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

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高雄
  • 慢活
  • 文青
  • 旅行
  • 散步
  • 城市探索
  • 文化
  • 历史
  • 在地生活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雄于我,原只是过境;
如今,竟将它住成了故乡。

  ……第一次北上求学,由台东老家出远门,遶过南回公路,刚踏入高雄的黄昏,就已泪雨纵横,思家的情绪,在胸腔澎湃作响。驮着行李,由高雄客运车站到高雄火车站,几步路途,却走得千里远。
  
  父母的临行叮嘱还温热地在耳轮里打转,家却已远在重峦叠嶂之后。
  
  「高雄」只是中途站,「高雄火车站」是黑色的、森冷的,即使在南方的九月天。
  
  一块三明治就是晚餐,细嚼慢嚥,也认真地嚼出了离乡背景的滋味。
  
  当「高雄」这座诡谲魔幻的大都会逐渐进入梦乡,我的后段行程却才正要开始……
  
  高雄在地诗人喜菡(笔名),当年远从台东家乡到高雄求学,对高雄只是以上的印象。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只高雄的过境鸟,没想到后来嫁到高雄,竟成了已经居住高雄三十五个年头的留鸟。
  
  事实上,高雄是许多外地人后来定居的家乡,但由这样一位带着诗人善感情意的作者所写出的高雄,一定有许多人想像不到的视野。
  
  *她看到:高雄人拥有五平方的幸福。
  
  高雄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所拥有的绿地,也就是市长花妈承诺的「五平方公尺」──每个高雄人在城市中,都能拥有五平方公尺的绿地。
  
  *她也看到:隐藏在卧龙路一家7-EVELEN楼上的「音乐派艺文咖啡」。
  
  五百公克的咖啡三个人花十五分钟精挑细选,只期望让顾客能在真正的好咖啡里,找到生活的意义。他的座右铭是:『要用,就用最好的给您。』
  
  *她也帮我们找到了:左营老眷村中山堂附近的刘家酸白菜火锅,是喜菡设宴款待各方文坛友人的「宴会厅」。
  
  喜欢看着艺文朋友们豪爽吃喝、谈天说笑,尤其是冬夜里烘烤出的两颊红云,更为老店增添了文学的想像。
  
  *左营大路和胜利路口的店面的面线,店名为「今年贵羹」的综合口味。只见鲜蚵、卤大肠、肉羹、香菜满满掩盖,尚未入口就已充分感受到精神的饱足。
  
  令人一看就想要买这本书,飞奔去高雄吃这碗充分表现店老板诚意的面线。
  
  诸如此类的高雄在地文人私藏美食与美景,喜菡今天全拿出来跟你分享。本书也有她亲自拍摄的所有现场,让人很快可以身历其境.但这样神游高雄,不如就买一本这本诗人亲自导览高雄书,马上飞奔过去。

名人推荐

  高雄市市长 陈菊
  高雄市副市长 史哲
  高雄市政府观光局局长 曾姿雯
  屏东县环保局局长 鲁台营
  高雄市立图书馆馆长 潘政仪

  这是高雄的旅行,也是人生的旅行。
  喜菡用她人生的经历,由过境鸟成为留鸟,三十五年来,落地生根,在高雄一点一滴走出的高雄风景。高雄是充满历史与故事的城市,每个转角街口、每条大街小巷,都有她迷人的风情,欢迎大家随着喜菡的脚步一起漫游高雄,看见我们的「高雄款」。─陈菊 高雄市市长

  你识高雄吗?邀请你一同翻开书籍跟着高雄在地作家喜菡的文字漫游高雄、体验高雄的传统及文化、品味高雄的饮食、拥览高雄的美景,感受温暖的高雄情,这是一本身为高雄人或想深入了解高雄的你,不可不读的「高雄书」!─潘政仪 高雄市立图书馆馆长
 
