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与陈寅恪(增补本)

吴宓与陈寅恪(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吴宓与陈寅恪两位先生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作者吴学昭是吴宓先生的女儿,以父亲的日记、书信、遗稿为据,忠实的记录了吴陈两位先生从哈佛同窗、清华同事、联大流亡、燕京授业,直到抗战胜利后劳燕分飞、远山相隔、粤蜀相望、鱼雁往还,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旷世友谊。作者的笔触细腻,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与社会活动,真切反映了他们对世局及知识分子命运的种种思考,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至死坚守。
 
  吴宓与陈寅恪的深情厚谊横跨半个世纪,除了两位先生的相交与相知,包括王国维、梁启超在内的中外几代知识人,也都或隐或显地在两位先生的交往与生平中留下过身影。同时,作为历史共同的亲历者,两位先生自身的境遇,以及身边故友、同事、学生的际遇,我们恰可以看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真实而鲜活的一面。
 
  二十三年前出版的原书早已绝版,此次的增补本,名为增补,实为重写。根据近年来陆续寻回的父亲遗稿与相关资料,以及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对原书进行了大量的增补与细致地修订,更多的事件原委与更多的人物细节在新书中得到呈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学昭

  吴宓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任编辑与记者,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杨绛先生生前指定的遗嘱执行人。主要编着作品有《听杨绛谈往事》、《吴宓先生书信集》、《吴宓诗集》、《吴宓与陈寅恪》。

图书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写给繁体版读者朋友
第一章  在哈佛(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
第二章  《学衡》与清华国学院时期(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七年)
第三章  从北平到蒙自(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
第四章  昆明时期(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四年)
第五章  成都燕大(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
第六章  从复员到解放(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六年)
第七章  反右派与反右倾(一九五七至一九六〇年)
第八章  最后的会晤(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年)
第九章  从社教到「文革」(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八年)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在哈佛(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
   
父亲与寅恪伯父相交,是经俞大维先生介绍的。
   
俞大维先生与寅恪先生是「两代姻亲,三代世交,七年的同学」:寅恪先生的母亲俞明诗(字麟洲)是俞大维的嫡亲姑母;寅恪先生的胞妹陈新午是俞大维夫人;俞大维与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
   
父亲是一九一七年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派往美国学习的。起初被分配到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学习文学,插入文科二年级。一九一八年暑假,转入哈佛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从师白璧德(Irving Babbitt)。父亲在哈佛大学与俞大维先生相识。
   
据父亲晚年所撰《吴宓自编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一九一九年篇:「宓去秋(笔者按,当指一九一八年秋)到波城(Boston)后,得识初来之自费留学生俞大维(David Yule)君。俞君,浙江省山阴县人。其叔父俞恪士先生(名明震)为有名诗人,有诗集《觚庵诗存》行世。辛亥革命时,任甘肃省提学使。民国四年,在北京任肃政使,与李孟符(岳瑞)世丈为知友。曾弹劾甘肃将军张广建,对营救吾父事颇有助力。俞大维君,毕业圣约翰大学,短小精悍,治学极聪明。其来美国,为专习哲学,然到哈佛研究院不两月,已尽通当时哲学最新颖而为时趋(fashionable)之部门曰数理逻辑学。Lewis教授亟称许之。然于哲学其他部门,亦精熟,考试成绩均优。故不久即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Ph. D. in Philosophy),并由哈佛大学给与公费送往德国留学进修。哈佛大学本有梵文、印度哲学及佛学一系,且有卓出之教授Lanman先生等,然众多不知,中国留学生自俞大维君始探寻、发见而往受学焉。其后陈寅恪与汤用彤继之。……顾俞大维君识宓后,则多与宓谈中国文学。尝为宓口诵曾广钧所作之《庚子落叶词》十二首,弔珍妃也。君口诵而宓笔录之。今录入《吴宓诗集》卷末一百六十页者,是也。去秋,又屡偕俞大维君出游并作交际。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