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晃久 吉村靖孝

平田晃久 吉村靖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日本漫画
  • 漫画
  • 平田晃久
  • 吉村靖孝
  • 少年漫画
  • 冒险
  • 奇幻
  • 动作
  • 热血
  • 友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对于老经验建筑家引以为傲的、本身事务所长达20-40年的历史,年轻建筑家再长也只有10年左右的程度,就事务所而言的实绩也还不多。相对于伊东豊雄、内藤广、隈研吾分别是1942年、50年、54年出生,平田晃久及吉村靖孝至少年轻了2-3个世代。

  从2000年代的后半以来,就如同被称之为「年轻建筑家热潮」的那样,相较于经验与实绩,年轻世代之作品与思想更广受注目。核心是1971年以后出生的建筑家,平田与吉村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平田晃久和吉村靖孝这两位日本人气建筑家具有很多共同点。其一,年龄相仿;其二,两人均在「仙台媒体中心」建筑设计比赛之时,看到了设计的希望;其三,两人均于2005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

  透过相互的访谈来回顾这些足迹,让各自的理论与战略的差异变得更明白。透过建筑家的类型,以及使用语言都截然不同的2位建筑家的对话,让他们两人不仅产生相乘效果,更产生宛如光晕般的反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平田晃久


  1971年出生于大坂府。94年京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97年同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修了(研究所毕业),进入伊东豊雄建筑设计事务所。05年设立平田晃久建筑设计事务所。自2010年起,担任东北大学大学院SSD特任准教授。曾获SD REVIEW朝仓赏(house H)、SD REVIEW入赏(house S)、JIA新人赏(桝屋本店)、ELITA Design Award Grand Prize,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第13届国际建筑展2012日本馆金狮奖。

吉村靖孝

  1972年生于爱知县。95年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97年同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硕士课程修了。05年设立吉村靖孝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获吉冈赏、稻门建筑会特别功劳赏、ASIA DESIGN赏2009金赏(Nowhere but Sajima)、神奈川建筑比赛优秀赏(轩之家)、东京建筑士会住宅建筑赏金赏(Nowhere but Sajima)、JCD Design Award 2011大赏(Red Light Yokohama),及日本建筑学会作品选奖(Nowhere but Sajima)。
 

图书目录

平田晃久篇Akihisa Hirata

CHAPTER 1 到独立为止前的平田晃久|1971-2005年
INTERVIEW01 平田晃久「染」上建筑的理由(2012年)──从成长背景到在伊东事务所的活动为止
DIALOGUE 师徒对谈|伊东豊雄「伊东豊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平田晃久
仙台媒体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以来所持续的各个纠葛

CHAPTER 2 阅读平田晃久[前篇]|2005-2008年
PROJECT01 桝屋本店(2006年)
PROJECT02 OORDER(2007年)
PROJECT03 sarugaku(2007年)
PROJECT04 IENOIE(2008年)
READING01 注目的三十岁年代所思考的、这样的家(2008年)
READING02 传达给发包者的简报(2008年)
COLUMN 前辈˙同辈˙后辈口中的平田晃久
01|竹山圣「建筑家、京都大学大学院准教授」
02|藤本壮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代表」
03|中山英之建筑设计事务所代表
04|大西麻贵「onishimaki+hyakudayuki architects/o+h」
05|小嶋一浩「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Y-GSA教授、CAt Partner」

CHAPTER 3 阅读平田晃久[后篇]|2009-2012年
PROJECT05 alp(2010年)
PROJECT06   Coil(2011年)
PROJECT07   Milano Salone(2009-2012年)
PROJECT08 Hotel J(预计2014完成)
READING03 设计竞图的胜利已在眼前?(2011-2012年)
EXHIBITION 最新的展示3件作品(2012年)

CHAPTER 4 解构平田晃久︱2005年独立以后
INTERVIEW02 吉村靖孝所访谈的、关于平田晃久的核心(2012年)—继屋顶、皱折、缠绕所持续的平田流发想
READING04 以10分钟了解平田晃久(2007年)
HISTORY 平田晃久年谱
STAFF 平田事务所员工名单(STAFF LIST)

吉村靖孝篇Yasutaka Yoshimura

CHAPTER 1 到独立为止前的吉村靖孝︱1972-2005年
INTERVIEW 01 吉村靖孝「染」上建筑的理由[2012年]—从成长背景到开设最初的事务所为止
DIALOGUE 师徒对谈︱古谷诚章「早稻田大学教授,NASCA」×吉村靖孝
挑战计画无法计画的难题

