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

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华文化
  • 汉语
  • 语言文字
  • 文化普及
  • 百科知识
  • 少儿读物
  • 传统文化
  • 趣味学习
  • 国学
  • 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是有关汉语文字的趣味问答。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许多未解的谜团。本书选取中国语言文字产生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设问有趣,解答知识丰富、言语生动。此外,每个问答还配有相关插图,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识性。

  中国语言文字的趣味问答
  闲谈为什么又称为「聊天」?是因为经常聊到天气吗?
  「我」指自己,你知道它原本是一种兵器吗?
  形容时间很快叫「马上」,是因为马跑得快吗?
  「破天荒」指第一次,这种说法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一个人不遵守诺言叫「食言」?难道语言能吃吗?
  相似为何叫「雷同」而不是「雨同」或「雪同」呢?
  成语为什么多数是四个字的?
  形容一个人喝醉了叫「烂醉如泥」,这里的「泥」是指泥土吗?
  我们常说「八字没一撇」,你知道「八字」原来是两扇门吗?
  三个人可以变成老虎吗?成语「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抠门常说他是「铁公鸡」,这是为什么呢?
  「泰山」号称天下第一山,为什么有人竟然「有眼不识泰山」?
  你知道曹操的字谜「一合酥」是什么意思吗?
  「闭门羹」是指关起门来喝汤吗?
  你知道表示数量之多的「万」居然是个大蝎子吗?
  古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为什么今天读半边经常读错?
  平时我们常说「顺口熘」,「顺口熘」到底是什么呢?
  汉字里有很多品字结构的字,你知道有哪些吗?
  春节我们会在门上贴对联,写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我们为什么把经久不衰的着作尊称为经典呢?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内容无关,但同样引人入胜的图书简介: --- 探秘星辰的史诗:宇宙之眼——哈勃望远镜的观测之旅 一部关于人类求知欲、尖端科技与宇宙深邃之美的震撼记录。 序章:凝视无限的渴望 自古以来,人类便仰望夜空,试图从那片无垠的黑暗与闪烁的光点中解读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起源。然而,地面上的大气层如同朦胧的面纱,阻碍了我们对真实宇宙的清晰洞察。直到二十世纪末,一个跨越国界、集合了人类顶尖智慧的工程——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被送入地球的轨道,它真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直抵宇宙心脏的窗口。 本书并非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基于深度历史文献、工程师访谈以及天文学家现场报告整理而成的“编年史”。它详细描绘了哈勃望远镜从概念诞生、曲折的研发过程、惊心动魄的发射,到数次灾难性故障与随后史诗般的修复之旅的全景画面。 第一部:铸造之梦——从概念到升空 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哈勃的“童年”。我们深入探究了巴纳德·伯格斯等先驱者在冷战背景下,如何力排众议,坚持推动一个耗资巨大、技术难度前所未有的太空项目。 1. 政治的角力与科学的坚持: 描述了NASA内部围绕“大型轨道天文台”项目的激烈辩论,以及美国国会拨款的艰难历程。重点剖析了当时科学界对于“地面观测是否已达极限”的深刻反思。 2. 镜头的挑战与磨砺: 哈勃的核心在于其主镜——一块直径2.4米的超高精度光学元件。我们详细记录了光学工程师们如何将研磨精度推向原子级别的挑战,以及在极低温太空环境下,材料如何应对热胀冷缩的难题。在这里,我们将揭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主镜的轻微误差,如何险些成为哈勃“失焦”的命运。 3. “失明”的危机与第一次维修: 详细还原了1990年发射后不久,科学界发现图像模糊、数据失真的“太空失明”事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错误,而是一系列复杂系统误差的累积。本书独家披露了宇航员们在1993年STS-61任务中,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太空行走中精确安装“眼镜”(COSTAR修正光学系统)的惊险过程。这一幕,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精密外科手术的典范,其紧张程度不亚于任何科幻动作片。 第二部:宇宙的万花筒——划时代的发现 哈勃望远镜自“复明”以来,持续向地球传回令人屏息的图像,这些图像不仅仅是美丽的艺术品,更是重塑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基石。本章将按时间线索,梳理哈勃最伟大的十大发现及其对人类宇宙观的颠覆。 1. 测量宇宙的年龄与膨胀率: 介绍哈勃如何通过精确观测造父变星,重新校准了哈勃常数,从而将宇宙年龄的估计值精确到138亿年左右,并证实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惊人事实。 2. 