好的,以下是一份为您的图书《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详尽地描绘其他可能的主题,完全不涉及您书中的具体内容,并力求自然流畅: --- 《星辰低语:失落文明的考古手记》 作者:林子轩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内容提要: 在世界的边缘,时间似乎凝固了。这不是一个关于宏大叙事或政治风云的故事,而是一部深入失落文明腹地的田野考察日志。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林子轩教授及其团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对一个被称为“卡拉玛文明”的神秘古代社会进行为期十载的追踪、发掘与解读的全部过程。 卡拉玛文明,一个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突然崛起,并在短短三百年内便销声匿迹的文化实体,其存在本身就是历史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他们留下的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精妙绝伦的几何图形石刻、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下水利系统,以及一套至今未能完全破译的象形文字。 《星辰低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它以日记、信件与考察笔记的形式交织而成,带领读者亲历每一次激动人心的发现,感受研究者在面对未知时的困惑、挫败与狂喜。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如何细致入微地重构一个消逝的日常生活图景。 第一部分:高原的召唤与初探 本书伊始,林教授记述了首次进入“云雾之径”——卡拉玛文明核心区域的艰辛历程。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空气稀薄,环境极端,对现代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者详细描绘了如何利用古老的天文观测点进行初步定位,以及在冰川融水形成的冲沟中,首次发现那些刻有螺旋纹路的黑色玄武岩碎片。这一部分重点探讨了卡拉玛人与自然环境的极端适应性,特别是他们如何将天文周期与农业生产精准地结合起来。其中对于“月之倒影祭坛”的首次踏勘记录,充满了悬念与敬畏。 第二部分:文字的迷宫与社会的结构 卡拉玛文明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复杂的书写系统。林教授团队花费了七年时间,专注于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地下图书馆遗址。作者详尽记录了破译过程中的误区与突破,特别是他们如何通过比对祭祀用品上的图案,推断出卡拉玛语中“水流”、“星辰”与“权力”之间的词义关联。 书中揭示了卡拉玛社会并非等级森严的帝国,而更像是一个由专业工匠和知识阶层主导的“知识共同体”。我们看到了关于他们教育体系的猜想——孩子们如何学习使用由特定矿物研磨的颜料进行绘画,以及他们对数学概念(特别是分形几何)的早期应用。通过对墓葬群中陪葬品的分析,本书还探讨了卡拉玛人的生死观,他们相信意识形态并非消失,而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回归宇宙能量之中。 第三部分:水、科技与突变 卡拉玛文明的突然衰落是本书的重头戏。林教授排除了战争与瘟疫的传统解释,转而聚焦于他们的核心技术——地下水循环系统。书中附有大量手绘图,展示了复杂的导水渠网络如何为高原上的聚落提供生命之源。然而,最新的地质证据显示,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壳变动改变了地下水流向,导致整个水利系统崩溃。 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作者并未简单地将此归咎于天灾。通过分析幸存下来的最后几块石碑上的文字,他推测卡拉玛的知识精英们曾试图通过极其激进的工程手段来“重新引导”河流,但最终失败。这种在绝境中仍试图用知识克服自然的尝试,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时,人类知识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第四部分:回声与当代意义 在最后一部分,林教授将视野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当代。他反思了现代社会对“进步”的盲目追求,以及我们对古代智慧的轻视。卡拉玛文明的兴衰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度依赖单一技术体系的潜在风险。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详尽的附录,其中包含了卡拉玛象形文字的“初步对照表”(仅占已发现符号的30%)、用于分析陶器年代的碳十四数据图表,以及多张由无人机航拍还原的古代聚落布局图。 《星辰低语》不仅是对一个失落文明的考古报告,更是一次对人类理性、生存极限以及时间本质的深刻哲学探索。它邀请所有对历史、地理、科学和人类命运抱有好奇心的人,一同潜入那片被遗忘的高原,聆听来自星空深处的低语。 --- 读者定位: 历史爱好者、考古学初学者、地理探险文学读者、对古代科技与文明衰亡理论感兴趣的严肃读者。 关键词: 安第斯山脉、失落文明、考古学、水利工程、古代文字、天文学、地理变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喜菡


  「喜菡文学网」创办人、《有荷文学杂志》发行人。专事深度人文写作、静态动态影像文学创作。二○○七年至二○○八年曾驻旗津书写,终身以推广高雄在地文学为志。

  作品入选《2014年台湾现代诗选》、台湾文学馆《文学地景》、《乍见城市之光》、《港埔遗落的咸味》、《高雄作家笔记书》等诗选辑。

  着有:《今夜化浓妆》、《到旗津打卡》、《宝岛漫波》、《印度迷途》、《最女人》等十本着作。
 

图书目录

在地热情推荐
自序 写,高雄的一切美好
 
01三民区_我过境,看他起厝做状元
01-1地_起初,我只是过境鸟_高雄火车站
01-2地_从一到十_高雄街道
01-3地_高雄人的五平方公尺_中都爱河溼公园
01-4食_人人做状元_状元糕
01-5咖啡_在舌尖跳动的音乐精灵_音乐派艺文咖啡

02左营区_抛下锚,一整营的妈妈好菜
02-1食_大佛禅境_天水玥祕锅物殿
02-2食_老眷村宴会厅_酸白菜火锅
02-3食_一碗面线定江山_今年贵羹
02-4食_驼铃响在心上_西安面馆
02-5食_美味距离_三牛牛肉面
 
