一部兵书。「略」是指《黄石公三略》,即汉初谋士张良受之于圮上老人的那部书,传说亦为姜太公所撰。古人造伪书多愿借名人自重,以售其说。《六韬》前面赫然写着姜太公的名字,正说明他的智谋有过人之处。汉代以后,人们常将「韬略」一词挂在嘴边,姜太公实际上也就成了谋略家的鼻祖。他受到周文王的重用后,大展宏图,在兴周灭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朝建立后,他被封在齐(今山东东部),为齐国始祖,并把齐国建成一时大国。
 
一、半生潦倒,冷眼阅世情
 
姜太公,本名尚,字子牙,又名吕尚。他是炎帝的后裔,祖先为贵族,在尧、舜时期曾做过四岳(四方氏族部落的首领),协助大禹治理洪水,立下功劳,被禹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一带),所以此后又以封地吕为氏。投奔周文王后,人们又叫他「太公望」。因此姜太公的名字见于载籍的共有七、八个,这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姜太公、姜子牙、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吕牙、太公望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