黑暗能量的证据链: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暗能量”的概念,以及哈勃深空场(Hubble Deep Field, HDF)如何捕捉到数十亿年前的星系“胚胎”,为暗能量理论提供了最直观的视觉证据。 3. 行星的诞生与消亡: 聚焦于创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等标志性图像。我们展示了哈勃如何穿透尘埃云,捕捉到恒星在气体云中酝酿的场景,以及对系外行星凌日现象的早期观测,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视角。 4. 黑洞的无形之手: 描述了哈勃如何通过观测星系中心恒星的轨道速度,首次确凿地证明了超大质量黑洞在几乎所有大型星系核心中的普遍存在。 第三部:时间的雕刻师——图像背后的科学与艺术 哈勃的成功,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极端科学精确度与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探讨“哈勃的语言”——那些我们熟悉的绚烂色彩的含义。 1. 滤镜的魔法: 许多人误以为哈勃拍摄的就是“肉眼所见”,但事实并非如此。本章揭示了天文学家如何使用窄带滤镜(捕捉特定元素如氢、氧、硫的辐射)再通过“假彩色”映射技术,将不可见光转化为肉眼可见的丰富色彩,从而揭示天体的物理化学结构。 2. 数据处理与艺术重构: 邀请了参与数据处理的专家,讲述从原始信号到最终发布图像的复杂流程。我们解析了如何平衡科学准确性和公众可理解性,创造出既是科学文档又是艺术杰作的图像。 3. 继承者与未来: 展望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的登场,对比了哈勃与韦伯在红外、可见光观测上的互补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接力赛如何延续。 结语:不朽的遗产 哈勃望远镜已经服役超过三十年,它所传回的数据量之庞大,足以支持未来一代科学家的研究。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证明了人类在面对极限挑战时,通过合作与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最宏伟的梦想。 本书献给所有仰望星空的人,它是一扇门,通向那个由光、时间和引力共同编织而成的壮丽舞台。 --- 目标读者: 对天文学、太空探索史、尖端工程技术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以及希望了解现代物理学重大突破的爱好者。 核心卖点: 详尽的历史叙述、罕见的内部视角、对标志性科学发现的深度解读,以及对宇宙深层奥秘的视觉化呈现。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汉字「一、二、三」是根据数量画不同的横槓,为什么从「四」开始就不是画横槓了呢? ……………………………1
2 汉字中笔划最多的字是哪个?笔划最少的字又是哪个? 4
3 「病」字的最早写法是「疒」,难道「疒」也是一个字吗? 6
4 「狗」用反犬旁(犭)理所当然,「猪」和「猫」为什么也用反犬旁(犭)呢? …………………………………………8
5 闲谈为什么又称为「聊天」?是因为经常聊到天气吗? 10
6 北京人说话爱加儿化音,如「倍儿好」、「发小儿」,是因为这样好听吗? …………………………………………11
7 「二」和「两」都能表示「2」的概念,那为什么有时要用「二」,有时又必须用「两」呢? ……………………………14
8 聊天,北京人叫侃大山,成都人叫摆龙门阵,东北人叫唠嗑,都各有什么特点呢? ……………………………16
9 孔子的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乐」该怎么发音? 18
10 「差强人意」的「差」读一声,这个成语是「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吗? …………………………………………20
11 形容一个人很受欢迎叫「吃香」,一个人脾气暴躁叫「吃枪药了」,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用「吃」字? ………21
12 「我」指自己,你知道它原本是一种兵器吗? …………23
13 汉语中有「蝴蝶」「尴尬」「啰嗦」一类词,两个字连在一起才能表达意思,分开就没有意义了,这是为什么? ……25
14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都表示中国队得胜,这是怎么回事呢? ………………………………27
15 你知道「妻子」原来是妻子和儿女的合称吗 ? ………28
16 「卑鄙」现在是对人的蔑称,可在古代它是一种谦称,这是怎么回事? …………………………………………30
17 经常挂在嘴上说的话,如「差不多」「没问题」之类,人们通常称为口头禅,它跟佛教有关系吗? ……………32
18 英语week(星期)这个概念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它为什么被翻译成「星期」呢? ………………………………34
19 形容时间很快叫「马上」,是因为马跑得快吗? ………36
20 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在古代,真的有人对牛弹过琴吗? ……………………………………………………37
21 百货商店里的东西肯定不止一百件,为什么不叫千货、万货、亿货商店呢? ………………………………………39
22 很多和财物有关的字如「赚」「赔」「赢」「财」等,都有个「贝」字旁,这是为什么呢? …………………………41
23 衣字部()和示字部()在笔划上只差一「点」,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43
24 有人说,古代诗人如果穿越到现代,会听不懂今人吟诗,这是为什么? ……………………………………………44
25 「家」是人住的地方,可是下面为什么是表示猪的「豕」呢?46