03鼓山区_山与河缱绻,日与月难分
03-1地_一阵清风拂晓面-西子湾
03-2地_山上的英国风_英国领事馆
03-3地_好美术的_内惟埤文化园区
03-4食_微微日光微微尘_书店喫茶 一二三亭
03-5食_爱河畔的玻璃温室_沙丘南特早午餐
 
04盐埕_圆不圆,爱不爱,都是老相亲
04-1地_就是要爱__爱河
04-2地_玩设计 玩艺术_驳二艺术特区
04-3地_追寻历史,追寻228 _历史博物馆
04-4食_汤圆不圆,花生汤好远_李家汤圆
04-5食_雄女学生造就的名店_高雄婆婆冰
 
05前金区_面山矜河,坐下起身
05-1食_妈吗的御用厨师_邓师傅功夫菜
05-2食_好鸭上架_金城鸭肉店
05-3咖啡_一种懒散一种简单_小事情咖啡馆
 
06新兴区_闭上眼,整个城市都在深唿吸
06-1地_都市之肺_中央公园
 
07苓雅区_一盏茶,一杯咖啡,一网寮笑意
07-1地_拆解与起飞_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07-2食_在城市里建筑山上的家_御书房
07-3食_隐藏在城市里的鸟_咖啡鸟咖啡馆
07-4食_最贵,也是最好_吴宝春麦方店
07-5食_一颗凉翡翠_云家柠檬大王
07-6食_够用就好啦_水阿嬷一口煎包
07-7咖啡_南方艺术新思维_啡拾光 Kafe time
07-8咖啡_杯子哲学_CUP CAFÉ
 
08前镇区_不要别的,就要你的肩膀
08-1地_日光晒书,知识绿化_高雄市立图书馆总馆
08-2地_刚与柔之间_劳工公园
08-3食_劳工的胛心肉_大高雄肉羹
08-4食_高雄人的麦当劳_丹丹汉堡
08-5食_老厝呷新粥_粥老大
08-6食_到高雄游玩的鱼_阿真虱目鱼粥
08-7食_一锅一饼来处不易_一合居
08-8食_遇见一只猫_初觅手作餐坊
08-9咖啡_我的发呆店_黑浮咖啡REVE CAFÉ
08-10咖啡_以爱命名_费奥纳咖啡
 
09小港区_红毛人走了,海留下来了
09-1地_被封存的聚落_红毛港文化园区
09-2食_海景转圈圈_红毛港旋转餐厅
 
10旗津区_终于明白,你是等候我的星火
10-1地_高雄第一街_旗津庙前路一○三巷
10-2地_点红灯的妈祖婆_旗津天后宫
10-3地_海上微微的光_旗后灯塔
10-4地_登砲台而小天下_旗后砲台
10-5地_大门会转弯_旗后教会
10-6地_当沙渐渐流失_旗津沙滩
10-7地_带你去找星星_旗津星空隧道
10-8地_听!贝壳在唱歌_旗津贝壳馆
10-9食_喇喇才不会散_旗津番茄切盘
10-10行_三轮车的前世今生_旗津三轮车
 
后记1  花_花不开,鸟儿是否栖息?
11-1花_一棵爆炸的树_洋红风铃木
11-2花_一树英雄一树雪_木棉花
11-3花_再淋几场金急雨_行过阿勃勒
11-4花_海滨花后_马鞍藤
11-5花_爱莲说_莲花
11-6花_凤凰凤凰往哪飞?_凤凰花
 
后记2  行_无论闲步飙风,城市都在尾随
12-1行_高雄港边慢车族_临港自行车道
12-2行_我在高雄边缘_轻轨
12-3行_老家与新家之间_小港临港线
12-4行_自由自在踩风去_旗津自行车道
12-5行_不经鼓山,无法到旗津吗__过港隧道与中洲渡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02左营区_抛下锚,一整营的妈妈好菜
 
食_老眷村宴会厅_刘家酸白菜火锅

 
雄三飞弹试射险些引爆了台海危机,也让经常游荡于左营,以为深谙左营地理环境的我感到迷惑,原来左营不仅有潭,还有海?
 
左营刚柔并济,柔的是潭中映月,刚的是军魂。左营包含旧住民、军眷以及大楼群新住民,三个区块特色分明。到左营除了游赏莲池潭,就是为左营的孩子上写作班,而前往乘坐高铁时,穿过左营的上空成为旅途的前戏。
 
至于「刘家酸白菜火锅」,是一次在左营中山堂拍摄时发现的。中山堂原为官方管制区,一九六○年后开放民众电影欣赏,是我们这对小夫妻年轻时偶而的廉价浪漫。儿时毕竟是眷舍养大的,对眷村遗物「中山堂」保存了必然的思古情怀。
 
