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五十年祭(思想32)

文革五十年祭(思想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革五十年祭》(思想32)的专辑是「文革五十年祭」,共收录四篇重量级文章,分别是:〈「造反派情结」的缘起、延伸及影响〉(郭建)、〈血腥之夏:1968年广西与北京造反派的覆灭〉(秦晖)、〈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郝志东)、〈如何理解文革大屠杀暴行:读谭合成的《血的神话》〉(陶东风)。

  本期的访谈对象也是重量级的钱理群教授,访谈主题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与命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哲学的公共性(关子尹)
澳门一二・三事件:五十年前的一件事(李孝智)
匈牙利1956年革命的思想遗产:毕波的政治思想与自由社会主义(李敏刚)

文革五十年祭
前言
「造反派情结」的缘起、延伸及影响(郭建)
血腥之夏:1968年广西与北京造反派的覆灭(秦晖)
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及其启发(郝志东)
如何理解文革大屠杀暴行:读谭合成的《血的神话》(陶东风)

思想访谈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与命运:与钱理群对话(唐小兵)

韦伯:大国崛起的伦理试炼
个人自由与大国崛起:从马克斯.韦伯的政治光谱谈起(周濂)
另一种韦伯故事:政治参与方能造就政治成熟(杨尚儒)
致读者

 

图书序言

「造反派情结」的缘起、延伸及影响(郭建)
 
在多年的文革研究中,有一个现象始终令我感动,那就是:从事文革研究的中国学者,大部分都不是在人文或社会科学领域受过专门训练,将史学研究当作职业的专家;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一般都另有所在,从世俗的职业观来说,文革研究不过是他们的业余旁骛。但是从人对意义的追求这个角度看,文革研究却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并自觉不自觉地被他们视为一种使命。英文的表达可能更清楚一些:前者是job或profession,后者是vocation或calling;前者是谋生的手段,后者是人生的召唤或天职。
 
这些「业余」文革专家多半都是在青年时代亲身经历了文革的人,那些年的经历如此刻骨铭心,在记忆中挥之不去。为了让自己搞清楚当年灾难的真相和前因后果,也为了抗拒人为的历史遗忘,挽救国人的集体记忆,以便后人仍能以史为鉴,不会重蹈覆辙,这些学者在他们专业之外的文革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年的造反派红卫兵,都曾对所谓的阶级敌人义愤填膺,为某种理想而热血沸腾,后来却为自己上当受骗而懊悔,也在幻灭中开始独立思考。
 
直接参与、投身文革的经历是他们研究文革得天独厚的条件,读他们的着作常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道、在行,以至于阅读有关文革的着作,读者经常可以从字里行间猜出作者的年龄。但是,个人感情的沉迷有时会影响对他人境遇和全域经验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深深的卷入也往往会因为「身在此山中」而产生观察上的局限,所谓「造反派情结」就是我在不少有关文革的着作中隐约感到的一种局限。作者都是我非常尊敬的同道和朋友,我从他们的着作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和智慧,但因为篇幅的限制,我将免于说项,专注于提问和批评。
 
造反派情结与「两个文革」或「人民文革」论
 
的确如徐友渔所说,文革中有过「形形色色的造反」,「造反」这个词在文革语境中有多种含义。我这里所说的造反派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指在1966年十月(以《红旗》13期社论及陈伯达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明显标志)「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运动中兴起并壮大的造反派群众组织,或称造反派红卫兵。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