26 我们称兄长为「哥」,可「哥」的本义是「唱歌」,这是怎么回事呢? ………………………………………………47
2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正」字来计票数,为什么不用其他字呢? ………………………………………………49
28 「笨」的意思是不聪明,但「笨」在古代跟智商无关,这是怎么回事? ………………………………………………51
29 「冏」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这个字是现代人造的吗? …………………………………………53
30 字也有黑白之分吗?为什么我们把错别字叫做「白」字而不是「黑」字呢? …………………………………………54
31 我们现在习惯从左到右横着写字,古人却从右到左竖着写,这是为什么呢? …………………………………………56
32 全国各地都把「110」读成「么么零」,为什么不读成「一一零」呢? ……………………………………………………58
33 我们今天都要学说普通话,古人也说「普通话」吗? …60
34 为什么我们说「老虎」「老鼠」,而不叫「虎子」「鼠子」呢? 62
35 生活中,我们把两人意见不同叫相「左」,为什么不是相「右」呢? …………………………………………………63
36 「运斤成风」比喻一个人手法熟练、技艺高超。这里的「斤」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表示500克的重量单位吗? …65
37 为什么用「吹牛」来形容说大话,而不是「吹马」「吹猪」或者别的动物呢? ………………………………………67
38 我们都知道「万里」很远,为什么又会说「不远万里」呢? 69
39 马和虎是两种很厉害的动物,为什么「马虎」会表示一个人做事不细心呢? ……………………………………71
40 「破天荒」指第一次,这种说法从哪里来的? …………72
41 「朝三暮四」比喻一个人常常变卦,反覆无常,为什么不说「朝五暮六」呢? …………………………………………74
42 为什么我们把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输的情况叫做「抬槓」呢? ………………………………………………76
43 为什么一个人不遵守诺言叫「食言」?难道语言能吃吗? 78
44 人们把激励、警戒自己的格言叫座右铭,座右铭和座位有关系吗? …………………………………………………80
45 相似为何叫「雷同」而不是「雨同」或「雪同」呢? ……82
46 容易令人发笑的人和事被称为「滑稽」,你知道「滑稽」原是一种酒器吗? ………………………………………83
47 「桃李满天下」常用来形容老师培养的学生很多,遍佈各地,学生为何被称为桃李呢? ……………………………85
48 成语为什么多数是四个字的? …………………………87
49 形容一个人喝醉了叫「烂醉如泥」,这里的「泥」是指泥土吗? 89
50 有个成语叫「虚与委蛇」,「委蛇」二字应该读什么音?这是条什么蛇呢? ………………………………………91
51 一件事没有实现的日期,我们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猴年马月」到底是指哪年哪月呢? ……………………92
52 形容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叫「犹豫不决」,你知道「犹」和「豫」其实是两种动物吗? ………………………………94
53 「红得发紫」常形容一个人事业达到巅峰状态,为什么不说「红得发黄」或「红得发黑」? …………………………96
54 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不可靠叫「不着四六」,为什么不叫「不着一二」或「不着七八」呢? …………………………98
55 「不管三七二十一」指对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为什么不说「不管三五一十五」呢? ………………………………100
56 人们常用「杀鸡儆猴」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为什么是「杀鸡」而不是「杀鸭」或「杀鹅」呢? ……………102
57 我们常说「八字没一撇」,你知道「八字」原来是两扇门吗?104
58 三个人可以变成老虎吗?成语「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105
59 狼是危险的动物,为什么有人能「空手套白狼」呢? ……107
60 我们常用「冰雪聪明」形容人很聪明,为什么用「冰雪」而不是别的呢? …………………………………………108
61 现在常用「二」形容人头脑不清楚,古代也有这个说法吗?不然怎么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10
62 形容一个人抠门常说他是「铁公鸡」,这是为什么呢? …111
63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比喻见识短浅、孤陋寡闻,这个歇后语是怎么来的? ……………………………112
64 「愚公之居—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愚公的家门口怎么对着山呢? ……………………………114
65 「泰山」号称天下第一山,为什么有人竟然「有眼不识泰山」?116
66 我们今天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古人也有这样的字典和词典吗? ……………118
67 「我和你」「附和」「和面」「和稀泥」,这几个「和」字你都会读吗?你还能举出有四个读音以上的字吗? ………120
68 同是中国人,为什么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会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呢? ……………………………………………121
