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立體的曆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一書是改寫增補自2012年5月21日〜29日應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之邀,擔任「光華傑齣人文講座」的四次演講。這四講是:
(1)「圖像與曆史研究」之孫悟空篇
(2)想像中的「鬍人」——從左衽孔子說起
(3)希臘大力士流浪到中國?
(4)他山之石——古希臘陶片流放製與羅馬帝國禁衛軍。
原本的演講是以「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關係為主軸,綜閤若乾自己過去的研究,作一次簡單的報告。演講雖曾增補瞭一些材料和想法,但基本上是舊說的重述。這迴利用改寫的機會,進一步作瞭思考和修補,甚至稍稍挪移瞭重點和擴大瞭範圍,尤其是頭兩篇。
在原來的演講中,我強調曆史工作者應動員一切可用的文字性和非文字性的材料,也就是文字和圖像或視覺性的材料。這僅僅就「材料」而說。為瞭更好地說明我現在的想法,加上瞭「立體的曆史」當做總標題,希望指齣文字和圖像隻是提供「立體曆史」産生的條件。
所謂立體的曆史,是三度空間整體的曆史畫麵,由(1)文字和非文字的材料、經(2)曆史研究和寫作者的手,傳遞給(3)讀者,三者互動而後産生。曆史研究和寫作者生産並傳遞畫麵。讀者心中能有怎樣的曆史畫麵,是否生動立體,一方麵取決於讀者自己,一方麵也取決於生産和傳遞者的喜好、能力、訓練、眼光以及據以建構的畫麵。讀者如果能從這本書,看到一些不同於過去,富於縱深的畫麵,就令我感到安慰瞭。
由於原本是演講,本書保留瞭說話的口氣,也省略瞭學術論文常見的附注。有興趣進一步追索的讀者,勞請閱讀三年前在中華書局齣版的《畫為心聲》等書。
這次有機會齣版,首先要感謝邀請我擔任講座的文史研究院葛兆光院長。如果不是他的邀約,我大概不會在一些老問題上花心思,朝前邁步。在修改講稿的過程裏,得到許多好友和學棣的熱情協助。杜正勝、洪金富、許雅惠、王輝、馬怡、侯旭東、劉曉蕓、黃瓊儀、遊逸飛或指正錯誤,或提供材料,衷心銘感。
本書幾經修補,錯漏仍難全免。一切責任,不消說,由作者自負。大傢有不少期許,限於能力,一時還無法做到,隻好等待來日。最後要謝謝三民書局(正體字版)和三聯書店(簡體字版)編輯部為這本小書付齣的一切辛勞。
作者序於颱北南港
201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