最容易联想到左营眷村菜的,非「刘家酸白菜火锅」莫属。人要活,就要活得有情有义,「刘家酸白菜火锅」老板王鸿庚做到了。手艺来自前身「刘家水饺」刘士官长。刘士官长过世后,王老板继承了水饺,更开发了火锅卷饼葱油饼以及各式眷村菜。店名不改姓,註记了师生情义,也註记了不忘本的生命态度。
 
每张桌子中间,清一色置放着身形瘦高的黄铜火锅,炭火缭烧着老时光,偶见细碎火星迸发,每一次迸发都是转过身向往日探路。
 
酸白菜是天然发酵,没有刻意加添,一切遵循古法。穿梭在场内的服务人员也大半老迈,王老板期待顾客的耐心与体谅,因为老迈不该被鄙夷,反而值得鼓励。
 
诗人颜艾琳来过、茶艺作家吴德亮来过、剧场人郎亚玲来过,文学馆讲座结束绕到高铁站时,这里是我设宴款待讲师的「宴会厅」。喜欢看着艺文朋友们豪爽吃喝、谈天说笑,尤其是冬夜里烘烤出的两颊红云,更为老店增添了文学的想像。
 
我可能无法带领你进入奢华的醇酒世界,却能带领你进入刘家,品尝几样道地的老眷村菜。下次到了高雄,要找我,记得。
 
刘家酸白菜火锅
11:00–22:30
高雄市左营区介寿路9号
07-5823050
07-5816633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于高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熟悉,是因为高雄的某些标志性地标和地理位置我略有耳闻;陌生,则是因为我始终觉得,高雄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魅力等待我去发掘。我向来不是一个喜欢走马观花式旅行的人,更倾向于深入体验一个地方的文化肌理和人文底蕴。所以,“老文青带路”这个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导引者并非泛泛之辈,而是真正懂得高雄、热爱高雄的人。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果我拿着这本书,会如何去寻觅那些隐藏在老街区里的咖啡馆,它们是否还保留着手冲咖啡的仪式感?又或者,那些老戏院、老书店,是否依然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待着知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规划一次深度高雄之旅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高雄的灵魂深处,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光是看就让人心生向往。高雄,这座南台湾的港都,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慵懒魅力,尤其是在那些藏匿在巷弄间的旧时光里。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城市,不能只看那些光鲜亮丽的景点,更要去感受它慢下来的节奏,听听它低语的故事。想象一下,在一个微风习习的午后,跟随一位对高雄了如指掌的“老文青”,穿梭在驳二艺术特区,或是深入盐埕区,寻找那些消失的老味道,感受历史留下的痕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不只标出了地点,更标注了情感,指引着我们如何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去体验高雄。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店,或是那些承载着高雄集体记忆的公共空间,通过文字和图片,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独属于高雄的闲适与诗意。这种“慢慢走”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现代都市人急需找回的一种奢侈。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建筑和城市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对《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这本书充满了好奇。高雄,这座曾被工业气息包裹的城市,近年来在转型中展现出新的活力,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依然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我特别期待书中是否能深入挖掘高雄的工业遗迹,比如那些曾经辉煌的老厂房,它们如今变成了什么?是否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又或者,书中是否会涉及高雄早期的港口文化,那些与航运息息相关的老街区,它们的独特风貌是否得以保留?“老文青带路”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带领我们去探寻高雄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去感受这座城市从过去到现在,那种独特的韧性和魅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魅力,往往体现在那些不那么显眼,但却充满了故事的地方。高雄,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这样充满魅力的城市。而《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这个书名,恰好契合了我对高雄的期待。我不是那种热衷于打卡网红景点的人,更喜欢在城市的小巷深处,去发现那些被时光温柔抚摸过的角落。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熟悉的朋友,带着我去探访高雄那些不那么喧嚣,但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比如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市场,或者依偎在老建筑旁的小茶馆。我猜想,书中一定有很多关于高雄人生活方式的细节描述,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到他们的生活节奏,再到他们所热衷的食物,这些点点滴滴,才能真正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灵魂。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次与高雄的情感对话。

评分

坦白说,我平时对于旅游书籍的涉猎不算太多,大多是因为行程所需,临时翻阅一下景点介绍。但这本书的《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带路》却让我有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期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润的叙事风格,仿佛作者是一位坐在老宅的阳台上,呷一口茶,娓娓道来他与高雄的过往。“老文青”这个身份的定位,立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冰冷的攻略,而更像是一场朋友间的分享,充满了个人情感和独到的见解。我猜想,书中一定不乏对于高雄历史变迁、在地生活方式的细腻描绘,或许还会穿插一些作者个人在高雄的独特经历,比如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邂逅了一段故事,或者品尝到了一碗让人回味无穷的街头小吃。这种带有温度的文字,能够瞬间将人代入情境,仿佛身临其境,而不仅仅是阅读文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