69 你知道曹操的字谜「一合酥」是什么意思吗? …………123
70 「1」「一」「壹」都表示一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125
71 两点水、三点水为偏旁的字大多和水有关,为什么四点水为偏旁的字反而多和火有关? …………………………126
72 「闭门羹」是指关起门来喝汤吗? ………………………129
73 「俩」是两个,「仨」是三个,那么「伵」就是四个,「伍」就是五个吗? ……………………………………………130
74 写信封时,寄信人名字后面往往跟一个「缄」字,它是什么意思? …………………………………………………131
75 一个「火」是「火」,两个「火」是「炎」,三个「火」是什么?四个「火」字呢? ……………………………………133
76 「零」和「O」是一回事吗? ………………………………134
77 「珍」和「瑞」等字左边明明是个「王」字,为什么我们却称它是「斜玉旁」? …………………………………………136
78 浙江丽水的「丽」读ㄌㄧˊ,台州的「台」读ㄊㄞ。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地名容易读错吗? ………………………138
79 你知道表示数量之多的「万」居然是个大蝎子吗? ……141
80 今天的汉字如此丰富多彩,古人是怎样一个个把它们造出来的呢? …………………………………………………144
81 甲骨文中有很多像画一样的字,比如「月」,你知道这是什么造字法吗? …………………………………………146
82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的位置弄颠倒了,为什么用「本末」来指代主次? …………………………………………148
83 汉字中有这样一类字:歪、劣、尖,一看就能猜出它们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150
84 古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为什么今天读半边经常读错? 152
85 「其他」的「其」本义是簸箕(ㄅㄛˋ ㄐㄧ),为什么今天没有这层意思了? ………………………………………154
86 「又」现在是表示「更、再」的副词,你知道它原本是右手的意思吗? ………………………………………………156
87 「阴、阳」是左耳朵旁,「邦、部」是右耳朵旁,一左一右,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158
88 「脑」「脸」「胸」「肚」「腰」「肺」都有相同的部首「月」,它们跟月亮有关吗? ……………………………………160
89 「单人旁」的字多与人有关,那么「双人旁」的字是不是也和人相关呢? ……………………………………………162
90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句话用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你知道怎么点标点吗? …………164
91 「一片冰心在玉壶」里的「一」读二声,「更上一层楼」中的「一」读四声,「一」不是读一声吗?这是怎么回事? …166
92 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常常觉得音调特别和谐优美,因为它们「押韵」,你知道什么叫「押韵」吗? …………168
93 刘禹钖的诗里有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为什么说「无晴」又「有晴」呢? …………………170
9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的名句,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 ……………………………172
95 「简单」的「单」和「检查」的「查」,作为姓的时候都怎么读呢?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174
96 形容心神不宁的「忐忑」一词居然来自古希腊神话,这是怎么回事? ………………………………………………177
97 除了「伍」「陆」「万」,还有哪些姓里面含有数字? …179
98 平时我们常说「顺口熘」,「顺口熘」到底是什么呢? …180
99 「水仙不开花—装蒜」,这类有趣的句子叫歇后语,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182
100 汉字里有很多品字结构的字,你知道有哪些吗? ……184
101 苏州人说的话被称为「吴侬软语」,这是什么意思呢? 186
102 春节我们会在门上贴对联,写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188
103 为什么英语由一个个字母组成,而汉字是方块字呢? 191
104 为什么将乱写乱画称为「涂鸦」,而不是「涂鸡」或「涂鹅」呢? ………………………………………………193
105 有些词语,轻读和重读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你能举出多少例子? …………………………………………………195
106 我们为什么把经久不衰的着作尊称为经典呢? ……197
107 为什么把富家子弟称为「纨绔子弟」呢? ……………198
108 「髦」字看起来像不像一大把头发?「时髦」一词和头发有关吗? ……………………………………………200
109 「足下」是说脚的下面吗? ………………………………202
110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是什么相什么声呢? ……204
111 打油诗是去打酱油时做的诗吗? ………………………206
112 绕口令绕口难说,为什么偏受人们喜欢呢? …………208
113 灯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元宵节人们要猜灯谜呢? …210