CHAPTER 2 阅读吉村靖孝[前篇]︱2005-2009年
PROJECT01 轩之家[2008年]
PROJECT02 Nowhere but Hayama[2008年]
PROJECT03 Nowhere but Sajima[2009年]
PROJECT04 Bayside Marina Hotel 横滨[2009年]
READING01 从逛街所诞生的「超合法建筑图键」[2006年]
COLUMN 前辈•同辈•后辈口中的吉村靖孝
01︱吉村英孝[日本工业大学助教、吉村英孝建筑设计事务所]
02︱森川嘉一郎[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准教授]
03|小嶋一浩[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Y-GSA教授、CAt Partner]
04︱马场正尊[Open A代表、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准教授]
05︱中村拓志[NAP建筑设计事务所代表]

CHAPTER 3阅读吉村靖孝[后篇]︱2010-2012年
PROJECT   05    中川政七商店新社屋[2010年]
PROJECT   06    Red Light YOKOHAMA[2010年]
PROJECT   07    EDV-01+ EX-CONTAINER PROJECT[2011年]
PROJECT   08   TBWA/HAKUHOOD[2012年]
EXHIBITION 会心的展示3作品[2005—2012年]

CHAPTER 4   解构吉村靖孝︱2005年设立现事务所以后
INTERVIEW02平田晃久所迫近的、吉村靖孝的核心[2012年]—将社会的变化放进空间的吉村流发想
READING02 用10分钟理解吉村靖孝[2011年]
HISTORY   吉村靖孝年谱
吉村事务所员工名单(STAFF LIST)

CROSS TALK ︱鼎谈 ︱仙台媒体中心以后,以及接下来和借由单体建筑决胜负之建筑家的时代诀别
平田晃久x吉村靖孝x仓方俊辅 [建筑史家]
 

图书序言

前言

  建筑专门杂志「日经Architecture」(NA)所出版的「NA建筑家系列」到本书已经是第6册了。到目前为止是以伊东豊雄、内藤广、隈研吾等经验丰富的建筑家为中心来加以形塑的,但从本次开始将改变方向,而将投射灯打在年轻建筑家的身上。至于是以在日经Architecture所刊载的报导来作为基础的构成方针并没有改变。

  只是,相对于老经验建筑家引以为傲的、本身事务所长达20-40年的历史,年轻建筑家再长也只有10年左右的程度,就事务所而言的实绩也还不多。基于这样的背景缘由,而同时近距离探究2位建筑家。相对于已出版的伊东豊雄、内藤广、隈研吾分别是1942年、50年、54年出生,本书所揭载的平田晃久及吉村靖孝则为71年、72年出生。也就是年轻了至少2-3个世代。

  从2000年代的后半以来,就如同被称之为「年轻建筑家热潮」的那样,相较于经验与实绩,年轻世代之作品与思想更广受注目。核心是1971年以后出生的建筑家,平田与吉村堪称其中的佼佼者。最近甚至连198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也出现在舞台上。

  为何70年世代会开始被注目呢?试着回溯时代背景可以看到某些关键点。1971年到74年为止于第二次婴儿潮所出生的年轻一代,从小就被强迫在考试中的竞争,是很强韧地被孕育成长的世代。在结束了研究所生涯的90年代中期,作为拉抬景气的政策而使得地方的公共建筑相当繁盛的时代中,95年发生了坂神.淡路大地震与地下铁沙林事件。和上个世代不一样,并未曾透过实务来体验经济非常活络的泡沫经济时代。从90年代前半到2000年代前半,被称之为「失落的10年」,多愁善感的20岁年代是在经济不振与停滞当中度过的。可以说是眼看着社会与经济掀起万丈波澜的过程中,冷静而专注地酝酿着属于自己理论的世代。

  接着,在此补充选择平田与吉村的理由。就如同前面已叙述的那样,他们是站在年轻世代之前线的同世代建筑家。以及他们都受到95年所举办的「仙台媒体中心」建筑竞图的启发为契机,在建筑设计的世界里找到希望,而开始走上建筑家之路。我们认为这些共通点会是最主要的线索与关键。

  虽然他们走过同样的时代,但是这2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相对于在关西的大学里学习建筑,并在伊东事务所累经经验的平田,吉村则是在关东的大学里,于古谷诚章的研究室学习,独立之前也曾任职欧洲的事务所。我们认为透过相互的访谈来回顾这些足迹,各自的理论与战略的差异会变得更明白。作为建筑家的类型、以及使用的语言都截然不同的2位建筑家的对话,在某些场合下产生相乘效果、在某些场面下则产生宛如光晕般的反射。此外还有他们各自与恩师的对谈,以及相关者的评论等均收录与本书,内容非常精彩,请务必一读。

日经Architecture编辑部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