图书序言

前言

  通常,我们把两人意见不同叫相「左」,为什么不是相「右」呢?「朝三暮四」比喻一个人常常变卦,反覆无常,为什么不说「朝五暮六」呢?……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小百科」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文化精华、衣食住行、民俗风情、多彩汉语,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註,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拼音,配以简註,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的辛勤努力。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方面的挖掘,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认为,汉语的词汇量是极其庞大的,但这本书却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这些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生活智慧。比如,书中关于“量词”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汉语词汇的精妙之处。我过去常常因为一些量词的使用不当而感到困扰,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明白了不同事物为何要使用不同的量词,以及这些量词背后所体现的中国人对事物属性和形态的细致观察。从“一匹马”、“一杆枪”到“一盏灯”、“一滴水”,每一个量词都仿佛是为事物量身定制的,它们不仅准确地描述了事物的数量,更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事物独特的生命力。这种对语言细节的关注,让我看到了汉语的严谨和生动,也让我对如何更精准地使用汉语充满了兴趣。

评分

读了《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汉语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充满艺术和智慧的结晶。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汉语的方方面面呈现在我的面前。比如,它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讲述着它们自己的故事。我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界的景象、生活中的事物抽象成一个个符号,这种创造力让我惊叹不已。而且,这本书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不同汉字组合所产生的不同含义,以及一些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微妙差别,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汉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过去常常因为一些细微的字词区别而感到困惑,但这本书用大量的实例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理解汉语,不仅仅是记住发音和写法,更要去体会每一个字的“魂”和“魄”,感受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生命力。

评分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汉语背后蕴藏的无限魅力,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在汉语的海洋中畅游,让我不断发现新的惊喜和乐趣。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豪感和热爱。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珍藏的宝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时不时地翻阅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我的中华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汉语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和风俗的内容,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比如,在讲解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词汇时,书中会穿插介绍相关节日的由来、习俗以及人们的庆祝方式。这让我明白,语言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它更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当我读到关于“春节”的词汇时,书中不仅仅解释了“过年”、“团圆”等词语的含义,更描绘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的热闹景象,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这种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离不开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需求。书中关于成语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对成语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而这本书则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典故、历史故事,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成语的来龙去脉。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我不仅知道了它的意思,更了解了它的出处,感受到了古人那种生动形象的叙事方式。书中还对一些常用的成语进行了分类和解释,比如关于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表达情感的成语,让我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运用它们。我发现,成语就像是汉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却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汉语的凝练和力量,也激发了我学习和运用更多成语的欲望,希望能够让我的表达更加地道和富有文采。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读者的方式,将汉语的魅力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诗词的部分。我一直对中国古诗词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我只能理解其字面意思,却难以体会其中的意境和韵味。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列举了大量的经典诗句,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诗句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比如,对于李白的《静夜思》,它不仅解释了“床前明月光”的意象,更深入地剖析了诗人思乡的情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月光下的孤寂和对家人的思念。通过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双能够“看见”诗歌灵魂的眼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

评分

《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对于一些歇后语、谚语的讲解,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古人的生活经验。例如,书中对“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解释,让我不仅明白了它的意思,更联想到了《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以及这个歇后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这些生动形象的俗语,就像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离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更近了一步,也更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中华语言魅力的书籍。《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无疑填补了我的这一期待。书中对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构字原理的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对这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文字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惊叹于汉字那独具匠心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它们不仅将自然万物的形态、抽象的概念、以及事物的运作规律巧妙地融入文字之中,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例如,书中对“山”、“水”、“日”、“月”等字的演变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基本概念是如何被古人创造出来并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态的。这种对汉字本源的探索,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也让我对我们所使用的文字充满了敬畏之情。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中华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汉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在介绍汉语发展过程中,会引导读者思考汉语的未来走向,以及在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汉语的书,更像是一本引发我们对汉语进行哲学性思考的读物。我开始反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汉语是否会受到冲击?我们又应该如何让汉语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这本书提出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汉语文化和思考语言发展规律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读物。最近,我有幸接触到了一套名为《中华文化小百科》的丛书,特别是其中的第五卷——《多彩汉语》。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仿佛已经闻到了汉语那独特而迷人的芬芳。在翻阅之前,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本能够带我领略汉字演变的神奇、领会成语背后的故事、体会古诗词的韵味、甚至感受方言独特的魅力的百科全书。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温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汉语的博大精深,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更能“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汉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够成为我探索中华文化的一扇全新的窗口,为我的文化之旅增添更多色彩和深度。我渴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语,发现它隐藏的奥秘和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出我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